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训练
一、选择题
1.日本的吉田松阴在《幽室文库》中写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
A.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
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
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可见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结合所学,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的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故A符合题意;
根据“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可见侵略中国是目标之一,并不是最终目标,选项与材料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无法体现日本的侵略势力的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到清政府的执政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但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日本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向西方国家学习,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故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中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故A不符合题意;
八国联军侵华时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的惨败,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的时间时1911年,而日本的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2019·曲靖)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崇尚英雄、纪念英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邓世昌等清军将士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事迹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A.题干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鸦片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题干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是致远舰的管带,他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壮烈牺牲,该事件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D.题干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邓世昌牺牲于黄海大战中这一史实有所掌握即可解答本题。
4.历史博物馆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与思考,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假如你要参观图中的甲午战争博物馆,应该到( )
A.天津大沽口 B.北京西郊 C.山东威海卫 D.辽宁旅顺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所以要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就要到山东威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威海卫战役中,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
5.1887年,黄遵宪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的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望厦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的签订。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6.1895年初,屡遭失败的清朝,通过美国要求和解。
3月,全权大臣李鸿章来到马关进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 )
A.双方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直接引发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达成了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协定
D.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C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故A不符合题意;
戊戌政变发生于1898年,故B不符合题意;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7.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1894年后,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剧增。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2019·百色)“《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南京条约》等之后,在《辛丑条约》之前,《南京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和识记。解答时,一种方法是依据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找出正确答案,这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大;另一种是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排除备选项,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9.《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如图所示),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以下对这一危机的准确表述是( )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面临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侵略
C.晚清政府更加的昏庸腐朽
D.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0.列强瓜分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答案】A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则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瓜分狂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
11.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如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开放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结合所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故C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与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不符,故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2.(2018·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因此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办工厂,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日本相关,与英国无关,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间接考查了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难度适中。
1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用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中国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品,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可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剥削中国人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1887年,黄遵宪花了十二年时间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2亿两银子。”他说这番话最可能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说这番话可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5.(2019九下·茂名月考)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这是在强调( )
A.甲午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由题干“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可知37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1931—37=1894),邓世昌率领官兵英勇抗击日本舰队,壮烈殉国;据材料“此后半个世纪”可知:日本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材料旨在强调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甲午中日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两个事件的联系,由此推断出D选项符合题意。
1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其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这些规定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C符合题意;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影响,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中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7.2015年,“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
A.丁汝昌 B.林永升
C.邓世昌 D.左宝贵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黄海海战”“致远舰”可知,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大连旅顺之战、威海卫战役等。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不幸壮烈殉国。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海大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不幸壮烈殉国,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他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18.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还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还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故A符合题意;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约》,故B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19.(2016八上·鄂托克旗期末)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体现出“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0.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漫画可知,列强在瓜分中国。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非选择题
21.下面是某班同学在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主题,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马关议和·丧权辱国的条约】
材料三: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痛定思痛,我们奋发图强】
材料四: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了哪两个国家?
(2)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消息”是指什么?
(4)结合材料四,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答案】(1)中国和朝鲜
(2)管带:邓世昌。民族精神: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
(3)《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
(4)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19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曾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首先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2)根据所学知识,在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的民族精神。
(3)根据题干“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等。因此说因此说材料三中的“消息”指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4)结合材料四,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2.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
材料二:“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材料三: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四:
材料五: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撇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六: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状况。
(3)简要说明材料四中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4)材料五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5)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6)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务废弛。
(3)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徐邦道在辽东半岛战役中孤军迎敌;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原因: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真实意图: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5)清政府方面:统治腐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等。
日本方面: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6)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可知,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根据材料二“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和材料三“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可知,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务废弛。
(3)根据材料四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徐邦道在辽东半岛战役中孤军迎敌;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4)根据材料五“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撇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可知,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这是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5)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统治腐朽,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消极,妥协求和等。日本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6)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我们可知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的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训练
一、选择题
1.日本的吉田松阴在《幽室文库》中写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
A.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
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
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2.《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2019·曲靖)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崇尚英雄、纪念英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邓世昌等清军将士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事迹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历史博物馆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与思考,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假如你要参观图中的甲午战争博物馆,应该到( )
A.天津大沽口 B.北京西郊 C.山东威海卫 D.辽宁旅顺
5.1887年,黄遵宪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的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望厦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6.1895年初,屡遭失败的清朝,通过美国要求和解。
3月,全权大臣李鸿章来到马关进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 )
A.双方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直接引发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达成了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协定
D.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8.(2019·百色)“《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如图所示),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以下对这一危机的准确表述是( )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面临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侵略
C.晚清政府更加的昏庸腐朽
D.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10.列强瓜分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11.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如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2018·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1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1887年,黄遵宪花了十二年时间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2亿两银子。”他说这番话最可能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2019九下·茂名月考)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这是在强调( )
A.甲午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1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2015年,“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
A.丁汝昌 B.林永升
C.邓世昌 D.左宝贵
18.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还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
19.(2016八上·鄂托克旗期末)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0.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非选择题
21.下面是某班同学在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主题,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马关议和·丧权辱国的条约】
材料三: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痛定思痛,我们奋发图强】
材料四: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了哪两个国家?
(2)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消息”是指什么?
(4)结合材料四,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22.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
材料二:“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材料三: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四:
材料五: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撇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六: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状况。
(3)简要说明材料四中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4)材料五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5)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6)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可见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结合所学,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的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故A符合题意;
根据“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可见侵略中国是目标之一,并不是最终目标,选项与材料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无法体现日本的侵略势力的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到清政府的执政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但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日本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向西方国家学习,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故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中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故A不符合题意;
八国联军侵华时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的惨败,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的时间时1911年,而日本的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A.题干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鸦片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题干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是致远舰的管带,他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壮烈牺牲,该事件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D.题干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邓世昌牺牲于黄海大战中这一史实有所掌握即可解答本题。
4.【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所以要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就要到山东威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威海卫战役中,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
5.【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的签订。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C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故A不符合题意;
戊戌政变发生于1898年,故B不符合题意;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7.【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1894年后,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剧增。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南京条约》等之后,在《辛丑条约》之前,《南京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和识记。解答时,一种方法是依据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找出正确答案,这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大;另一种是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排除备选项,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9.【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0.【答案】A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则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瓜分狂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
1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开放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结合所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故C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与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不符,故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2.【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因此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办工厂,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日本相关,与英国无关,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间接考查了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难度适中。
13.【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用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中国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品,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可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剥削中国人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说这番话可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5.【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由题干“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可知37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1931—37=1894),邓世昌率领官兵英勇抗击日本舰队,壮烈殉国;据材料“此后半个世纪”可知:日本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材料旨在强调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甲午中日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两个事件的联系,由此推断出D选项符合题意。
1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其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这些规定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C符合题意;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影响,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中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7.【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黄海海战”“致远舰”可知,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大连旅顺之战、威海卫战役等。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不幸壮烈殉国。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海大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不幸壮烈殉国,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他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18.【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还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故A符合题意;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约》,故B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19.【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体现出“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0.【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漫画可知,列强在瓜分中国。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1.【答案】(1)中国和朝鲜
(2)管带:邓世昌。民族精神: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
(3)《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
(4)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19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曾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首先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2)根据所学知识,在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的民族精神。
(3)根据题干“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等。因此说因此说材料三中的“消息”指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4)结合材料四,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2.【答案】(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务废弛。
(3)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徐邦道在辽东半岛战役中孤军迎敌;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原因: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真实意图: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5)清政府方面:统治腐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等。
日本方面: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6)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可知,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根据材料二“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和材料三“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可知,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务废弛。
(3)根据材料四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徐邦道在辽东半岛战役中孤军迎敌;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4)根据材料五“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撇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可知,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这是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5)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统治腐朽,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消极,妥协求和等。日本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6)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我们可知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的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