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一、热量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
B.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2.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物质 热量,温度 ,所以曲线Ⅰ表示的是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 。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
3.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二、物质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水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
(1)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相等的不同物质,在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 有关。
5.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沙子、水吸热相同,所以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常作为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7.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D.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8.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9.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
A.较高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大的比热容 D.较好的导电性
10.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 )
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
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
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
D.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
11.云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27 km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造成交通事故。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高。(均填“A”或“B”)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填“A”或“B”)液体。
13.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 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
℃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 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 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三、自我提升
14.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充分接触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 ℃,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不计热量损失)充分接触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 ℃。由此可知( )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两者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15.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Δt ℃,把甲捞出后(设水与热均未损失)再投入乙,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Δt ℃。由此可知( )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甲、乙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热量的定义判断。
【解答】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即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放出;降低;牛奶;18 ℃;多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2)两个图像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热平衡时的温度;
(3)根据Q=cm△t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曲线I温度不断降低,即该物质放出热量,因此曲线I表示的是温度高的牛奶。
(2)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18℃。
(3)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3.【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判断;
(2)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判断;
(3)热量只能表示为“吸收”或“放出”;
(4)根据温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A.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故A错误;
B.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正确;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内能多,故C错误;
D.“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1)质量;升高的温度
(2)质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中1、3或2、4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分析表格中1、2或3、4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5.【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利用Q=cm△t来判断即可。【解答】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
B.沙、水吸热相同,但升高的温度不同,升温高的吸热能力弱,故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B错误;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根据Q=cm△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Q=cm△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但是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吸收的热量无关,故A、B、D错误;
水的比热容大,即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可作冷却剂,故C正确。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金属块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即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热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的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A.20℃的水变成4℃的水,水的种类和状态都没有变化,因此比热容不变,故A不合题意;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但比热容不变,故B不合题意;
C.水结成冰,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它的比热容改变,故C符合题意;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水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因此比热容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即质量相同的水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能够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这些说明水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利用公式Q=cm△t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都是20℃,故A错误;
BD.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A和B加热相同的时间时,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的温度大于B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液体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B正确,D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温暖的升高的快,故C错误。
故选B。
11.【答案】比热容;升高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一般情况下,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放热温度下降。
【解答】(1)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2)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升高。
12.【答案】(1)易拉罐;使液体受热均匀
(2)加热时间
(3)A;B
(4)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易拉罐的口比烧杯的口小,则热量散失少,能够节约燃料和加热时间。通过玻璃棒的不断搅拌,可以使物质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
(2)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即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间越长,则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根据表格提取信息解答;
(4)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
(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都升高到30℃时,B吸热2min,A吸热5min,那么得到: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收的热量较多;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都加热5min时,A的温度达到30℃,B的温度达到50℃,那么得到: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B升温较高。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的比热容大于A的比热容,那么: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液体。
13.【答案】(1)热水;杯中冷水的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
(2)表格如下
材料 冷水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min 隔热性能
塑料
纸
泡沫
(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杯子中的冷水会从热水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而冷水相当于室内的空气,热水相当于外界的空气。杯子中的冷水上升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越长,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从而确定表格的列数,根据实验的次数确定表格的行数。
(3)在实验中,冷水和热水的质量和初温,也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应该控制其相同,还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是否正确。
【解答】(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热水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杯中冷水的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根据题意可知,要记录冷水温度上升5℃时所用的时间,然后确定隔热性能,还要记录材料,因此表格应该有3列。一共有三种材料,实验要进行3次,加上目录一行,表格共计4行,如下图所示:
材料 冷水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min 隔热性能
塑料
纸
泡沫
(3)分析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
14.【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解答】甲、乙两物体,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可知,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
即:c甲m(t0-t甲)=c乙m(t0-t乙),
而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放热后,乙物体的末温比甲物体的末温高△t;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出相同的热量,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解答】先后将甲、乙两物体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
因为不计热量损失,
根据公式Q=cm△t可知,Q吸=Q放,
即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题知,乙物体比甲物体少升高了△t℃,即乙物体的末温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物体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
故选B。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一、热量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
B.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热量的定义判断。
【解答】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即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物质 热量,温度 ,所以曲线Ⅰ表示的是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 。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
【答案】放出;降低;牛奶;18 ℃;多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2)两个图像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热平衡时的温度;
(3)根据Q=cm△t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曲线I温度不断降低,即该物质放出热量,因此曲线I表示的是温度高的牛奶。
(2)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18℃。
(3)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3.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判断;
(2)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判断;
(3)热量只能表示为“吸收”或“放出”;
(4)根据温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A.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故A错误;
B.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B正确;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内能多,故C错误;
D.“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故D错误。
故选B。
二、物质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水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
(1)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相等的不同物质,在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 有关。
【答案】(1)质量;升高的温度
(2)质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中1、3或2、4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分析表格中1、2或3、4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5.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沙子、水吸热相同,所以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利用Q=cm△t来判断即可。【解答】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
B.沙、水吸热相同,但升高的温度不同,升温高的吸热能力弱,故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B错误;
C.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根据Q=cm△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据Q=cm△t,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D。
6.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常作为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但是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吸收的热量无关,故A、B、D错误;
水的比热容大,即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可作冷却剂,故C正确。
故选C。
7.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D.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金属块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即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热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的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A.20℃的水变成4℃的水,水的种类和状态都没有变化,因此比热容不变,故A不合题意;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但比热容不变,故B不合题意;
C.水结成冰,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它的比热容改变,故C符合题意;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水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因此比热容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
A.较高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大的比热容 D.较好的导电性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即质量相同的水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能够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这些说明水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 )
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
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
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
D.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利用公式Q=cm△t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都是20℃,故A错误;
BD.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A和B加热相同的时间时,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的温度大于B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液体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B正确,D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温暖的升高的快,故C错误。
故选B。
11.云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27 km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造成交通事故。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比热容;升高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一般情况下,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放热温度下降。
【解答】(1)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2)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升高。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 (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升温较高。(均填“A”或“B”)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填“A”或“B”)液体。
【答案】(1)易拉罐;使液体受热均匀
(2)加热时间
(3)A;B
(4)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易拉罐的口比烧杯的口小,则热量散失少,能够节约燃料和加热时间。通过玻璃棒的不断搅拌,可以使物质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
(2)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即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间越长,则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根据表格提取信息解答;
(4)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
(3)①根据图像可知,当都升高到30℃时,B吸热2min,A吸热5min,那么得到: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收的热量较多;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都加热5min时,A的温度达到30℃,B的温度达到50℃,那么得到: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B升温较高。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的比热容大于A的比热容,那么: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液体。
13.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 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
℃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 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 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答案】(1)热水;杯中冷水的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
(2)表格如下
材料 冷水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min 隔热性能
塑料
纸
泡沫
(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杯子中的冷水会从热水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而冷水相当于室内的空气,热水相当于外界的空气。杯子中的冷水上升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越长,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从而确定表格的列数,根据实验的次数确定表格的行数。
(3)在实验中,冷水和热水的质量和初温,也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应该控制其相同,还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是否正确。
【解答】(1)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热水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杯中冷水的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根据题意可知,要记录冷水温度上升5℃时所用的时间,然后确定隔热性能,还要记录材料,因此表格应该有3列。一共有三种材料,实验要进行3次,加上目录一行,表格共计4行,如下图所示:
材料 冷水温度上升5 ℃所用的时间/min 隔热性能
塑料
纸
泡沫
(3)分析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
三、自我提升
14.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充分接触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 ℃,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不计热量损失)充分接触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 ℃。由此可知( )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两者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解答】甲、乙两物体,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可知,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
即:c甲m(t0-t甲)=c乙m(t0-t乙),
而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放热后,乙物体的末温比甲物体的末温高△t;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出相同的热量,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
故选B。
15.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Δt ℃,把甲捞出后(设水与热均未损失)再投入乙,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Δt ℃。由此可知( )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甲、乙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答案】B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解答】先后将甲、乙两物体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
因为不计热量损失,
根据公式Q=cm△t可知,Q吸=Q放,
即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题知,乙物体比甲物体少升高了△t℃,即乙物体的末温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物体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
故选B。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