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说课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 说课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7 00: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地球的自转
说课流程
说教材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法和学法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地球的自转》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
1、地位和作用
从内容上讲,它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延伸,同时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公转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3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及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
知识目标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1
教学目标
2
3、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地
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上昼夜交替和不同经度的
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形成原因
4、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情境教学与实验演示相结合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知欲。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采用分层教学,在学生活动中重点指导操作困难的学生。
二、说学情
在前一节,学生刚刚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等知识,所以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
直观性教学法
演示实验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三、
理论联系实际, 感悟科学道理
多思多想, 锻炼思维
变抽象为直观,变不可视为可视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说教法和学法
学法
三、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实验
演示”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学
习。
说教学过程
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三个活动)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用毛泽东主席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引领学生思考:人坐在地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播放音频诗朗诵:<<送瘟神>>
(设计意图:我采用妙语导入和问题导入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所学内容,诗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问题把学生注意力指向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而不解,在探索的心理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物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二)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活动一:拥抱地球 ---自转特征(重点)
第一步: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
的自转,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
他演示的地球自转是否正确 (2)地球自转绕转
的中心是什么 (3)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拥抱地球,自己
展示地球的自转并总结规律。
第二步:展示课件----地球自转的动态画面
设计意图:应用动态画面,使学生再一次从视觉角度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尤其是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顺、逆方向。变抽象为形象,化简为易。


西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N
S
这是地球自转方向的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活动二: 模拟实验----自转意义(重点难点)
实验1.教师用手电筒作为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
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昼夜),然后慢慢自
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再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
生什么变化(昼夜交替)。同学们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
让学生了解由于地球自转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
实验2. 在实验1的基础上接着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当北京是早上时,纽约是什么时间 (晚上)并结合课本活动题3,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有时间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地方时差的现象,并在生活中具备时间差异的观念,掌握本课重点,攻克本课难点。
图中畅畅和姨妈互致问候存在什么差异?
对于这一时刻图中各地来说,哪里正处正午?哪里正处日出?哪里正处日落?哪些地方处在上午?哪些地方处在下午?你能够看出来吗?






上午
下午
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西

B
C
A
最早看到太阳的是( )
其次看到太阳的是( )
最后看到太阳的是( )
你知道吗?
活动三:针锋相对---联系生活
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
球在运动. 反方观点: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太阳在运动.
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每方各派五名代表进行辩论, 课堂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 链接生活, 体现了“学习
对 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强调重点—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一、地球自转规律
自转定义 绕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一天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俯视北极( ),俯视南极(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
2、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 ),未被照亮的部分是( )。
3、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看到日出。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4
不透明
昼半球
夜半球

(四) 课堂练习
——以检验课堂效果
1.根据图4-3回答:图中的A.B.C.D四地,
处在早晨的是 ,
处在傍晚的是 ,
处在深夜的是 ,
处在中午的是 。
A
B
C
D
N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提纲式,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
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规律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天(约24小时)
1.自转定义:绕地轴旋转
1.昼夜交替
2.时间差异
我的说课完毕,
请各位评委予以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