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高一必修上册语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后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力挽狂澜。
②张秉贵,在过去的一代人心中是炙手可热的名字,不仅是因为劳模的光环、全国人大代表的政治地位,更因为他在柜台前售卖糖果的感染力。
③当奔跑的5G技术与奔跑的超高清产业不约而同,挑战也随之而来。这个新世界的新秩序“响指”该如何打出?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②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错对象,感彩错误。③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句中应用“不期而遇”。④铤而走险: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酒驾并不是无路可走,成语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B.钟扬同志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科学和教育事业默默坚守,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人生,表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
C.张秉贵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他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注重仪表、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
D.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推崇。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无误;B项,搭配不当,“表达……品质”不搭配,把“表达”改为“彰显”。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改为“不仅苦练技术,还重视细节”。D项,宾语残缺,“具有独特审美”缺宾语,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 。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词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另外注意“民族”“时代”“中国”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
二、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伟健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伟健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 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科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D
5.C
6.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杰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报告类;科普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中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⑶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选项改为因果论证,使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到了为涉及“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6.文本的三则材料来自三家不同媒体,三家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自然有所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则材料的重心。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发挥着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重在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其来源《自然》杂志是一份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所以材料二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介绍其研究成果的影响;材料三是日本《读卖新闻》上的报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在具体分析原因时,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立场。
高考链接(2019年课表全国Ⅲ)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9.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7.B
8.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 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 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 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⑶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误。根据文章“老人家听不清”“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可知,文章中老人的特性应是淳朴忠厚的,并没有选项所说的“嘲讽与回击”之意。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出文章描写环境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根据第3段“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可知,景物描写介绍了去梨花屯沿途的风景,交代了小说发生的地点与环境。根据第13段“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第27段“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景物描写可知,景物的变化与谢、赵二人交谈的氛围和心情相照应。根据第2段“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第32段,“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以及第45段“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可知,小说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清新恬淡的乡村景象,使得小说充满了田园美,同时也有了那个时代百废待兴的生机感。
9.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回归首尾段落,抓住描写两位乘客沉默的语句,结合故事内容和情感主旨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根据全文内容可知,赵、谢两位干部执行了错误的决定,毁良田挖沟,从赶车老人口中得知沟被填平后,两人对挖沟有了很多的思考,陷入了沉默。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两人的沉默,在结构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紧密。开头指出“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结尾又以沉默收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导读者品味沉迷之中的深意。
三、语言运用
10.(2020·宜宾模拟)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答案】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所以做本题时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故答案为: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点评】考查口语和书面语转换能力。(1)口语是听和说的语言,所以要求快,讲求效率,用词范围相对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嗯、呃之类的废话;(2)书面语是写和看的语言,这可以给人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敲和琢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高一必修上册语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后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力挽狂澜。
②张秉贵,在过去的一代人心中是炙手可热的名字,不仅是因为劳模的光环、全国人大代表的政治地位,更因为他在柜台前售卖糖果的感染力。
③当奔跑的5G技术与奔跑的超高清产业不约而同,挑战也随之而来。这个新世界的新秩序“响指”该如何打出?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B.钟扬同志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科学和教育事业默默坚守,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人生,表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
C.张秉贵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他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注重仪表、容光焕发,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
D.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推崇。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 。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二、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
材料一: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伟健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伟健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 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科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高考链接(2019年课表全国Ⅲ)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9.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三、语言运用
10.(2020·宜宾模拟)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②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错对象,感彩错误。③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句中应用“不期而遇”。④铤而走险: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酒驾并不是无路可走,成语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无误;B项,搭配不当,“表达……品质”不搭配,把“表达”改为“彰显”。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重视细节,还苦练技术”改为“不仅苦练技术,还重视细节”。D项,宾语残缺,“具有独特审美”缺宾语,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3.【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词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另外注意“民族”“时代”“中国”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
【答案】4.D
5.C
6.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杰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报告类;科普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中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⑶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选项改为因果论证,使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到了为涉及“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6.文本的三则材料来自三家不同媒体,三家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自然有所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则材料的重心。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发挥着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重在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其来源《自然》杂志是一份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所以材料二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介绍其研究成果的影响;材料三是日本《读卖新闻》上的报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在具体分析原因时,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立场。
【答案】7.B
8.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 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 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 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⑶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误。根据文章“老人家听不清”“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可知,文章中老人的特性应是淳朴忠厚的,并没有选项所说的“嘲讽与回击”之意。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出文章描写环境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根据第3段“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可知,景物描写介绍了去梨花屯沿途的风景,交代了小说发生的地点与环境。根据第13段“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第27段“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景物描写可知,景物的变化与谢、赵二人交谈的氛围和心情相照应。根据第2段“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第32段,“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以及第45段“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可知,小说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清新恬淡的乡村景象,使得小说充满了田园美,同时也有了那个时代百废待兴的生机感。
9.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回归首尾段落,抓住描写两位乘客沉默的语句,结合故事内容和情感主旨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根据全文内容可知,赵、谢两位干部执行了错误的决定,毁良田挖沟,从赶车老人口中得知沟被填平后,两人对挖沟有了很多的思考,陷入了沉默。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两人的沉默,在结构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紧密。开头指出“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结尾又以沉默收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导读者品味沉迷之中的深意。
10.【答案】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所以做本题时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故答案为: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点评】考查口语和书面语转换能力。(1)口语是听和说的语言,所以要求快,讲求效率,用词范围相对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嗯、呃之类的废话;(2)书面语是写和看的语言,这可以给人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敲和琢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