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早在下列哪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商代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铜冰鉴
3.下图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可以为下列哪一叙述提供实证( )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4.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 )
A.隶书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5.下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6.恩格斯认为,人类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应用于文献记录,从而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认为的“文明时代”在我国应该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西周 D.商朝
7.根据下图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8.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中国文化图片展,下面三幅图片放在哪个展厅合适( )
A.夏朝展厅 B.殷商展厅 C.春秋展厅 D.战国展厅
9.一位学者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朝( )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是( )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
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
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
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小王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下列一组青铜器的照片,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数量稀少
C.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D.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12.周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说明( )
A.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象征
B.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为礼器
C.鼎和簋在周朝时才出现
D.鼎代表天,簋代表地
13.历史学家对1976年出土的青铜器利簋进行研究,推断出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这说明( )
A.青铜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B.利簋是西周最精美的青铜器
C.西周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利簋是研究西周历史的唯一史料
14.(2019·青岛)“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15.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这主要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 )
A.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当时人们对甲骨的迷信盛行
C.甲骨文不能反映当时的历史 D.当时的王公贵族喜欢问卜
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下列有关我国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
C.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7.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现代汉字很多都是会意字
18.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9.(2017七上·漳州期中)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编钟
21.下列不是青铜器合金的是:( )
A.铜 B.锡 C.铝 D.铅
2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二、非选择题
2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一片片甲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1)图一中的龟甲在当时主要用来做什么?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
(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件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4)图四反映了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25.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材料的进步也推动着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有四只眼睛,放出灵光,他抬头探看星辰,低头考察龟背的花纹、山川的起伏,根据自然现象便发明了文字。
——摘编自《中国神话传说》
材料二: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陶寺遗址(距今约4 000多年前)出土了一件陶扁壶,正面有一“文”字。此字与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在形体和结构上都十分相似。后来又出土了一件陶扁壶残片。这些陶器上的“文字”(刻画符号)与后来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中国古代文字的成熟】
材料三:下图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这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材料四:下图中文物上的一组文字大意为:一名叫壳的卜官(掌管占卜的官员)问:“有没有灾祸?”“唉!有灾祸有(噩)梦。”五日后,王在祭祖先时,在庭院摔了一跤。
(1)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和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相关,你认为其中哪一则材料更可信?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推测该文物属于哪一朝代。
(3)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件文物在当时的主要用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黄帝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
3.【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 A.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排除;
B.毛公鼎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正确;
C.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排除;
D.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西周的相关史实。从题干中已知是右图是毛公鼎,毛公鼎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4.【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是一种中药。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人类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应用于文献记录,从而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可知,恩格斯认为的“文明时代”在我国应该开始于商朝。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时代,应该是商朝,当时出现了甲骨文,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文字在文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还要搞清楚甲骨文特征。
7.【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特点是:像实物的形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由于甲骨文多为刀刻,极少数是写的,所以文字风格具有浓烈的刀笔味。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故题干中都属于象形文字,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甲骨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体现了商朝的文明,题干三幅图放在殷商展厅合适,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①②符合题意,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商朝文化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最能代表商朝青铜器铸造工艺水平,选项A正确;
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生活用品,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④是错误的,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11.【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图片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品,从中可以得到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B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小王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是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这一现象说明了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象征,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 由材料“历史学家对1976年出土的青铜器利簋进行研究,推断出武王灭商‘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可知,青铜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但不是唯一史料。只有A项表述准确,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4.【答案】C
【知识点】远古传说真实历史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文化代表之一就是甲骨文,C选项符合题意。
棉花传入中国是在魏晋时期,A选项排除。
景德镇的瓷器是在宋朝,B选项排除。
D选项是秦朝的货币,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商朝文化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可知,材料重点指出甲骨文中“王公问卜的记载”,说明了问卜是可以被人控制的。商朝常以问卜决定国家重大军政活动,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故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神权和王权的结合,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问卜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商朝神权和王权的结合的政治现象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在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战争等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是比较成熟的文字,选项B正确;
选项ACD的信息从图片中提取不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还要延伸记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司母戊鼎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制造。
21.【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它的冶炼中不包括铝,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的青铜制造业。
22.【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A①②符合题意。
选项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选项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宋朝,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商朝文化的相关史实。
23.【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题干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1)占卜。A—山,B—人,C—休。
(2)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司母戊鼎。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图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商朝。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占卜。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A是山,B是人,C是休。
(2)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3)据材料二图三可知,图三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故答案为:
(1)占卜;A—山,B—人,C—休。
(2) 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司母戊鼎。特点: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25.【答案】(1)材料二更可信。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更为可信。
(2)商朝。
(3)祭祀、占卜。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我认为材料二更可信。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
(2)据材料三信息“河南省安阳殷墟“可知,这一文物属于商代;
(3)依据材料四信息“一名叫壳的卜官(掌管占卜的官员)问:有没有灾祸?唉!有灾祸有(禹)梦。五日后,王在祭祖先时,在庭院摔了一跤“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甲骨文在当时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占卜。
故答案为:(1) 材料二更可信。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更为可信。
(2)商代。
(3)祭祀、占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早在下列哪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黄帝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商代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铜冰鉴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
3.下图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可以为下列哪一叙述提供实证( )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 A.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排除;
B.毛公鼎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正确;
C.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排除;
D.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西周的相关史实。从题干中已知是右图是毛公鼎,毛公鼎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4.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 )
A.隶书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是一种中药。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5.下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恩格斯认为,人类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应用于文献记录,从而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认为的“文明时代”在我国应该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西周 D.商朝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人类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应用于文献记录,从而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可知,恩格斯认为的“文明时代”在我国应该开始于商朝。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时代,应该是商朝,当时出现了甲骨文,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文字在文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还要搞清楚甲骨文特征。
7.根据下图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特点是:像实物的形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由于甲骨文多为刀刻,极少数是写的,所以文字风格具有浓烈的刀笔味。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故题干中都属于象形文字,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8.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中国文化图片展,下面三幅图片放在哪个展厅合适( )
A.夏朝展厅 B.殷商展厅 C.春秋展厅 D.战国展厅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甲骨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体现了商朝的文明,题干三幅图放在殷商展厅合适,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9.一位学者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朝( )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①②符合题意,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商朝文化的相关史实。
10.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是( )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
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
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
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最能代表商朝青铜器铸造工艺水平,选项A正确;
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生活用品,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④是错误的,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11.小王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下列一组青铜器的照片,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数量稀少
C.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D.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图片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品,从中可以得到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B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小王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12.周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说明( )
A.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象征
B.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为礼器
C.鼎和簋在周朝时才出现
D.鼎代表天,簋代表地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是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这一现象说明了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象征,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13.历史学家对1976年出土的青铜器利簋进行研究,推断出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这说明( )
A.青铜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B.利簋是西周最精美的青铜器
C.西周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利簋是研究西周历史的唯一史料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 由材料“历史学家对1976年出土的青铜器利簋进行研究,推断出武王灭商‘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可知,青铜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但不是唯一史料。只有A项表述准确,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4.(2019·青岛)“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答案】C
【知识点】远古传说真实历史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文化代表之一就是甲骨文,C选项符合题意。
棉花传入中国是在魏晋时期,A选项排除。
景德镇的瓷器是在宋朝,B选项排除。
D选项是秦朝的货币,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商朝文化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这主要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 )
A.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当时人们对甲骨的迷信盛行
C.甲骨文不能反映当时的历史 D.当时的王公贵族喜欢问卜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可知,材料重点指出甲骨文中“王公问卜的记载”,说明了问卜是可以被人控制的。商朝常以问卜决定国家重大军政活动,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故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神权和王权的结合,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问卜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商朝神权和王权的结合的政治现象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下列有关我国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
C.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在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战争等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7.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现代汉字很多都是会意字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是比较成熟的文字,选项B正确;
选项ACD的信息从图片中提取不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答案】C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9.(2017七上·漳州期中)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还要延伸记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本题难度适中。
20.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编钟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司母戊鼎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制造。
21.下列不是青铜器合金的是:( )
A.铜 B.锡 C.铝 D.铅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它的冶炼中不包括铝,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的青铜制造业。
22.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A①②符合题意。
选项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选项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宋朝,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商朝文化的相关史实。
23.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题干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2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一片片甲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1)图一中的龟甲在当时主要用来做什么?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
(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件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4)图四反映了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答案】(1)占卜。A—山,B—人,C—休。
(2)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司母戊鼎。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图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商朝。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占卜。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A是山,B是人,C是休。
(2)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3)据材料二图三可知,图三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故答案为:
(1)占卜;A—山,B—人,C—休。
(2) 甲骨文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司母戊鼎。特点: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
25.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材料的进步也推动着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有四只眼睛,放出灵光,他抬头探看星辰,低头考察龟背的花纹、山川的起伏,根据自然现象便发明了文字。
——摘编自《中国神话传说》
材料二: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陶寺遗址(距今约4 000多年前)出土了一件陶扁壶,正面有一“文”字。此字与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在形体和结构上都十分相似。后来又出土了一件陶扁壶残片。这些陶器上的“文字”(刻画符号)与后来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中国古代文字的成熟】
材料三:下图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这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材料四:下图中文物上的一组文字大意为:一名叫壳的卜官(掌管占卜的官员)问:“有没有灾祸?”“唉!有灾祸有(噩)梦。”五日后,王在祭祖先时,在庭院摔了一跤。
(1)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和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相关,你认为其中哪一则材料更可信?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推测该文物属于哪一朝代。
(3)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件文物在当时的主要用途。
【答案】(1)材料二更可信。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更为可信。
(2)商朝。
(3)祭祀、占卜。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我认为材料二更可信。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挖掘,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
(2)据材料三信息“河南省安阳殷墟“可知,这一文物属于商代;
(3)依据材料四信息“一名叫壳的卜官(掌管占卜的官员)问:有没有灾祸?唉!有灾祸有(禹)梦。五日后,王在祭祖先时,在庭院摔了一跤“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甲骨文在当时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占卜。
故答案为:(1) 材料二更可信。原始人类都生活在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更为可信。
(2)商代。
(3)祭祀、占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