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18:30: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机器人是科学家模拟人类制造出来的,它能完成类似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它不能完成的活动是(  )
A.生长发育 B.看家护院 C.运动 D.感觉
【答案】A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特征。
【解答】机器人具有感受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和运动这两种类似生物的生命活动。因为机器人不能完成生长、生殖、发育等生命活动,A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7·绍兴)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鸡 B.叶
C.血液 D.精子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做这题时要求要熟练掌握不同结构层次的有关内容,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解答】A、鸡属于动物体,体内包含各种系统,故A不符合题意;
B、叶属于植物的器官,其中含有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等,故B符合题意 ;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属于器官,故C不符合题意;
D、精子属于生殖细胞,不属于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不属于上皮组织的是(  )
A.呼吸道内表面 B.皮下脂肪
C.消化道内表面 D.皮肤的表皮
【答案】B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解答】A:呼吸道内表面,C:消化道内表面,D:皮肤的表皮都属于上皮组织;B:皮下脂肪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
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转换器,②高倍物镜③遮光器,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⑥低倍物镜,⑦反光镜。
【解答】A:物镜的镜筒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对光时,转动①转换器使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视野过暗,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⑦反光镜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D错误。
故选B。
5.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识图分析作答。
【解答】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向右移动,A叙述错误;
B:甲的放大倍数小,视野宽,进入的光线多.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B叙述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乙的放大倍数比甲大,视野窄,因此甲中看见的细胞,乙中有时看不见,C叙述错误;
D: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大,未必清晰,D叙述错误。
故选B。
6.我们吃橘子时,先要剥去外面的厚皮,然后取出里面一瓣瓣的橘肉食用,细细咀嚼会感觉到橘肉中有许多甜汁,咀嚼后还会剩下一些丝状的“橘渣”。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橘子果实的组织有(  )
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D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桔子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其中桔子外皮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橘子的果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等属于营养组织;桔渣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桔渣是输导组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0·乐清模拟)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产生不同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演化 C.生长 D.分化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由图可知,造血干细胞形成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造血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因此该过程属于分化;
故答案为:D。
8.如图中鸟儿“求合租”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解答】结合分析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可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故B正确。
故选B。
9.孙悟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
类别1 大雁、野兔、青蛙
类别2 蝗虫、蚯蚓、蜘蛛
A.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D.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解答】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表格中的类群1:青蛙、大雁、野兔。
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类群2:蝗虫、蚯蚓、蜘蛛;
鲫鱼属于脊椎动物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故选C。
10.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B.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外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并在清水中展平
C.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快速放平
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此题考查的是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要理解记住。
【解答】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A错误;
B: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B错误;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C错误;
D: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D正确;
故选D。
11.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活在陆地上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均在陆地上产卵繁殖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
【解答】A、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如鲸鱼、海豚等;B、爬行类体温不恒定,所以蛇之类的晚上就不出来了,因为没有阳光保持体温,属于变动物,鸟类、哺乳类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D、哺乳类动物是胎生,不产卵。
1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种结构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2)细胞生长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不断生长使体积增大的过程。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解答】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A说法正确;
B: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比如成熟的红细胞和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B说法错误;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加倍,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在遗传物质组成上保持着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说法正确;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D说法正确。
故选B。
13.小明对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下所示,则植物P为(  )
1a 有花 R 1b 无花 2 2a 有种子 S 2b 无种子 3 3a 有根、茎、叶的分化 P 3b 无根、茎、叶的分化 Q
A.郁金香 B.黑松 C.胎生狗脊 D.葫芦藓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1)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2)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苔藓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3)被子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着,因此胚珠发育成的种子外就有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无子房壁,因此种子裸露,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解答】A:郁金香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索引中的R,故A不符合题意;
B:黑松属于裸子植物,胚珠外无子房壁,因此种子裸露,是索引中的S,故B不符合题意;
C: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供植株利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是索引中的P,故C符合题意;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是索引中的Q,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浙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虾、蟹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B.牡蛎、海蜇都是脊椎动物
C.石斑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解答】A:虾、蟹都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故此选项不正确;
B:牡蛎、海蜇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
C:石斑鱼属于鱼类,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
D:鲍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肉质的足,属于软体动物,因此都不是鱼类,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5.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1—被子植物 2—裸子植物 3—双子叶植物 4—单子叶植物
B.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细胞核
C.1—植物体 2—植物器官 3—植物组织 4—细胞
D.1—人体系统 2—器官 3—上皮组织 4—肌肉组织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种子植物的分类、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答】A、由左图可以看出1234的关系,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合起来是种子植物,应该是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A错误。
B、1是细胞核,2是染色体,3是DNA,4是基因,B错误。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
D、3上皮组织和4肌肉组织是平行关系,都是人体的组织,不属于包含关系,D错误。
故选:C
16.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
B.“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C.“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
D.“不染”的莲藕细胞和淤泥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A正确。
B:“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B正确。
C: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C正确。
D:“不染”的莲藕细胞和淤泥能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D。
17.(2020·吴兴模拟)“地衣桃凝汤”是湖州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地衣是真菌和植物共生形成的,该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共生的真菌能为其提供水和无机盐,由此可知该植物的类别为(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A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特点:有茎、叶、无根;
3、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无种子、无花和果实;
4、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题中信息“ 该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根据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的特点可知此植物是藻类植物,A选项正确。B、C
D错误。
故选A
18.下列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已漱过口的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碘液染色
A.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一根牙签在已漱过口的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
②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①盖上盖玻片
⑤用碘液染色
故为④③②①⑤。
故选B。
19.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可在载玻片液滴上放少许棉花纤维
B.为了使模糊的物像变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若发现视野中草履虫向图示箭头方向游动,应把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
D.为了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光线变暗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A: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图,草履虫在往左下方移动,要想让草履虫在视野内不消失,就要使视野中的草履虫往右上方移动,则玻片标本就要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左下方移。C错误。
D: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避免染液对草履虫的伤害,对制成的标本不进行染色,在视野中就会出现一条黑色棒状物,这样就能将这个物体与明亮的背景分开,因此要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用暗视野,即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或调节反光镜,使光线减弱。D正确。
故选C。
20.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中的①②③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核中有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答】A,C两选项所包括的部分无细胞核,不具有再生能力,故不选。
B:该项包含了喇叭虫的细胞核,而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具有再生能力。
D:选项包含了整个细胞的全部,而不是具体到喇叭虫的哪一部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4分)
21.海宁尖山的冷冰坞因柑橘长相好、甜度高在当地小有名气。下面是游客对冷冰坞柑橘的描述:山坞里种满了柑橘,摘下一个,剥皮进嘴时,常常带着白色的筋络,橘肉又鲜又甜,而且没有渣。
(1)其中剥掉的这层皮、白色的筋络、橘肉分别属于   组织。
(2)写出橘子树从小到大的结构层次:   , 其中我们食用的橘子属于   (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3)小科在野外游玩时发现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种子 P 1b无种子 2 2a有叶 3 2b无叶 Q 3a有根 R 3b无根 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葫芦藓,它是   (填字母)。
【答案】(1)保护、输导、营养
(2)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器官
(3)S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1)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2)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与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繁殖有关,是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
【解答】(1)橘子的果皮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橘子的果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等属于营养组织(薄壁组织 ),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筋络是输导组织。
(2)橘子树从小到大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我们所吃的橘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应属于生殖器官。
(3)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无根,有茎,叶。
故它是S。
22.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五种植物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
(2)E与C相比,特有的器官是   。
(3)有茎的植物有   (填字母)。
(4)图中的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ABD
(2)花和果实
(3)ABCE
(4)D→B→A→C→E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图中的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
【解答】(1)图中的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这三者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ABD。
(2)E属于被子植物,C属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特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
(3)较高等一些的植物都有茎,例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通常有有茎。而更低等的藻类植物和地衣则在结构形态上是没有分化出茎的,故D没有茎,ABCE有茎。
(4)图中的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D→B→A→C→E。
23.图中甲、乙分别说明细胞的哪两种生命现象:
(1)甲是细胞的   ;乙是细胞的   。
(2)在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情况是细胞核中出现了   。
(3)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那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   。
【答案】(1)生长;分裂
(2)染色体
(3)逆时针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的分裂是指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是指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 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
【解答】(1)甲图的细胞体积变大,这是生长,乙图细胞的数量增加,是分裂。
(2)乙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乙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2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中发现液泡、细胞壁和   ,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4)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操作不当。
【答案】(1)叶绿体
(2)染色体
(3)D
(4)戊;盖盖玻片时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图乙表示动物细胞结构图,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出现现象: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3)显微镜所观察的像为倒像,视野要清晰,细胞不能重叠,气泡要少而小.细胞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如口腔上皮细胞扁平,细胞膜极薄因此细胞边缘细小;气泡内部发亮、无结构、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轻压可以变形移动。
【解答】(1)经观察、比较发现,只在甲细胞的最外层有细胞壁,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图丙中图象在视野的偏左边,且图丁中的图象比图丙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丁,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4)从图戊和图己可以看出,己视野中有气泡,戊没有气泡,而且细胞均匀散开,因此戊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己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25.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 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其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
资料二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下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根据资料一回答: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根据资料二回答:造成某地区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写一点措施即可)。
【答案】(1)物种多样性
(2)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
(3)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1)由"金枪鱼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可知,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2)由数据分析可知,栖息地丧失在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比例最大,故可得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基于此,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角度来为保护濒危动物做出努力。
26.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动植物种类繁多。
(1)湿地中有柑橘,它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小明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3)小明在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 有种子 P 1b 无种子 2 2a 有叶 3 2b 无叶 Q 3a 有根 R 3b 无根 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填字母)。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流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1)被子
(2)有无脊柱
(3)R
(4)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解答】(1)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实包被住.但当我们检查某一植物是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时,并不都要去察看一下它们种子的情况,通常从其他一些特点来判断.首先看它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如果是草本植物,那毫无疑问,一定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如果碰到的是木本植物,那么先看看有没有花,有花的则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 。综上述,瓯柑是被子植物。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甲中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乙蜜蜂 蚯蚓 虾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但是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有根,故选:R。
(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造成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③向河水排放污水;而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和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7.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以上实验步骤中,第   (填序号)步有明显错误。
(2)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   。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   。
【答案】(1)①
(2)产生气泡
(3)洋葱表皮撕得太厚(或洋葱表皮没有展平)
(4)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1)以上实验步骤中,第①步有明显错误,滴加的应该是清水。
(2)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洋葱表皮撕得太厚。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28.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   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1)200
(2)生理盐水
(3)右上
(4)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2)与观察动物细胞相比,观察植物细胞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动物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1)甲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5×40=200(倍)
(2)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然后使用碘液进行染色,可见不需要的是生理盐水。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图观察对象在视野右上方,因此需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4)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主要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丙图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 ⑤叶绿体⑥液泡。
故选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机器人是科学家模拟人类制造出来的,它能完成类似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它不能完成的活动是(  )
A.生长发育 B.看家护院 C.运动 D.感觉
2.(2017·绍兴)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鸡 B.叶
C.血液 D.精子
3.下列不属于上皮组织的是(  )
A.呼吸道内表面 B.皮下脂肪
C.消化道内表面 D.皮肤的表皮
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5.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6.我们吃橘子时,先要剥去外面的厚皮,然后取出里面一瓣瓣的橘肉食用,细细咀嚼会感觉到橘肉中有许多甜汁,咀嚼后还会剩下一些丝状的“橘渣”。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橘子果实的组织有(  )
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7.(2020·乐清模拟)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产生不同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演化 C.生长 D.分化
8.如图中鸟儿“求合租”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9.孙悟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
类别1 大雁、野兔、青蛙
类别2 蝗虫、蚯蚓、蜘蛛
A.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D.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10.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B.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外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并在清水中展平
C.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快速放平
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11.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活在陆地上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均在陆地上产卵繁殖
1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种结构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13.小明对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如下所示,则植物P为(  )
1a 有花 R 1b 无花 2 2a 有种子 S 2b 无种子 3 3a 有根、茎、叶的分化 P 3b 无根、茎、叶的分化 Q
A.郁金香 B.黑松 C.胎生狗脊 D.葫芦藓
14.浙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虾、蟹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B.牡蛎、海蜇都是脊椎动物
C.石斑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
15.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1—被子植物 2—裸子植物 3—双子叶植物 4—单子叶植物
B.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细胞核
C.1—植物体 2—植物器官 3—植物组织 4—细胞
D.1—人体系统 2—器官 3—上皮组织 4—肌肉组织
16.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
B.“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C.“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
D.“不染”的莲藕细胞和淤泥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17.(2020·吴兴模拟)“地衣桃凝汤”是湖州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地衣是真菌和植物共生形成的,该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共生的真菌能为其提供水和无机盐,由此可知该植物的类别为(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8.下列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已漱过口的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碘液染色
A.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19.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可在载玻片液滴上放少许棉花纤维
B.为了使模糊的物像变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若发现视野中草履虫向图示箭头方向游动,应把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
D.为了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光线变暗
20.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中的①②③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44分)
21.海宁尖山的冷冰坞因柑橘长相好、甜度高在当地小有名气。下面是游客对冷冰坞柑橘的描述:山坞里种满了柑橘,摘下一个,剥皮进嘴时,常常带着白色的筋络,橘肉又鲜又甜,而且没有渣。
(1)其中剥掉的这层皮、白色的筋络、橘肉分别属于   组织。
(2)写出橘子树从小到大的结构层次:   , 其中我们食用的橘子属于   (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3)小科在野外游玩时发现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种子 P 1b无种子 2 2a有叶 3 2b无叶 Q 3a有根 R 3b无根 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葫芦藓,它是   (填字母)。
22.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五种植物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
(2)E与C相比,特有的器官是   。
(3)有茎的植物有   (填字母)。
(4)图中的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3.图中甲、乙分别说明细胞的哪两种生命现象:
(1)甲是细胞的   ;乙是细胞的   。
(2)在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情况是细胞核中出现了   。
(3)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那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   。
2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中发现液泡、细胞壁和   ,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的明暗变化分别是 。
A.向右移动,视野变亮 B.向右移动,视野变暗
C.向左移动,视野变亮 D.向左移动,视野变暗
(4)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操作不当。
25.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 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其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
资料二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下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根据资料一回答: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根据资料二回答:造成某地区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写一点措施即可)。
26.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动植物种类繁多。
(1)湿地中有柑橘,它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小明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3)小明在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 有种子 P 1b 无种子 2 2a 有叶 3 2b 无叶 Q 3a 有根 R 3b 无根 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填字母)。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流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7.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以上实验步骤中,第   (填序号)步有明显错误。
(2)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   。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   。
28.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   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特征。
【解答】机器人具有感受外界环境的某些刺激和运动这两种类似生物的生命活动。因为机器人不能完成生长、生殖、发育等生命活动,A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做这题时要求要熟练掌握不同结构层次的有关内容,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解答】A、鸡属于动物体,体内包含各种系统,故A不符合题意;
B、叶属于植物的器官,其中含有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等,故B符合题意 ;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属于器官,故C不符合题意;
D、精子属于生殖细胞,不属于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解答】A:呼吸道内表面,C:消化道内表面,D:皮肤的表皮都属于上皮组织;B:皮下脂肪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转换器,②高倍物镜③遮光器,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⑥低倍物镜,⑦反光镜。
【解答】A:物镜的镜筒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对光时,转动①转换器使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视野过暗,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⑦反光镜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识图分析作答。
【解答】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向右移动,A叙述错误;
B:甲的放大倍数小,视野宽,进入的光线多.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B叙述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乙的放大倍数比甲大,视野窄,因此甲中看见的细胞,乙中有时看不见,C叙述错误;
D: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大,未必清晰,D叙述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桔子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其中桔子外皮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橘子的果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等属于营养组织;桔渣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桔渣是输导组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由图可知,造血干细胞形成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造血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因此该过程属于分化;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解答】结合分析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可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故B正确。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解答】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表格中的类群1:青蛙、大雁、野兔。
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类群2:蝗虫、蚯蚓、蜘蛛;
鲫鱼属于脊椎动物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此题考查的是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要理解记住。
【解答】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A错误;
B: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B错误;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C错误;
D: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
【解答】A、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如鲸鱼、海豚等;B、爬行类体温不恒定,所以蛇之类的晚上就不出来了,因为没有阳光保持体温,属于变动物,鸟类、哺乳类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D、哺乳类动物是胎生,不产卵。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2)细胞生长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不断生长使体积增大的过程。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解答】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A说法正确;
B: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比如成熟的红细胞和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B说法错误;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加倍,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在遗传物质组成上保持着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说法正确;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D说法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1)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2)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苔藓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3)被子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着,因此胚珠发育成的种子外就有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无子房壁,因此种子裸露,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解答】A:郁金香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索引中的R,故A不符合题意;
B:黑松属于裸子植物,胚珠外无子房壁,因此种子裸露,是索引中的S,故B不符合题意;
C: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供植株利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是索引中的P,故C符合题意;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是索引中的Q,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
【解答】A:虾、蟹都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故此选项不正确;
B:牡蛎、海蜇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
C:石斑鱼属于鱼类,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故此选项不正确;
D:鲍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肉质的足,属于软体动物,因此都不是鱼类,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种子植物的分类、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答】A、由左图可以看出1234的关系,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合起来是种子植物,应该是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A错误。
B、1是细胞核,2是染色体,3是DNA,4是基因,B错误。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
D、3上皮组织和4肌肉组织是平行关系,都是人体的组织,不属于包含关系,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A正确。
B:“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B正确。
C: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C正确。
D:“不染”的莲藕细胞和淤泥能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D。
17.【答案】A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特点:有茎、叶、无根;
3、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无种子、无花和果实;
4、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题中信息“ 该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根据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的特点可知此植物是藻类植物,A选项正确。B、C
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一根牙签在已漱过口的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
②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①盖上盖玻片
⑤用碘液染色
故为④③②①⑤。
故选B。
1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解答】A: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图,草履虫在往左下方移动,要想让草履虫在视野内不消失,就要使视野中的草履虫往右上方移动,则玻片标本就要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左下方移。C错误。
D: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避免染液对草履虫的伤害,对制成的标本不进行染色,在视野中就会出现一条黑色棒状物,这样就能将这个物体与明亮的背景分开,因此要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用暗视野,即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或调节反光镜,使光线减弱。D正确。
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核中有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答】A,C两选项所包括的部分无细胞核,不具有再生能力,故不选。
B:该项包含了喇叭虫的细胞核,而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具有再生能力。
D:选项包含了整个细胞的全部,而不是具体到喇叭虫的哪一部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故选B。
21.【答案】(1)保护、输导、营养
(2)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器官
(3)S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1)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2)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与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繁殖有关,是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
【解答】(1)橘子的果皮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橘子的果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和水等属于营养组织(薄壁组织 ),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筋络是输导组织。
(2)橘子树从小到大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我们所吃的橘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应属于生殖器官。
(3)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无根,有茎,叶。
故它是S。
22.【答案】(1)ABD
(2)花和果实
(3)ABCE
(4)D→B→A→C→E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图中的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
【解答】(1)图中的A是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这三者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荠菜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ABD。
(2)E属于被子植物,C属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特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
(3)较高等一些的植物都有茎,例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通常有有茎。而更低等的藻类植物和地衣则在结构形态上是没有分化出茎的,故D没有茎,ABCE有茎。
(4)图中的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D→B→A→C→E。
23.【答案】(1)生长;分裂
(2)染色体
(3)逆时针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的分裂是指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是指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 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
【解答】(1)甲图的细胞体积变大,这是生长,乙图细胞的数量增加,是分裂。
(2)乙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乙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24.【答案】(1)叶绿体
(2)染色体
(3)D
(4)戊;盖盖玻片时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图乙表示动物细胞结构图,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出现现象: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3)显微镜所观察的像为倒像,视野要清晰,细胞不能重叠,气泡要少而小.细胞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如口腔上皮细胞扁平,细胞膜极薄因此细胞边缘细小;气泡内部发亮、无结构、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轻压可以变形移动。
【解答】(1)经观察、比较发现,只在甲细胞的最外层有细胞壁,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要长大,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图丙中图象在视野的偏左边,且图丁中的图象比图丙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图丁,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4)从图戊和图己可以看出,己视野中有气泡,戊没有气泡,而且细胞均匀散开,因此戊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己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25.【答案】(1)物种多样性
(2)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
(3)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1)由"金枪鱼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可知,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2)由数据分析可知,栖息地丧失在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比例最大,故可得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基于此,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角度来为保护濒危动物做出努力。
26.【答案】(1)被子
(2)有无脊柱
(3)R
(4)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解答】(1)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实包被住.但当我们检查某一植物是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时,并不都要去察看一下它们种子的情况,通常从其他一些特点来判断.首先看它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如果是草本植物,那毫无疑问,一定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如果碰到的是木本植物,那么先看看有没有花,有花的则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 。综上述,瓯柑是被子植物。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甲中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乙蜜蜂 蚯蚓 虾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但是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有根,故选:R。
(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造成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③向河水排放污水;而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和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选C。
27.【答案】(1)①
(2)产生气泡
(3)洋葱表皮撕得太厚(或洋葱表皮没有展平)
(4)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1)以上实验步骤中,第①步有明显错误,滴加的应该是清水。
(2)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洋葱表皮撕得太厚。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28.【答案】(1)200
(2)生理盐水
(3)右上
(4)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2)与观察动物细胞相比,观察植物细胞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动物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1)甲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5×40=200(倍)
(2)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然后使用碘液进行染色,可见不需要的是生理盐水。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图观察对象在视野右上方,因此需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4)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主要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丙图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 ⑤叶绿体⑥液泡。
故选A。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