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5.2 外交关系的突破(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5.2 外交关系的突破(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9 15: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ww.
【预习培训】
1.利用20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扎实掌握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完成知识框架构建和问题引导.
2利用剩余20分钟完成预习自测与探究案。并记下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日建交的史实,并探讨改善的原因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通过回忆联合国成立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必然。通过材料归纳分析美国
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
【预习案】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从三方面分析——美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在教材上勾画)
2、经过:
①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周恩来拒绝。
②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1)根本原因:
(2)中美两国双方国家利益共同需求。
2、经过:中美建交过程。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3)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积极推动。
2、标志:1972,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
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预习自测】(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乒乓外交”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大门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毛泽东通过斯诺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国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3、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是 ( )
A、意识形态问题 B、人权问题 C、台湾问题 D、贸易问题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 )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表明了 ( )
①中美关系改善 ②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转变
③美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④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
①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②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③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材料1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2)、材料2与材料1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为何会发生这一变化?
(3)、尼克松在执行对华政策时有何具体成果?尼克松对华态度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料卡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中国外交环境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这主要是指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而言,特别是中苏关系的恶化造成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巨大变化。首先,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企图在台湾海峡划线制造两个中国。二是美国动用军事力量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这就必然导致中美关系的继续紧张。
其次,中苏两国关系由合作友好到严重恶化的演变。这一演变经过了几个阶段:先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发展,不尊重中国的主权,企图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受制于苏联。接着,苏联方面把中苏两党的分歧公开化,并发展到两国关系的分歧,使两国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并导致了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同时,继美国侵越在中国南边构成威胁后,苏联又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重兵,从北面威胁中国。
此时的世界,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1957年到1962年,非洲各国先后获得独立。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亚非拉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改变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力量。中国把支援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民斗争看成自己份内的责任。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每当一个新独立的国家出现,中国政府就立即承认,并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在建交程序上照顾对方,采取灵活态度。1973年2月,毛泽东在同来访的基辛格谈话时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思想,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以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1974年1月,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时又强调了这一战略思想。毛泽东的“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思想的主旨,是要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东到西建立一条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毛泽东这一战略思想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如果说“一边倒”的外交决策使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的话,那么,“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思想,对于建立国际斗争新格局,促进完成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70年代末,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0多个,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建交高潮。至此,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学后反思】:将自己在本部分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
5.2答案
D C C B B A
答案:(1)不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不成立。中国爱好和平,而且早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表示承认新中国,并采取主动行动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孤立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3)成果:1972年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来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