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3 17:00:39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七年级(3)班学习小组根据诗歌主题进行分类,自制了古诗文知识卡,请你补充。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秀美山水 万物有灵,皆可入诗文。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①   ”,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②   ”,花草树木皆有情思;王维的“深林人不知,③   ”,竹林明月皆知人意;李白的“④   ,何人不起故园情”,曲调杨柳皆可寄相思。
物我交融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顿感自己在寥廓宇宙中的渺小,因而悲伤落泪,“念天地之悠悠,⑤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的写照,“⑥   , 一览众山小”是诗人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人生誓言。
家国情怀 “中国式浪漫”里有中国自古传承的家国情怀。花木兰不畏残酷的战争,⑦“   ,壮士十年归”,有⑧“   ,关山度若飞”这种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豪情;王安石的“⑨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他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⑩   ”写出他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心系国家人民的博大胸襟。
【答案】百般红紫斗芳菲;草色入帘青;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将军百战死;万里赴戎机;不畏浮云遮望眼;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芳菲、闻、怆然、戎机、遮。
故答案为:百般红紫斗芳菲;草色入帘青;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将军百战死;万里赴戎机;不畏浮云遮望眼;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默写时要字字落实,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要在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的基本内容、名句的大意的基础上,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默写。
班级开展主题为“了解党史,学习先烈”的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jué起,责任全在我辈。吾辈须有炽热之心,引领民众戳力同心、鞠躬尽cuì!
李大钊:仲甫说得好!共产主义的幽灵正在欧亚大陆游荡,那些残暴的北洋军阀,一定会在新世界到来时忧心忡忡。我们要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陈独秀:而且成立我们自己的党这件事____________,我们必须马上在全国上下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志,先行建立各地党组织,随后尽快召开代表大会。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ué   起 炽   热 鞠躬尽cuì    忧心忡   忡
3.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应写作“   ”。
4.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触即发 B.刻不容缓 C.迫不及待
5.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句子意思)
6.有同学特意拟写了一个上联:“百年风雨,南湖红船破巨浪”,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携手同行,中华旌旗展雄伟 B.千万工农,星星之火可燎原
C.一路荆棘,东方大地举旌旗 D.一心一意,筚路蓝缕创天地
【答案】2.崛;chì;瘁;chōng
3.戳力同心;勠力同心
4.B
5.难道我们不能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吗?
6.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补写对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与字形的掌握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与字形的掌握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与正确运用。平时要勤于翻查字典词典,多从词语的色彩、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注意适时巩固。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改写能力。改写句子,主要是掌握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主动句变被动句等句式。当然还有不同语气语调的句式变换等,都要掌握方法和技巧,熟能生巧。
(5)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根据语段内容及平时对字词的积累,可知①“jué起”写作“崛起”,②“炽热”的“炽”读作“chì”,③“鞠躬尽cuì”写作“鞠躬尽瘁”,④“忧心忡忡”的“忡”读作“chōng”。
故答案为:崛;chì;瘁;chōng。
3.“戳力同心”的“戳”应写作“勠”;
故答案为:戳力同心;勠力同心。
4.“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此处表现的是“成立自己的党”这件事很紧急,不能再拖下去。所以应填写“刻不容缓”。故答案为:B。
5.题干要求将“我们要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改为反问句,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语气非常强烈,其后用叹号。我们要将其变成反问句,可以“难道……吗?”等句式来替换。不要改变句意。
故答案为:难道我们不能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吗?
6.“百年”对“一路”,“南湖”对“东方”词性相对,对仗工稳,据此,排除其余三项。故答案为:C。
7.[新题型]完成下面的读书笔记,写在表下空白处。
作品 情节或文学积累 批注
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画线句运用了①   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祥子拥有“自己的车”后的喜悦、要强。 家国一体,人的命运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当时的黑暗社会、悲惨的生活使祥子后来变成了一个②   的人。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③   ,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④   ”,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 尼摩船长说:“进步太慢了。”请写出一个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情节来印证尼摩船长这句话。 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情节:⑤   。
【答案】排比;示例:行尸走肉(没有灵魂、自私堕落、得过且过);儒勒·凡尔纳;诺第留斯号;示例: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海底捕猎;为遇难水手举办海底葬礼;现场目睹消失的亚特兰蒂斯;用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任选其一即可)
【知识点】排比;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①《骆驼祥子》中的“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车厢、垫子、喇叭”一一描述,表现了祥子拥有“自己的车”后的喜悦、要强。当然从整部小说来看,祥子最终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人。
②大凡阅读了《海底两万里》的都知道该作品的作者是凡尔纳,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 第二个问要求写出作品中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情节,我们可以想到: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等等。
故答案为:①排比;行尸走肉。②凡尔纳;诺第留斯号;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海底捕猎;为遇难水手举办海底葬礼;现场目睹消失的亚特兰蒂斯;用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等相关常识的识记和名著的经典情节的鉴赏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批注式圈画和赏析。
复兴学校开展“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8.请你仔细观察图文,指出下面航天重器的两个命名特点。
9.小亮同学在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后,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
在近一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太空教师”不仅现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
告别的时刻,三名“太空教师”分别向同学们送出祝福和期望——
翟志刚说:“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
叶光富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期待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小亮想对三位“太空教师”说:   
①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②请你在横线处补写小亮同学要说的话,要求切合语境,表达得体。
10.活动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作为活动总结,请你把对联补充完整。
①   ②   续写中华故事
③   奔月揭开④   传奇
A.天宫 B.神舟 C.问天 D.嫦娥
【答案】8.极富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9.展示;演示;示例:三位“太空教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天宫课堂”科普课。你们不仅展示了科学的无穷魅力,而且拉近了我们与浩瀚星辰、神秘宇宙的距离,更是在无数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上九天揽月”梦想的种子,也激发了我们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10.B;C;D;A
【知识点】图表信息;漫画释义;诗歌对联;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此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画的细节,包括一些文字介绍,图标等。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概括和表述。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病句的修改,二是口语表达中语言的得体。平时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比如: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等。而表达得体要善于从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角度思考。
(3)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子的能力。要掌握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意思相近或相反,上下联的尾字要符合仄起平收的规律等等。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由观察可知,航天重器的命名都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嫦娥”源自于嫦娥奔月的中国古代神话,“天问”出自于春秋战国著名文学家屈原的诗歌,“北斗”出自中国古诗《教儿识北斗》,“鲲鹏”则是源于庄子笔下的《北冥有鱼》。同时,每个命名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嫦娥”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天问”则是表示了探索真理的道路永无止境,“北斗”则是沿用了北斗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鲲鹏”作为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体型硕大,力大无穷,意寓中国实力的雄厚。
故答案为:极富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9.①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用词不当,把“展示”改成“演示”。②本题考查补充情境对话。要注意学生身份,语气要有礼貌,用尊称。其次,根据前面发言稿的内容可知,三位太空教师在空间站演示了多个科学实验,并与学生互动,最后送上了自己对学生的祝福和期望。据此,小亮回应的内容应该表达自己上了这堂课的感受,以及回应太空教师给予自己的祝福。示例:三位“太空”教师,你们好!感谢你们给我们上了这么一堂精彩的“天宫课堂”科普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对浩瀚星辰有了更多理性的感知,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实现“航天梦”的热情。我们现在一定会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希望将来也可以继承你们的航天事业!
故答案为:展示;演示。示例:三位“太空教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天宫课堂”科普课。你们不仅展示了科学的无穷魅力,而且拉近了我们与浩瀚星辰、神秘宇宙的距离,更是在无数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上九天揽月”梦想的种子,也激发了我们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10.根据对联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的特点来对,“嫦娥奔月”可以对“神舟问天”,“中华故事”可以对“天宫传奇”。
故答案为:BCDA。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童年的星空
刘慈欣
①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那池塘位于罗山县的一个村庄前,那是我祖辈生活的村庄。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当时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
②那时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已经13年了,距第一名宇航员飞出地球也有9年,而就在一个星期前,“阿波罗13号”飞船刚刚从险象环生的登月飞行中返回地球。
③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当时这个地区很贫穷,饥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而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脚上穿着鞋,站在旁边的小伙伴们大部分光着脚,有的小脚上冬天留下的冻疮还没好。在我的身后,村中破旧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灯昏暗的光,这个村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通电。
④旁边的大人说,人造卫星和飞机可不一样,它是在地球之外飞。那时大气还没有被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星空璀璨,银河清晰可见,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
⑤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那是当时中国流行的一套科普丛书,我看的是天文卷。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光一秒钟能够绕地球跑7圈半,而以这骇人的速度飞驰一年将跨越什么样的距离?我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从那时起,我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数字而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直到今天,当数百亿光年的宇宙半径和比夸克还小许多数量级的弦已经使人们麻木时,1光年和1纳米的概念仍能在我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与没有这种感受的大多数人相比,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这种感受,使我先成为一个“科幻迷”,进而成为科幻作家。
⑥就这样,人造卫星、饥饿、群星、煤油灯、银河、光年、洪灾……这些相距甚远的东西混杂纠结在一起,成就我早年的人生,也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说。
⑦作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由吟游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史,其曲折与浪漫,是任何神话和史诗无法比拟的;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图景、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讲述的神奇故事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只是想通过科幻小说,用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在那些世界中展现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诗意,讲述人与宇宙之间浪漫的传奇。
⑧但我不可能摆脱和逃离现实,就像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现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每个时代都给经历过它的人带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我也只能带着枷锁跳舞。在科幻小说中,人类往往被当作一个整体来描述。科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提出某种世界设定,让现实中邪恶和黑暗的东西变成正义和光明的,反之亦然。
⑨我一直认为,外星文明将是人类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他的大变故,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都有一定的过程和缓冲期,但人类与外星人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也许在一万年后,人类面对的星空仍然是空旷和寂静的;但也可能明天一觉醒来,如月球大小的外星飞船已经停泊在地球轨道上。外星文明的出现将使人类第一次面对一个“他者”,在此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来没有外部的对应物的,这个“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
⑩人们面对宇宙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善良,显示出一种奇怪的矛盾:在地球上,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登上另一个大陆,用战争和瘟疫毁灭那里的同类的文明,却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向星空,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并且,人们将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视为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
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让我们把对星空的善意转移到地球上的同类身上,建立起人类各种族和文明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但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宇宙中弱不禁风的文明,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有删改)
11.文章第①—⑥段围绕“童年的星空”写了哪两件事?当时作者有着怎样复杂的感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事件 “我”复杂的感情
“我”7岁时 ①    ②   
几年后 ③    ④   
12.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中议论的作用。
14.请概述文章第⑨—段中作者关于“他者”的主要观点。
【答案】11.“我”和大人小孩们一起仰望星空,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对饥饿记忆深刻,后来担心“那颗星星”。;“我”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
12.示例:画横线句子通过“我”与人们在感受宇宙能力上的对比,具体而形象地体现了“我”的一大特殊能力:“我”一直能形象化地感受到“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13.这一段通过议论,首先阐述了作者写作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其次阐述了为什么科学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
14.“他者”与人类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他者”可能不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因此人类要永远警惕它。
【知识点】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议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以及题干的示例,循着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归纳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语句的赏析能力。要在整体把握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对作者的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去分析和鉴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语段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平时要懂得常见的表达方式,比如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等,还要知晓其基本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解读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去分析和概括归纳即可。
11.根据题干提示“我7岁时”,找到第①段“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可知,“事件”为:“我*和大人们一起仰望星空,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上太空;联系第③段“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第④段“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可知,当时“我"的复杂心情是: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对饥饿记忆深刻,后来担心"“那颗星星”;根据题千提示“几年后”,找到第⑤段“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那是当时中国流行的一套科普丛书,我看的是天文卷。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可知,“事件"为:“我"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联系后文“我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可知,当时“我"的复杂心情是:“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
故答案为:“我”和大人小孩们一起仰望星空,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对饥饿记忆深刻,后来担心“那颗星星”。“我”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
12.第⑤段画线句“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数字而
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将“我"能感知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对“我"来说是形象化的)与人们对宇宙的感知(对人们来说是数字)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将“我"能感知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的情况比作触摸树木和岩石的感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的一大特殊能力:“我”一直能形象化地感受到"那些远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故答案为:示例:画横线句子通过“我”与人们在感受宇宙能力上的对比,具体而形象地体现了“我”的一大特殊能力:“我”一直能形象化地感受到“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13.第⑦段“作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首先阐述了作者写作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史,其曲折与浪漫,是任何神话和史诗无法比拟的;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图景、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讲述的神奇故事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通过具体的对科学的理解,阐述了科学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的原因。
故答案为:这一段通过议论,首先阐述了作者写作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其次阐述了为什么科学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
14.根据第⑨段“人类与外星人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提炼出“他者"与人类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联系第@段“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并且,人们将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视为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再联系第①段“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可知,作者认为“他者"可能不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人类要永远警惕它。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他者”与人类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他者”可能不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因此人类要永远警惕它。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2003年10月15日,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被挑选为航天员,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经过层层考验,各项测试都达到了优秀水平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登上神舟五号飞向太空,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为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研制,全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
材料二:2022年3月23日,学校组织大家在家观看“天宫课堂”。 王亚平是此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她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十七岁就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学校里,王亚平表现出对航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不仅刻苦学习掌握飞行驾驶技术,还在学业完成以后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并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随后又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学位。此次太空之旅,她和同伴一起为青少年开设“天宫课堂”。
王亚平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
“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讲台设在无垠太空,教室则在神州大地,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不仅如此,“天宫课堂”使青少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 “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三: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中国空间站最终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党旗和军旗,每一句誓词都是中国航天员对党和国家的心声。相信神十四乘组定如刘洋所说:“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神十四加油!期待凯旋!
1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
B.天和核心舱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太空中目前最大的航天器。
C.“天宫课堂”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D.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16.结合材料二分析开设 “天宫课堂”有哪些意义。
17.请为材料三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18.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航天员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15.B
16.①是一次科普;②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③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④“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青少年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17.示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8.示例:①崇高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②丰富的学识、非凡的工作能力;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良好的身体素质。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选择出最佳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然后用自己的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可结合新闻的导语部分的内容进行拟写,要注意字数要求。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要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到答题区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即可。
15.B.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可知,选项“是太空中目前最大的航天器"这一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B。
16.结合材料二第三段“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可概括出开设“天宫课堂"的第一个意义:科普;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可概括出开设“天宫课堂"的第二个意义: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可概括出开设*“天宫课堂"的第三个意义: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天宫课堂"对于青少年来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概括出第四个意义:“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增强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据此分点概括。
故答案为:①是一次科普;②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③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④“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青少年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17.结合材料三第一段“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可拟写出新闻标题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故答案为:示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8.结合材料一“2003年10月15日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挑选为航天员,从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经过层层考验,各项测试都达到了优秀水平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可知,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王亚平作为此次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被网民誉为“当代高质量女性”"。她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十七岁考取了如今的空军航空大学(前身是长春飞行学院)。在学校里,王亚平表现出对航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不仅刻苦学习掌握飞行驾驶技术,还在学业完以后就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随后又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学位"可知,要有高深的学识水平;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王亚平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可知,要有非凡的工作能力;
结合材料三第四段“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党旗和军旗,每一句誓词都是中国宇航员对党和国家的心声"可知,要有高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
据此分点概括。
故答案为:示例:①崇高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②丰富的学识、非凡的工作能力;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良好的身体素质。
文言文阅读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有删改)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②书契:指文字。③缣:双丝纹的浅黄色细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用讫再火令药镕   
③殊不沾污   
④帝善其能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21.【甲】文介绍活字印刷过程的顺序能否变换?为什么?
22.“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   ”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   ”的缺陷。它们均具有③   、   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9.覆盖;用火烤;根本;称赞
20.①不用木材刻字印的原因,是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
②没有不精密牢固的,(方法)被后世效仿。
21.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
22.活;缣贵而简重;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殊”的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写作顺序及其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作者依据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说明内容以及其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要根据对原文的分析作答。根据题目要求,要抓出能回答问题的句子,再概括。
【参考译文】
【乙文】蔡伦,字敬仲,是桂阳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蔡伦)监督制作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没有不精密牢固的,(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文字大多是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于是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称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叫作“蔡侯纸”。
19.①冒,动词,覆盖;
②火,名作动,用火烤;
③殊,副词,根本、完全;
④善,形容词活用作意动,以……为善;引申为称赞。
故答案为:覆盖;用火烤;根本;称赞。
20.①以,用;则,就;兼,同时;取,取下来。
②坚,坚固;密,精密;法,名作动,效法。
故答案为:①不用木材刻字印的原因,是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
②没有不精密牢固的,(方法)被后世效仿。
21.解答本题先确定介绍活字印刷时所使用的顺序,再分析原因。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 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故答案为: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
22.仔细分析可知,“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根据乙文句子“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解决了“缣贵而简重”的问题。它们均具有方便实用、造价低廉的特点。
故答案为:活;缣贵而简重;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三、写作(55分)
23.按要求作文。
语文是有趣的学科,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请围绕着“我和语文的故事”,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写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不可偏题。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我们可以从“我与语文的约会”“语文的作用”“语文的重要性”等角度立意。这样审题后考生就可以根据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来写这篇作文。注意要自拟题目,还要注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
【立意选取】
1.我爱上了语文。
2.语文的古诗词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我沉醉其间,乐而忘返。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七年级(3)班学习小组根据诗歌主题进行分类,自制了古诗文知识卡,请你补充。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秀美山水 万物有灵,皆可入诗文。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①   ”,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②   ”,花草树木皆有情思;王维的“深林人不知,③   ”,竹林明月皆知人意;李白的“④   ,何人不起故园情”,曲调杨柳皆可寄相思。
物我交融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顿感自己在寥廓宇宙中的渺小,因而悲伤落泪,“念天地之悠悠,⑤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的写照,“⑥   , 一览众山小”是诗人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人生誓言。
家国情怀 “中国式浪漫”里有中国自古传承的家国情怀。花木兰不畏残酷的战争,⑦“   ,壮士十年归”,有⑧“   ,关山度若飞”这种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豪情;王安石的“⑨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他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⑩   ”写出他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心系国家人民的博大胸襟。
班级开展主题为“了解党史,学习先烈”的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jué起,责任全在我辈。吾辈须有炽热之心,引领民众戳力同心、鞠躬尽cuì!
李大钊:仲甫说得好!共产主义的幽灵正在欧亚大陆游荡,那些残暴的北洋军阀,一定会在新世界到来时忧心忡忡。我们要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陈独秀:而且成立我们自己的党这件事____________,我们必须马上在全国上下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志,先行建立各地党组织,随后尽快召开代表大会。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ué   起 炽   热 鞠躬尽cuì    忧心忡   忡
3.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应写作“   ”。
4.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触即发 B.刻不容缓 C.迫不及待
5.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句子意思)
6.有同学特意拟写了一个上联:“百年风雨,南湖红船破巨浪”,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携手同行,中华旌旗展雄伟 B.千万工农,星星之火可燎原
C.一路荆棘,东方大地举旌旗 D.一心一意,筚路蓝缕创天地
7.[新题型]完成下面的读书笔记,写在表下空白处。
作品 情节或文学积累 批注
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画线句运用了①   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祥子拥有“自己的车”后的喜悦、要强。 家国一体,人的命运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当时的黑暗社会、悲惨的生活使祥子后来变成了一个②   的人。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③   ,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④   ”,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 尼摩船长说:“进步太慢了。”请写出一个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情节来印证尼摩船长这句话。 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情节:⑤   。
复兴学校开展“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8.请你仔细观察图文,指出下面航天重器的两个命名特点。
9.小亮同学在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后,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
在近一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太空教师”不仅现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
告别的时刻,三名“太空教师”分别向同学们送出祝福和期望——
翟志刚说:“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
叶光富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期待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小亮想对三位“太空教师”说:   
①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②请你在横线处补写小亮同学要说的话,要求切合语境,表达得体。
10.活动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作为活动总结,请你把对联补充完整。
①   ②   续写中华故事
③   奔月揭开④   传奇
A.天宫 B.神舟 C.问天 D.嫦娥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童年的星空
刘慈欣
①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在我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那池塘位于罗山县的一个村庄前,那是我祖辈生活的村庄。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当时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
②那时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已经13年了,距第一名宇航员飞出地球也有9年,而就在一个星期前,“阿波罗13号”飞船刚刚从险象环生的登月飞行中返回地球。
③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当时这个地区很贫穷,饥饿伴随着每一个孩子,而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脚上穿着鞋,站在旁边的小伙伴们大部分光着脚,有的小脚上冬天留下的冻疮还没好。在我的身后,村中破旧的茅草房中透出煤油灯昏暗的光,这个村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通电。
④旁边的大人说,人造卫星和飞机可不一样,它是在地球之外飞。那时大气还没有被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星空璀璨,银河清晰可见,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
⑤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那是当时中国流行的一套科普丛书,我看的是天文卷。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在这之前我已经知道光一秒钟能够绕地球跑7圈半,而以这骇人的速度飞驰一年将跨越什么样的距离?我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从那时起,我发现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数字而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直到今天,当数百亿光年的宇宙半径和比夸克还小许多数量级的弦已经使人们麻木时,1光年和1纳米的概念仍能在我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与没有这种感受的大多数人相比,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这种感受,使我先成为一个“科幻迷”,进而成为科幻作家。
⑥就这样,人造卫星、饥饿、群星、煤油灯、银河、光年、洪灾……这些相距甚远的东西混杂纠结在一起,成就我早年的人生,也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说。
⑦作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由吟游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史,其曲折与浪漫,是任何神话和史诗无法比拟的;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图景、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讲述的神奇故事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只是想通过科幻小说,用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在那些世界中展现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诗意,讲述人与宇宙之间浪漫的传奇。
⑧但我不可能摆脱和逃离现实,就像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现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每个时代都给经历过它的人带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我也只能带着枷锁跳舞。在科幻小说中,人类往往被当作一个整体来描述。科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提出某种世界设定,让现实中邪恶和黑暗的东西变成正义和光明的,反之亦然。
⑨我一直认为,外星文明将是人类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他的大变故,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都有一定的过程和缓冲期,但人类与外星人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也许在一万年后,人类面对的星空仍然是空旷和寂静的;但也可能明天一觉醒来,如月球大小的外星飞船已经停泊在地球轨道上。外星文明的出现将使人类第一次面对一个“他者”,在此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来没有外部的对应物的,这个“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
⑩人们面对宇宙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善良,显示出一种奇怪的矛盾:在地球上,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登上另一个大陆,用战争和瘟疫毁灭那里的同类的文明,却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向星空,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并且,人们将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视为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
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让我们把对星空的善意转移到地球上的同类身上,建立起人类各种族和文明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但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宇宙中弱不禁风的文明,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有删改)
11.文章第①—⑥段围绕“童年的星空”写了哪两件事?当时作者有着怎样复杂的感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事件 “我”复杂的感情
“我”7岁时 ①    ②   
几年后 ③    ④   
12.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中议论的作用。
14.请概述文章第⑨—段中作者关于“他者”的主要观点。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2003年10月15日,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被挑选为航天员,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经过层层考验,各项测试都达到了优秀水平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登上神舟五号飞向太空,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为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研制,全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
材料二:2022年3月23日,学校组织大家在家观看“天宫课堂”。 王亚平是此次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她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十七岁就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学校里,王亚平表现出对航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不仅刻苦学习掌握飞行驾驶技术,还在学业完成以后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并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随后又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学位。此次太空之旅,她和同伴一起为青少年开设“天宫课堂”。
王亚平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
“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讲台设在无垠太空,教室则在神州大地,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不仅如此,“天宫课堂”使青少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 “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三: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中国空间站最终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党旗和军旗,每一句誓词都是中国航天员对党和国家的心声。相信神十四乘组定如刘洋所说:“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神十四加油!期待凯旋!
1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
B.天和核心舱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太空中目前最大的航天器。
C.“天宫课堂”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D.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16.结合材料二分析开设 “天宫课堂”有哪些意义。
17.请为材料三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18.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航天员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文言文阅读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有删改)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②书契:指文字。③缣:双丝纹的浅黄色细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用讫再火令药镕   
③殊不沾污   
④帝善其能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21.【甲】文介绍活字印刷过程的顺序能否变换?为什么?
22.“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   ”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   ”的缺陷。它们均具有③   、   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写作(55分)
23.按要求作文。
语文是有趣的学科,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请围绕着“我和语文的故事”,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百般红紫斗芳菲;草色入帘青;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将军百战死;万里赴戎机;不畏浮云遮望眼;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芳菲、闻、怆然、戎机、遮。
故答案为:百般红紫斗芳菲;草色入帘青;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将军百战死;万里赴戎机;不畏浮云遮望眼;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默写时要字字落实,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要在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的基本内容、名句的大意的基础上,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默写。
【答案】2.崛;chì;瘁;chōng
3.戳力同心;勠力同心
4.B
5.难道我们不能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吗?
6.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补写对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与字形的掌握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与字形的掌握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与正确运用。平时要勤于翻查字典词典,多从词语的色彩、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注意适时巩固。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改写能力。改写句子,主要是掌握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主动句变被动句等句式。当然还有不同语气语调的句式变换等,都要掌握方法和技巧,熟能生巧。
(5)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根据语段内容及平时对字词的积累,可知①“jué起”写作“崛起”,②“炽热”的“炽”读作“chì”,③“鞠躬尽cuì”写作“鞠躬尽瘁”,④“忧心忡忡”的“忡”读作“chōng”。
故答案为:崛;chì;瘁;chōng。
3.“戳力同心”的“戳”应写作“勠”;
故答案为:戳力同心;勠力同心。
4.“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此处表现的是“成立自己的党”这件事很紧急,不能再拖下去。所以应填写“刻不容缓”。故答案为:B。
5.题干要求将“我们要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改为反问句,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语气非常强烈,其后用叹号。我们要将其变成反问句,可以“难道……吗?”等句式来替换。不要改变句意。
故答案为:难道我们不能以《新青年》为武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吗?
6.“百年”对“一路”,“南湖”对“东方”词性相对,对仗工稳,据此,排除其余三项。故答案为:C。
7.【答案】排比;示例:行尸走肉(没有灵魂、自私堕落、得过且过);儒勒·凡尔纳;诺第留斯号;示例: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海底捕猎;为遇难水手举办海底葬礼;现场目睹消失的亚特兰蒂斯;用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任选其一即可)
【知识点】排比;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①《骆驼祥子》中的“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车厢、垫子、喇叭”一一描述,表现了祥子拥有“自己的车”后的喜悦、要强。当然从整部小说来看,祥子最终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人。
②大凡阅读了《海底两万里》的都知道该作品的作者是凡尔纳,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环球旅行。 第二个问要求写出作品中那个时代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一个情节,我们可以想到: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等等。
故答案为:①排比;行尸走肉。②凡尔纳;诺第留斯号;午后在海底平原自由漫步;在南极洲遇冰盖被困;历险于地壳运动中;海底捕猎;为遇难水手举办海底葬礼;现场目睹消失的亚特兰蒂斯;用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等相关常识的识记和名著的经典情节的鉴赏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批注式圈画和赏析。
【答案】8.极富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9.展示;演示;示例:三位“太空教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天宫课堂”科普课。你们不仅展示了科学的无穷魅力,而且拉近了我们与浩瀚星辰、神秘宇宙的距离,更是在无数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上九天揽月”梦想的种子,也激发了我们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10.B;C;D;A
【知识点】图表信息;漫画释义;诗歌对联;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此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画的细节,包括一些文字介绍,图标等。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概括和表述。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病句的修改,二是口语表达中语言的得体。平时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比如: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等。而表达得体要善于从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角度思考。
(3)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子的能力。要掌握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意思相近或相反,上下联的尾字要符合仄起平收的规律等等。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由观察可知,航天重器的命名都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嫦娥”源自于嫦娥奔月的中国古代神话,“天问”出自于春秋战国著名文学家屈原的诗歌,“北斗”出自中国古诗《教儿识北斗》,“鲲鹏”则是源于庄子笔下的《北冥有鱼》。同时,每个命名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嫦娥”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天问”则是表示了探索真理的道路永无止境,“北斗”则是沿用了北斗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鲲鹏”作为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体型硕大,力大无穷,意寓中国实力的雄厚。
故答案为:极富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9.①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用词不当,把“展示”改成“演示”。②本题考查补充情境对话。要注意学生身份,语气要有礼貌,用尊称。其次,根据前面发言稿的内容可知,三位太空教师在空间站演示了多个科学实验,并与学生互动,最后送上了自己对学生的祝福和期望。据此,小亮回应的内容应该表达自己上了这堂课的感受,以及回应太空教师给予自己的祝福。示例:三位“太空”教师,你们好!感谢你们给我们上了这么一堂精彩的“天宫课堂”科普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对浩瀚星辰有了更多理性的感知,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实现“航天梦”的热情。我们现在一定会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希望将来也可以继承你们的航天事业!
故答案为:展示;演示。示例:三位“太空教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天宫课堂”科普课。你们不仅展示了科学的无穷魅力,而且拉近了我们与浩瀚星辰、神秘宇宙的距离,更是在无数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上九天揽月”梦想的种子,也激发了我们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10.根据对联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的特点来对,“嫦娥奔月”可以对“神舟问天”,“中华故事”可以对“天宫传奇”。
故答案为:BCDA。
【答案】11.“我”和大人小孩们一起仰望星空,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对饥饿记忆深刻,后来担心“那颗星星”。;“我”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
12.示例:画横线句子通过“我”与人们在感受宇宙能力上的对比,具体而形象地体现了“我”的一大特殊能力:“我”一直能形象化地感受到“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13.这一段通过议论,首先阐述了作者写作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其次阐述了为什么科学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
14.“他者”与人类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他者”可能不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因此人类要永远警惕它。
【知识点】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议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以及题干的示例,循着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归纳和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语句的赏析能力。要在整体把握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对作者的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去分析和鉴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语段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平时要懂得常见的表达方式,比如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等,还要知晓其基本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解读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去分析和概括归纳即可。
11.根据题干提示“我7岁时”,找到第①段“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可知,“事件”为:“我*和大人们一起仰望星空,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上太空;联系第③段“我看着那颗飞行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而与这些感受同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腹中的饥饿”",第④段“在我的感觉中,那满天的群星距离我们并不比那颗移动的小星星远多少,所以我觉得它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它在穿越那密集的星群时会撞上一颗”可知,当时“我"的复杂心情是: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对饥饿记忆深刻,后来担心"“那颗星星”;根据题千提示“几年后”,找到第⑤段“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了那颗人造卫星与其他星星的距离。那时我看了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那是当时中国流行的一套科普丛书,我看的是天文卷。从书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可知,“事件"为:“我"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联系后文“我想象着光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可知,当时“我"的复杂心情是:“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
故答案为:“我”和大人小孩们一起仰望星空,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对饥饿记忆深刻,后来担心“那颗星星”。“我”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次知道了光年的概念。“我”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敬畏所压倒,同时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
12.第⑤段画线句“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别人看来就是数字而
已,而在我的大脑中却是形象化的"”,将“我"能感知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对“我"来说是形象化的)与人们对宇宙的感知(对人们来说是数字)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能够触摸和感受到它们,就像触摸树木和岩石一样”,将“我"能感知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的情况比作触摸树木和岩石的感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的一大特殊能力:“我”一直能形象化地感受到"那些远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故答案为:示例:画横线句子通过“我”与人们在感受宇宙能力上的对比,具体而形象地体现了“我”的一大特殊能力:“我”一直能形象化地感受到“那些远超出人类感官范围的极大和极小的尺度和存在”。
13.第⑦段“作为一个*科幻迷出身的科幻作家,我写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用它来隐喻和批判现实,我感觉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首先阐述了作者写作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史,其曲折与浪漫,是任何神话和史诗无法比拟的;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图景、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讲述的神奇故事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通过具体的对科学的理解,阐述了科学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的原因。
故答案为:这一段通过议论,首先阐述了作者写作科幻小说的主要目的——“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其次阐述了为什么科学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
14.根据第⑨段“人类与外星人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提炼出“他者"与人类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联系第@段“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并且,人们将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视为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再联系第①段“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可知,作者认为“他者"可能不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人类要永远警惕它。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他者”与人类的相遇随时可能发生;“他者”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其存在,或将对我们的文明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他者”可能不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因此人类要永远警惕它。
【答案】15.B
16.①是一次科普;②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③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④“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青少年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17.示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8.示例:①崇高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②丰富的学识、非凡的工作能力;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良好的身体素质。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选择出最佳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然后用自己的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可结合新闻的导语部分的内容进行拟写,要注意字数要求。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要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到答题区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即可。
15.B.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可知,选项“是太空中目前最大的航天器"这一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B。
16.结合材料二第三段“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可概括出开设“天宫课堂"的第一个意义:科普;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可概括出开设“天宫课堂"的第二个意义: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可概括出开设*“天宫课堂"的第三个意义: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天宫课堂"对于青少年来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概括出第四个意义:“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增强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据此分点概括。
故答案为:①是一次科普;②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③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④“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青少年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17.结合材料三第一段“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可拟写出新闻标题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故答案为:示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8.结合材料一“2003年10月15日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挑选为航天员,从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经过层层考验,各项测试都达到了优秀水平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可知,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王亚平作为此次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被网民誉为“当代高质量女性”"。她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十七岁考取了如今的空军航空大学(前身是长春飞行学院)。在学校里,王亚平表现出对航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不仅刻苦学习掌握飞行驾驶技术,还在学业完以后就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随后又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学位"可知,要有高深的学识水平;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王亚平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可知,要有非凡的工作能力;
结合材料三第四段“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党旗和军旗,每一句誓词都是中国宇航员对党和国家的心声"可知,要有高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
据此分点概括。
故答案为:示例:①崇高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②丰富的学识、非凡的工作能力;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良好的身体素质。
【答案】19.覆盖;用火烤;根本;称赞
20.①不用木材刻字印的原因,是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
②没有不精密牢固的,(方法)被后世效仿。
21.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
22.活;缣贵而简重;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殊”的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写作顺序及其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作者依据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说明内容以及其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要根据对原文的分析作答。根据题目要求,要抓出能回答问题的句子,再概括。
【参考译文】
【乙文】蔡伦,字敬仲,是桂阳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蔡伦)监督制作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没有不精密牢固的,(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文字大多是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于是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称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叫作“蔡侯纸”。
19.①冒,动词,覆盖;
②火,名作动,用火烤;
③殊,副词,根本、完全;
④善,形容词活用作意动,以……为善;引申为称赞。
故答案为:覆盖;用火烤;根本;称赞。
20.①以,用;则,就;兼,同时;取,取下来。
②坚,坚固;密,精密;法,名作动,效法。
故答案为:①不用木材刻字印的原因,是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
②没有不精密牢固的,(方法)被后世效仿。
21.解答本题先确定介绍活字印刷时所使用的顺序,再分析原因。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 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故答案为: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
22.仔细分析可知,“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根据乙文句子“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解决了“缣贵而简重”的问题。它们均具有方便实用、造价低廉的特点。
故答案为:活;缣贵而简重;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23.【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写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不可偏题。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我们可以从“我与语文的约会”“语文的作用”“语文的重要性”等角度立意。这样审题后考生就可以根据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来写这篇作文。注意要自拟题目,还要注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
【立意选取】
1.我爱上了语文。
2.语文的古诗词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我沉醉其间,乐而忘返。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