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 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2.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
A.开始兴起
B.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C.进入全盛时期
D.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3.它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4.(2021·怀化)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5.1854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怒交加,投水寻死,被随从救起。关于太平天国这次军事行动说法正确的是,太平军(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C.西征胜利后军事上达到鼎盛
D.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6.“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该事件 (  )
A.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等多条建议,也提出了外交、法制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这说明《资政新篇》 (  )
A.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要求 B.部分改革措施得以实施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8.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二者 (  )
A.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脱离了社会现实,难以付诸实践
C.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D.都反映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9.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10.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革命不彻底
11.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持续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C.虎门销烟 D.李自成起义
1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革命大本营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北伐和西征 B.东征和西征 C.北伐和东征 D.北伐和南征
1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 (  )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洪仁玕 D.韦昌辉
15.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D.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16.《石达开自述》中称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激怒韦昌辉诛杨。而《李秀成自述》中却说:“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的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7.(2021·广东模拟)“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其中“煮豆燃萁”所产生的影响是(  )
A.起义烈火,遍地燎原 B.大清帝国,奄奄一息
C.太平天国,盛极而衰 D.北伐西征,高潮迭起
18.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永安初建政权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定都天京
19.(2020八上·大埔期末)“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军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是指(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天津
2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D.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 定都天京后,颁布……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之后,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 “入永安州”史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的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写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先后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的名称。
(3)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22.阅读材料,然后判断。
材料 洪仁玕(1822—1864)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虽然他没能参加金田起义,却仍然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逃至香港避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盼望中国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富强起来。1859年,他历经艰险到达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使政令统一、国家富强的改革计划,即《资政新篇》。在这个纲领中,洪仁玕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主张根据本国的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和制度;他还主张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在华投资,但不准其干涉中国内政。《资政新篇》没有在太平天国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也未能付诸实施。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洪仁玕没有参与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斗争。   
(2)天京事变后,洪仁玕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3)洪仁玕主张根据中国实际仿效西方的先进制度。   
(4)《资政新篇》在外交方面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   
(5)《资政新篇》给太平天国后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 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材料二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1905年)
(1)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 为什么在当时没能真正实施
(3)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有什么
(4)“莫将成败论英雄”,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洪秀全初步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标志是金田起义后的永安建制,这不是金田起义的背景,故D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群众,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的斗争不断发生,鸦片战争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这些都是金田起义的背景,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田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2.【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 ,定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开始兴起,是金田起义,不符合题意;
C.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西征,不符合题意;
D. 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是在1860年后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土地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
C.《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西方科技,不符合题意;
D.《天演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4.【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不符合题意;
B. 杨秀清的过错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扶清灭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 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 ,这就是太平军的西征, 西征胜利后太平军军事上达到鼎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B. 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D. 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是在天京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东王升天 , 北王亦丧 ”“ 翼王远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是天京陷落,不符合题意;
C. 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是太平军西征,不符合题意;
D.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资政新篇》提出了多条建议,还提出外交、法治等改革措施,这说明《资政新篇》 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要求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部分改革措施得以实施 ,不符合史实;
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这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D. 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理想社会,但是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难以实现;《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付诸实践,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不符合题意;
C. 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资政新篇》没有,不符合题意;
D. 都反映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资政新篇》没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9.【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 , 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 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不符合题意;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 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却采用了宗教 ”“ 而建设天国 , 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由于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从来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革命不彻底,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失败于1864年,前后持续了十四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到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
C.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不符合题意;
D.李自成起义,发生于明朝末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知道备选项发生的时间。
12.【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分封诸王,这就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不符合题意;
C.定都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D.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东征和西征 ,不符合题意;
C. 北伐和东征 ,不符合题意;
D. 北伐和南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洪秀全,不符合题意;
B.石达开,不符合题意;
D.韦昌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这是以往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出现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尖锐的阶级矛盾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B. 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D. 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注意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16.【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石达开说的是天京事变,洪秀全激怒韦昌辉,杀死杨秀清;李秀成说的是东王杨秀清要代替天王,后来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杀死杨秀清,这就是天京事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永安封王,不符合题意;
B.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D.天京陷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题干的内容和含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7.【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煮豆燃萁”指的是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指的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
“起义烈火,遍地燎原”对应的是金田起义。A错误;
诗句表现得是天平天国。B与题无关。B不符合题意;
通过西征,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但与煮豆燃萁的内斗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掌握转衰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 , 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显示了太平天国在第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成果,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永安初建政权 ,不符合题意;
C.《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题意;
D.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
19.【答案】A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结合所学可知,古都和秦淮河指的是南京,故A符合题意;
太平军的的决战战役未涉及到北京、西安和天津,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这就是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C. 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D. 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1.【答案】(1)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寿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故答案为:(1)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注意评价要从两方面,即积极和消极,这样评价才全面完整。
22.【答案】(1)A
(2)C
(3)A
(4)A
(5)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虽然他没能参加金田起义 , 却仍然遭到清政府通缉 , 被迫逃至香港避难 ”“1859年, 他历经艰险到达天京 ”,可以看出, 洪仁玕没有参与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斗争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
(2)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天京事变后 , 洪仁玕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
(3)依据材料信息“洪仁玕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 主张根据本国的国情 , 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和制度 ”,可以看出, 洪仁玕主张根据中国实际仿效西方的先进制度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4)依据材料信息“ 他还主张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 欢迎外国人在华投资 , 但不准其干涉中国内政 ”,可以看出,《资政新篇》 在外交方面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5)依据材料信息“《资政新篇》 没有在太平天国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 , 也未能付诸实施 ”,可以看出,《资政新篇》 给太平天国后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1)A
(2)C
(3)A
(4)A
(5)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阅读材料,再来分析所给的表述,拿它来对比材料信息,看看这些表述是不是从材料中找得出的,还是违背了材料。
23.【答案】(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4)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洪秀全;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 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 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
(4)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和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正反面评价,这样才会全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 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洪秀全初步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标志是金田起义后的永安建制,这不是金田起义的背景,故D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群众,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的斗争不断发生,鸦片战争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这些都是金田起义的背景,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田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2.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
A.开始兴起
B.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C.进入全盛时期
D.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 ,定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开始兴起,是金田起义,不符合题意;
C.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西征,不符合题意;
D. 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是在1860年后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它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土地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
C.《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西方科技,不符合题意;
D.《天演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4.(2021·怀化)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不符合题意;
B. 杨秀清的过错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扶清灭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1854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怒交加,投水寻死,被随从救起。关于太平天国这次军事行动说法正确的是,太平军(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C.西征胜利后军事上达到鼎盛
D.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 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 ,这就是太平军的西征, 西征胜利后太平军军事上达到鼎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B. 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D. 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是在天京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6.“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该事件 (  )
A.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东王升天 , 北王亦丧 ”“ 翼王远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是天京陷落,不符合题意;
C. 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是太平军西征,不符合题意;
D. 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等多条建议,也提出了外交、法制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这说明《资政新篇》 (  )
A.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要求 B.部分改革措施得以实施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资政新篇》提出了多条建议,还提出外交、法治等改革措施,这说明《资政新篇》 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要求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部分改革措施得以实施 ,不符合史实;
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这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D. 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二者 (  )
A.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脱离了社会现实,难以付诸实践
C.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D.都反映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理想社会,但是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难以实现;《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付诸实践,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不符合题意;
C. 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资政新篇》没有,不符合题意;
D. 都反映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资政新篇》没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9.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 , 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 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不符合题意;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 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革命不彻底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却采用了宗教 ”“ 而建设天国 , 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由于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从来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革命不彻底,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持续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C.虎门销烟 D.李自成起义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失败于1864年,前后持续了十四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到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
C.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不符合题意;
D.李自成起义,发生于明朝末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知道备选项发生的时间。
1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分封诸王,这就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不符合题意;
C.定都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D.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革命大本营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北伐和西征 B.东征和西征 C.北伐和东征 D.北伐和南征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东征和西征 ,不符合题意;
C. 北伐和东征 ,不符合题意;
D. 北伐和南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 (  )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洪仁玕 D.韦昌辉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洪秀全,不符合题意;
B.石达开,不符合题意;
D.韦昌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D.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这是以往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出现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尖锐的阶级矛盾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B. 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D. 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注意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16.《石达开自述》中称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激怒韦昌辉诛杨。而《李秀成自述》中却说:“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的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石达开说的是天京事变,洪秀全激怒韦昌辉,杀死杨秀清;李秀成说的是东王杨秀清要代替天王,后来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杀死杨秀清,这就是天京事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永安封王,不符合题意;
B.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D.天京陷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题干的内容和含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7.(2021·广东模拟)“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其中“煮豆燃萁”所产生的影响是(  )
A.起义烈火,遍地燎原 B.大清帝国,奄奄一息
C.太平天国,盛极而衰 D.北伐西征,高潮迭起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煮豆燃萁”指的是太平天国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指的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
“起义烈火,遍地燎原”对应的是金田起义。A错误;
诗句表现得是天平天国。B与题无关。B不符合题意;
通过西征,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但与煮豆燃萁的内斗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掌握转衰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永安初建政权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定都天京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 , 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显示了太平天国在第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成果,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永安初建政权 ,不符合题意;
C.《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题意;
D.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
19.(2020八上·大埔期末)“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军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是指(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天津
【答案】A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结合所学可知,古都和秦淮河指的是南京,故A符合题意;
太平军的的决战战役未涉及到北京、西安和天津,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2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D.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这就是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C. 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D. 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不是新情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 定都天京后,颁布……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之后,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 “入永安州”史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的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写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先后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的名称。
(3)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答案】(1)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寿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故答案为:(1)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注意评价要从两方面,即积极和消极,这样评价才全面完整。
22.阅读材料,然后判断。
材料 洪仁玕(1822—1864)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虽然他没能参加金田起义,却仍然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逃至香港避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盼望中国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富强起来。1859年,他历经艰险到达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使政令统一、国家富强的改革计划,即《资政新篇》。在这个纲领中,洪仁玕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主张根据本国的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和制度;他还主张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在华投资,但不准其干涉中国内政。《资政新篇》没有在太平天国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也未能付诸实施。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洪仁玕没有参与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斗争。   
(2)天京事变后,洪仁玕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3)洪仁玕主张根据中国实际仿效西方的先进制度。   
(4)《资政新篇》在外交方面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   
(5)《资政新篇》给太平天国后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答案】(1)A
(2)C
(3)A
(4)A
(5)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虽然他没能参加金田起义 , 却仍然遭到清政府通缉 , 被迫逃至香港避难 ”“1859年, 他历经艰险到达天京 ”,可以看出, 洪仁玕没有参与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斗争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
(2)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天京事变后 , 洪仁玕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
(3)依据材料信息“洪仁玕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 主张根据本国的国情 , 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和制度 ”,可以看出, 洪仁玕主张根据中国实际仿效西方的先进制度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4)依据材料信息“ 他还主张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 欢迎外国人在华投资 , 但不准其干涉中国内政 ”,可以看出,《资政新篇》 在外交方面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从材料中得出的;
(5)依据材料信息“《资政新篇》 没有在太平天国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 , 也未能付诸实施 ”,可以看出,《资政新篇》 给太平天国后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1)A
(2)C
(3)A
(4)A
(5)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阅读材料,再来分析所给的表述,拿它来对比材料信息,看看这些表述是不是从材料中找得出的,还是违背了材料。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 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材料二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1905年)
(1)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 为什么在当时没能真正实施
(3)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有什么
(4)“莫将成败论英雄”,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4)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洪秀全;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 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 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
(4)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和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正反面评价,这样才会全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