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6 22:07:3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课前导入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天朝迷梦—余晖下的暗流

中国
英国
VS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一、暗流——农耕文明VS工业文明
军机处
英国下议院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8世纪前期
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
机器工产
手工工场
政治
政治
经济
经济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沉浸在田园牧歌的农业社会中,自诩为天朝上国。中国幅员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能够支撑很大的制造业。
——亚当·斯密《国富论》
清清清帝国幅员辽阔,拥有着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4亿人口。
英国殖民扩张
中国闭关锁国
一、暗流——闭关锁国VS殖民扩张
马戛尔尼
英使的通商要求:
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仿俄商之例,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乾隆
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天体运行仪、蒸汽机、热气球、装备有一百一十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
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马戛尔尼
一、暗流——闭关锁国VS殖民扩张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
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情况
(严重滞销 )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很受欢迎 )
一、暗流——闭关锁国VS殖民扩张
材料:“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赫德:《中国见闻录》
中国
英国
一、暗流——骄横的鸦片贩子VS严厉的禁烟运动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英国东印度公司:17-19世纪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的经营对印度及远东地区垄断贸易和从事殖民活动的机构。)
鸦片
棉纺织品
茶叶、丝等
中、印、英三角贸易示意图
印度
中国
英国
罪恶的鸦片贸易
19世纪30年代每年约有400万-500万两白银流出(清财政十分之一)。白银枯竭搅乱了国内经济。1740年时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在山东值2600文铜钱。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吸食鸦片的官兵
鸦片
烟馆
鸦片泛滥对中国影响:
①大量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财政;
②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③摧残人民身体和精神
一、暗流——骄横的鸦片贩子VS严厉的禁烟运动
林则徐
原因
时间
人物
影响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林则徐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的意志。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页,完成表格。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一、暗流——骄横的鸦片贩子VS严厉的禁烟运动
林则徐禁烟措施:
严拿烟贩
收缴鸦片
严禁国人贩卖吸食
整顿海防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一、暗流——骄横的鸦片贩子VS严厉的禁烟运动
“许多人曾断言中国人不会焚毁一两鸦片。……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加忠实的了” 。
——【美】俾治文
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的意志。
两个强有力的拳头,把一根笔直的烟枪折断成“人”字形,这是虎门的标志性雕塑,由雕塑家潘鹤父子创作,正式名字为《较量》。该雕塑取材于虎门销烟壮举,体现了虎门人追求和平自由,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而取得胜利的品质。
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奏报虎门销烟完竣情形,道光帝阅后朱批:
“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道光皇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一、暗流——骄横的鸦片贩子VS严厉的禁烟运动
英国首相巴麦尊
1840年4月,英国议会经过激烈地辩论,以9票的微弱多数(271对262)通过支付军费案,支持政府对华作战。
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小组讨论: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是否还会发动战争?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索:虎门销烟
一、暗流——骄横的鸦片贩子VS严厉的禁烟运动
天朝梦碎—炮火下的震撼

二、震撼——英国之船坚炮利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趋天津
进攻厦门
查办林则徐与英国谈判
占香港岛
进吴淞,占镇江
逼近南京
厦门 定海 宁波失守
签订《南京条约》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1月下旬)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29日)
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
强占香港
攻占厦门——进犯吴淞——逼近南京
鸦片战争过程
清廷态度:清廷查办林则徐,改派琦善与英军谈判。
清廷态度:清廷下诏对英作战
占领虎门——攻打广州——订立《广州停战协定》
(广东提督水师关天培等战死、广州三元里抗英)
(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
清廷态度: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1842年5月27日)
小组探究:如何理解这句话?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两组数据:
清军兵力 (四省主要战区) 约25万8千人
英军兵力 最初:约0.7万人
最高:约2万余人
清朝 经费投入 约3000万两白银
英国 经费投入 约900万两白银
中英兵力对比
中英经费投入对比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数据统计于茅海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历史研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二、震撼——英国之船坚炮利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枪支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鸟枪
中国(鸟枪)
枪长:2.01米
射程:100米
射速:1-2发/分钟
英国(伯克式滑膛燧发枪或布伦式滑膛击发枪)
枪长:1.16,1.42米
射程:200、300米
射速: 1-4发/分钟
2支兵丁鸟枪不敌1支伯克式枪;而1支布伦式枪,可顶5支兵丁鸟枪。
邓廷桢:“船炮之力实不相敌。”
工业革命下的英国,拥有先进的机械化的机器生产工艺,这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
二、震撼——英国之船坚炮利
清廷调兵的速度:邻省需要约30-4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63页
1840年6月,英军从广东水域出发,攻陷定海,兵临天津海口,仅花了35天。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66页
工业革命下的英国,拥有更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这依旧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巨大优势。
英军的舰船不仅是凶猛的进攻手段,而且是高效的运输手段,英军由此可重复使用其数量有限的军力。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61页
二、震撼——英国之船坚炮利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金开诚主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鸦片战争》
英军决策:
英国采用议会集体决策机制:广泛收集信息——内阁提议——上下议院辩论处理方案——以女王名义下达决策命令。
“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
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优势。
二、震撼——英国之船坚炮利
中国
英国
VS
工业革命,世界强国
船坚炮利,制度先进
军事落后,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二、震撼——英国之船坚炮利
二、震撼——条约之丧权辱国
内容 影响
通商
割地
赔款
关税协定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两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加剧了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茶叶出口的老港口
茶叶出口的老港口
盛产名茶“大红袍”
丝绸出口
的老港口
控制长江的咽喉要道
条约 签订时间 获取特权
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完成表格。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利;
美国、法国享受英国在华取得各项特权,扩大侵略权益;
二、震撼——条约之丧权辱国
二、震撼——影响之历史深远
1.社会性质的变化: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部分国家主权。
半封建:自然经济仍旧占主体,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
天朝梦醒—裂缝中的呐喊

三、梦醒——裂缝中的呐喊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三、天朝梦醒——裂缝中的呐喊
一本书的两种境遇
材料一 宏伟的《海国图志》问世后,并未激起什么涟漪。据统计,当时中国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多达300多万,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却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及至后来,连谈论这本书,也成为禁忌。
材料二 《海国图志》在日本大受欢迎。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均摘自于苗晓雨:《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载《中国青年报》,2011-04-19
一本书的两种境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天朝梦醒——裂缝中的呐喊
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的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得消亡了。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小结
英国
(资本主义强国)
中国
(落后的封建王朝)
正当贸易
走私鸦片
挑起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虎门销烟
战败求和
第1课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