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知识点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知识点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6 22: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二单元 复习巩固
重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三大类岩石组成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坚硬紧实)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有气孔)

沉积岩
特点:层理结构,岩层上新下老,有化石
常见: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重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三大类岩石组成

变质岩
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片理结构
常见变质岩:
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来)
板岩(页岩变质而来)
片麻岩(花岗岩变质而来)
常用作建筑材料的岩石: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
常用作装饰材料的岩石:玄武岩(假山)
石英岩(砂岩变质而来)
重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判读技巧:(适用于四个框的图的判读)
“三进一出”是岩浆
“一进三出”是岩浆岩
“双向奔赴”是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只指向岩浆岩
重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转化
(1)沉积岩的前身是松散的沉积物/风化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才变成沉积岩。
(2)任何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质都可成为沉积岩的“原料”。
(3)任何岩石都可是变质岩的“前身”。
(4)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突破点”
1.无提示信息时:先找岩浆(三进一出是岩浆,岩浆指向是岩浆岩,剩下两个看作用选)。
2.有提示信息时:
风化物/沉积物箭头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
有“固结成岩”箭头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
有喷出/侵入箭头指向的是玄武岩/花岗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式图
图甲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乙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B
分裂苹果岩位于塔斯曼区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是新西兰南部岛屿上一道独特景观,其形态如同一个从中间劈开的苹果,其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组成。图1为分裂苹果岩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分裂苹果岩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
A.b—④         B.c—①
C.d—② D.e—③
C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B
卡帕多奇亚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有独特的“烟囱”地貌。地貌的形成起源于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凝灰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其特性类似于石灰岩。由于长期受到山洪和风的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石柱,一些圆锥形岩石的顶端还戴了一顶玄武岩“帽子”。下图示意卡帕多奇亚的“烟囱”地貌。据此完成7—8题。
8.“精灵烟囱”的顶部岩石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B
推测岩石地貌的形成过程的“突破点”
1.将所给题目中描述该地貌形成过程的内容转述为地质构造过程以及外力作用过程。
2.(1)该岩石地貌是岩浆岩类,推测该地最先发生岩浆活动(喷出/侵入)
(2)该岩石地貌里原本岩石中有岩浆类岩石的侵入,且形状不规则,推测该地后来发生岩浆活动。
(3)地层一般是在地表之下,如果后来露出地表,推测发生了地壳抬升,若露出地表的岩层形状不规则,推测发生了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注意是先被抬升后发生外力作用。
3.若该地地质历史时期是古河床,湖泊,现在是森林,高原,山地,推测该地发生地壳隆升。
和田玉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再经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岩石露出地表,经风化、流水冲刷和搬运、沉积,石与玉则分离,这便形成鹅卵石状的籽料。据此回答28—29题。
28.籽料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
B
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m,海拔53.6m,为花岗岩山体。山不高,有二峰。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图a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21~22题。
22.图a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 
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
干旱沙漠地区的花岗岩体,受到自然界各种力量的雕刻,表面易形成极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左图为新疆博尔塔拉蜂窝花岗岩地貌图,右图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4.图1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喷出—沉积—风力侵蚀
C.沉积—岩浆侵入—流水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D
卡帕多奇亚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有独特的“烟囱”地貌。地貌的形成起源于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凝灰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其特性类似于石灰岩。由于长期受到山洪和风的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石柱,一些圆锥形岩石的顶端还戴了一顶玄武岩“帽子”。下图示意卡帕多奇亚的“烟囱”地貌。据此完成7—8题。
7.“戴帽子的精灵烟囱”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堆积固结成岩
B.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D.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C
重难点2:常见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的永久性变形或变位。
①褶皱 ②
背斜
向斜
断层
地垒
地堑
(1)褶皱(正常情况)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瓦斯爆炸)
向斜
储地下水,常有“自流井”
适合修建大坝
找水时易发生透水事故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不适合建水库大坝
背斜的实践意义
(1)褶皱(特殊情况:地形倒置)
背斜谷
向斜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层紧实不易侵蚀
2017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答案 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答案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山谷;而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褶皱山
(2)断层
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
往往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如:黄山、华山、泰山、庐山
地堑:相对下降的岩块
往往发育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断层的实践意义



黄山
华山
“两看”法判断断层
一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
二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方 法 提 示
【随堂练习】
2.[2015浙江文综卷]下图
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
—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
由老到新。图中甲、乙两
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C
【随堂练习】
1.图示地区( )
A. 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C. ③处是背斜山 D. 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D
【随堂练习】
3.[2016浙江文综卷]下图
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
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
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
示)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C
【随堂练习】
4.图示( )
A. 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 乙山为断块山
C. 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 地形主要为山地
5.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处为断层的依据有( )
①发育有陡崖 ②有断层破碎带 ③两侧岩层错位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D
发生区域 板块张裂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张裂)边界 消亡(碰撞)边界 消亡(俯冲)边界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举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亚洲东部岛弧
马里亚纳海沟
【活动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
印度洋板块
直接原因: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俯冲至亚欧大陆板块底部,导致岩石圈缩短和地壳隆升,这个碰撞延续至今,致使青藏高原每年仍在变高。
课堂练习
地质历史时期,巴塔哥尼亚地区火山活动频繁。该地区塔状尖峰与冰川交错分布,山体垂直节理发育。图左为巴塔哥尼亚位置图,图右为巴塔哥尼亚塔状尖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塔哥尼亚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火山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2.推测该地区塔状尖峰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火山喷发 ②流水侵蚀 ③岩浆侵入 ④冰川侵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C
D
海水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冰川作用
判断我国外力作用的主要区域
A
B
凹岸
凸岸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侵蚀地貌:河曲
流水、风 力沉积 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冰川沉积 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3.该河谷( )
A.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沉积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4.图中( )
A.③处为断层构造 B.变质岩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C.岩层和沉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据此完成
下题。
课堂练习
B
C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5~7题。
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7.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课堂练习
A
A
D
峡湾(U型谷)
前期:冰川侵蚀
中期:冰川融化,留下“U”型凹槽
后期: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3.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
4.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课堂练习
A
C
总结:
内力作用往往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则削峰填谷,使地球表面的起伏趋于平缓。
课堂练习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B.乙: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丙:广泛分布在西南地区
D.丁:在华北平原比较常见
8.形成溶蚀“桥”地貌景观的主要条件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温和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分布广泛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C
A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下图示意冰楔作用的过程。读图,完成14~15题。
14.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5.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课堂练习
A
C
世界人口分布
多雨区:高原和山地
①地处热带的高原和山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
②海拔超过了疟蚊的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等疾病的困扰。
干旱区:高原和山地
热带干旱地区的高原和山地,由于
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
(1)我国山区多梯田。在山地上修筑梯田有什么作用?
①有利于蓄水、保土、保肥,治理水土流失。②能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水分③改善生态环境。
水循环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1)指出图中乙处的地貌类型 ,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乙与甲相比,哪里更容易形成城市,并说明原因。
课堂练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