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17:30:4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试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意。
B.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人。
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绪。
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深。
2.宋朝罗大经赞本词“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开篇三句连用叠字有哪些“出奇”之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注解:
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旨:美好。
3.本诗最可能被收入在(  )
A.《古诗十九首》 B.《古诗解》
C.《乐府诗集》 D.《乐府古题要解》
4.下列选项对诗句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从时间意义上抒发对朝露人生的悲叹,情感基调悲凉。
B.诗中借花朵的开放和季节的更替来慨叹时光消逝难以重来。
C.由于诗人内心并不快乐,看见屋中的蟋蟀更生出无限烦恼。
D.诗人最后表达以享用美酒佳肴的生活态度才不会荒废岁月。
5.此诗为拟曹操《短歌行》而作,结合诗歌内容,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唐代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的充满意境的图画。
B.《登高》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萧萧木叶,俯视滚滚江水,表达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是写岳阳楼的壮阔意境、浩大气势的名句。
D.作者“凭轩涕泗流”是因为心忧“戎马关山北”且“亲朋无一字”,在“老病有孤舟”的映照下,一个贫病交加中仍不忘国家安危的爱国诗人形象跃然眼前。
7.《登高》颈联和《登岳阳楼》首联都从时空角度写作,但略有差异,所蕴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故:原因
B.池鱼思故渊 故:从前的
C.一去三十年 去:离开官任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9.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节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②对于中药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足球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曰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 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薄雾  瑞恼  销瘦  重阳
B.凄惨  沙厨  东篱  冷清
C.次第  憔悴  堆积  相识
D.梧桐  黄昏  将栖  难堪
1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小阅读-课内
1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四、选择类
14.(2021高一上·饶河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桑树颠 颠:顶端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存在,保存
C.契阔谈,心念旧恩 同“宴”,宴饮
D.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15.(2022高一上·双鸭山月考)下列诗句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6.(2022高一上·双鸭山月考)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相同的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老大嫁作商人妇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明年秋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B.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整顿衣裳起敛容
C.①老大嫁作商人妇 ②凄凄不似向前声
D.①曲终收拨当心画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1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曲折) B.无边落木萧萧下(降落)
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 D.潦倒新停浊酒杯(重新)
五、混合默写
19.填空题:
(1)李清照,号   ,宋代   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   。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   。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
六、句子默写
2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可堪回首,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①从构思上说,三句三层,富有递进层次,从行为、环境、感受三方面渲染词人追寻精神寄托,环境却清冷寂寞,内心只感受到凄惨悲戚的情态。
②从感情表达手法上说,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若有所失、情感无所寄托、凄凉空虚、寂苦无告的情感。
③从格调上说,开篇描绘孤寂清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词凄切、哀婉的感情基调。
④从音律上说,连用叠词富有音乐美,音调和谐悦耳,反复吟唱中自然产生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忧伤情绪感染听众。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手法及其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1.B.“此时正可以为自己传递书信,联络亲人”错,本词作于李清照南渡后晚年,此时北宋灭亡,丈夫病死,词人只身南渡避难,丧夫孀居的词人生命中永远消失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情境,所以不是欲请鸿雁传书,而是在表达孤雁尚可以北归,自己只能客寄江南的悲苦与怀念亡人之痛。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手法及其作用的基本能力。
从构思和感情的表达手法说,本句在词的开头,统领全诗。句意为: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下句“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有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表现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发晚年内心凄苦的情感。七组叠词的的运用,由浅入深,由外到内,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整句从迷茫的精神状态到孤独的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哀伤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作者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从格调上说,本句炼叠音词,七组叠词连用,极富音乐美和韵律美,从而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了凄冷、悲凉的氛围。
从音律上说,连用叠词,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似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音调和谐悦耳,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故答案为: ①从构思上说,三句三层,富有递进层次,从行为、环境、感受三方面渲染词人追寻精神寄托,环境却清冷寂寞,内心只感受到凄惨悲戚的情态。
②从感情表达手法上说,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若有所失、情感无所寄托、凄凉空虚、寂苦无告的情感。
③从格调上说,开篇描绘孤寂清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词凄切、哀婉的感情基调。
④从音律上说,连用叠词富有音乐美,音调和谐悦耳,反复吟唱中自然产生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忧伤情绪感染听众。
【答案】3.C
4.C
5.同:都叙写了友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的忧叹。
异:陆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写友情是表达与友人相会的快乐。曹诗慨叹人生短暂是出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写友情是渴望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以助自己成就大业。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的能力。乐府诗的特点有: 语言简单、自然。汉朝乐府民歌多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叙述与抒情相融、情感真挚感人。 押韵有弹性。汉乐府民歌具有节奏奔放、变化多样的特点。以对话或独白的方式进行叙述。汉乐府诗融汇了对白刻画的人物,声情并茂,令人听得如痴如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3.C《短歌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同曹操的《短歌行》一样,也是一篇祝酒辞。诗人虽然有意效法曹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而主要感叹人生短促,好景不常,应当及时行乐,饮以忘忧。
乐府诗的特点有: 语言简单、自然;押韵有弹性;以对话或独白的方式进行叙述。《短歌行》符合乐府诗的特点。
故答案为:C。
4.C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可恨余下的日子太少,而过去的年月又太多,诗人为虚度光阴而哀叹,郁郁不欢,听到蟋蟀已在房中叫唤,更感到人生已到暮年,却一无所成的悲哀。“蟋蟀在房”,古人认为蟋蟀在房中鸣叫即是岁时将暮。用蟋蟀叫声喻人生将暮,凄凉伤感,颇能打动人心。诗人在这里对岁月空过,功业无成的慨叹是打上他自己生活的烙印的。
故答案为:C。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诗同曹操的《短歌行》一样,也是一篇祝酒辞。诗人虽然有意效法曹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而主要感叹人生短促,好景不常,应当及时行乐,饮以忘忧。 感叹岁月易逝,人生难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主题。陆机的这首诗虽是“借古题咏古意”,但从诗中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怨情愁绪。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 同:都叙写了友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的忧叹。
异:陆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写友情是表达与友人相会的快乐。曹诗慨叹人生短暂是出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写友情是渴望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以助自己成就大业。
【答案】6.A
7.《登高》颈联时空纵横(诗人置身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以“万里”点出空间,以“百年”对出时间,从时空纵横两方面着笔,将“常作客”和“独登台”的情感交汇,写出浓烈的异乡漂泊、残生多病的悲凉情感。
《登岳阳楼》首联在今昔对照(诗人在同一空间想象不同时间),时空交错中写诗人昔闻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却到如今才得以登临,在看似如愿以偿的喜悦中,实际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忧民伤时情感。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说法有误。《登高》首联以“天风、啸猿、沙渚、飞鸟”等物象动静结合地构造了登高所见之景,情意清冷,用“急、高、哀、清、白、回”等词对物象加以工笔描绘,更增情意之清冷。词句中只有冷色调没有暖色调。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角度和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
《登高》颈联“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在空间上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一个“作客”让诗人的孤独上升到了个人与时局交融的层面。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的伤感情怀,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诗人用字之精,由此可见。《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见不到如愿以偿的喜悦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故答案为: 《登高》颈联时空纵横(诗人置身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以“万里”点出空间,以“百年”对出时间,从时空纵横两方面着笔,将“常作客”和“独登台”的情感交汇,写出浓烈的异乡漂泊、残生多病的悲凉情感。
《登岳阳楼》首联在今昔对照(诗人在同一空间想象不同时间),时空交错中写诗人昔闻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却到如今才得以登临,在看似如愿以偿的喜悦中,实际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忧民伤时情感。
8.【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C去:离开田园。句意:转眼间离田园已多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9.【答案】D
【知识点】诗歌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的能力。
ABC婉约派;
D豪放派。句意: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的能力。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10.【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①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罗:张网捕捉),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之况。句意为“住的人很少”,错误。
②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使用正确。
③同病相怜:泛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使用正确。
④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使用正确。
⑤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句意为“更改上映时间”,错误。
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情。该成语为贬义词,句中并无贬义,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11.【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A.“瑞恼”中的“恼”,应改为“脑”;“销瘦”中的“销”,应改为“消”;
B.“沙厨”,应改为“纱橱”;
C.正确;
D.“将栖”中的“栖”,应改为“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12.【答案】D
【知识点】断句;声声慢
【解析】【分析】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意思断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停顿。
13.【答案】B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
B“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比喻的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阐明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语表意,并发掘其深层含意。具体分析该诗句在内容、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点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4.【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B.“存”:问候,思念。句意: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15.【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D.“直抒胸臆”错,用廉颇遭谗但尚有人来问,与自己二十多年被人遗忘相比,含蓄地抒发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分析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16.【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故”译为缘故。句意:只是因为您的缘故。
B.“故”译为旧,老。句意: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C.“故”译为旧的,原来的。句意: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D.“故”译为旧。句意: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17.【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①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②颜色:古义,脸色;今义,颜,颜面;色,气色。
B.①突出:古义,突然出击;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②整顿:古义,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C.①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②向前:古义,刚才,以前;今义,往前。
D.①曲终:古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一曲结束了。②丝竹: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指管弦乐器。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8.【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
A回:回旋。
B无误。
C苦:极。
D新:新近。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19.【答案】(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
(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婉、漱、叠、戚。
故答案为:(1)易安居士婉约(2)《漱玉词》(3)叠字 (4) 凄凄惨惨戚戚 (5) 点点滴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0.【答案】(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卷起千堆雪
(3)两情若是久长时
(4)万里悲秋常作客
(5)暧暧远人村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佛狸祠、作、暧。
故答案为:(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卷起千堆雪(3)两情若是久长时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暧暧远人村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练习试卷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意。
B.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人。
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绪。
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深。
2.宋朝罗大经赞本词“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开篇三句连用叠字有哪些“出奇”之处。
【答案】1.B
2.①从构思上说,三句三层,富有递进层次,从行为、环境、感受三方面渲染词人追寻精神寄托,环境却清冷寂寞,内心只感受到凄惨悲戚的情态。
②从感情表达手法上说,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若有所失、情感无所寄托、凄凉空虚、寂苦无告的情感。
③从格调上说,开篇描绘孤寂清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词凄切、哀婉的感情基调。
④从音律上说,连用叠词富有音乐美,音调和谐悦耳,反复吟唱中自然产生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忧伤情绪感染听众。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手法及其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1.B.“此时正可以为自己传递书信,联络亲人”错,本词作于李清照南渡后晚年,此时北宋灭亡,丈夫病死,词人只身南渡避难,丧夫孀居的词人生命中永远消失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情境,所以不是欲请鸿雁传书,而是在表达孤雁尚可以北归,自己只能客寄江南的悲苦与怀念亡人之痛。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手法及其作用的基本能力。
从构思和感情的表达手法说,本句在词的开头,统领全诗。句意为: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下句“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有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表现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发晚年内心凄苦的情感。七组叠词的的运用,由浅入深,由外到内,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整句从迷茫的精神状态到孤独的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哀伤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作者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从格调上说,本句炼叠音词,七组叠词连用,极富音乐美和韵律美,从而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了凄冷、悲凉的氛围。
从音律上说,连用叠词,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似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音调和谐悦耳,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故答案为: ①从构思上说,三句三层,富有递进层次,从行为、环境、感受三方面渲染词人追寻精神寄托,环境却清冷寂寞,内心只感受到凄惨悲戚的情态。
②从感情表达手法上说,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若有所失、情感无所寄托、凄凉空虚、寂苦无告的情感。
③从格调上说,开篇描绘孤寂清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词凄切、哀婉的感情基调。
④从音律上说,连用叠词富有音乐美,音调和谐悦耳,反复吟唱中自然产生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忧伤情绪感染听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注解:
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旨:美好。
3.本诗最可能被收入在(  )
A.《古诗十九首》 B.《古诗解》
C.《乐府诗集》 D.《乐府古题要解》
4.下列选项对诗句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从时间意义上抒发对朝露人生的悲叹,情感基调悲凉。
B.诗中借花朵的开放和季节的更替来慨叹时光消逝难以重来。
C.由于诗人内心并不快乐,看见屋中的蟋蟀更生出无限烦恼。
D.诗人最后表达以享用美酒佳肴的生活态度才不会荒废岁月。
5.此诗为拟曹操《短歌行》而作,结合诗歌内容,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3.C
4.C
5.同:都叙写了友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的忧叹。
异:陆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写友情是表达与友人相会的快乐。曹诗慨叹人生短暂是出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写友情是渴望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以助自己成就大业。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的能力。乐府诗的特点有: 语言简单、自然。汉朝乐府民歌多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叙述与抒情相融、情感真挚感人。 押韵有弹性。汉乐府民歌具有节奏奔放、变化多样的特点。以对话或独白的方式进行叙述。汉乐府诗融汇了对白刻画的人物,声情并茂,令人听得如痴如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3.C《短歌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同曹操的《短歌行》一样,也是一篇祝酒辞。诗人虽然有意效法曹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而主要感叹人生短促,好景不常,应当及时行乐,饮以忘忧。
乐府诗的特点有: 语言简单、自然;押韵有弹性;以对话或独白的方式进行叙述。《短歌行》符合乐府诗的特点。
故答案为:C。
4.C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可恨余下的日子太少,而过去的年月又太多,诗人为虚度光阴而哀叹,郁郁不欢,听到蟋蟀已在房中叫唤,更感到人生已到暮年,却一无所成的悲哀。“蟋蟀在房”,古人认为蟋蟀在房中鸣叫即是岁时将暮。用蟋蟀叫声喻人生将暮,凄凉伤感,颇能打动人心。诗人在这里对岁月空过,功业无成的慨叹是打上他自己生活的烙印的。
故答案为:C。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诗同曹操的《短歌行》一样,也是一篇祝酒辞。诗人虽然有意效法曹操,但是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而主要感叹人生短促,好景不常,应当及时行乐,饮以忘忧。 感叹岁月易逝,人生难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主题。陆机的这首诗虽是“借古题咏古意”,但从诗中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怨情愁绪。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 同:都叙写了友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的忧叹。
异:陆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写友情是表达与友人相会的快乐。曹诗慨叹人生短暂是出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写友情是渴望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以助自己成就大业。
阅读下面唐代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的充满意境的图画。
B.《登高》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萧萧木叶,俯视滚滚江水,表达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是写岳阳楼的壮阔意境、浩大气势的名句。
D.作者“凭轩涕泗流”是因为心忧“戎马关山北”且“亲朋无一字”,在“老病有孤舟”的映照下,一个贫病交加中仍不忘国家安危的爱国诗人形象跃然眼前。
7.《登高》颈联和《登岳阳楼》首联都从时空角度写作,但略有差异,所蕴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6.A
7.《登高》颈联时空纵横(诗人置身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以“万里”点出空间,以“百年”对出时间,从时空纵横两方面着笔,将“常作客”和“独登台”的情感交汇,写出浓烈的异乡漂泊、残生多病的悲凉情感。
《登岳阳楼》首联在今昔对照(诗人在同一空间想象不同时间),时空交错中写诗人昔闻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却到如今才得以登临,在看似如愿以偿的喜悦中,实际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忧民伤时情感。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说法有误。《登高》首联以“天风、啸猿、沙渚、飞鸟”等物象动静结合地构造了登高所见之景,情意清冷,用“急、高、哀、清、白、回”等词对物象加以工笔描绘,更增情意之清冷。词句中只有冷色调没有暖色调。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角度和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
《登高》颈联“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在空间上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一个“作客”让诗人的孤独上升到了个人与时局交融的层面。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的伤感情怀,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诗人用字之精,由此可见。《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见不到如愿以偿的喜悦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故答案为: 《登高》颈联时空纵横(诗人置身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以“万里”点出空间,以“百年”对出时间,从时空纵横两方面着笔,将“常作客”和“独登台”的情感交汇,写出浓烈的异乡漂泊、残生多病的悲凉情感。
《登岳阳楼》首联在今昔对照(诗人在同一空间想象不同时间),时空交错中写诗人昔闻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却到如今才得以登临,在看似如愿以偿的喜悦中,实际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忧民伤时情感。
二、选择题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故:原因
B.池鱼思故渊 故:从前的
C.一去三十年 去:离开官任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C去:离开田园。句意:转眼间离田园已多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9.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D
【知识点】诗歌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的能力。
ABC婉约派;
D豪放派。句意: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风格的能力。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节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②对于中药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足球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曰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 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①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罗:张网捕捉),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之况。句意为“住的人很少”,错误。
②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使用正确。
③同病相怜:泛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使用正确。
④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使用正确。
⑤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句意为“更改上映时间”,错误。
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情。该成语为贬义词,句中并无贬义,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1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薄雾  瑞恼  销瘦  重阳
B.凄惨  沙厨  东篱  冷清
C.次第  憔悴  堆积  相识
D.梧桐  黄昏  将栖  难堪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A.“瑞恼”中的“恼”,应改为“脑”;“销瘦”中的“销”,应改为“消”;
B.“沙厨”,应改为“纱橱”;
C.正确;
D.“将栖”中的“栖”,应改为“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1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D
【知识点】断句;声声慢
【解析】【分析】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意思断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停顿。
三、小阅读-课内
1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
B“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比喻的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阐明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语表意,并发掘其深层含意。具体分析该诗句在内容、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点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选择类
14.(2021高一上·饶河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桑树颠 颠:顶端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存在,保存
C.契阔谈,心念旧恩 同“宴”,宴饮
D.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B.“存”:问候,思念。句意: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15.(2022高一上·双鸭山月考)下列诗句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D.“直抒胸臆”错,用廉颇遭谗但尚有人来问,与自己二十多年被人遗忘相比,含蓄地抒发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分析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16.(2022高一上·双鸭山月考)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相同的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老大嫁作商人妇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故”译为缘故。句意:只是因为您的缘故。
B.“故”译为旧,老。句意: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C.“故”译为旧的,原来的。句意: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D.“故”译为旧。句意: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明年秋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B.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整顿衣裳起敛容
C.①老大嫁作商人妇 ②凄凄不似向前声
D.①曲终收拨当心画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①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②颜色:古义,脸色;今义,颜,颜面;色,气色。
B.①突出:古义,突然出击;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②整顿:古义,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C.①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②向前:古义,刚才,以前;今义,往前。
D.①曲终:古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一曲结束了。②丝竹: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指管弦乐器。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曲折) B.无边落木萧萧下(降落)
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 D.潦倒新停浊酒杯(重新)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
A回:回旋。
B无误。
C苦:极。
D新:新近。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五、混合默写
19.填空题:
(1)李清照,号   ,宋代   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   。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   。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
【答案】(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
(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婉、漱、叠、戚。
故答案为:(1)易安居士婉约(2)《漱玉词》(3)叠字 (4) 凄凄惨惨戚戚 (5) 点点滴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六、句子默写
2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可堪回首,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答案】(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卷起千堆雪
(3)两情若是久长时
(4)万里悲秋常作客
(5)暧暧远人村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佛狸祠、作、暧。
故答案为:(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卷起千堆雪(3)两情若是久长时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暧暧远人村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