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2:00:5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xīn) 孱(càn) 头 庐冢(zhǒng) 命途多舛(chuǎi)
B.央浼(měi) 琴瑟(sè) 西畴(chóu) 茕(qióng)茕子立
C.恁(lèn)地 飞湍(tuān) 青荇(xìng) 苌(zhǎng)弘化碧
D.蹙(cù)缩 糍(zí)粑 敕(shù)造 前合后偃(yǎn)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 、 和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A.装修、改建、扩建 B.扩建、改建、装修
C.改建、扩建、装修 D.装修、扩建、改建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国,在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B.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C.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群众的带头人,要做知民情察民意的“引导员”、带团队谋发展的“管理员”、拓市场找路子的“调查员”,以及解忧济困的“服务员”。
B.走出博物馆,脑海中回放着梵高笔下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块,梵高自画像里的执拗目光出现在眼前,仿佛听到画家优郁中带着温婉的倾诉。
C.教育部强调,高校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与自主招生挂钩的弄虚作假行为。
D.教育能为个体提供上升的通道,而教育恰恰是贫困地区的短板,导致其陷入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B.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就是“祖道”。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两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D.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亦为官名。
二、语言表达
6.(2019高三上·汕头期末)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162天。本次北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960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7.标题:   
8.评论:   
三、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成”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有删减)
材料二: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程龙
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近日访港,相关活动门票一经发售,几小时内几近售罄,体现的是香港民众对内地奥运健儿的喜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关注。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前不久,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开幕式上,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孩子们,手持鲜艳的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用普通话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引来阵阵掌声。童声悦耳动听、感染人心,激荡着爱国之情。
大国建造,让香江更璀璨。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和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到改善民生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再到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以来,祖国内地悉心支持香港建设发展,有关香港的重大民生工程,都离不开内地建造者的参与。一位建设者说:“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内地与香港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最近一段时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月壤入港”活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天地对话”现场,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大国航天”成为网络热词;短短6天的大国建造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市民、200多个团体参观……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
日前,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香港上映,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好的国民教育课!"”主旋律电影在香港受到广泛好评,反映的是香港观众“身为中国人的骄做”。香港同胞素来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爱港是主流民意。近期,从《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刊宪生效,到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从学校课程增加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到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多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爱国爱港,繁荣发展,在点滴行动中化作了具体的政策,于落地落实中收获实效。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上,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指引下,香港各界爱国力量广泛凝聚,爱国正气持续上扬,为香港重塑新优势、书写新传奇提供重要保障。
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擦亮爱国底色,激发爱国热情,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来奔跑,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面色凝重”既描写了港督彭定康的表情,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失落和沉重,也让读者感受到港督府降旗仪式的沉重氛围。
B.材料一从“告别”切入,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所有细节都服务于此,写得不枝不蔓,条理清晰。
C.材料二主体部分列举祖国支持香港发展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香港同胞应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观点。
D.材料二末段与题目相照应,在肯定香港同胞爱国深情的同时,号召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郑重地记录下香港回归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对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喜悦与自豪。
B.材料一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收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C.材料二写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浸会大学附校用普通话演唱歌曲,充分展现出香港民众的爱国之情。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但因体裁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描写,材料二侧重于议论。
11.材料一运用了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场景,反映事实。请概括文中的主要场景。
12.材料一的标题如果改为“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二者相比,原标题效果好在哪里?
13.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钟华论
①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②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______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______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______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______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③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识,破除沉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④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⑤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⑥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⑦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⑧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14.对第①段的两个“大考”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大考”比喻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便于生动展开论述。
B.使用递进的关系,提升了认识高度,使文章有高屋建瓴之势。
C.引出第④段“反思”与“改变”,和⑤到⑧段构成总与分的关系。
D.和第③、第⑧段的“大考”相关内容,形成呼应,论证集中深入。
15.第②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暴露\反映\警示\折射 B.反映\警示\折射\暴露
C.暴露\反映\折射\警示 D.反映\折射\警示\暴露
16.第⑥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对此进行鉴赏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付梓”中“梓”读作“zǐ”;“命途多舛”中“舛”读作“chuǎn”;B无误;
C项,“恁地”中“恁”读作“nèn”;“苌弘化碧”中“苌”读作“cháng”;
D项,“糍粑”中“糍”读作“cí”;“敕造”中“敕”读作“ch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装修”,对房屋进行装潢和修饰,使美观、适用;“改建”,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建设,如将一建筑物变为另一建筑物,可以指改变外形、特点、性质或作用;“扩建”,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或区域规模。本题考查的是对“港督府”的建设流程,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应是“改建、扩建、装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3.【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B项,“威尔士亲王军营”双引号使用不当,此处的双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专用名词,此处的特定称谓专用名词是“威尔士亲王”,所以应改为“威尔士亲王”军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解答本题,需认真判断每一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4.【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A项,搭配不当,“知民情察民意”与“引导员”、“拓市场找路子”与“调查员”搭配不当,可将“引导员”与“调查员”对调位置。
B项,结构混乱,可将“梵高自画像里的执拗目光出现在眼前”改为“和梵高自画像里的执拗目光”。
D项,宾语残缺,可在句末加“的恶性循环”等词语作为“导致”的宾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5.【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C项,“每两年”说法错误,明清两代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6.【答案】①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②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③规模最大。④科技最先进。⑤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点进行概括,要求保留时间(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人物(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事件等关键信息(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句子简洁流畅。
故答案为: ①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②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③规模最大。④科技最先进。⑤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答案】7.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8.政府主导建设租房平台,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决心。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拟新闻标题”不仅要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注重时效性的除外),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评价需要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评论的能力。新闻评价就是针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短评一般以事实内容为依托,对具体事件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说,或褒或贬,态度鲜明,评论生动,同时注重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性,力求以理服人。
7.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本题中,新闻主要讲的内容是住房租赁,结合“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等分析,结合“人物、事件”两个必备要素,可以拟出新闻的标题“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故答案为: 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8.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评论的能力。
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评价角度,如可以围绕“建官方住房租赁平台”的好处进行评论等,如这种做法可以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然后联系新闻内容和生活实际具体作答。
故答案为: 政府主导建设租房平台,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决心。
【答案】9.B
10.D
11.港督府降旗。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 “不列颜尼亚”号离开香港。
12.原标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内涵更丰富。原标题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置于句首,强调了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原标题运用象征手法,“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象征,它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1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约定并理解文本,再在文中找到这些场景,最后用自己的话简练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句式、手法、情感等角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9.B.选项中“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全文既写了“历史的终结”,又写了“历史的开始”,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故答案为:B。
10.D.“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述不正确。材料一没有运用议论。故答案为:D。
11.结合“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可概括出,港督府降旗。结合“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可概括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结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概括出,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结合“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可概括出,“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12.题目是对《别了,司徒雷登》的套用,使用这一标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内涵更丰富。这个标题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联想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人黯然离去的历史时刻,从而表达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从句式特点看,将“别了”提前,使用了倒装句式,能引人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强调了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离开,是对新闻事实的描述;但其还有另一层意思,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字为“不列颠尼亚”,在新闻中,这艘邮轮就成了英国的象征。所以,“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代表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它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13.结合“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知,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内容就有对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是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尊重与认同。
【答案】14.B
15.C
16.引用俗语,将枯燥的理论说得形象生动;使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疫情之重以及战胜疫情的决心之大。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从用词角度,可以分为清新、质朴、豪放、潇洒、舒缓等;从句式长短可分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主动句被动句,陈述句疑问句,从修辞角度也可以鉴赏文章的语言,还可从用词的角度去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B.“递进的关系”错误,“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说的是“是……也是……”,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暴露”,显露,揭露,多指问题或不足。“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警示”,告诫示意。“折射”,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出事物的表象或实质来。
第一处,语境说的是抗疫斗争显露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短板,应使用“暴露”。
第二处,说的是抗疫斗争中一些干部的能力,应使用“反映”。
第三处,是说借助抗疫斗争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反映出来,应使用“折射”。
第四处,“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是抗疫斗争给我们的告诫,应使用“警示”。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第⑥段是说在抗疫中要下足功夫,要依靠改革解决问题。为了论证这一中心,首先引用俗语,如“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前一句是说抗疫,后一句“不拉口子”是说预防应对,形象说明通过此次抗疫要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然后使用多处比喻,如把抗击疫情比作啃硬骨头,把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比作铁肩膀,把灾难比作磨刀石,把教训比作铺路石,既展现了抗击疫情的斗志,也展现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xīn) 孱(càn) 头 庐冢(zhǒng) 命途多舛(chuǎi)
B.央浼(měi) 琴瑟(sè) 西畴(chóu) 茕(qióng)茕子立
C.恁(lèn)地 飞湍(tuān) 青荇(xìng) 苌(zhǎng)弘化碧
D.蹙(cù)缩 糍(zí)粑 敕(shù)造 前合后偃(yǎn)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付梓”中“梓”读作“zǐ”;“命途多舛”中“舛”读作“chuǎn”;B无误;
C项,“恁地”中“恁”读作“nèn”;“苌弘化碧”中“苌”读作“cháng”;
D项,“糍粑”中“糍”读作“cí”;“敕造”中“敕”读作“ch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 、 和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A.装修、改建、扩建 B.扩建、改建、装修
C.改建、扩建、装修 D.装修、扩建、改建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装修”,对房屋进行装潢和修饰,使美观、适用;“改建”,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建设,如将一建筑物变为另一建筑物,可以指改变外形、特点、性质或作用;“扩建”,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或区域规模。本题考查的是对“港督府”的建设流程,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应是“改建、扩建、装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国,在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B.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C.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B项,“威尔士亲王军营”双引号使用不当,此处的双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专用名词,此处的特定称谓专用名词是“威尔士亲王”,所以应改为“威尔士亲王”军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解答本题,需认真判断每一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群众的带头人,要做知民情察民意的“引导员”、带团队谋发展的“管理员”、拓市场找路子的“调查员”,以及解忧济困的“服务员”。
B.走出博物馆,脑海中回放着梵高笔下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块,梵高自画像里的执拗目光出现在眼前,仿佛听到画家优郁中带着温婉的倾诉。
C.教育部强调,高校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与自主招生挂钩的弄虚作假行为。
D.教育能为个体提供上升的通道,而教育恰恰是贫困地区的短板,导致其陷入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A项,搭配不当,“知民情察民意”与“引导员”、“拓市场找路子”与“调查员”搭配不当,可将“引导员”与“调查员”对调位置。
B项,结构混乱,可将“梵高自画像里的执拗目光出现在眼前”改为“和梵高自画像里的执拗目光”。
D项,宾语残缺,可在句末加“的恶性循环”等词语作为“导致”的宾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B.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就是“祖道”。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两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D.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亦为官名。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C项,“每两年”说法错误,明清两代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二、语言表达
6.(2019高三上·汕头期末)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162天。本次北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960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答案】①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②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③规模最大。④科技最先进。⑤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点进行概括,要求保留时间(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人物(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事件等关键信息(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句子简洁流畅。
故答案为: ①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②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③规模最大。④科技最先进。⑤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7.标题:   
8.评论:   
【答案】7.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8.政府主导建设租房平台,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决心。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拟新闻标题”不仅要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注重时效性的除外),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评价需要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评论的能力。新闻评价就是针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短评一般以事实内容为依托,对具体事件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说,或褒或贬,态度鲜明,评论生动,同时注重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性,力求以理服人。
7.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本题中,新闻主要讲的内容是住房租赁,结合“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等分析,结合“人物、事件”两个必备要素,可以拟出新闻的标题“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故答案为: 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8.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评论的能力。
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评价角度,如可以围绕“建官方住房租赁平台”的好处进行评论等,如这种做法可以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然后联系新闻内容和生活实际具体作答。
故答案为: 政府主导建设租房平台,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决心。
三、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成”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有删减)
材料二: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程龙
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近日访港,相关活动门票一经发售,几小时内几近售罄,体现的是香港民众对内地奥运健儿的喜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关注。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前不久,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开幕式上,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孩子们,手持鲜艳的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用普通话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引来阵阵掌声。童声悦耳动听、感染人心,激荡着爱国之情。
大国建造,让香江更璀璨。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和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到改善民生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再到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以来,祖国内地悉心支持香港建设发展,有关香港的重大民生工程,都离不开内地建造者的参与。一位建设者说:“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内地与香港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最近一段时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月壤入港”活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天地对话”现场,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大国航天”成为网络热词;短短6天的大国建造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市民、200多个团体参观……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
日前,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香港上映,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好的国民教育课!"”主旋律电影在香港受到广泛好评,反映的是香港观众“身为中国人的骄做”。香港同胞素来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爱港是主流民意。近期,从《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刊宪生效,到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从学校课程增加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到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多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爱国爱港,繁荣发展,在点滴行动中化作了具体的政策,于落地落实中收获实效。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上,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指引下,香港各界爱国力量广泛凝聚,爱国正气持续上扬,为香港重塑新优势、书写新传奇提供重要保障。
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擦亮爱国底色,激发爱国热情,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来奔跑,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面色凝重”既描写了港督彭定康的表情,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失落和沉重,也让读者感受到港督府降旗仪式的沉重氛围。
B.材料一从“告别”切入,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所有细节都服务于此,写得不枝不蔓,条理清晰。
C.材料二主体部分列举祖国支持香港发展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香港同胞应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观点。
D.材料二末段与题目相照应,在肯定香港同胞爱国深情的同时,号召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郑重地记录下香港回归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对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喜悦与自豪。
B.材料一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收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C.材料二写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浸会大学附校用普通话演唱歌曲,充分展现出香港民众的爱国之情。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但因体裁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描写,材料二侧重于议论。
11.材料一运用了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场景,反映事实。请概括文中的主要场景。
12.材料一的标题如果改为“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二者相比,原标题效果好在哪里?
13.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意义。
【答案】9.B
10.D
11.港督府降旗。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 “不列颜尼亚”号离开香港。
12.原标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内涵更丰富。原标题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置于句首,强调了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原标题运用象征手法,“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象征,它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1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约定并理解文本,再在文中找到这些场景,最后用自己的话简练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句式、手法、情感等角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9.B.选项中“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全文既写了“历史的终结”,又写了“历史的开始”,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故答案为:B。
10.D.“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述不正确。材料一没有运用议论。故答案为:D。
11.结合“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可概括出,港督府降旗。结合“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可概括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结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概括出,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结合“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可概括出,“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12.题目是对《别了,司徒雷登》的套用,使用这一标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内涵更丰富。这个标题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联想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人黯然离去的历史时刻,从而表达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从句式特点看,将“别了”提前,使用了倒装句式,能引人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强调了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离开,是对新闻事实的描述;但其还有另一层意思,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字为“不列颠尼亚”,在新闻中,这艘邮轮就成了英国的象征。所以,“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代表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它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13.结合“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知,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内容就有对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是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尊重与认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钟华论
①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②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______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______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______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______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③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识,破除沉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④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⑤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⑥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⑦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⑧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14.对第①段的两个“大考”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大考”比喻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便于生动展开论述。
B.使用递进的关系,提升了认识高度,使文章有高屋建瓴之势。
C.引出第④段“反思”与“改变”,和⑤到⑧段构成总与分的关系。
D.和第③、第⑧段的“大考”相关内容,形成呼应,论证集中深入。
15.第②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暴露\反映\警示\折射 B.反映\警示\折射\暴露
C.暴露\反映\折射\警示 D.反映\折射\警示\暴露
16.第⑥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对此进行鉴赏分析。
【答案】14.B
15.C
16.引用俗语,将枯燥的理论说得形象生动;使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疫情之重以及战胜疫情的决心之大。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从用词角度,可以分为清新、质朴、豪放、潇洒、舒缓等;从句式长短可分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主动句被动句,陈述句疑问句,从修辞角度也可以鉴赏文章的语言,还可从用词的角度去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B.“递进的关系”错误,“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说的是“是……也是……”,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暴露”,显露,揭露,多指问题或不足。“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警示”,告诫示意。“折射”,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出事物的表象或实质来。
第一处,语境说的是抗疫斗争显露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短板,应使用“暴露”。
第二处,说的是抗疫斗争中一些干部的能力,应使用“反映”。
第三处,是说借助抗疫斗争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反映出来,应使用“折射”。
第四处,“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是抗疫斗争给我们的告诫,应使用“警示”。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第⑥段是说在抗疫中要下足功夫,要依靠改革解决问题。为了论证这一中心,首先引用俗语,如“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前一句是说抗疫,后一句“不拉口子”是说预防应对,形象说明通过此次抗疫要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然后使用多处比喻,如把抗击疫情比作啃硬骨头,把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比作铁肩膀,把灾难比作磨刀石,把教训比作铺路石,既展现了抗击疫情的斗志,也展现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