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练习】22寓言四则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彩练习】22寓言四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0 18:00:33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精彩练习】22寓言四则
一、22寓言四则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塞(sài) 较量(jiào) 刺叭(lǎ)
B.爱慕(mù) 凯歌(kǎi) 添头(tiān)
C.赫拉(hè) 雕像(diāo) 粘住(nián)
D.崩坠(zhuì) 舍然(shì) 庇护(pì)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和读音。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字形不写错,音不读错。
A:刺叭(lǎ)——(喇)B无误;
C:粘住(nián) ——(zhān )
D:舍然(shì)——(shè) 庇护(pì)——(b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穿井得一人(  )
(2)家无井而出溉汲(  )
(3)国人道之(  )(  )
(4)闻之于宋君(  )
(5)问之于丁氏(  )
(6)得一人之使(  )
(7)丁氏对日(  )
(8)求闻之若此(  )
(9)不若无闻也(  )
(10)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11)身亡所寄(  )(  )
(12)因往晓之(  )
(13)终日在天中行止(  )
(14)奈何忧崩坠乎(  )
(15)只使坠(  )
(16)亦不能有所中伤(  )
(17)充塞四虚(  )
(18)其人舍然大喜(  )
【答案】(1)挖掘、开凿
(2)打水浇田
(3)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4)听到,文中是“使听到”的意思
(5)向
(6)使唤,指劳力
(7)应答,回答
(8)像这样,如此
(9)不如,比不上
(10)崩塌,陷落
(11)无,没有 ; 依托
(12)告知,开导
(13)行动,活动
(14)为何,为什么
(15)纵使,即使
(16)伤害
(17)四方
(18)消除疑虑的样子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这是课内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要求掌握课内实词。
每句话翻译为: ①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② 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
③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④ 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⑤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
⑥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⑦ 丁家人回答说
⑧ 听到像这样的传闻
⑨ 还不如没听到
⑩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
自己无处存身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伤害什么
填满了四处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下列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假托动物的故事,引起人们的深思。
B.这两则寓言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C.这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别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失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间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略有起伏。
【答案】B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描写
【解析】【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蚊子和狮子》没有运用对话描写,只有对蚊子的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课内阅读理解分析。要求掌握课内文章重点字词、作者、主旨情感、手法等内容。
4.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选自   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   ,是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2)《杞人忧天》选自   ,列子,名   ,相传是   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事,善于修身养性。   、   等成语均出自其作品。
【答案】(1)《吕氏春秋》;《吕览》;吕不韦
(2)《列子·天瑞》;御寇;战国;愚公移山;歧路亡羊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寓言
【解析】【分析】 《穿井得一人》 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
(1)《吕氏春秋》、《吕览》、吕不韦
(2)《列子·天瑞》、御寇、战国、愚公移山、歧路亡羊
【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作家及其作品。
(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作品内容。
5.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根据学寓言的体会和课外知识积累,回答下面问题。
(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
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两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两个词语是:   、   。
(2)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成语名 主要内容 寓意
① 战国时宋国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从此便放下锄头在树旁等待再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努力,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揠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希望禾苗长快点,把禾苗不停地往上拔,后来禾苗都枯萎了。 ②
【答案】(1)讽刺;劝诫(或:智慧 故事)
(2)①守株待兔;②欲速则不达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 (1)材料中”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关键字是”讽刺和劝诫“。
故答案为:讽刺 ;劝诫
(2)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注意日常积累,掌握常见成语含义及其出处即可。
故答案为: ①守株待兔;②欲速则不达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在材料中找到特征的关键词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成语理解。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常见成语含义及其出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们在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6.文中加点的“好日子”指的是什么?
7.蜻蜓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  )
A.冬天到了,没有地方可以唱歌跳舞了。
B.冬天到了,蜻蜓又寒冷又饥饿。
C.冬天到了,蜻蜓为自己夏天未工作而羞愧。
D.冬天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逝去了。
8.这篇文章通过蜻蜓和蚂蚁的对话说明的道理是(  )
A.讽刺蜻蜓只顾玩乐,不想工作,结果使自己陷入困境。
B.教育人们不要怜悯蜻蜓那样的懒汉,他们好逸恶劳,昝由自取。
C.告诫人们目光要放远些,不要只顾眼前。
D.告诫人们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作为代价的,不可只顾享乐而忘记工作。
【答案】6.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
7.B
8.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6.文中第二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可以看出好日子是此句。
故答案为: 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
7.文中” 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
故答案为:B
8.文中"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告诉我们要辛勤劳动,不贪图享乐,不然会吃大亏。
故答案为:D
文言文阅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忱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国人道之(  )
其人舍然大喜(  )
10.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若无闻也//若屈伸呼吸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1.请揣摩两则短文的画线句,分析“宋君”与“晓之者”此时的心理。
12.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9.讲述;同“释”,解除、消除
10.D
11.宋君:怀疑穿井得一人的传言。晓之者:因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12.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因,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画线句心理分析。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启示及成语含义。启示围绕文章主旨概括即可。成语含义要求学生注意积累,理解词语的色彩、对象、使用范围。
【译文】
《穿井得一人》 :
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呀。”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杞人忧天》 :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9.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道:讲述 其人舍然大喜: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故答案为:讲述;同“释”,解除、消除
10.A:不若无闻也:还不如没听到。若:如
若屈伸呼吸: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如:你
B:因往晓之:就去开导他。因:于是,就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因:趁着
C:及其家穿井: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及:等到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及:来得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晓:开导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感情来打动别人的心,用道理来使别人明白。晓:开导
故答案为:D
11.揣摩人物心理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宋君听说谣言后让人去问明情况。晓之者终于把杞人说通了,杞人不再乱担心了。
故答案为:宋君:怀疑穿井得一人的传言。晓之者:因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12.启示围绕文章主旨概括即可。甲文是三人成虎,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听信谣言,同时我们说话一定要讲清楚内容不要含糊不清有歧义。
故答案为: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解马而与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子贡③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④始事于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⑤也独如向⑥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已》
[注]①逸:奔跑。②野人:指农夫。③子贡:孔子的学生,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④鄙人:村野的人。⑤辩:有说服力。⑥向:刚才。
[文言积累]
13.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句。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任务 方法 字词句 词义、句意
字词解释 课内迁移法 不亦说乎 野人大说 ①
语境推断法 / 食人之稼 ②
成语参考法 道听途说 孔子行道而息 ③
字典查阅法 毕辞 A.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B.完毕,结束。C.都,全部。D.星宿名。 ④
句子翻译 / 解马而与之。 ⑤
断句(断一处) / ⑥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用“/”断)
14.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故事蕴含的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身份 言行 结果
子贡 孔子学生 ① 农夫不听
鄙人 村野农夫 请求前去说服农夫,以种田之事跟农夫讲道理 ②
我从中明白了这样的道理:③
【答案】13.①同“悦”,高兴;②吃;③路上;④C ;⑤解开马 的缰绳就给了他;⑥说亦皆 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文意探究]
14.①自认为强于辩,没有弄清说理对象的特点而去说服农夫;②农夫大悦;③说话要注 意对象,随机应变,不能凭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启发。从文中找到人物言行的句子理解人物处事方法及及结果。围绕人物言行分析探究。
【附参考译文】
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走了。子贡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听他的。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接着对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13.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说:同“悦”,高兴食人之稼:吃了别人的庄稼。食:吃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道:路上
毕辞:什么话都说了。毕:结束
解马而与之: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翻译为: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
故答案为:①同“悦”,高兴;②吃;③路上;④C ;⑤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⑥说亦皆 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14.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理解为:子贡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听他的。子贡拿大道理讲话,对农夫来讲不适用。
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理解为: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鄙讲话随机应变,干脆贴切。
故答案为:①自认为强于辩,没有弄清说理对象的特点而去说服农夫;②农夫大悦;③说话要注意对象,随机应变,不能凭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精彩练习】22寓言四则
一、22寓言四则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塞(sài) 较量(jiào) 刺叭(lǎ)
B.爱慕(mù) 凯歌(kǎi) 添头(tiān)
C.赫拉(hè) 雕像(diāo) 粘住(nián)
D.崩坠(zhuì) 舍然(shì) 庇护(p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穿井得一人(  )
(2)家无井而出溉汲(  )
(3)国人道之(  )(  )
(4)闻之于宋君(  )
(5)问之于丁氏(  )
(6)得一人之使(  )
(7)丁氏对日(  )
(8)求闻之若此(  )
(9)不若无闻也(  )
(10)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11)身亡所寄(  )(  )
(12)因往晓之(  )
(13)终日在天中行止(  )
(14)奈何忧崩坠乎(  )
(15)只使坠(  )
(16)亦不能有所中伤(  )
(17)充塞四虚(  )
(18)其人舍然大喜(  )
3.下列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假托动物的故事,引起人们的深思。
B.这两则寓言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C.这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别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失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间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略有起伏。
4.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选自   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   ,是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2)《杞人忧天》选自   ,列子,名   ,相传是   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事,善于修身养性。   、   等成语均出自其作品。
5.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根据学寓言的体会和课外知识积累,回答下面问题。
(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
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两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两个词语是:   、   。
(2)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成语名 主要内容 寓意
① 战国时宋国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从此便放下锄头在树旁等待再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努力,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揠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希望禾苗长快点,把禾苗不停地往上拔,后来禾苗都枯萎了。 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们在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6.文中加点的“好日子”指的是什么?
7.蜻蜓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  )
A.冬天到了,没有地方可以唱歌跳舞了。
B.冬天到了,蜻蜓又寒冷又饥饿。
C.冬天到了,蜻蜓为自己夏天未工作而羞愧。
D.冬天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逝去了。
8.这篇文章通过蜻蜓和蚂蚁的对话说明的道理是(  )
A.讽刺蜻蜓只顾玩乐,不想工作,结果使自己陷入困境。
B.教育人们不要怜悯蜻蜓那样的懒汉,他们好逸恶劳,昝由自取。
C.告诫人们目光要放远些,不要只顾眼前。
D.告诫人们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作为代价的,不可只顾享乐而忘记工作。
文言文阅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忱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国人道之(  )
其人舍然大喜(  )
10.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若无闻也//若屈伸呼吸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1.请揣摩两则短文的画线句,分析“宋君”与“晓之者”此时的心理。
12.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解马而与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子贡③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④始事于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⑤也独如向⑥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已》
[注]①逸:奔跑。②野人:指农夫。③子贡:孔子的学生,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④鄙人:村野的人。⑤辩:有说服力。⑥向:刚才。
[文言积累]
13.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句。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任务 方法 字词句 词义、句意
字词解释 课内迁移法 不亦说乎 野人大说 ①
语境推断法 / 食人之稼 ②
成语参考法 道听途说 孔子行道而息 ③
字典查阅法 毕辞 A.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B.完毕,结束。C.都,全部。D.星宿名。 ④
句子翻译 / 解马而与之。 ⑤
断句(断一处) / ⑥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用“/”断)
14.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故事蕴含的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身份 言行 结果
子贡 孔子学生 ① 农夫不听
鄙人 村野农夫 请求前去说服农夫,以种田之事跟农夫讲道理 ②
我从中明白了这样的道理: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和读音。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字形不写错,音不读错。
A:刺叭(lǎ)——(喇)B无误;
C:粘住(nián) ——(zhān )
D:舍然(shì)——(shè) 庇护(pì)——(b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
2.【答案】(1)挖掘、开凿
(2)打水浇田
(3)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4)听到,文中是“使听到”的意思
(5)向
(6)使唤,指劳力
(7)应答,回答
(8)像这样,如此
(9)不如,比不上
(10)崩塌,陷落
(11)无,没有 ; 依托
(12)告知,开导
(13)行动,活动
(14)为何,为什么
(15)纵使,即使
(16)伤害
(17)四方
(18)消除疑虑的样子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这是课内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要求掌握课内实词。
每句话翻译为: ①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② 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
③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④ 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⑤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
⑥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⑦ 丁家人回答说
⑧ 听到像这样的传闻
⑨ 还不如没听到
⑩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
自己无处存身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伤害什么
填满了四处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答案】B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描写
【解析】【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蚊子和狮子》没有运用对话描写,只有对蚊子的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课内阅读理解分析。要求掌握课内文章重点字词、作者、主旨情感、手法等内容。
4.【答案】(1)《吕氏春秋》;《吕览》;吕不韦
(2)《列子·天瑞》;御寇;战国;愚公移山;歧路亡羊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寓言
【解析】【分析】 《穿井得一人》 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
(1)《吕氏春秋》、《吕览》、吕不韦
(2)《列子·天瑞》、御寇、战国、愚公移山、歧路亡羊
【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作家及其作品。
(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作品内容。
5.【答案】(1)讽刺;劝诫(或:智慧 故事)
(2)①守株待兔;②欲速则不达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 (1)材料中”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关键字是”讽刺和劝诫“。
故答案为:讽刺 ;劝诫
(2)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注意日常积累,掌握常见成语含义及其出处即可。
故答案为: ①守株待兔;②欲速则不达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在材料中找到特征的关键词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成语理解。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常见成语含义及其出处。
【答案】6.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
7.B
8.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6.文中第二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可以看出好日子是此句。
故答案为: 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
7.文中” 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
故答案为:B
8.文中"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告诉我们要辛勤劳动,不贪图享乐,不然会吃大亏。
故答案为:D
【答案】9.讲述;同“释”,解除、消除
10.D
11.宋君:怀疑穿井得一人的传言。晓之者:因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12.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因,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画线句心理分析。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启示及成语含义。启示围绕文章主旨概括即可。成语含义要求学生注意积累,理解词语的色彩、对象、使用范围。
【译文】
《穿井得一人》 :
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呀。”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杞人忧天》 :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9.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道:讲述 其人舍然大喜: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故答案为:讲述;同“释”,解除、消除
10.A:不若无闻也:还不如没听到。若:如
若屈伸呼吸: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如:你
B:因往晓之:就去开导他。因:于是,就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因:趁着
C:及其家穿井: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及:等到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及:来得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晓:开导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感情来打动别人的心,用道理来使别人明白。晓:开导
故答案为:D
11.揣摩人物心理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宋君听说谣言后让人去问明情况。晓之者终于把杞人说通了,杞人不再乱担心了。
故答案为:宋君:怀疑穿井得一人的传言。晓之者:因成功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12.启示围绕文章主旨概括即可。甲文是三人成虎,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听信谣言,同时我们说话一定要讲清楚内容不要含糊不清有歧义。
故答案为: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答案】13.①同“悦”,高兴;②吃;③路上;④C ;⑤解开马 的缰绳就给了他;⑥说亦皆 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文意探究]
14.①自认为强于辩,没有弄清说理对象的特点而去说服农夫;②农夫大悦;③说话要注 意对象,随机应变,不能凭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启发。从文中找到人物言行的句子理解人物处事方法及及结果。围绕人物言行分析探究。
【附参考译文】
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走了。子贡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听他的。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接着对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13.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说:同“悦”,高兴食人之稼:吃了别人的庄稼。食:吃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道:路上
毕辞:什么话都说了。毕:结束
解马而与之: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翻译为: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
故答案为:①同“悦”,高兴;②吃;③路上;④C ;⑤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⑥说亦皆 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14.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理解为:子贡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听他的。子贡拿大道理讲话,对农夫来讲不适用。
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理解为: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鄙讲话随机应变,干脆贴切。
故答案为:①自认为强于辩,没有弄清说理对象的特点而去说服农夫;②农夫大悦;③说话要注意对象,随机应变,不能凭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