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同步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斜睨(nì) 饶恕(shù) 笑盈盈(yínɡ) 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 哽住(ɡěnɡ) 擤鼻子(mǐnɡ) 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 鬈发(juǎn) 瞟一眼(piǎo) 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 不屑(xiè) 典狱长(diǎn) 窘态毕露(lóu)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12年之久。
B.本书作者将伶人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C.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理喻。
D.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B.“马丽雅·卡尔洛夫那!”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
4.(2019·成都模拟)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
5.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翁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坐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儿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时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 ”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7.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8.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____地美丽。
②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日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副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主动放弃“伯爵”头衔的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莫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B.与众不同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C.与众不同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10.下列关于文段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方框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1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三、综合表达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13.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
14.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某小组发现: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这四个要素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们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把这一研究成果绘制成如下框架图。请阅读此图,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注音全对。
B项,“擤”应读“xǐnɡ”;
C项,“鬈”应读“quán”;
D项,“露”应读“l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学习中应多积累识记一些多音字、形近字、易误读字的字音。
2.【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句子中,托尔斯泰为了写《复活》辛辛苦苦地坚持了12年,该词语使用正确。
B项,“皮里秋阳”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句子中指作者行文语言含蓄,不直接说出文章主旨,该词语使用正确。
C项,“不可理喻”意思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不能用“不可理喻”来形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带有贬义。用来形容这位“老爷”,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是插入语,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4.【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C项,家父:用于说话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D项,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或不要再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这类题型,主要体现在敬辞、谦辞的运用是否准确,说话的场合和对象不同,所运用的语体色彩和言辞也不同,要根据这些情况灵活判断,准确修改。
5.【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首先认真分析划线处前面语境是“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后面语境是“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分析语境特点,都是中心语是名词的偏正结构短语,即名词都在后面,所以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名词+修饰语”的偏正短语。再看前面是“木房子”,所以属于房子的“ 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应该紧承其后,然后才是“ 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答案】6.B
7.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8.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题干的核心信息:“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守旧和衰老;“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因此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自然环境。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如此美好休闲的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样了呢 ”余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答案】9.D
10.C
11.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起来,这和日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9.异乎寻常:跟平常很不一样。与众不同:指人或事物比较特殊,与一般的不一样。“与众不同”不能作状语,应用“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同活的一样,应用“栩栩如生”。卓著:突出地好。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应用“卓越”。关于:引进关涉的对象。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莫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应用“关于”。
故答案为:D。
10.C项,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不同,判断正确。
A项,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B项,前者表示引用,后者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
D项,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⑤段从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他的肖像两方面概括说明托尔斯泰的“美丽”。第⑥段过渡到抒写托尔斯泰的特别伟大之处,思路清晰,内容逐步深化,不宜变换顺序。
故答案为:C。
11.画框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塑造的“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比作“一粒粒闪耀在日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珍珠的圆润饱满突出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具有鲜明饱满生动的特点;同时,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极具相似性,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起来,熠熠生辉,这和日光下珍珠闪耀相似。总之,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故答案为: 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起来,这和日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12.【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面的“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可得岀答案。②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以及后面的“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可得出答案。③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点评】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13.【答案】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知识点】语言得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
③句式杂糅,将“围绕以‘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研究”和“以‘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删去其中一种句式即可。
④“操办……研讨会”搭配不当。“操办”是独自办理,不须别人插手的意思;“举办”指举行活动,办理事务,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强调的是主体。
⑤谦敬词用错,“贵校”是对别人的学校的尊称,这里称呼自己的学校,应改为“我校”。
⑧“拨冗”是敬词。指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与句中的“从百忙之中”“抽身”语意重复。
故答案为: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4.【答案】①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②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先关注箭头指向,明确关系。读图可知关系为“读者”——“作品”——“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指向“作品”的箭头上有“解读”二字;“作品”指向“作者”、“世界”的箭头上都有“认知、思考”,考虑字数限制,二者可以合并;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指向解读作品,关系为“推动”。所以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故答案为:①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②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同步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斜睨(nì) 饶恕(shù) 笑盈盈(yínɡ) 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 哽住(ɡěnɡ) 擤鼻子(mǐnɡ) 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 鬈发(juǎn) 瞟一眼(piǎo) 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 不屑(xiè) 典狱长(diǎn) 窘态毕露(lóu)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注音全对。
B项,“擤”应读“xǐnɡ”;
C项,“鬈”应读“quán”;
D项,“露”应读“l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学习中应多积累识记一些多音字、形近字、易误读字的字音。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12年之久。
B.本书作者将伶人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C.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理喻。
D.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句子中,托尔斯泰为了写《复活》辛辛苦苦地坚持了12年,该词语使用正确。
B项,“皮里秋阳”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句子中指作者行文语言含蓄,不直接说出文章主旨,该词语使用正确。
C项,“不可理喻”意思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不能用“不可理喻”来形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带有贬义。用来形容这位“老爷”,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B.“马丽雅·卡尔洛夫那!”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是插入语,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4.(2019·成都模拟)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C项,家父:用于说话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D项,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或不要再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这类题型,主要体现在敬辞、谦辞的运用是否准确,说话的场合和对象不同,所运用的语体色彩和言辞也不同,要根据这些情况灵活判断,准确修改。
5.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翁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坐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首先认真分析划线处前面语境是“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后面语境是“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分析语境特点,都是中心语是名词的偏正结构短语,即名词都在后面,所以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名词+修饰语”的偏正短语。再看前面是“木房子”,所以属于房子的“ 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应该紧承其后,然后才是“ 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儿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时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 ”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7.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8.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6.B
7.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8.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题干的核心信息:“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守旧和衰老;“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因此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自然环境。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如此美好休闲的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样了呢 ”余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____地美丽。
②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日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副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主动放弃“伯爵”头衔的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莫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B.与众不同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C.与众不同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10.下列关于文段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方框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1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9.D
10.C
11.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起来,这和日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9.异乎寻常:跟平常很不一样。与众不同:指人或事物比较特殊,与一般的不一样。“与众不同”不能作状语,应用“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同活的一样,应用“栩栩如生”。卓著:突出地好。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应用“卓越”。关于:引进关涉的对象。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莫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应用“关于”。
故答案为:D。
10.C项,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不同,判断正确。
A项,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B项,前者表示引用,后者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
D项,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⑤段从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他的肖像两方面概括说明托尔斯泰的“美丽”。第⑥段过渡到抒写托尔斯泰的特别伟大之处,思路清晰,内容逐步深化,不宜变换顺序。
故答案为:C。
11.画框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塑造的“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比作“一粒粒闪耀在日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珍珠的圆润饱满突出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具有鲜明饱满生动的特点;同时,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极具相似性,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起来,熠熠生辉,这和日光下珍珠闪耀相似。总之,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故答案为: 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起来,这和日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三、综合表达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面的“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可得岀答案。②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以及后面的“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可得出答案。③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点评】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13.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
【答案】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知识点】语言得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
③句式杂糅,将“围绕以‘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研究”和“以‘列夫 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删去其中一种句式即可。
④“操办……研讨会”搭配不当。“操办”是独自办理,不须别人插手的意思;“举办”指举行活动,办理事务,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强调的是主体。
⑤谦敬词用错,“贵校”是对别人的学校的尊称,这里称呼自己的学校,应改为“我校”。
⑧“拨冗”是敬词。指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与句中的“从百忙之中”“抽身”语意重复。
故答案为: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4.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某小组发现: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这四个要素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们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把这一研究成果绘制成如下框架图。请阅读此图,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①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②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先关注箭头指向,明确关系。读图可知关系为“读者”——“作品”——“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指向“作品”的箭头上有“解读”二字;“作品”指向“作者”、“世界”的箭头上都有“认知、思考”,考虑字数限制,二者可以合并;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指向解读作品,关系为“推动”。所以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故答案为:①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②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