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5? 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5? 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22 14:28: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5 科学探究
一、提出问题与建立假设
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2.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获取事实证据
3.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4.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为了弄清科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和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学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三、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郁金香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6.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7.小明同学想:物体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 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B1-5-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A正确。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正确。
C. 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错误。
D.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解答】科学探究需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地实验和细致地观察,深入周密地思考,孜孜不倦地探索。为了符合假说而修改实验过程或实验结果,甚至停止实验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科学问题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解答】BCD、“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都属于科学问题;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是对事实的看法,没有探究性,因此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A。
7.【答案】(1)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
(2)A
(3)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若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与物体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2)从误差的角度分析比较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哪一个更合理;
(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之一: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解答】(1)由题知,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选取小球与瓶子做实验时,小球和瓶子的形状不同,是探究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所以,选取小球时,应控制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
(2)若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不同,会导致测量的结果误差太大;若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故应选A;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可以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先到达底部的速度大,滚动块,后到达底部的速度小,滚动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5 科学探究
一、提出问题与建立假设
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故选B。
2.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故选A。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获取事实证据
3.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证据。
故选C。
4.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为了弄清科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和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学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A正确。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正确。
C. 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错误。
D.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C。
三、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郁金香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解答】科学探究需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地实验和细致地观察,深入周密地思考,孜孜不倦地探索。为了符合假说而修改实验过程或实验结果,甚至停止实验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故选A。
6.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科学问题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解答】BCD、“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都属于科学问题;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是对事实的看法,没有探究性,因此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A。
7.小明同学想:物体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 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B1-5-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答案】(1)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
(2)A
(3)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若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与物体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2)从误差的角度分析比较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哪一个更合理;
(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之一: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解答】(1)由题知,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选取小球与瓶子做实验时,小球和瓶子的形状不同,是探究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所以,选取小球时,应控制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
(2)若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不同,会导致测量的结果误差太大;若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故应选A;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可以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先到达底部的速度大,滚动块,后到达底部的速度小,滚动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