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预习培训】
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认真阅读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结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课标要求】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参加和举办APEC会议;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研究,懂得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懂得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感受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预习案】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引导学生阅读结教材内容P94-95页)
1.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 建设的需要。
2.外交思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 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3.外交政策的变化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 。
(2)、实行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记忆方法:这四点可用关键词记忆法去记忆即:维护、参与、出席、倡议)
1.前提:中国坚持 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 ;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 会议,倡议举行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内容P96页《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图)
3.影响: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内容P96-97页)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1)199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亚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该会议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推进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概况: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形成了“ ”;在中国推动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多边合作组织—— 。
(2)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 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 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巧记方法:一个基础,两大组织)
【预习自测】(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 )
A、改革开放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 )
A、和平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3、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存在的根源是 (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联合国未能发挥重大作用
4、下列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哪一项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 )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外开放
5、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中心是 ( )
A、美国 B、联合国 C、世界和平与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
6、当今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7、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其核心是 ( )
A.经济联盟 B.政治联盟 C.军事联盟 D.结伴而不结盟
知识结构树
探究案
、三幅图各反映了什么时期我国外交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根据三幅图片,简要叙述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的轨迹。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
1、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3)、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4)、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影响
(1)、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
(2)、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3)、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关系。
【学后反思】:将自己在本部分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
B B C D B D D
(1
图1反映了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面;
图2反映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3反映了2000年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2
(1)中国外交政策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从建国初期“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到70年代初发生重大突破,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逐步缓和,中日、中美相继结束敌对状况,建立外交关系,关系正常化。
(3)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3)
朝贡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
屈辱外交: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