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6 23: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采用的是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归纳的能力。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引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重难点问题展开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课内容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两个子目构成,主要阐述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阅读史料,以及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经过七年级的训练以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对图片、视频等生动的教学材料仍然很感兴趣。但是他们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原因和影响的能力欠缺,需要教师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感受张謇等实业家的民族精神;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受挫的根本原因;知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的过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二)教学难点:近代民族工业受挫的根本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和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学生讨论法、阅读教学法
板书设计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短暂春天:一战期间一战后:发展受挫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风俗习惯崇洋风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图片导入新课提问:在旧中国,许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上了一个“洋”字。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是为什么?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将话题引入到近代中国的工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梳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并对知识点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自主依照上表内容绘制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折线图,并结合折线图思考,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呈现什么特点?结合教材上的【相关史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张謇弃官从商的人生选择。通过《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中关于大生纱厂命运的材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探讨大生纱厂破产的原因,并从中得出启示。结合地图、数据、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树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展示自学成果。自主绘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折线图,并进行展示。阅读【相关史事】,从中获取关于张謇人生经历的关键事件,思考张謇弃官从商的人生选择有什么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小组讨论大生纱厂破产的原因。根据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用表格整理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结合的。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观察近代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表格归纳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教师设问: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这些不平衡体现在哪些方面?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什么特点? 观看视频,观察视频中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阅读教材,归纳社会生活的变化。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层层设问,感受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深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的影响。进入近代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种“土洋结合”,西式生活并没有取代传统中国人的生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并且小组展开讨论,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高,并且互动积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但是在社会生活的变化总结时仍有欠缺,如果能将其升华至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社会生活,更有利于落实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