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2-09 08: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说课人:许莉君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41235
教学流程1.教材分析  本节由“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在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前,编者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生平(如进修了自然科学和数学)及孟德尔所用的实验材料豌豆的有关知识(如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等),这为后面讲述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并最终取得成功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进行的分析(提出假说),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总结规律)。2.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有关花粉的知识,因此在介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学生有对该实验的认知能力基础。同时,通过很多多媒体,个别学生也对一些基因、遗传、染色体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大部分同学还没这方面的知识。
由于没有学过关于染色体、减数分裂的内容,学生对基因的认识并不全面,没有细胞学的相关知识做铺垫,马上要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最好是顺着孟德尔的假说,以遗传因子的形式出现较好,便于学生理解,等以后学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后在做说明。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2)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4.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 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5.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孟德尔的资料。
(3)教师准备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材料(小桶和彩球)。6.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首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由生命的奥秘引出遗传和进化,在介绍融合遗传后,询问学生是否同意融合遗传的观点,并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
2.孟德尔的介绍:由导入引出在19世纪孟德尔也不同意融合遗传的观点,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孟德尔的资料。教学流程3.豌豆花的结构特征:首先设疑:为什么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试验是豌豆花的杂交试验?然后打开课件中两性花的结构,让学生回顾花的结构。接着引导学生说出豌豆花的结构特征,并给出自交、杂交、纯种、杂种、相对性状等概念。在给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后,PPT展示人的一些相对性状,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状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说出豌豆有哪些相对性状。教学流程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边板书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板书到F1代时停止,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2.矮茎的性状消失了吗?
   3.子一代性状是否和母本一样?
接着板书,边板书边讲解,逐步消除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发现F2代中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教学流程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PT呈现孟德尔假说: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之间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图解对假说进行解说。
课程最后留下问题给学生课后思考:
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1.导入:由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带着“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这个疑惑,指导学生参照教材,进行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并提醒学生每组只重复做10次。在进行实验之前,给出以下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
教学流程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检查,并给予指导。实验结束后,将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设计的表格中。
教学流程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设疑:如何证明假说的正确性?由3:1的性状分离比的图解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假说的正确性,给出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指导学生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归纳总结分离定律,并通过技能训练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4.回顾本节的相关知识:PPT显示遗传学上的符号及其含义,杂合子、性状分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板书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