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用纸巾摩擦后的吸管靠近小纸屑,观察到什么现象?
用吸管直接靠近小纸屑,观察到什么现象?
经过摩擦后的物体具有了 的性质。
我们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
我们发现:
吸引轻小物体
物质
分子
原子
更小微粒
质子
电子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物体带电的微观解释:
通常不显电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
物体带电的本质
是 。
玻璃棒
丝绸
电子
电子的转移
思考: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吗?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玻璃棒
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丝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带正电
带等量的负电
摩
擦
橡胶棒
毛皮
摩
擦
带负电
带等量的正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两个带静电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吗?这种作用有什么规律?
你能设计实验去验证你的猜想吗?
(1)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我们发现:同种电荷, 。
相互排斥
(2)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我们发现:异种电荷, 。
相互吸引
实验表明: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我来总结:
根据下图中各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判断甲、乙、丙三图中的两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两球带
同种电荷
2、一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
1、两球带异种电荷;
两球均
不带电荷
我来回答:
4.1电荷和电流(第1课时)
摩擦起电
现象
本质
电子转移
得电子
失电子
负电荷
正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
带
电荷间作用规律:
油罐车为什么拖着一根“尾巴”?
静电及时导走
避
雷
针
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
通过网络了解生活中静电的利与弊,写一篇200字的小论文
思考如何使“静电”动起来?
2.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如图)假设乙被玻璃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过,推测甲丙原来分别带什么性质的电荷?
甲
乙
丙
我来回答:
如果丙带正电,推测甲乙原来?4.1 电荷与电流(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并通过讨论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
通过讨论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了解电荷的种类,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的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2、教学难点: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确定依据:八年级学生虽然学过大部分物质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但是原子的结构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对原子的结构不了解,就很难理解原子的电子的转移和得失是造成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用吸管与餐巾纸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小学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你还记得怎么做的吗?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在搞鬼。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 小纸屑被吸起来了用塑料尺或笔杆与头发摩擦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体验科学离不开生活的精神
新授课 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干燥的冬季,你会发现有些衣物之间会发生吸附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为什么呢?老师也给同学们展示一个实验。如图所示,用干净的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 让橡胶棒靠近自来水流,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继续出示常见静电现象的图片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静电现象,PPT投影介绍诺莱特的700人电震实验。富兰克林放风筝引雷电实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他甚至还预言:天上的雷电和地上的摩擦起电性质是相同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让我们先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物质内部由什么构成?原子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粒。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活泼好动的电子会“跑动”。知道了这些,你能解释摩擦为什么能起电了吗?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吗?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结合PPT)刚才的橡胶棒吸引水流实验,我们知道了带电物体会产生作用力,那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有什么规律呢?学生(演示)实验,完成课本P122-123活动。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刚才吸管摩擦后也会带电,你能想办法证明它所带的电是正电还是负电吗?视频:雷电产生的原因你觉得富兰克林的预言对吗?你觉得静电对人类是好是坏?PPT介绍有利的:静电复印机、静电除尘器有弊的:避雷针、油罐车后面的小尾巴 毛衣、手触电等水流被吸过来了说明橡胶棒带电了,对水流产生了吸引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电子由毛皮转移到橡胶棒,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用丝绸摩擦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______。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_______。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__________。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对有利也有弊 简单的小实验所有人都做过,利用简易器材做实验,更贴近学生,更能引起共鸣。让学生了解电学研究的历史。从现象到本质的过渡,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现象,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更加加深摩擦起电本质的理解模型的建立,让学生进步一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也为以后建立模型打下基础实验是否成功是本节课的关键。但是现在实验很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成功。空气不够干燥,玻璃棒效果不如橡胶棒明显,泡沫小球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不明显,实验结论就很难得出。如果实验不成功的话,只能用视频代替。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摩擦起电。同学们总结一下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课堂练习 摩擦起电现象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摩擦起电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也可以提出自己还觉得困惑的地方给全班讨论。
板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