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厌 倦(juǎn) 暮色(mù)
B.附 和(hé)突 兀(wù) 嘲笑(cháo)
C.哭 泣(qì)呻 吟(yǐn) 凌乱(línɡ)
D.警告(jǐnɡ)犹 豫(yù) 抽 噎(yē)
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畏惧(wèi) 天旋地转(zhuàn)
B.滑稽(jī)凌乱(líng) 犹豫不决(yǜ)
C.恍惚(hū) 突兀(wū) 小心翼翼(yì)
D.悬崖(yá)趴着(bā) 惊慌失措(cuò)
3.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厌倦 付和 嘲笑 气喘吁吁
B.幕色 安慰 呻吟 一动不动
C.哭泣 模胡 简单 突兀耸立
D.强调 惊讶 骄傲 满头大汗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学生到校时间参差不齐,使得早读的氛围不够浓厚。
B.小亮讲了一个小笑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C.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D.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 小心翼翼地取出需要修复的文物,生怕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②从那一刻起, 我应许自己。
③ 绝不辜负生命。
④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⑤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A.12534 B.23514 C.43521 D.21354
7.(2017·德州)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总会遇到险情,甚至曲折坎坷。②此时,如果你“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一蹶不震,不思进取,那你必然会迭入“险”的深渊而不能自拔,“险”也会越来越多,小“险”会变成大“险”,甚至“夷”中生“险”。③相反,如果你不失自信,迎“险”而上,那就能化险为夷,爬上美妙的人生之巅。
(1)第①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请加以调整。
“ ”和“ ”应对调。
(2)第②句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 、 ,应改为 、 。
(3)第③句有一处用词不够确切,请加以改正。“ ”应改为“ ”。
10. 阅读下列句段,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cī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但是我不能……我……”他们开始嘲笑我, 发出嘘声。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xuán地转。
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 hū,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然后踩到了底部líng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yē了一下。
突兀 耸立
哄堂大笑 嘘声
参(cī) 不齐 天(xuán) 地转
神情恍(hū) (líng) 乱
抽(yē)
三、语言表达
11. 结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2)当时的小伙伴很多,为什么要突出写杰利?想表达什么意思?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 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 “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的! 我会摔死的! ”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 ”爸爸继续说,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不超过20字)
13.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14.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5.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为什么先是“抽噎了一下”,然后“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6.文中的这位爸爸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厌倦”的准确读音“yàn juàn”,B“附和”的读音是“fù hè”,C“呻吟”的准确读音“shēn yín”,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项,“豫”应读“yù”; C项,“兀”应读“wù”; D项,“趴”应读“p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3.【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付和”应为“附和”;B项,“幕色”应为“暮色”;C项,“模胡”应为“模糊”。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项,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不能否认”和“不”同时使用造成否定不当,去掉第二个“不”;B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增加”;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用在此处形容到校时间不合适, 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B. 形容全屋子(全部)的人同时大笑。使用正确。
C. 也说惊惶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使用正确。
D.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B.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7.【答案】D
【知识点】表意不明;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否定不当。应改为:“王羲之是继往开来的宗师”。B.指代不明,把“它”删去。C.语义重复。把“商户”删除。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8.【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三颗枸杞豆
【解析】【分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前面,故排除选项B、C。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知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这样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⑤⑥⑦①④③②。
故答案为:A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9.【答案】(1)险情;曲折坎坷
(2)震;迭;振;跌
(3)爬上;登上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总会遇到险情,甚至曲折坎坷”语序不当,应将“险情”和“曲折坎坷”调换。
(2)一蹶不震——一蹶不振 迭入——跌入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第③句有一处用词不够确切,请加以改正。“爬上”应改为“登上”。
故答案为:(1)险情;曲折坎坷
(2)震;迭;振;跌
(3)爬上;登上
【点评】(1)本道题考查病句“语序不当”类型。每个句子成分和词语在句子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安排不当,就影响句意的表达和理解,出现“语序不当”的病句。常见的“语序不当”病句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多重状语语序不当、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分句间次序不当、主客颠倒。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10.【答案】wù;sǒng;hōng;xū;差;旋;惚;凌;噎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突兀(tū wù) 耸立(sǒng lì)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 嘘声(xū shēng)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天旋地转(tiān xuán dì zhuàn) 神情恍惚(shén qíng huǎng hū) 凌乱(líng luàn) 抽噎(chōu yē)
故答案为:wù ;song; hōng ;xū ;差 ;旋 ;惚;凌;噎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11.【答案】(1)把困难想得太严重,就会夸大它,丧失战胜的信心,要想着其中的“一小步”,自己能做到的,由易而难,达到全部解决。
(2)写杰利,隐隐表达出生活中我们遇到嘲笑的同时,也会有人真诚帮助。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主旨,巧妙抓住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进而得到到文章的主旨。《走一步,再走一步》,该文写了年少的“我”与朋友们攀爬到悬崖上的岩石上,朋友们陆续离开,但“我”因为胆怯不敢下来。夜晚父亲找来,他鼓励“我”一步一步慢慢走了下来。“我”明白了人生需要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最终走向成功。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熟读原文,结合问题概括总结。在与小伙伴们爬山时,其他小伙伴嘲笑我是胆小鬼,只有杰利鼓励我,当我在悬崖上的岩石上不敢下来时,其他伙伴弃我而去,而杰利和父亲一起找到我。表达对杰利真诚帮助的感激。
故答案为:(1)把困难想得太严重,就会夸大它,丧失战胜的信心,要想着其中的“一小步”,自己能做到的,由易而难,达到全部解决。
(2)写杰利,隐隐表达出生活中我们遇到嘲笑的同时,也会有人真诚帮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主旨,巧妙抓住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进而得到到文章的主旨。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熟读原文,结合问题概括总结。
【答案】12.“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3.第一次哭泣: 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第二次哭泣: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4.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5.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6.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4)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1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文中的人物有“我”和爸爸,事件: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故答案为:“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①第一次哭泣:联系上文中的“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内心极度恐惧,于是“大哭”。②第二次哭泣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此时“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有对爸爸的感激,还有自己战胜困难的激动。所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故答案为: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4.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开始“我”趴在悬崖上,面对四下的寂静和降临的夜幕,“我”的内心充满恐惧,以至于“大哭”;爸爸用手电筒为我照亮,当“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之后,内心开始有了自信;于是爸爸指引“我”一步步下移,“我”每一步都做到了,于是信心大增;最后“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5.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我”既有历险的余悸,所以“抽噎了一下”。而因为脱险所以为自己的巨大的成就而感动和骄傲。
故答案为: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可以看出爸爸的沉着冷静;“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等句子写出了爸爸耐心的鼓励,引导孩子一步步走下悬崖,可以看出爸爸营救孩子的独特方法就是帮孩子树立自信,教孩子战胜困难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
故答案为: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1 / 1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厌 倦(juǎn) 暮色(mù)
B.附 和(hé)突 兀(wù) 嘲笑(cháo)
C.哭 泣(qì)呻 吟(yǐn) 凌乱(línɡ)
D.警告(jǐnɡ)犹 豫(yù) 抽 噎(yē)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厌倦”的准确读音“yàn juàn”,B“附和”的读音是“fù hè”,C“呻吟”的准确读音“shēn yín”,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畏惧(wèi) 天旋地转(zhuàn)
B.滑稽(jī)凌乱(líng) 犹豫不决(yǜ)
C.恍惚(hū) 突兀(wū) 小心翼翼(yì)
D.悬崖(yá)趴着(bā) 惊慌失措(cuò)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项,“豫”应读“yù”; C项,“兀”应读“wù”; D项,“趴”应读“p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3.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厌倦 付和 嘲笑 气喘吁吁
B.幕色 安慰 呻吟 一动不动
C.哭泣 模胡 简单 突兀耸立
D.强调 惊讶 骄傲 满头大汗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付和”应为“附和”;B项,“幕色”应为“暮色”;C项,“模胡”应为“模糊”。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项,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不能否认”和“不”同时使用造成否定不当,去掉第二个“不”;B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增加”;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学生到校时间参差不齐,使得早读的氛围不够浓厚。
B.小亮讲了一个小笑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C.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D.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 小心翼翼地取出需要修复的文物,生怕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用在此处形容到校时间不合适, 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B. 形容全屋子(全部)的人同时大笑。使用正确。
C. 也说惊惶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使用正确。
D.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②从那一刻起, 我应许自己。
③ 绝不辜负生命。
④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⑤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A.12534 B.23514 C.43521 D.21354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B.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7.(2017·德州)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琴棋书画,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它在纵横线条中凝聚哲思,于黑白方圆中演绎热情。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答案】D
【知识点】表意不明;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否定不当。应改为:“王羲之是继往开来的宗师”。B.指代不明,把“它”删去。C.语义重复。把“商户”删除。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三颗枸杞豆
【解析】【分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前面,故排除选项B、C。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知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这样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⑤⑥⑦①④③②。
故答案为:A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二、综合题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总会遇到险情,甚至曲折坎坷。②此时,如果你“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一蹶不震,不思进取,那你必然会迭入“险”的深渊而不能自拔,“险”也会越来越多,小“险”会变成大“险”,甚至“夷”中生“险”。③相反,如果你不失自信,迎“险”而上,那就能化险为夷,爬上美妙的人生之巅。
(1)第①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请加以调整。
“ ”和“ ”应对调。
(2)第②句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 、 ,应改为 、 。
(3)第③句有一处用词不够确切,请加以改正。“ ”应改为“ ”。
【答案】(1)险情;曲折坎坷
(2)震;迭;振;跌
(3)爬上;登上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总会遇到险情,甚至曲折坎坷”语序不当,应将“险情”和“曲折坎坷”调换。
(2)一蹶不震——一蹶不振 迭入——跌入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第③句有一处用词不够确切,请加以改正。“爬上”应改为“登上”。
故答案为:(1)险情;曲折坎坷
(2)震;迭;振;跌
(3)爬上;登上
【点评】(1)本道题考查病句“语序不当”类型。每个句子成分和词语在句子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安排不当,就影响句意的表达和理解,出现“语序不当”的病句。常见的“语序不当”病句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多重状语语序不当、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分句间次序不当、主客颠倒。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10. 阅读下列句段,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cī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但是我不能……我……”他们开始嘲笑我, 发出嘘声。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xuán地转。
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 hū,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然后踩到了底部líng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yē了一下。
突兀 耸立
哄堂大笑 嘘声
参(cī) 不齐 天(xuán) 地转
神情恍(hū) (líng) 乱
抽(yē)
【答案】wù;sǒng;hōng;xū;差;旋;惚;凌;噎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突兀(tū wù) 耸立(sǒng lì)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 嘘声(xū shēng)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天旋地转(tiān xuán dì zhuàn) 神情恍惚(shén qíng huǎng hū) 凌乱(líng luàn) 抽噎(chōu yē)
故答案为:wù ;song; hōng ;xū ;差 ;旋 ;惚;凌;噎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三、语言表达
11. 结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2)当时的小伙伴很多,为什么要突出写杰利?想表达什么意思?
【答案】(1)把困难想得太严重,就会夸大它,丧失战胜的信心,要想着其中的“一小步”,自己能做到的,由易而难,达到全部解决。
(2)写杰利,隐隐表达出生活中我们遇到嘲笑的同时,也会有人真诚帮助。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主旨,巧妙抓住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进而得到到文章的主旨。《走一步,再走一步》,该文写了年少的“我”与朋友们攀爬到悬崖上的岩石上,朋友们陆续离开,但“我”因为胆怯不敢下来。夜晚父亲找来,他鼓励“我”一步一步慢慢走了下来。“我”明白了人生需要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最终走向成功。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熟读原文,结合问题概括总结。在与小伙伴们爬山时,其他小伙伴嘲笑我是胆小鬼,只有杰利鼓励我,当我在悬崖上的岩石上不敢下来时,其他伙伴弃我而去,而杰利和父亲一起找到我。表达对杰利真诚帮助的感激。
故答案为:(1)把困难想得太严重,就会夸大它,丧失战胜的信心,要想着其中的“一小步”,自己能做到的,由易而难,达到全部解决。
(2)写杰利,隐隐表达出生活中我们遇到嘲笑的同时,也会有人真诚帮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主旨,巧妙抓住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进而得到到文章的主旨。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熟读原文,结合问题概括总结。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 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 “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的! 我会摔死的! ”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 ”爸爸继续说,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不超过20字)
13.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14.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5.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为什么先是“抽噎了一下”,然后“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6.文中的这位爸爸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答案】12.“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3.第一次哭泣: 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第二次哭泣: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4.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5.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6.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4)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1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文中的人物有“我”和爸爸,事件: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故答案为:“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①第一次哭泣:联系上文中的“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内心极度恐惧,于是“大哭”。②第二次哭泣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此时“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有对爸爸的感激,还有自己战胜困难的激动。所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故答案为: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4.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开始“我”趴在悬崖上,面对四下的寂静和降临的夜幕,“我”的内心充满恐惧,以至于“大哭”;爸爸用手电筒为我照亮,当“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之后,内心开始有了自信;于是爸爸指引“我”一步步下移,“我”每一步都做到了,于是信心大增;最后“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5.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我”既有历险的余悸,所以“抽噎了一下”。而因为脱险所以为自己的巨大的成就而感动和骄傲。
故答案为: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可以看出爸爸的沉着冷静;“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等句子写出了爸爸耐心的鼓励,引导孩子一步步走下悬崖,可以看出爸爸营救孩子的独特方法就是帮孩子树立自信,教孩子战胜困难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
故答案为: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