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虑而后能得②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B.①定而后能静②三子者出,曾晳后
C.①先治其国②家齐而后国治
D.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D两个“道”都当“规律”讲。
A.①处事合宜,②得到;
B.①以后,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在后面;
C.①动词,治理,②形容词,治理好,太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质胜文则野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见贤思齐焉②盘盘焉,囷囷焉
C.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若火之始然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①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②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B项,①是兼词,于是,于此;②是助词,放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
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
D项,①是助词,相当于“的”;②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下列对《大学之道》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答案】D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D项“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理解错误,以小人的丑态点明“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从反面强调君子一定要“慎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下列对《大学之道》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B.格物: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
C.庶人:周代国人中的下层,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
D.天子:天之嫡长子,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C项“ 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 ”解说错误。根据原文分析,应该是: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车免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B.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D.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B.司空:古代官职“三公”之一,与司徒、司马并称,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
C.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如“乘舆”“千乘之国”;古代也称四为乘,如“乘矢”。
D.乐: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还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类自我完善的作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B.孔子周游列国屡处困境,不得其用。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
C.孔子学习、推行周礼不辞辛劳,孜孜以求。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并收到他的赠言。
D.孔子欣赏音乐,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他和齐国太师探讨音乐,听到《韶》乐后三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被齐人称道。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②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9.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5.A
6.B
7.C
8.①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②孔子到齐国去,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
9. ①志向很大;②施政恰当;③善于用人。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附参考译文】
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孔丘出生后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等各种祭器,学作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大概是孔子出于谨慎的做法。陬邑人鞔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的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等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养的牲畜肥壮繁多。因此他又做了司空。没过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鲁国后来很好地对待他,所以他就返回了鲁国。
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良言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之人的名号,用良言为您送行,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辩、才能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做子女的不要总是想到自己,做臣子的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孔子从周王室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
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概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提拔任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请他做秦国的大夫,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鲁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到齐国去,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都称赞孔子。
5.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首先看“ 秦/国虽小/其志大 ”文言文中多为单音词,所以这里的“秦”代表“秦国”,并且是“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的主语;也可以根据对仗断句,“国虽小”对应“处虽辟”。可知应当在“秦”与“国”中间断开,据此排除BC项。再看“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属于对仗句式,各自断开,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6.B项“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解说错误。历史上,司空负责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事务,不负责百姓教化之职。故答案为:B
7.C项“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可见主动请求鲁昭公去学周礼的是鲁国人南宫敬叔,而非孔子。故答案为:C
8.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虽,即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霸,做霸主;虽王可也、霸小矣,都是判断句;②适,到……去;以通乎景公,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以(之)乎景公通”;“乎”相当于介词“于”;通,交往。
9.本题首先注意筛选相关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由此总结出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的原因:“国虽小,其志大”,即志向远大;“处虽辟,行中正”,即“施政恰当”;“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提拔重用百里奚,即“善于用人”。
三、高考最新题型
10.(2019高三上·鹤岗开学考)下面是关于数据视觉化的一段论述,请提取其中重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数据视觉化是指通过图形化手段对信息进行清晰、有效的传递。要求数据进行有效性传递,也就间接要求了数据图片的美学形式和功能性必须齐头并进。美学形式上要求数据呈现出来的图片必须具有直观美化的特点,让观者一目了然,而且讲究形式上的美感。功能性要求数据呈现要简明科学,数据的显性特点必须足够突出,让人一下就读取到关键信息。在现代社会决策越来越依赖数据的前提下,数据视觉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必然。
【答案】数据视觉化、有效性传递、齐头并进、直观美化、简明科学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提取完成后要检验,方法是把提取到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如果能够体现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认定是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数据视觉化、有效性传递、齐头并进、直观美化、简明科学
【点评】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____,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____。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果实颜色鲜艳。
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安第斯山脉的温带区域才是它的老家——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都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 000米的高山,____。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 ℃,它们也能生长。
1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1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1.果子的模样;都是茄科植物;都能生长
12.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香瓜茄是茄科植物;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补写题,要求考生认真分析空缺处上下文语境,存在何种逻辑关联,其次表达成句时注意句子的语体风格,要保持与整段话一致。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语段压缩的能力。压缩语段题型解题时,首先分析语段有几个句子,再看每个句子观点是什么,接着再分析句子之间什么关系,进而理清文段的层次脉络,最后依据题干要求作答,注意字数等具体要求。
11.①处,从后文语境“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找出所写句子的主体,是什么“就如”?后文介绍人参果的外形,自然是想到“人生果的外形(样子、模样)” ;答案为什么写成“果子的模样”呢?从后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人生果可以与下文对说法对应,写为“果子”,更显“语意连贯”“表述逻辑严密”。填写句子,尽量要既“瞻前”,又“顾后”,追求最完美、高度契合语境的表达;
②处注意前文有“它同……一样”的表达,可选用“都是……”的句子结构。后文中有“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这些茄科植物”所指的,必定在上句子得到照应。此填写不难,顺文章自然推出。
③处,注意前文语境“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还有“从…到…”的生长环境介绍,画线句前后文都出现了“生长”这一关键词便能得出答案“都能生长”。当然,用上“生长”一词更合语境,不用,意思表达对也未尝不可,如“都能见其身影”也不错。
12.本题概括,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主要句子如“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都是茄科植物”从“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能生长。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从“名称由来”“植物门类”“生长环境”三个方面思考,抓住核心信息,语意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不超标,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创新
13.(2021高二下·新兴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百年风云,你能看到南湖船上的明灯,大革命的号角,巍巍井冈山的红旗,延河城头的抗日烽火;你能听到南昌起义的枪声,秋收暴动的呐喊声,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而奏响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心声……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21年新年贺词中,有一个词语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个词语就是“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2020年,多少风光尽收眼底,多少坎坷踩在脚下,多少梦想已经实现。奋斗则是不断走向胜利的唯一路径。
回望建党百年的历史,再看当今中国之辉煌,作为中学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班级要举行“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思考、感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壮志在心,扬鞭脚下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壮志在心,扬鞭脚下》。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社会也在党领导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看到鲜艳的六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每当看到那漂亮的国徽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专业代写演讲稿,还您精彩生活!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在班级举行的“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主题班会上写一篇发言稿。可知对象是班级同学,文体是发言稿,主题是“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审读材料可知,第一段主要介绍我们党走过百年风雨,创造伟大成就,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第二段的关键词是“奋斗”,指出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品质,通过奋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党为新时代的学生提供和平、自由的成长环境,高中生应该紧跟党的步伐,将个人发展与中国梦相结合,用自己的奋斗,为自己、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写作时可回顾过往,感恩老师、学校,感恩我们党,感恩伟大的时代;或热情赞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展望未来,提出要求、希望,鼓励学生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意】青春与党同行。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重托。不忘历史,砥砺奋进。与时俱进,奋勇前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 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虑而后能得②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B.①定而后能静②三子者出,曾晳后
C.①先治其国②家齐而后国治
D.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质胜文则野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见贤思齐焉②盘盘焉,囷囷焉
C.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若火之始然
3.下列对《大学之道》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4.下列对《大学之道》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B.格物: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
C.庶人:周代国人中的下层,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
D.天子:天之嫡长子,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车免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B.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D.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B.司空:古代官职“三公”之一,与司徒、司马并称,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
C.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如“乘舆”“千乘之国”;古代也称四为乘,如“乘矢”。
D.乐: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还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类自我完善的作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B.孔子周游列国屡处困境,不得其用。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
C.孔子学习、推行周礼不辞辛劳,孜孜以求。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并收到他的赠言。
D.孔子欣赏音乐,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他和齐国太师探讨音乐,听到《韶》乐后三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被齐人称道。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②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9.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三、高考最新题型
10.(2019高三上·鹤岗开学考)下面是关于数据视觉化的一段论述,请提取其中重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数据视觉化是指通过图形化手段对信息进行清晰、有效的传递。要求数据进行有效性传递,也就间接要求了数据图片的美学形式和功能性必须齐头并进。美学形式上要求数据呈现出来的图片必须具有直观美化的特点,让观者一目了然,而且讲究形式上的美感。功能性要求数据呈现要简明科学,数据的显性特点必须足够突出,让人一下就读取到关键信息。在现代社会决策越来越依赖数据的前提下,数据视觉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必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____,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____。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果实颜色鲜艳。
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安第斯山脉的温带区域才是它的老家——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都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 000米的高山,____。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 ℃,它们也能生长。
1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1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创新
13.(2021高二下·新兴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百年风云,你能看到南湖船上的明灯,大革命的号角,巍巍井冈山的红旗,延河城头的抗日烽火;你能听到南昌起义的枪声,秋收暴动的呐喊声,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而奏响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心声……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21年新年贺词中,有一个词语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个词语就是“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2020年,多少风光尽收眼底,多少坎坷踩在脚下,多少梦想已经实现。奋斗则是不断走向胜利的唯一路径。
回望建党百年的历史,再看当今中国之辉煌,作为中学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班级要举行“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思考、感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D两个“道”都当“规律”讲。
A.①处事合宜,②得到;
B.①以后,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在后面;
C.①动词,治理,②形容词,治理好,太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2.【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①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②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B项,①是兼词,于是,于此;②是助词,放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
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
D项,①是助词,相当于“的”;②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答案】D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D项“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理解错误,以小人的丑态点明“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从反面强调君子一定要“慎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C项“ 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 ”解说错误。根据原文分析,应该是: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答案】5.A
6.B
7.C
8.①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②孔子到齐国去,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
9. ①志向很大;②施政恰当;③善于用人。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附参考译文】
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孔丘出生后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等各种祭器,学作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大概是孔子出于谨慎的做法。陬邑人鞔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的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等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养的牲畜肥壮繁多。因此他又做了司空。没过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鲁国后来很好地对待他,所以他就返回了鲁国。
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良言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之人的名号,用良言为您送行,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辩、才能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做子女的不要总是想到自己,做臣子的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孔子从周王室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
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概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提拔任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请他做秦国的大夫,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鲁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到齐国去,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都称赞孔子。
5.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首先看“ 秦/国虽小/其志大 ”文言文中多为单音词,所以这里的“秦”代表“秦国”,并且是“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的主语;也可以根据对仗断句,“国虽小”对应“处虽辟”。可知应当在“秦”与“国”中间断开,据此排除BC项。再看“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属于对仗句式,各自断开,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6.B项“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解说错误。历史上,司空负责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事务,不负责百姓教化之职。故答案为:B
7.C项“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可见主动请求鲁昭公去学周礼的是鲁国人南宫敬叔,而非孔子。故答案为:C
8.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虽,即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霸,做霸主;虽王可也、霸小矣,都是判断句;②适,到……去;以通乎景公,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以(之)乎景公通”;“乎”相当于介词“于”;通,交往。
9.本题首先注意筛选相关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由此总结出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的原因:“国虽小,其志大”,即志向远大;“处虽辟,行中正”,即“施政恰当”;“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提拔重用百里奚,即“善于用人”。
10.【答案】数据视觉化、有效性传递、齐头并进、直观美化、简明科学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提取完成后要检验,方法是把提取到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如果能够体现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认定是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数据视觉化、有效性传递、齐头并进、直观美化、简明科学
【点评】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答案】11.果子的模样;都是茄科植物;都能生长
12.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香瓜茄是茄科植物;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补写题,要求考生认真分析空缺处上下文语境,存在何种逻辑关联,其次表达成句时注意句子的语体风格,要保持与整段话一致。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语段压缩的能力。压缩语段题型解题时,首先分析语段有几个句子,再看每个句子观点是什么,接着再分析句子之间什么关系,进而理清文段的层次脉络,最后依据题干要求作答,注意字数等具体要求。
11.①处,从后文语境“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找出所写句子的主体,是什么“就如”?后文介绍人参果的外形,自然是想到“人生果的外形(样子、模样)” ;答案为什么写成“果子的模样”呢?从后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人生果可以与下文对说法对应,写为“果子”,更显“语意连贯”“表述逻辑严密”。填写句子,尽量要既“瞻前”,又“顾后”,追求最完美、高度契合语境的表达;
②处注意前文有“它同……一样”的表达,可选用“都是……”的句子结构。后文中有“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这些茄科植物”所指的,必定在上句子得到照应。此填写不难,顺文章自然推出。
③处,注意前文语境“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还有“从…到…”的生长环境介绍,画线句前后文都出现了“生长”这一关键词便能得出答案“都能生长”。当然,用上“生长”一词更合语境,不用,意思表达对也未尝不可,如“都能见其身影”也不错。
12.本题概括,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主要句子如“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都是茄科植物”从“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能生长。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从“名称由来”“植物门类”“生长环境”三个方面思考,抓住核心信息,语意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不超标,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参考例文】
壮志在心,扬鞭脚下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壮志在心,扬鞭脚下》。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社会也在党领导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看到鲜艳的六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每当看到那漂亮的国徽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专业代写演讲稿,还您精彩生活!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在班级举行的“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主题班会上写一篇发言稿。可知对象是班级同学,文体是发言稿,主题是“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审读材料可知,第一段主要介绍我们党走过百年风雨,创造伟大成就,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第二段的关键词是“奋斗”,指出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品质,通过奋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党为新时代的学生提供和平、自由的成长环境,高中生应该紧跟党的步伐,将个人发展与中国梦相结合,用自己的奋斗,为自己、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写作时可回顾过往,感恩老师、学校,感恩我们党,感恩伟大的时代;或热情赞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展望未来,提出要求、希望,鼓励学生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意】青春与党同行。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重托。不忘历史,砥砺奋进。与时俱进,奋勇前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 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