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疮疤(chuāng) 踌躇(chú) 晌午(xiǎng) 嫉妒(jí)
B.憎恶(zēng) 诘问(jí) 滞笨(zhì) 尴尬(gān)
C.门槛(kǎn) 震悚(sǒng) 骷髅(kū) 吊唁(yàn)
D.惧惮(dàn) 哀悼(diào) 头颅(lú) 愧怍(z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学生没打好基础,好高骛远,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B.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C.他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里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D.每年央视春晚节目种类繁多,歌舞、小品、相声、杂技等可谓异彩纷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________起来。
(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在门框里。
(3)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________来了,________免得托人捎了。
A.震惊 站立 既然 就
B.震悚 镶嵌 既然 就
C.震悚 站立 因为 所以
D.震惊 镶嵌 因为 所以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钱锺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C.小说《台阶》的作者李森祥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半个月亮爬上来》《十八里营房》等。
D.《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下列各项中标语符合语境,使用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某县政府门前标语:热烈祝贺我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
B.饭店门口标语:室内不准吸烟,严禁随地吐痰!
C.八宝山烈士陵园门口标语:经济要发展,人口降下来!
D.幼儿园门口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6.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2分)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3分)
(1)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2分)
我选择 图,理由
9.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青少年近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的寓意。(3分)
(2)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3分)
中国青年报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全国约2亿儿童青少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落实近视防控指导,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学推进“停课不停学”,成为一项艰巨挑战。近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简称“宣讲团”)充分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从多层面、多渠道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工作,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目前,宣讲团专家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平台,通过专题节目、专访、短视频等形式,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已直接影响2 000多万人。
阅读理解(43分)
、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情。
1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南方多没人》)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
(3)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____
(4)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_
1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
C.故北方之勇者
D.见舟而畏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5.【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6.【甲】【乙】两文共同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1分)
给母亲梳头发
林文月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7.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2分)
18、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9.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20.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3分)
(四)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4分)
锅碗瓢盆和谐曲
安 琼
老傅是明人的忘年交,他告诉了明人这样一个家庭故事。
那天,老傅老两口儿踩着灯光回到家,老伴儿径直走进厨房,疑惑地说:“咦,刚才一水池的锅碗瓢盆哪里去了?”再扫视了一下厨房,见铁锅搁在熄了火的灶头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老伴儿心里便生出些许欣慰——儿媳终于动手洗碗了。
儿子和儿媳不跟老两口儿住。他们只是隔三岔五地来探望他们,蹭上一顿午饭或晚饭。等吃完了,说声“拜拜”就告辞了,留下满桌的杯盘狼藉。老伴儿也不怪他们。他们能来,老两口儿就觉得高兴。
可近年来,老伴儿干活时常累得腰酸背痛的,留学回来的孙子察觉到了,吃完饭后,他便主动去洗碗,让奶奶坐着休息。这让老伴儿乐得合不拢嘴。
儿子目睹孙子这般懂事,就坐不住了。有几回,吃完饭后,儿子见孙子起来收拾碗筷,也连忙站起身动起手来,帮着甚至抢着把锅碗瓢盆洗刷了。
这两天晚上,儿子和孙子都外出了,只有儿媳来吃饭。身为演员的儿媳,一双手白皙细嫩,早知道她不是干这粗活的料。可婆婆毕竟年老体弱了,她总不至于熟视无睹吧?
这天晚饭后,老两口儿把锅碗瓢盆都搁置在水池里,也不急着洗刷。他们对儿媳说,想去楼下溜达一会儿,这便有意地留下了一段空余时间。
“你觉得儿媳会洗碗吗?”在楼下溜达,老伴儿幽幽地问了一句。老傅很洒脱地说:“我看会,就是不洗,也可以理解。反正都是我们的孩子,别为此郁闷呀。”“那当然,都干了一辈子,我会有什么怨言。他们毕竟是孩子。”老伴儿也宽容地一笑。
没想到,水池里空空如也。儿媳竟然真的把碗筷清洗了,老伴儿心里好不高兴。
连着几天,老两口儿饭后散步回来,水池里的碗筷都不见了。儿媳真不赖呀!老伴儿心里感慨着。
可渐渐地,老伴儿发觉了异样——怎么碗橱里的碗盘好像少了?老傅说:“你真是脑袋瓜子坏了,怎么这么喜欢猜测,碗盘怎么会少呢,吃饭也吃不下去呀?”他笑呵呵说的一番话,把老伴儿也逗笑了。
后来的一天,老伴儿把碗盘点了点数。过几天,又暗暗点了点数,还真如老傅所言,一个都不差。她内心责备自己道:真是老糊涂了!
这天,儿子来了,中间出去了一会儿,带回来一个沉甸甸的挎包。她不小心碰了一下,儿子竟大惊小怪地把挎包给挪开了。老伴儿怕儿子在外面惹事,拿了不该拿的,是她和老傅最忌讳的,也是曾反复提醒他的。
她趁儿子上厕所,打开了挎包,里面竟是一叠崭新的碗盘,和自己家里常用的式样、花纹都一模一样。她没吱声,但到饭后散步回来,她发现那只挎包瘪了下去。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的都去哪儿了?
她心生疑惑,可是见儿子、儿媳正在忙着洗刷水池里的锅碗瓢盆,脸上的笑又水波一般荡漾开了。
有一天,儿媳不好意思地说:“我错了,还希望妈妈不要生气。”老伴儿皱了皱眉——儿媳做错什么了,怎么突然向她道歉?这些天,锅碗瓢盆都是儿媳和儿子洗的,碗橱里碗盘也放置得整整齐齐的,不但没少,反而还被洗涤得洁净如新。
老伴儿与老傅在卧室里咬耳朵,老傅才说出了真相:儿媳不会洗碗,曾经把没洗净的碗盘扔到户外。老傅在外面溜达时发现了被丢弃的碗盘。他没吱声,怕老伴儿生气伤身,便悄悄地买了碗盘补充进去。结果,儿子回来也发现了,责备了儿媳,还把爸爸买了碗盘补上的事也都说了。儿媳深感羞愧。后来,儿子也去买了一些碗盘。
一切都风平浪静,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可饭后,抢洗碗筷的事,在三代人之间时有发生。
老傅叙述着,明人耳畔仿佛响起了悦耳柔和的乐曲声。
(选自2019年4月7日《新民晚报》)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2.文中写留学回来的孙子主动帮奶奶洗碗,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1)身为演员的儿媳,一双手白皙细嫩,早知道她不是干这粗活的料。
(2)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的都去哪儿了?
24.文章的标题“锅碗瓢盆和谐曲”有什么寓意?(4分)
三、写作(50分)
25题目:总有一种________在心头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答案
C 2.C 3.B 4.A 5.D
6、(1)独坐幽篁里 (2)惟解漫天作雪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7、示例: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眼睛,看到失意和彷徨;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它有嘴巴,表达温暖和力量
8、(1)曹先生
(2) A/C 因为A图画面上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画面上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和人物的身份/因为C图画面上有一匹高大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骆驼跟小说的相关情节有关,祥子因它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了祥子不堪生活的重压。
9(1) 示例:这幅漫画意在提醒人们电子产品是青少年的视力“杀手”,请正确对待和使用电子产品,保护青少年的视力。
(2)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科学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10、C 11、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12、(1)怎么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3、C
14、(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 (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5、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练习。
17、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
18、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19、示例:(词语运用)“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 示例:(修辞手法)“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与关爱。(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
“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的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本文主要记叙了老傅一家三代人抢着洗碗的家庭故事。
22、表现孙子已经长大,懂得孝顺老人。由孙子洗碗,引出了儿子洗碗,并引出了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23、(1)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了儿媳不会做家务,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悬念。
(2)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伴儿的疑惑,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
24、“锅碗瓢盆”表面上看是写家务劳动的事情,但“锅碗瓢盆”也会磕磕绊绊,暗示了家庭的矛盾;而“和谐曲”,则表现了一家人和睦、美满的幸福生活。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