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练习】24三顾茅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彩练习】24三顾茅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5 17:00:3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精彩练习】24三顾茅庐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挥羽扇,整纶   巾 ,少年鞍马尘。
(2)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3)存恤   孤寡,问民所苦。
(4)百姓成群结队,dān   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答案】(1)guān
(2)nǎn
(3)xù
(4)箪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纶巾(guān jīn) 愧赧(kuì nǎn) 恤(xù) 箪(dān)
故答案为:guān;nǎn;xù;箪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昼寝 侍立 倾颓 沃野千里
B.鄙贱 傲慢 无礼 天下沧生
C.疏懒 拱手 诸候 民殷国富
D.教诲 草庐 仰卧 经事奇才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没有错别字。
B:天下沧生——天下苍生
C:诸候——诸侯
D:经事奇才——经世奇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考点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号   ,    (朝代)小说家、戏曲家,该小说以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
【知识点】三顾茅庐;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结合识记可知《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珍贵的礼物
司念伟
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
山泉村是我们毕业实习时几个人自愿要求来的地方。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一年四季太阳只在中午才能照几个小时。山泉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全校只有4个年级,总共62个学生。
四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午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坐在教室里,正在商量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
“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说话的是四年级的班长张天。我一看,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
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这时,一名同学径直走过去问:“小花,老师明天就要走了,别的同学都送了礼物给老师,你打算送什么啊?”
原本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老师,小花家里穷,只有一个爷爷,又不会做针线包,她的就免了吧!我们大家帮她补一个。”
张天对我说。
“不!我也有礼物送给老师。”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
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连忙跑过去,接住还在地上翻跟头的小花,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
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
实习组走的时候,山泉村的乡亲们带着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
(节选自《名家名作赏析》)
4.[小说有场景]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场景 故事
山泉村    ,同学们很忧伤。
教室里    ,小花闷闷不乐。
    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老师把小花搂在怀里
车开时    
5.[小说有悬念]请从文中摘录一处悬念,并分析其作用。
6.[语言细品味]请任选一个画线句子,结合该句内容和括号中的提示,品读赏析。
①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这里写学生礼物的丰富有什么用意?)
7.[主题深挖掘]普通的“翻跟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得知实习老师要走的消息;同学们争相送礼物;操场上;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
5.示例一:悬念:“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作用:①小花的“闷闷不乐”与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让人心生疑惑:小花为何“闷闷不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下文小花“翻跟头”当礼物做铺垫,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花的礼物“最珍贵”。引出下文小花用翻跟头送给老师当礼物的情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悬念:“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作用:①引起读者好奇“小花的礼物是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表现她童真的可贵。
6.①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热情地给实习老师送礼物的情景。“涌”写出全校学生如“急流”般迫不及待地进人教室,“抱”写出学生准备的礼物多且珍贵,表达了学生们对实习老师的崇敬和谢意。(或:与下文小花因家穷买不起礼物,又不会做针线包,没什么物质礼物送给老师,只能翻跟头当礼物形成对比,更凸显小花礼物的珍贵,以及她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以礼物的丰富渲染学生对老师情感的深厚,表达了他们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又与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这一礼物形成对比,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
7.示例:文中家境贫寒的小花和别的同学送给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这一举动令人动容,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恩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纯朴最纯洁的爱,表现了孩子纯净无瑕的心灵和美好的心愿。“翻跟头”是最珍贵的礼物,它还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内在的心意往往不以外在的价值作为表现形式。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悬念设置的理解把握。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3)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修辞;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描写方法;⑤句式;⑥句子类型。作答时,可根据关键字词结合语境分析其中的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对人物的理解,可以得出,并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4.第一空,根据第①段“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可知,在山泉村小学,孩子们得知实习老师要走的消息后,同学们很忧伤;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第⑤段“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可知,教室里,同学们争相送礼物,唯独小花闷闷不乐;
第三空,根据第⑨段“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可知,在操场上,小花用翻跟头为礼物送老师,老师把小花搂在怀里;
第四空,根据第 段“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可知,车开时,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
故答案为:得知实习老师要走的消息;同学们争相送礼物;操场上;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
5.本题考查对文章悬念设置的理解把握。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文中有多处悬念:
示例一:第⑤段“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此处悬念的作用:小花的“闷闷不乐”与第④段“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即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吊足读者的胃口,不免让人心中生疑:小花为何会“闷闷不乐”?有力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引出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做礼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
示例二:第⑧段“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此处悬念的作用:这一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小花”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小花要送老师的礼物是什么”,读者急于知道结果,继续阅读下文。同时,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的感人情节,有力地表现了她对老师的恋恋不舍的心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故答案为:示例一:悬念:“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作用:①小花的“闷闷不乐”与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让人心生疑惑:小花为何“闷闷不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下文小花“翻跟头”当礼物做铺垫,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花的礼物“最珍贵”。引出下文小花用翻跟头送给老师当礼物的情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悬念:“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作用:①引起读者好奇“小花的礼物是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表现她童真的可贵。
6.①“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中加点词“涌”“抱”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当实习老师实习快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同学们都想表达对实习老师的谢意,于是同学们纷纷给实习老师送礼物。“涌”字生动传神地写出全校学生对实习老师的热情,形成一股“急流”,像水涌出般进入教室;结合“一堆东西”可知“抱”字传神地写出学生准备的珍贵礼物之多,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最淳朴最纯洁的敬爱和谢意。
②“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一组排比句式,突出同学们送给实习老师的礼物丰富无比,足见同学们对实习老师的爱戴和敬意,师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孩子们想通过送礼物的方式表达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与下文第⑨段“‘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第 段“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小花两次给老师“翻跟头”与同学们丰富的礼物形成鲜明对比,正如第 段所描写的“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小花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激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淳朴最纯洁的爱。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热情地给实习老师送礼物的情景。“涌”写出全校学生如“急流”般迫不及待地进人教室,“抱”写出学生准备的礼物多且珍贵,表达了学生们对实习老师的崇敬和谢意。(或:与下文小花因家穷买不起礼物,又不会做针线包,没什么物质礼物送给老师,只能翻跟头当礼物形成对比,更凸显小花礼物的珍贵,以及她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以礼物的丰富渲染学生对老师情感的深厚,表达了他们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又与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这一礼物形成对比,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
7.结合第④段“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第⑨段“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可知,小花看着同学们纷纷送老师礼物,而自己家庭贫穷,就用翻跟头的方式送实习老师礼物,以此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谢意;结合第 段“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第 段“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可知,与实习教师依依惜别时,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她两次用“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实习教师最淳朴最纯结的敬爱。这一场景令人感动。家境贫寒的小花与同学的礼物不同,新颖别致,这小小的跟头里饱含着小花对老师的无限感激,表达一个孩子最纯净无暇的心灵和对美好的心愿,所以“翻跟头”是小花送给老师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一礼物形式,引发读者对生活深层的思考: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取决于人的内在,突出内在心意的可贵。
故答案为:示例:文中家境贫寒的小花和别的同学送给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这一举动令人动容,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恩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纯朴最纯洁的爱,表现了孩子纯净无瑕的心灵和美好的心愿。“翻跟头”是最珍贵的礼物,它还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内在的心意往往不以外在的价值作为表现形式。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乙]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②,忽奔腾而砰湃③;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④,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⑤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⑥;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⑦。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賊⑧,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③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④ 鏦 (cōng) 鏦 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⑤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⑥烟靠云敛:烟气飘散,云雾密聚。⑦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⑧戕(qiāng)贼:残害。
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序号 方法借鉴 文言词句 字词释义
① 查阅字典法:恨: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亦何恨乎秋声 恨:    (填序号)
② 联系成语法:“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中的“及”可依据成语“始料未及”中的“及”推测为“到”的意思。 衔枚疾走 走:   
③ 课内迁移法:“但闻人马之行声”中的“但”,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可理解为“只是"的意思。 万事劳其形 劳:   
④ 语境推测法:“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可推断,“夷”是杀、杀戮”的意思。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乐: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0.[甲1诗中”   ”一联,选择山城典型、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展现出一幅别有韵味的早春画卷。[乙]文第二段直接评价秋声的语句有:   。
11.阅读[甲]诗,结合表格信息,判断[甲]诗应填在A还是B处,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时间(年龄) 创作背景 作品
1036年(29岁) 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 A
1045年(38岁) 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 《醉翁亭记》
1059年(52岁) 结束贬谪外放,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一路升迁。 B
1071年(64岁) 以太子少师身份辞官退休,定居颍州。 《采桑子(轻舟短棹)》
12.[甲]诗[乙]文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8.②;跑;使……劳(劳累);音乐
9.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0.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11.A处。[甲]诗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诗人被贬天涯,山远地偏,春风难到,百花未开;颔联“残雪”“惊雷”写出环境恶劣,点明诗人所处之地僻冷,透露出“被贬夷陵”的背景;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卧听归雁叫声,勾起无尽乡思,表明诗人此时身不在家乡,心情苦闷,与被贬的情境吻合;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写诗人曾在洛阳做官,见过洛阳名花,而今身处偏远山城,野花晚开,暗含被贬之意。(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12.[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已是二月,依然春风难到。颈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尾联写曾经在洛阳为官,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乙]文中,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也可结合[甲]诗[乙]文,分析二者都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感以及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情等。)
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之下有橘果显露,竹笋被雷惊醒欲破土抽芽,这些富有生机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
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到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表明作者仍对前途充满乐观,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顾影自怜的傲气,更有在人生的“春天”中的坚定昂扬、豁达乐观。(或:[乙]文由秋声起兴,渲染了秋之萧瑟,发出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是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借“秋声”发出的人生感悟:不要怨恨,顺其自然,自我反省。表达了作者自我超脱的愿望,但这种豁达超脱侧重于表现经历世事后,作者在人生的“秋天”却不知如何作为的无奈沧桑。)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把握诗歌内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文言句子的主谓之间应读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读有停顿。所以划分朗读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以及对其内容的理解。做此类题需要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和理解诗题、诗句的含义。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题干的要求对两篇文章的侧重点进行全面地把握,比较阅读时要找准两者的比较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不能空谈。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出要点。
【参考译文】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纵纵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不是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8.①句意: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恨:怨恨,仇恨;
②句意:又像衔枚奔走。结合成语“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走:跑;
③句意: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根据《陋室铭》中的“无案牍之劳形”,“劳”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④句意: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结合语境,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乐:音乐。
故答案为:②;跑;使……劳(劳累);音乐
9.句意为: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刑官也”判断句,应与前面内容断开,在“夫秋”后应断一处。“也”用于句尾,表明语音上的停顿,应与后面内容断开。故断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故答案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0.结合“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意思是“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这里选择山城典型、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展现出一幅别有韵味的早春画卷。从乙文第二段“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意思是“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这里写出了秋声;从“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意思是“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这里也是形容秋天的声音。
故答案为: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11.A处。甲诗首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故答案为:A处。[甲]诗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诗人被贬天涯,山远地偏,春风难到,百花未开;颔联“残雪”“惊雷”写出环境恶劣,点明诗人所处之地僻冷,透露出“被贬夷陵”的背景;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卧听归雁叫声,勾起无尽乡思,表明诗人此时身不在家乡,心情苦闷,与被贬的情境吻合;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写诗人曾在洛阳做官,见过洛阳名花,而今身处偏远山城,野花晚开,暗含被贬之意。(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12.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春风难到。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以及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乙文中,“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悲啊!这就是秋声。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这是“无声之秋”。“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是你自己无穷无尽的忧劳伤害了自己,又何必去怨恨秋声的悲凉呢?这就说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其根源不在秋声,主要是当时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当时作者被朝廷重用,但想起曾经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情郁闷。触物伤情,有感而发。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以及豁达乐观的情感,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故答案为:[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已是二月,依然春风难到。颈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尾联写曾经在洛阳为官,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乙]文中,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也可结合[甲]诗[乙]文,分析二者都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感以及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情等。)
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之下有橘果显露,竹笋被雷惊醒欲破土抽芽,这些富有生机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到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表明作者仍对前途充满乐观,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顾影自怜的傲气,更有在人生的“春天”中的坚定昂扬、豁达乐观。(或:[乙]文由秋声起兴,渲染了秋之萧瑟,发出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是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借“秋声”发出的人生感悟:不要怨恨,顺其自然,自我反省。表达了作者自我超脱的愿望,但这种豁达超脱侧重于表现经历世事后,作者在人生的“秋天”却不知如何作为的无奈沧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精彩练习】24三顾茅庐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挥羽扇,整纶   巾 ,少年鞍马尘。
(2)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3)存恤   孤寡,问民所苦。
(4)百姓成群结队,dān   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昼寝 侍立 倾颓 沃野千里
B.鄙贱 傲慢 无礼 天下沧生
C.疏懒 拱手 诸候 民殷国富
D.教诲 草庐 仰卧 经事奇才
3.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号   ,    (朝代)小说家、戏曲家,该小说以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珍贵的礼物
司念伟
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
山泉村是我们毕业实习时几个人自愿要求来的地方。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一年四季太阳只在中午才能照几个小时。山泉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全校只有4个年级,总共62个学生。
四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午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坐在教室里,正在商量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
“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说话的是四年级的班长张天。我一看,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
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这时,一名同学径直走过去问:“小花,老师明天就要走了,别的同学都送了礼物给老师,你打算送什么啊?”
原本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老师,小花家里穷,只有一个爷爷,又不会做针线包,她的就免了吧!我们大家帮她补一个。”
张天对我说。
“不!我也有礼物送给老师。”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
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连忙跑过去,接住还在地上翻跟头的小花,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
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
实习组走的时候,山泉村的乡亲们带着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
(节选自《名家名作赏析》)
4.[小说有场景]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场景 故事
山泉村    ,同学们很忧伤。
教室里    ,小花闷闷不乐。
    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老师把小花搂在怀里
车开时    
5.[小说有悬念]请从文中摘录一处悬念,并分析其作用。
6.[语言细品味]请任选一个画线句子,结合该句内容和括号中的提示,品读赏析。
①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这里写学生礼物的丰富有什么用意?)
7.[主题深挖掘]普通的“翻跟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乙]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②,忽奔腾而砰湃③;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④,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⑤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⑥;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⑦。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賊⑧,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③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④ 鏦 (cōng) 鏦 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⑤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⑥烟靠云敛:烟气飘散,云雾密聚。⑦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⑧戕(qiāng)贼:残害。
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序号 方法借鉴 文言词句 字词释义
① 查阅字典法:恨: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亦何恨乎秋声 恨:    (填序号)
② 联系成语法:“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中的“及”可依据成语“始料未及”中的“及”推测为“到”的意思。 衔枚疾走 走:   
③ 课内迁移法:“但闻人马之行声”中的“但”,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可理解为“只是"的意思。 万事劳其形 劳:   
④ 语境推测法:“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可推断,“夷”是杀、杀戮”的意思。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乐: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0.[甲1诗中”   ”一联,选择山城典型、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展现出一幅别有韵味的早春画卷。[乙]文第二段直接评价秋声的语句有:   。
11.阅读[甲]诗,结合表格信息,判断[甲]诗应填在A还是B处,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时间(年龄) 创作背景 作品
1036年(29岁) 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 A
1045年(38岁) 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 《醉翁亭记》
1059年(52岁) 结束贬谪外放,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一路升迁。 B
1071年(64岁) 以太子少师身份辞官退休,定居颍州。 《采桑子(轻舟短棹)》
12.[甲]诗[乙]文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guān
(2)nǎn
(3)xù
(4)箪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纶巾(guān jīn) 愧赧(kuì nǎn) 恤(xù) 箪(dān)
故答案为:guān;nǎn;xù;箪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没有错别字。
B:天下沧生——天下苍生
C:诸候——诸侯
D:经事奇才——经世奇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考点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
【知识点】三顾茅庐;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结合识记可知《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答案】4.得知实习老师要走的消息;同学们争相送礼物;操场上;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
5.示例一:悬念:“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作用:①小花的“闷闷不乐”与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让人心生疑惑:小花为何“闷闷不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下文小花“翻跟头”当礼物做铺垫,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花的礼物“最珍贵”。引出下文小花用翻跟头送给老师当礼物的情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悬念:“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作用:①引起读者好奇“小花的礼物是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表现她童真的可贵。
6.①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热情地给实习老师送礼物的情景。“涌”写出全校学生如“急流”般迫不及待地进人教室,“抱”写出学生准备的礼物多且珍贵,表达了学生们对实习老师的崇敬和谢意。(或:与下文小花因家穷买不起礼物,又不会做针线包,没什么物质礼物送给老师,只能翻跟头当礼物形成对比,更凸显小花礼物的珍贵,以及她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以礼物的丰富渲染学生对老师情感的深厚,表达了他们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又与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这一礼物形成对比,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
7.示例:文中家境贫寒的小花和别的同学送给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这一举动令人动容,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恩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纯朴最纯洁的爱,表现了孩子纯净无瑕的心灵和美好的心愿。“翻跟头”是最珍贵的礼物,它还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内在的心意往往不以外在的价值作为表现形式。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动作描写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悬念设置的理解把握。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3)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品味。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修辞;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描写方法;⑤句式;⑥句子类型。作答时,可根据关键字词结合语境分析其中的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对人物的理解,可以得出,并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4.第一空,根据第①段“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可知,在山泉村小学,孩子们得知实习老师要走的消息后,同学们很忧伤;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第⑤段“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可知,教室里,同学们争相送礼物,唯独小花闷闷不乐;
第三空,根据第⑨段“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可知,在操场上,小花用翻跟头为礼物送老师,老师把小花搂在怀里;
第四空,根据第 段“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可知,车开时,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
故答案为:得知实习老师要走的消息;同学们争相送礼物;操场上;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
5.本题考查对文章悬念设置的理解把握。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文中有多处悬念:
示例一:第⑤段“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此处悬念的作用:小花的“闷闷不乐”与第④段“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即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吊足读者的胃口,不免让人心中生疑:小花为何会“闷闷不乐”?有力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引出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做礼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
示例二:第⑧段“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此处悬念的作用:这一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小花”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小花要送老师的礼物是什么”,读者急于知道结果,继续阅读下文。同时,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的感人情节,有力地表现了她对老师的恋恋不舍的心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故答案为:示例一:悬念:“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作用:①小花的“闷闷不乐”与其他同学“高兴”地送出礼物形成对比,让人心生疑惑:小花为何“闷闷不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下文小花“翻跟头”当礼物做铺垫,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小花的礼物“最珍贵”。引出下文小花用翻跟头送给老师当礼物的情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悬念:“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作用:①引起读者好奇“小花的礼物是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表现她童真的可贵。
6.①“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中加点词“涌”“抱”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当实习老师实习快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同学们都想表达对实习老师的谢意,于是同学们纷纷给实习老师送礼物。“涌”字生动传神地写出全校学生对实习老师的热情,形成一股“急流”,像水涌出般进入教室;结合“一堆东西”可知“抱”字传神地写出学生准备的珍贵礼物之多,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最淳朴最纯洁的敬爱和谢意。
②“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一组排比句式,突出同学们送给实习老师的礼物丰富无比,足见同学们对实习老师的爱戴和敬意,师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孩子们想通过送礼物的方式表达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与下文第⑨段“‘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第 段“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小花两次给老师“翻跟头”与同学们丰富的礼物形成鲜明对比,正如第 段所描写的“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小花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激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淳朴最纯洁的爱。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热情地给实习老师送礼物的情景。“涌”写出全校学生如“急流”般迫不及待地进人教室,“抱”写出学生准备的礼物多且珍贵,表达了学生们对实习老师的崇敬和谢意。(或:与下文小花因家穷买不起礼物,又不会做针线包,没什么物质礼物送给老师,只能翻跟头当礼物形成对比,更凸显小花礼物的珍贵,以及她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以礼物的丰富渲染学生对老师情感的深厚,表达了他们对实习老师的感激之情;又与下文小花给老师“翻跟头”这一礼物形成对比,突出小花礼物的特殊和珍贵,表现了小花对实习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
7.结合第④段“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第⑨段“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可知,小花看着同学们纷纷送老师礼物,而自己家庭贫穷,就用翻跟头的方式送实习老师礼物,以此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谢意;结合第 段“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第 段“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可知,与实习教师依依惜别时,小花跟在车后再次翻跟头。她两次用“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实习教师最淳朴最纯结的敬爱。这一场景令人感动。家境贫寒的小花与同学的礼物不同,新颖别致,这小小的跟头里饱含着小花对老师的无限感激,表达一个孩子最纯净无暇的心灵和对美好的心愿,所以“翻跟头”是小花送给老师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一礼物形式,引发读者对生活深层的思考: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取决于人的内在,突出内在心意的可贵。
故答案为:示例:文中家境贫寒的小花和别的同学送给老师实体的礼物不同,她以“翻跟头”这一独特新颖的礼物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这一举动令人动容,小小的跟头,不仅凝聚了小花的感恩之情,还表达了她发自内心最纯朴最纯洁的爱,表现了孩子纯净无瑕的心灵和美好的心愿。“翻跟头”是最珍贵的礼物,它还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内在的心意往往不以外在的价值作为表现形式。
【答案】8.②;跑;使……劳(劳累);音乐
9.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0.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11.A处。[甲]诗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诗人被贬天涯,山远地偏,春风难到,百花未开;颔联“残雪”“惊雷”写出环境恶劣,点明诗人所处之地僻冷,透露出“被贬夷陵”的背景;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卧听归雁叫声,勾起无尽乡思,表明诗人此时身不在家乡,心情苦闷,与被贬的情境吻合;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写诗人曾在洛阳做官,见过洛阳名花,而今身处偏远山城,野花晚开,暗含被贬之意。(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12.[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已是二月,依然春风难到。颈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尾联写曾经在洛阳为官,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乙]文中,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也可结合[甲]诗[乙]文,分析二者都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感以及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情等。)
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之下有橘果显露,竹笋被雷惊醒欲破土抽芽,这些富有生机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
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到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表明作者仍对前途充满乐观,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顾影自怜的傲气,更有在人生的“春天”中的坚定昂扬、豁达乐观。(或:[乙]文由秋声起兴,渲染了秋之萧瑟,发出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是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借“秋声”发出的人生感悟:不要怨恨,顺其自然,自我反省。表达了作者自我超脱的愿望,但这种豁达超脱侧重于表现经历世事后,作者在人生的“秋天”却不知如何作为的无奈沧桑。)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把握诗歌内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文言句子的主谓之间应读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读有停顿。所以划分朗读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本道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内容理解和意象体会。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并感悟其中所反映的意象,根据关键词准确表述。
(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以及对其内容的理解。做此类题需要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和理解诗题、诗句的含义。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题干的要求对两篇文章的侧重点进行全面地把握,比较阅读时要找准两者的比较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不能空谈。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出要点。
【参考译文】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纵纵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不是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8.①句意: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恨:怨恨,仇恨;
②句意:又像衔枚奔走。结合成语“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走:跑;
③句意: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根据《陋室铭》中的“无案牍之劳形”,“劳”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④句意: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结合语境,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乐:音乐。
故答案为:②;跑;使……劳(劳累);音乐
9.句意为: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刑官也”判断句,应与前面内容断开,在“夫秋”后应断一处。“也”用于句尾,表明语音上的停顿,应与后面内容断开。故断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故答案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10.结合“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意思是“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这里选择山城典型、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展现出一幅别有韵味的早春画卷。从乙文第二段“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意思是“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这里写出了秋声;从“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意思是“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这里也是形容秋天的声音。
故答案为: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11.A处。甲诗首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故答案为:A处。[甲]诗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诗人被贬天涯,山远地偏,春风难到,百花未开;颔联“残雪”“惊雷”写出环境恶劣,点明诗人所处之地僻冷,透露出“被贬夷陵”的背景;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卧听归雁叫声,勾起无尽乡思,表明诗人此时身不在家乡,心情苦闷,与被贬的情境吻合;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写诗人曾在洛阳做官,见过洛阳名花,而今身处偏远山城,野花晚开,暗含被贬之意。(这些都表明此诗是作者被贬到偏远的夷陵时所作。)
12.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春风难到。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以及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乙文中,“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悲啊!这就是秋声。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这是“无声之秋”。“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是你自己无穷无尽的忧劳伤害了自己,又何必去怨恨秋声的悲凉呢?这就说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其根源不在秋声,主要是当时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当时作者被朝廷重用,但想起曾经在政治上屡不得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情郁闷。触物伤情,有感而发。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以及豁达乐观的情感,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故答案为:[甲]诗[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愁。[甲]诗中,首联作者感慨自己地处偏远,已是二月,依然春风难到。颈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尾联写曾经在洛阳为官,传达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乙]文中,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感到悲愁。(也可结合[甲]诗[乙]文,分析二者都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感以及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情等。)
不同的是:[甲]诗不仅仅写到悲愁,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中作者写到残雪之下有橘果显露,竹笋被雷惊醒欲破土抽芽,这些富有生机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尾联写到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表明作者仍对前途充满乐观,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顾影自怜的傲气,更有在人生的“春天”中的坚定昂扬、豁达乐观。(或:[乙]文由秋声起兴,渲染了秋之萧瑟,发出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是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借“秋声”发出的人生感悟:不要怨恨,顺其自然,自我反省。表达了作者自我超脱的愿望,但这种豁达超脱侧重于表现经历世事后,作者在人生的“秋天”却不知如何作为的无奈沧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