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五专题测试+典例剖析(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5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五专题测试+典例剖析(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0 09:02:53

文档简介

典例剖析
例练结合 提升技能
【例1】 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
①封建割据严重 ②封建王权衰弱 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实行封建神权统治,用神学为封建制度辩护,宣扬封建王权来自于上帝,为封建王权套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因此,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基本上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两者共同维护封建统治。但封建王权为了消灭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反对教会的肆意掠夺和对封建割据势力的支持,力图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双方的矛盾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并非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基督教由民间反对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根本原因是(  )
A.基督教势力的不断发展
B.罗马帝国的强大
C.基督教教义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D.罗马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
解析 基督教本来是下层人民反对压迫的宗教团体,它主张人们忍受苦难,以换取来世的幸福,因此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所以罗马帝国由对它进行镇压逐渐变成了对它的利用。
答案 C
【例2】 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高于教权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解析】 在政治上天主教会的权力高于王权。“亨利四世”是典型例证。
【答案】 B
变式训练2 教会为宣扬教权高于王权而提出的学说是(  )
A.“什一税”说 B.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
C.原罪说 D.一神说和创世说
解析 教会先提出“双剑说”,声称教会只是暂时把象征王权的“剑”交给国王;后来又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教权是太阳,王权是月亮,就像月亮的光辉来自太阳一样,国王的权力来自教会。
答案 B
典例剖析
例练结合 提升技能
【例1】 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解析】 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影响力较其他已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更为突出。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不仅加剧了德意志封建统治者与教皇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下层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的苦难,在16世纪的德意志,罗马教皇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答案】 D
变式训练1 德国之所以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
A.德国各个阶层对教皇普遍不满
B.教皇经常到德国出售赎罪券
C.德国最先爆发了宗教改革
D.德国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因此教皇榨取的财富最多
解析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意思是教皇从德国不断获得财富。由于德国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无力对抗教皇对德国的压榨。故选D。
答案 D
【例2】 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
①都曾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不是国王,应排除带④的A、C、D三项。
【答案】 B
变式训练2 英国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建立了适应资产阶级的宗教
B.它取消了天主教的教义和礼仪
C.它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D.它是新瓶装旧酒
解析 英国的宗教改革领导人是英国国王,他的目的是向罗马教皇夺取政治和经济权力,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夺取最高领导权的斗争,国王并不代表资产阶级,英国国教名义上是新教,但天主教的教义教规和其他方面都保留了下来,属于新瓶装旧酒。
答案 D
专题测试(五)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们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
B.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钱财
C.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了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
D.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它受教会压榨最严重
解析 由于中世纪西欧国家四分五裂,世俗王权软弱,但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天主教会与西欧各国王权之间的斗争开始激化。故C错。
答案 C
2.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利强行规定波希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这里的“人”最可能是 (  )
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D.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解析 材料主要对教皇的权威提出质疑,即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以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民族教会,这明显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故选C。
答案 C
3.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热情地宣传和捍卫日心说,触犯了《圣经》和教皇,被判处终身监禁。1983年,罗马教廷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对文中“宗教裁判所”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宗教裁判所主要是反对科学创新的一个机构
B.宗教裁判所用野蛮的方式维护天主教会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
C.宗教裁判所能够及时地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正确决策
D.宗教裁判所反对日心说,因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解析 宗教裁判所的目的是维护天主教会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天主教会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 B
4.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称的“异教”主要是指(  )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解析 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地区是近东一带,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答案 B
5.卡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卡尔文主张 (  )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没收教会的财产
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确定公民的等级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卡尔文认为主管人的灵魂的应是教会;主管人肉体的应是国家。由此可推理:要真正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故选A。B、D两项与题干无关;无论卡尔文教、路德教、还是天主教,都属于基督教,卡尔文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故C错。
答案 A
6.下图是中世纪西欧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为僧侣画的一幅漫画,他要反映的主题是(  )
A.僧侣职业崇高,受人们的尊敬
B.僧侣生活条件好
C.教会僧侣是人间与上帝沟通的中介
D.神职人员生活腐败、贪婪成性
解析 从“文艺复兴”的画家就可以看出他反对封建教会,该画是为揭露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贪婪成性而创作的。
答案 D
7.在欧洲宗教改革前,由于王权软弱,社会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
①新兴资产阶级 ②新贵族 ③封建君主 ④天主教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随着欧洲的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封建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不满天主教会长期专权,于是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封建君主开始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
答案 B
8.在中国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青年为了请求著名学者程颢收他为徒,在程府门外的大雪中立了一天一夜,终于感动了程颢,留下了“程门立雪”这个美谈。在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罗马教皇门前冒着大雪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说明(  )
亨利四世教门立雪
8题图A.亨利四世比杨时更有决心
B.亨利四世求学更为心切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卡诺莎之耻”,即向教皇站立忏悔三天。
答案 D
9.改革是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下列的欧洲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  )
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
解析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世俗的封建君主从罗马教皇手中争夺权力,故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C
10.16世纪,拉伯雷创作了名著《巨人传》;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加尔文则提出了“先定论”。这反映了(  )
①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②人文主义宗教观盛行 ③宗教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
④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在新教占主导的地区,天主教的统治结束了;在天主教徒占主导的地区,天主教会的统治依然存在,因此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并没有完全结束。故选A。
答案 A
11.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他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共和形式。”文中“他的教会组织”其构成是(  )
A.神职人员由教皇任命
B.神职人员由卡尔文任命
C.神职人员由马丁·路德挑选
D.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
解析 卡尔文教建立的是民主教会,所有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实行委员制,禁止偶像崇拜,反对铺张浪费,长老会负责监督所有神职人员的行为,故选D。
答案 D
12.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应该是(  )
A.卡尔文成为“新教的教皇”
B.发生了英国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
C.使路德教取得了合法地位
D.尼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 B、C明显与题干不符,应排除,卡尔文成为“新教的教皇”与“旧教皇”相比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故只有D的影响最大,揭开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答案 D
13.“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但它真正起源是在明代,最早给中国带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是明代后期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他来中国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传播先进科学技术
B.传播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
C.传播天主教思想
D.为西方侵略中国探路
解析 由利玛窦的耶稣会身份可知他们来华的目的是打着科技的旗号,传播天主教思想,因为耶稣会是由天主教会组织成立的,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破坏宗教改革,提升教皇声威,故选C。A只是幌子,C才是目的;B是耶稣会反对的思想;当时的西方还不具备侵略中国的能力,故排除A、B、D。
答案 C
14.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最能表明他(  )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
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
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
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
解析 由题干可知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是出于对上帝的坚定信仰,他只反对天主教会,反对教皇专权。故选B。
答案 B
15.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就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更加激进的思潮,即清教运动。英国掀起的清教运动目标是(  )
①改革英国国教 ②建立廉俭教会 ③反对专制王权 ④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清教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封建的王权,故排除④。
答案 C
16.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卡尔文宗教主张中体现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意识形态的是(  )
A.主张政教合一
B.主张共和式的长老制
C.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
D.主张议会负责世俗事务
解析 A、B没有进步性,D不是卡尔文教的主张,应排除A、B、D;只有C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C
17.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的不同点主要是(  )
①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 ②与罗马教皇决裂 ③改革的性质 ④对天主教会教义的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②是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故排除②即可。
答案 C
18.马克思说:“宗教是精神的鸦片”,所以无论新教还是天主教,他们都主张(  )
A.信仰虚无缥缈的上帝
B.参加宗教团体,成为上帝的选民
C.用购买赎罪券的方式赎罪
D.因信称义和先定论
解析 B、D符合新教,但不符合天主教;C符合天主教,却不符合新教;只有A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19.耶稣是基督的名字,耶稣会是根据耶稣名字成立的一个宗教团体,其主张(  )
A.与路德教相同 B.与卡尔文教相同
C.与安立甘教相同 D.与天主教相同
解析 耶稣会是罗马教皇成立的一个由天主教狂热信徒组成的反对新教改革的宗教团体,故其主张与天主教相同。
答案 D
20.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④使国家的主权得到了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新教在否定罗马教会权威的同时,反对其对宗教神学的垄断独裁,主张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教教会,这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民族国家的建立,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计3小题,第21、22小题各17分,第23小题16分,共计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据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卡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卡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卡尔文的信条只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答案 (1)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2)卡尔文信条中的以成功与否确定“选民”和“弃民”的标准,进一步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的要求,鼓舞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卡尔文建立的日内瓦教会和政府机构,是民主、共和的体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
(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二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首先表现为反天主教神学?
答案 (1)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占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
(3)内因是资产阶级因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而力量较弱,外因是天主教会势力强大。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西方社会在宗教改革出现后至17世纪中叶以来信仰分成两类: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他们互相对峙,流血的宗教战争绵延不断,不同教派的信徒相互仇杀使得欧洲文明陷入巨大危机中达百年之久。直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流血冲突才停止下来。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终于以条约的方式互相承认,宣布和平共处。
——《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三大新教的创始人。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作答;第(3)问要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回答。
答案 (1)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
(2)问题:新教和旧教之间发生流血冲突。说明不同的宗教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3)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意义:为我国的宗教界人士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宗教界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