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00: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2.(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3.“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指的是(  )
A.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危害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C.虎门销烟的影响 D.鸦片战争的影响
4.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5.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2019·扬州)有史学家说:“到了十九世纪,来和我们打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7.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8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8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者
C.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8.八年级(2)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9.“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给予沿海一处”对应的条款是《南京条约》中的(  )
A.五口通商 B.割让香港岛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中英协定关税
10.(2019·呼伦贝尔)观察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 100万银元
D.领事裁判权
1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13.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1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C.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D.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16.(2021九下·合肥月考)“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17.(2018·孝感)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鸦片战争示意图。
(1)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你写出“鸦片战争示意图”中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让的土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洋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背景的准确把握,洋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理由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导致中国银荒兵弱,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4.【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等”可知,该城市应该是虎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5.【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都是林则徐禁烟的活动,选项B正确;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表述错误,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林则徐禁烟的活动。
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美、俄、日等四国都侵略了中国,而题干中问的是“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联系近代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点——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1842年,上表反映的是清朝爱国将领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说明了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选项A正确;
选项BCD无法从表格信息中得出结论,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最根本的原因”。结合所学我们知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实行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的理解与把握,需要理解中英两国的历史。
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可知,“大英”“给予一处”反映的是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内容出自中英《南京条约》,该条款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点。
10.【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关税大大的降低,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通商口岸的开辟无关,A选项排除。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内容,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协定关税条款破坏了中国关税的自主权。
1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市场,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企图,故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这是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内容,“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是指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冲击,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影响,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鸦片输入的危害,因为鸦片战争之前鸦片就输入中国,带来危害,不符合题意;
选项C中国边疆的危机,与题干无关;
选项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与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美《望厦条约》的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此对联用“竹枪”、“铜灯”来代指吸食鸦片,以形象化的语言,揭露了鸦片烟毒的祸害。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故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属于材料分析型选择题,以对联引入试题,命题立意新,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沾染毒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同制毒、贩毒、吸毒人员做坚决斗争。
1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以中国虎门销烟是鸦片受到抵制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这说明《南京条约》是不平等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不符合题意;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17.【答案】C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C项符合题意;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是古代至今未变的主题,A项不合题意;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主要趋势,“保护传统经济”及保护传统封建经济;“维护传统文化”即维护封建传统文化。不是新课题。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8.【答案】(1)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
(2)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香港岛。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坟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和攫取工业原材料等。
(3)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二“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可知,从中英之间的武器对比来看,中国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处于劣势,根据所学知识知中国武器的落后是由于封建制度造成的,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
(2)依据“鸦片战争示意图”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为广州,B为厦门,C为福州,D为宁波,E为上海,F为香港岛。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领土坟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和攫取工业原材料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故答案为:
(1)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
(2)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香港岛。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坟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和攫取工业原材料等。
(3)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该题要具备两点:一是要对鸦片战争的史实识记清楚,二要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而分析理解能力要靠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可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洋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背景的准确把握,洋人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3.“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指的是(  )
A.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危害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C.虎门销烟的影响 D.鸦片战争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理由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导致中国银荒兵弱,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4.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如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等”可知,该城市应该是虎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5.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都是林则徐禁烟的活动,选项B正确;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表述错误,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林则徐禁烟的活动。
6.(2019·扬州)有史学家说:“到了十九世纪,来和我们打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美、俄、日等四国都侵略了中国,而题干中问的是“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联系近代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点——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7.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8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8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者
C.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40年-1842年,上表反映的是清朝爱国将领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说明了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选项A正确;
选项BCD无法从表格信息中得出结论,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八年级(2)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B.战备不足
C.政府妥协退让 D.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最根本的原因”。结合所学我们知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实行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的理解与把握,需要理解中英两国的历史。
9.“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给予沿海一处”对应的条款是《南京条约》中的(  )
A.五口通商 B.割让香港岛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中英协定关税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可知,“大英”“给予一处”反映的是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内容出自中英《南京条约》,该条款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点。
10.(2019·呼伦贝尔)观察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关税大大的降低,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通商口岸的开辟无关,A选项排除。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内容,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协定关税条款破坏了中国关税的自主权。
1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 100万银元
D.领事裁判权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市场,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企图,故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这是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内容,“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是指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冲击,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影响,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鸦片输入的危害,因为鸦片战争之前鸦片就输入中国,带来危害,不符合题意;
选项C中国边疆的危机,与题干无关;
选项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与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美《望厦条约》的史实。
1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C.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
1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D.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此对联用“竹枪”、“铜灯”来代指吸食鸦片,以形象化的语言,揭露了鸦片烟毒的祸害。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故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属于材料分析型选择题,以对联引入试题,命题立意新,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沾染毒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同制毒、贩毒、吸毒人员做坚决斗争。
16.(2021九下·合肥月考)“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以中国虎门销烟是鸦片受到抵制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这说明《南京条约》是不平等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不符合题意;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17.(2018·孝感)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答案】C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C项符合题意;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是古代至今未变的主题,A项不合题意;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主要趋势,“保护传统经济”及保护传统封建经济;“维护传统文化”即维护封建传统文化。不是新课题。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鸦片战争示意图。
(1)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你写出“鸦片战争示意图”中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让的土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答案】(1)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
(2)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香港岛。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坟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和攫取工业原材料等。
(3)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二“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可知,从中英之间的武器对比来看,中国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处于劣势,根据所学知识知中国武器的落后是由于封建制度造成的,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
(2)依据“鸦片战争示意图”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为广州,B为厦门,C为福州,D为宁波,E为上海,F为香港岛。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领土坟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和攫取工业原材料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故答案为:
(1)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
(2)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香港岛。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坟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和攫取工业原材料等。
(3)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该题要具备两点:一是要对鸦片战争的史实识记清楚,二要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而分析理解能力要靠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可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