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章第2节 力的存在 第2课时 力的测量
一、弹力
1.橡皮筋、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会 ,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 ,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都是 力。
【答案】形变;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弹力;弹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性和弹力的定义解答。
【解答】橡皮筋、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弹力,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2.在图中,A、B两球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产生形变。
【解答】在A、C、D中,两个球A、B相互接触,但是没有任何信息反应它们发生形变,因此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C、D不合题意;
在B中,球A、B的悬线倾斜,则A球有向右运动的趋势,B球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因此二者之间肯定存在挤压,即它们都发生弹性形变,肯定产生弹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理解判断。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其中包括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力的测量
4.托起下列哪种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 N( )
A.两个鸡蛋 B.一箱牛奶
C.一枚大头针 D.一瓶500 mL的矿泉水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体的重力大小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1N,故A符合题意;
B.一箱牛奶的重力大约66N,故B不合题意;
C.一枚大头针大约80mg,重力大约8×10-4N,故C不合题意;
D.一瓶500 mL的矿泉水大约500g,重力大约为0.5N,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此时的示数为 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答案】0~5;2;长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则示数为2N;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6.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弹簧测力计可以在任何方向进行使用,不一定沿竖直方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否则无法正常使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使测量示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
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那么正确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A。
8.某同学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固定端对准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拉力/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8
伸长量/cm 0 1 2 3 4 5 5.5 5.8
(1)弹簧不受拉力时的长度是 cm,弹簧受到10 N的拉力时,其长度是 cm, 弹簧伸长 cm。
(2)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
(3)举出该探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实例: 。
【答案】(1)2;4;2
(2)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数量关系;
(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时,即不受拉力时的长度为2cm。当弹簧受到10N的拉力时,其长度为4N,弹簧伸长2cm。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大5N时,伸长量增大1cm。而当拉力为30N时,其伸长量比拉力为25N时伸长:5.5cm-5cm=0.5cm,则此时已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因此得到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3)该探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弹簧测力计。
9.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弹簧的另一端,下列力中属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是( )
A.弹簧对墙的拉力 B.手对弹簧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地球的引力
【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弹力作用。
【解答】 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和墙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和墙的拉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弹簧越长,它受到的拉力越大
D.弹簧受到的拉力可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也就可以无限伸长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 N B.3 N
C.6 N D.12 N
【答案】C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 【分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肯定会发生形变,所以弹簧测力计一定有示数; 我们通常所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
【解答】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时候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6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故选C。
12.几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名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数量关系判断。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动相同的弹簧时,同学的手臂越长,则弹簧伸长的越多,此时弹簧拉力器受到的拉力最大。
故选B。
13.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为G1的钩码,丙弹簧悬挂重为G1和G2的钩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可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钩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可判断G1∶G2为( )
A.1∶2 B.2∶1
C.2∶3 D.3∶2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
解得:G1:G2=2:1。
故选B。
14.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些下垂,但弹簧和原先一样,是完好的,当它不测量时,指针不指零。该弹簧测力计 (填“能”或“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 ,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当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时,指针如图乙所示,则这个拉力的大小等于 。
【答案】不能;校零;大;3.4N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要观察指针释放对准零刻线。如果没有对准零刻线,那么需要调零,否则测出的示数不准确。
(2)根据图乙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该弹簧测力计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校零,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大。
(2)根据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在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图乙可知,挂上物体后的示数为3.6N。则这个拉力的大小为:3.6N-0.2N=3.4N。
15.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下表是他收集的实验数据。
弹力/N 0 0.5 1.0 1.5 2.0
弹簧总长度/cm 6.0 7.5 9.0 10.5 12.0
弹簧伸长量/cm 0 1.5 3.0 4.5
(1)请将上表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
(3)分析实验数据或由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原因是 。
【答案】(1)6.0
(2)如图所示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找到弹簧的伸长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据此推测空白处弹簧的伸长量。
(2)将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
(3)根据图像形状分析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数量关系;
(4)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将表格中第2、3、4数据比较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大0.5N时,弹簧的伸长量为1.5N。2N比1.5N拉力增大0.5N,则弹簧的伸长量比4.5N增大1.5cm,为:4.5cm+1.5cm=6cm。
(2)根据图片可知,方格纸上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纵轴表示弹力,将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片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变化关系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因此得到: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原因是: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章第2节 力的存在 第2课时 力的测量
一、弹力
1.橡皮筋、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会 ,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 ,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都是 力。
2.在图中,A、B两球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二、力的测量
4.托起下列哪种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 N( )
A.两个鸡蛋 B.一箱牛奶
C.一枚大头针 D.一瓶500 mL的矿泉水
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此时的示数为 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6.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
7.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8.某同学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固定端对准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拉力/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8
伸长量/cm 0 1 2 3 4 5 5.5 5.8
(1)弹簧不受拉力时的长度是 cm,弹簧受到10 N的拉力时,其长度是 cm, 弹簧伸长 cm。
(2)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
(3)举出该探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实例: 。
9.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弹簧的另一端,下列力中属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是( )
A.弹簧对墙的拉力 B.手对弹簧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地球的引力
10.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弹簧越长,它受到的拉力越大
D.弹簧受到的拉力可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也就可以无限伸长
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 N B.3 N
C.6 N D.12 N
12.几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名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13.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为G1的钩码,丙弹簧悬挂重为G1和G2的钩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可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钩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可判断G1∶G2为( )
A.1∶2 B.2∶1
C.2∶3 D.3∶2
14.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些下垂,但弹簧和原先一样,是完好的,当它不测量时,指针不指零。该弹簧测力计 (填“能”或“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 ,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当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时,指针如图乙所示,则这个拉力的大小等于 。
15.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下表是他收集的实验数据。
弹力/N 0 0.5 1.0 1.5 2.0
弹簧总长度/cm 6.0 7.5 9.0 10.5 12.0
弹簧伸长量/cm 0 1.5 3.0 4.5
(1)请将上表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
(3)分析实验数据或由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形变;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弹力;弹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性和弹力的定义解答。
【解答】橡皮筋、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作弹力,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2.【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产生形变。
【解答】在A、C、D中,两个球A、B相互接触,但是没有任何信息反应它们发生形变,因此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C、D不合题意;
在B中,球A、B的悬线倾斜,则A球有向右运动的趋势,B球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因此二者之间肯定存在挤压,即它们都发生弹性形变,肯定产生弹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理解判断。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其中包括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体的重力大小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1N,故A符合题意;
B.一箱牛奶的重力大约66N,故B不合题意;
C.一枚大头针大约80mg,重力大约8×10-4N,故C不合题意;
D.一瓶500 mL的矿泉水大约500g,重力大约为0.5N,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0~5;2;长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则示数为2N;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6.【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弹簧测力计可以在任何方向进行使用,不一定沿竖直方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否则无法正常使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使测量示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
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那么正确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A。
8.【答案】(1)2;4;2
(2)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数量关系;
(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0时,即不受拉力时的长度为2cm。当弹簧受到10N的拉力时,其长度为4N,弹簧伸长2cm。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大5N时,伸长量增大1cm。而当拉力为30N时,其伸长量比拉力为25N时伸长:5.5cm-5cm=0.5cm,则此时已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因此得到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3)该探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弹簧测力计。
9.【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弹力作用。
【解答】 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和墙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和墙的拉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 【分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肯定会发生形变,所以弹簧测力计一定有示数; 我们通常所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
【解答】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时候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6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数量关系判断。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动相同的弹簧时,同学的手臂越长,则弹簧伸长的越多,此时弹簧拉力器受到的拉力最大。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
解得:G1:G2=2:1。
故选B。
14.【答案】不能;校零;大;3.4N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要观察指针释放对准零刻线。如果没有对准零刻线,那么需要调零,否则测出的示数不准确。
(2)根据图乙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该弹簧测力计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校零,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大。
(2)根据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在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图乙可知,挂上物体后的示数为3.6N。则这个拉力的大小为:3.6N-0.2N=3.4N。
15.【答案】(1)6.0
(2)如图所示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找到弹簧的伸长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据此推测空白处弹簧的伸长量。
(2)将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
(3)根据图像形状分析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数量关系;
(4)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1)将表格中第2、3、4数据比较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大0.5N时,弹簧的伸长量为1.5N。2N比1.5N拉力增大0.5N,则弹簧的伸长量比4.5N增大1.5cm,为:4.5cm+1.5cm=6cm。
(2)根据图片可知,方格纸上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纵轴表示弹力,将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片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变化关系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因此得到: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原因是: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