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同步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说服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说:同“悦”,取悦。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②将:名词用作动词,做将领。
③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东西。
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
⑤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程度。
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3.(2020高二上·宁阳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谋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絖
【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A项,“累”通“蔂”,土筐。
C项,“龟”通“皲”,皮肤冻裂。
D项,“絖”通“纩”,丝绵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的能力。把握通假字,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以常见意思来理解语句如果不合理即可考虑通假情况。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客得之,以说吴王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①虑: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②小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③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④说:古义,同“悦”,取悦;今义,说话。⑤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⑥方,古今都有药方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应该是《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选自《论语·述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然!……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噭噭③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选自《庄子·至乐》)
【注释】①概:同“慨”,感触于心。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③噭噭(jiào jiào):哭声。
6.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
孔子: 庄子:
7.从《庄子·至乐》选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8.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
【答案】6.哀悯;达观
7.鼓盆而歌。含义: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8.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仁之方”。庄子尽管对夫人之死内心悲哀,但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意,积累成语的能力。先读懂《庄子外篇》选段,找到相关语句,写出该句中的成语,并把成语的意思解释出来。
(3)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6.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面对丧事时“未尝饱也”,可见其难过之情;第二则材料中庄子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题干要求“用两个字概括”,依据文意可概括为“哀悯”和“达观”。
故答案为: 哀悯达观
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意,积累成语的能力。“鼓盆而歌,不亦甚乎”的意思是(您的妻子死了您还在)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鼓盆而歌”。鼓:乐器名,此处作动词,击打、敲击。盆:古代量器。歌:歌唱。该成语的本意就是文中意思。从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这一语境分析,该成语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故答案为: 鼓盆而歌。含义: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8.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孔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仁”,即有仁爱之心,面对有人去世,生出恻隐之心,哀其所哀,所以食不下咽,痛哭不歌。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顺应自然”,认为人是由天地间的元气变为有生命的形体,现今生命消亡自然又变为气回归天地,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规律,不需要为此痛哭。
故答案为: 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仁之方”。庄子尽管对夫人之死内心悲哀,但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2)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答案】(1)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2)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3)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4)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1)“贻”,赠送。“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2)“裂地”,划割土地。
(3)“龟”,同“皲”,皮肤冻裂。“封”,封赏。
(4)以为,省略“之”;浮,浮游;容,容纳。
故答案为:⑴ 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⑵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⑶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⑷ 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 ”,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的状态的句子是“ ”。
(2)《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宋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句子是“ , ”。
(3)《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 ”。
【答案】(1)其坚不能自举也;(则)瓠落无所容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3)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瓠;(2)龟,洴,澼,絖;(3)樽。
故答案为:⑴其坚不能自举也 (则)瓠落无所容
⑵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⑶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三、综合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士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像苏秦、张仪,唯利是图,没什么节操、气节操守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他们有自己的哲学理想,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并矢志不渝,且还负有一种“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
而第三类,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争执得不可开交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蒙中去了。我们只有对着他消失的方向发呆。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野味,且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仪态万方,神韵天成。如果说孔、孟、荀、韩的著作中充斥着令人生厌的礼呀,仁呀,君臣呀,那么庄周的著作中就是令人心脾开放的新世界,一派天籁。这里生活着的是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地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鴳,以及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这些自然意象构成了庄周文学的独特魅力。
11.下列各项中,和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记者23日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深圳已经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提前一年实现“千园之城”建设目标。
B.每个单元都注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情的能力,这就有利于从语文教学方式上真正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读死书,死读书”的顽症。
C.为破解“山多地少”的先天不足,云南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后的中低产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D.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傻子”精神,唯有充满“傻劲”,我们的技能人才才能成为国家的宝贝,才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1.B
12.B
13.一类是像苏秦、张仪一样的人,唯利是图,没什么节操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1.B项和文中画框句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拟人。
C项,对比。
D项,对偶。
故答案为:B。
12.B项和“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引号都标示直接引用;
A项,标示特定称谓;
C项,标示强调或着重论述的内容;
D项,标示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B。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在“张仪”后加“一样的人”;二是重复赘余,“节操”即“气节操守”,保留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 一类是像苏秦、张仪一样的人,唯利是图,没什么节操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14.庄子在《五石之瓠》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请运用这一论证方法,以“读书养气”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段,不少于200字。
【答案】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对于个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博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微写作的能力。
题干要求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养气”这一观点。“读书养气”顾名思义,即可以通过读书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可以将读书养气比作吃饭喝水、穿衣打扮等,以突出读书养气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对于个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博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微写作的能力。题干要求运用比喻论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养气”的观点,“读书养气”顾名思义,即为:人可以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修养,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学生根据读书的作用可以将读书养气比作吃饭喝水,增加自身营养;比作穿衣打扮,可以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等。表述时注意先表明论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同步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说服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3.(2020高二上·宁阳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谋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絖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客得之,以说吴王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选自《论语·述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然!……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噭噭③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选自《庄子·至乐》)
【注释】①概:同“慨”,感触于心。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③噭噭(jiào jiào):哭声。
6.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
孔子: 庄子:
7.从《庄子·至乐》选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8.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2)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 ”,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的状态的句子是“ ”。
(2)《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宋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句子是“ , ”。
(3)《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 ”。
三、综合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士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像苏秦、张仪,唯利是图,没什么节操、气节操守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他们有自己的哲学理想,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并矢志不渝,且还负有一种“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
而第三类,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争执得不可开交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蒙中去了。我们只有对着他消失的方向发呆。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野味,且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仪态万方,神韵天成。如果说孔、孟、荀、韩的著作中充斥着令人生厌的礼呀,仁呀,君臣呀,那么庄周的著作中就是令人心脾开放的新世界,一派天籁。这里生活着的是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地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鴳,以及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这些自然意象构成了庄周文学的独特魅力。
11.下列各项中,和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记者23日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深圳已经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提前一年实现“千园之城”建设目标。
B.每个单元都注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情的能力,这就有利于从语文教学方式上真正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读死书,死读书”的顽症。
C.为破解“山多地少”的先天不足,云南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后的中低产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D.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傻子”精神,唯有充满“傻劲”,我们的技能人才才能成为国家的宝贝,才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4.庄子在《五石之瓠》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请运用这一论证方法,以“读书养气”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段,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说:同“悦”,取悦。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2.【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②将:名词用作动词,做将领。
③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东西。
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
⑤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程度。
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3.【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A项,“累”通“蔂”,土筐。
C项,“龟”通“皲”,皮肤冻裂。
D项,“絖”通“纩”,丝绵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的能力。把握通假字,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以常见意思来理解语句如果不合理即可考虑通假情况。
4.【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①虑: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②小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③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④说:古义,同“悦”,取悦;今义,说话。⑤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⑥方,古今都有药方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5.【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应该是《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6.哀悯;达观
7.鼓盆而歌。含义: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8.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仁之方”。庄子尽管对夫人之死内心悲哀,但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意,积累成语的能力。先读懂《庄子外篇》选段,找到相关语句,写出该句中的成语,并把成语的意思解释出来。
(3)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6.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面对丧事时“未尝饱也”,可见其难过之情;第二则材料中庄子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题干要求“用两个字概括”,依据文意可概括为“哀悯”和“达观”。
故答案为: 哀悯达观
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意,积累成语的能力。“鼓盆而歌,不亦甚乎”的意思是(您的妻子死了您还在)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鼓盆而歌”。鼓:乐器名,此处作动词,击打、敲击。盆:古代量器。歌:歌唱。该成语的本意就是文中意思。从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这一语境分析,该成语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故答案为: 鼓盆而歌。含义: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8.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孔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仁”,即有仁爱之心,面对有人去世,生出恻隐之心,哀其所哀,所以食不下咽,痛哭不歌。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顺应自然”,认为人是由天地间的元气变为有生命的形体,现今生命消亡自然又变为气回归天地,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规律,不需要为此痛哭。
故答案为: 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仁之方”。庄子尽管对夫人之死内心悲哀,但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9.【答案】(1)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2)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3)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4)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1)“贻”,赠送。“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2)“裂地”,划割土地。
(3)“龟”,同“皲”,皮肤冻裂。“封”,封赏。
(4)以为,省略“之”;浮,浮游;容,容纳。
故答案为:⑴ 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⑵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⑶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⑷ 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10.【答案】(1)其坚不能自举也;(则)瓠落无所容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3)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瓠;(2)龟,洴,澼,絖;(3)樽。
故答案为:⑴其坚不能自举也 (则)瓠落无所容
⑵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⑶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1.B
12.B
13.一类是像苏秦、张仪一样的人,唯利是图,没什么节操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1.B项和文中画框句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拟人。
C项,对比。
D项,对偶。
故答案为:B。
12.B项和“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引号都标示直接引用;
A项,标示特定称谓;
C项,标示强调或着重论述的内容;
D项,标示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B。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在“张仪”后加“一样的人”;二是重复赘余,“节操”即“气节操守”,保留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 一类是像苏秦、张仪一样的人,唯利是图,没什么节操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14.【答案】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对于个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博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微写作的能力。
题干要求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养气”这一观点。“读书养气”顾名思义,即可以通过读书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可以将读书养气比作吃饭喝水、穿衣打扮等,以突出读书养气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对于个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博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微写作的能力。题干要求运用比喻论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养气”的观点,“读书养气”顾名思义,即为:人可以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修养,汲取书中的精神力量。学生根据读书的作用可以将读书养气比作吃饭喝水,增加自身营养;比作穿衣打扮,可以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等。表述时注意先表明论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