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6 23:34: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8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总结
《峨眉山月歌》:高峻的峨眉山头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依依不舍地去往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府里和崔九的堂前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但是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时应该正在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让出征的军人一夜都在思念故乡。
这四首诗分别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行军九日思故园长安》: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拓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朝时的明月和汉朝时的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翻译成: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背景资料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江南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朝边塞诗人。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年(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
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代表作:《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下课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