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1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晚秋chéng( )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乙)清风拂过,让人感觉到了几分美好,脚下的泥土开始松软,仿佛是对初春暖日的应和。春天lì( )临,人间温暖。
(丙)明月qī( )冷地挂在梢头。被晨露打湿的小窗已点亮晨起的灯,这一片小小的昏黄,在雪色与月光中坚守,温暖着行人的心灵。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chéng 清 lì 临
qī 冷
(2)加点词语“应和”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yīng hé B.yīng hè C.yìng hé D.yìng hè
2.古诗文默写。
古代诗歌大多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曹操登山观海:“水何澹澹, 。”(《观沧海》)王湾驾舟扬帆:“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李白寄情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慨叹身世:“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李益登城远望生愁:“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马致远用九种景物抒发悲情:“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鲁迅纪念馆开展纪念鲁迅先生“追思·读书”活动,倡议各个学校积极参加。你们学校先在校内交流《朝花夕拾》这本书,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有同学要借阅这本书,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的一些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非常值得一读。
B.《五猖会》中要看庙会被父亲强制要求背书的事,可能会让你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C.这本书很有意思,比如鲁迅小时候和小伙伴夜半看迎神赛会、偷罗汉豆就很好玩。
D.这本书就好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还有严谨正直的藤野先生,等等。
(2)交流活动的另一环节是“童心童眼看奇趣”,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跟同学分享你的感受。(不超过100字)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季一来,就到了他肆意展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时候。他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浑身充满了蓬勃新生的力量,很是有些野蛮。炎热的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股奇怪又特别的味道,氤氲又迷离,眼前只见白茫茫一片,顿时整个世界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大雨中。
①几滴小雨象征性预告后
②万里晴空倏尔乌云密布
③豆大的雨点便不客气地劈头盖脸地倾倒下来
④晒了一天的灼热的马路顿时腾起一股白色的热气
⑤隐隐几声雷鸣
A.①②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①②⑤③④
5.综合性学习。
2021年11月,河南博物院推出“专属情感盲盒”,可自选物品、土壤、工具、尺寸等,由博物院进行“私人定制”,满足人们的情感表达需求。11月恰逢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学校组织大家为这个创意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1)你们班的设计小组制作好了一份宣传海报,想请美术老师李老师帮忙指导一下。下面是班长对李老师说的一段话,里面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李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在美术指导方面是专家,①并且您还培养出了十几个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这是我们班设计的“专属情感盲盒”宣传海报,请您提出宝贵意见,②如有不当之处,请务必指出。
第①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第②处画线句用语不得体,应改为: 。
(2)你们班的宣传海报创意新奇,大家想在海报的醒目处添加一句简洁凝练的宣传语。请你仿照博物院其他“考古系列”宣传活动的宣传语,完成此宣传语的添加,吸引大家更多地了解、关注河南的厚重历史。
“文物修复盲盒”:足不出户,为您带来“在家修文物”的奇妙体验。
“一起考古吧”小程序:一起来吧!数字化再现考古工作场景。
“专属情感盲盒”:
(3)小豫同学通过了解你们的宣传海报,特意为他的一个朋友定制了一个“专属情感盲盒”。下面是他写给这个朋友的卡片上的一段文字,请你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为哪里的朋友定制的“专属情感盲盒”,并说出你的依据。
戴上白手套,将圆柱形土块表面用水润湿,拿起迷你版“探铲①”,一点点铲下外围的泥土,再用小刷子扫去层层浮土,迷你版“彩陶双连壶②”就露出真容。只需十几分钟,你就能沉浸式体验一把考古工作的快乐。
【注释】①探铲:一种考古工具,曾在发掘洛阳偃师商城遗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彩陶双连壶: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寓意团结、友好等主题。
这是为 (填城市名称)的朋友定制的。
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冬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旁的冰上燃一堆柴火。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它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阴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看绿。”
“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还看到什么吗?”“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有删改)
6.文中先后描写了三幅冬景,生动展现了北方山村在茫茫白雪中的情致。请仿照示例给另外两幅画面命名。
示例:画面一:郊外闲冬图
画面二:
画面三:
7.【创新题】小语和小文都很喜欢这篇文章,便一起朗读起来。读到“你这么喜欢冬天?!”这句话时,两人将重音放在了“你”上,并且在“你”后进行了停顿,但是总觉得读得不对劲,请你帮帮他们,给出你认为合适的包含停连与重音的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9.贾平凹的散文往往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表达深邃的哲思。文章最后一段的“奇景”之说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各题。
文本一:
雨
冯剑华
①雨,应该是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④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⑤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春雨,是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⑧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⑨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⑩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文本二:
春 雨
楚笛
①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你来了。
②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是怎样急迫地披上衣,推开门!我迎接你。
③看着你,我的目光不能有一瞬转移;听着你,我的耳膜不放过一个音节。从遥远的天际到漠漠的平川,每分每秒你都在诞生与消亡里挣扎。生的喜悦,死的恐惧,欢唱与呐喊的一声:叮叮咚咚。我实在是贪婪的,贪婪地想挽住你,拥有你。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多少日子等候的焦躁,在吻你的时候,平平润润了。
④来吧,亲爱的你。和我一起望穿时光,看一看十年前的听雨少年。四月的西湖,黄色的柳眉落了,在浅蓝浅蓝的天色湖光里缤纷。那一天,燕子矶上,我倚着“红楼”梦见六朝故都的脂香粉浓。你挹我以满颊的清凉,淋淋漓漓的,真的欲说还休吗?北上的车厢里,有一篮满满的轻愁,是你送的。
⑤十年了,看了十年的塞外风景。北国的味道只在白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白的枝条,白的山石,白的冰河,胡城关山的剽悍强健就尽在其中了。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浮华。住了十年,我一直不习惯,只好在窗外挂一个风铃,夜里在软软柔柔的昆曲中逛一逛寒山寺,想一想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江南都喜欢青砖,素素淡淡地立在田野里,间或有一阵雨滴答在瓦上,漾起一片灰色的温柔。
⑥风铃声可以权充作我故乡的雨声吗?今夜的梦境也可以和听雨少年的一样吗?暖流从那边飘过来……
⑦来吧,亲爱的你!给我丝丝毫毫南方的气息。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眼波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吧。
⑧盼望了三千六百多个日子,仍不能定下归期。
⑨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剔透的你从故乡的云际落下,落在我的发梢、唇上、心底……
10.联系全文,说说文本一中第①段的作用。
11.文本一最后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秋日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1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13.和文本一相比,文本二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第二人称来写春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古诗文阅读(共8分)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后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对“次北固山下”中“次”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靠近 B.路过 C.停宿 D.相聚
15.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16.有位同学提出,下面两首诗歌能够和《次北固山下》组成一组材料共同学习。请你帮他从诗歌情感的角度写出理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作文(50分)
17.开学有一段时间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新同学。请以《夸夸我的新同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澄;莅;凄
(2)D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第1空:澄,形声字,从水,登声,本义:水静而清。故有“氵”,第2空:莅,形声字,从艸,位声,从立,隶声。本义:走到近处察看。这个字容易写错或不会写,要记清楚。第3空:凄,寒冷,凄寒,不要将偏旁写成“艹”.
(2)应是多音字,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读yīng;
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 应邀、应聘、应考、 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应付、应变、应酬, 读yìng。和也是多音字: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和衷共济、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讲和、和约、和议、和亲、二加二的和是四。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我和老师打球、和服(日本式服装)、大和民族、和棋、和局,读hé,和诗、曲高和寡、应和、附和,读hè;和面、和泥,读huó;和药读huò;和牌、和战,读hú。
故答案为:⑴第1空、澄;第2空、莅;第3空、凄。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⑵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是多音字,我们要注意,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答案】山岛竦峙;风正一帆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夜征人尽望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第1空,填下句,“竦峙”不要写成“耸侍”;第2空,填下句,“帆”不要写成“矾”,“悬”不要写成“县”;第3、4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寄情明月”,“与”不要写成“于”,“郎”不要写成“朗”;第5空,填下句,“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君”不要写成“军”;第6空,填下句,“尽”不要写成“近”;第7、8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九种景物抒发悲情”,“藤”的右下边是“氺”不要写成“水”或“马”,“鸦”不要写成“雅”。
故答案为:1、山岛竦峙;2、风正一帆悬;3、我寄愁心与明月;4、随君直到夜郎西;5、落花时节又逢君;6、一夜征人尽望乡;7、枯藤老树昏鸦;8、小桥流水人家。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的一般性默写还是比较难一点的理解性默写,都需要审清题目,题目中会出现许多限制语和重要提示语,要认真阅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准确理解;还要准确理解句意,特别要注意区分意思相近的句子;书写的时候要认真,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添字漏字,不要潦草不清晰。
3.【答案】(1)C
(2)示例:我觉得《朝花夕拾》中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经历十分有趣,在那里他观察各种昆虫,拔何首乌,尝覆盆子……我感受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也很羡慕他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A:《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先生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故可以用作推荐语;B:《五猖会》写我兴致很高想要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强制背《鉴略》,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这里有童年的影子,故正确;C:不对,夜半看社戏偷罗汉豆是鲁迅先生小说《社戏》中的内容;D:正确,《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了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藤野先生》刻画了正直严谨的藤野先生。正确。
(2)《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记写的都是童年少年时期的往事,里面有许多事情都是从儿童视觉去观察的,十分有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摘覆盆子、拔何首乌藤、按斑蝥、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甚至《父亲的药》里去找原配的蟋蟀等等,都很有趣,举一例加以解说则可。
故答案为:⑴C;⑵ 示例:我觉得《朝花夕拾》中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经历十分有趣,在那里他观察各种昆虫,拔何首乌,尝覆盆子……我感受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也很羡慕他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的熟悉,特别是课本里有的篇目《社戏》是小说,要与《朝花夕拾》的篇目分清楚。⑵《朝花夕拾》共有10篇散文,需要我们熟悉每一篇的内容与情节,特别需要我们记清楚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故事内容。
4.【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这几句话是按时间顺序描述午后下雨的情形:先是几滴小雨,而后乌云密布,再是雷声,然后是大雨点,最后是马路上的白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实际上是考查语言的连贯。语言要连贯,一段话前后要统一,要注意有合理的顺序,要恰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使衔接过渡自然,要注意表述角度一致。排序题的答题思路是:通读——排序——试读——微调,要确保话题的一致,注意句子的合理顺序,抓关键句、起始句、结尾句、总结句,注意关联词语,注意前后照应。
5.【答案】(1)示例:把“十几个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改为“十几个考上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2)【示例1】还犹豫什么?土壤、文物、尺寸等由你来选,妥妥的“私人定制”。
【示例2】一段被岁月包裹的温情,在土壤中滋养出专属的惊喜。(能体现活动特色,吸引人们关注,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1】洛阳 依据:根据迷你版“探铲”和注解文字“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工具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洛阳的朋友定制的。 【示例2】郑州 依据:根据迷你版“彩陶双连壶”和注解文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物品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郑州的朋友定制的。
【知识点】创新题型;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第1空:划线句成分残缺,应该是“十几个考上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第2空:“务必”这个词语太过武断,不得体,应该用“恳请批评指正”。
故答案为:⑴第1空、示例:把“十几个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改为“十几个考上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第2空、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2)这个宣传语主要在要鼓励大家踊跃参加,所以要富有鼓动的话语,围绕“专属”。
故答案为: 【示例1】还犹豫什么?土壤、文物、尺寸等由你来选,妥妥的“私人定制”。【示例2】一段被岁月包裹的温情,在土壤中滋养出专属的惊喜。(能体现活动特色,吸引人们关注,言之成理即可)
(3)根据迷你版“探铲”和注解文字“ 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可知是为洛阳的朋友定制的;根据迷你版“彩陶双连壶和注释文字“ 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 ”可知是为郑州的朋友定制的。
故答案为:第1空、【示例1】洛阳 依据:根据迷你版“探铲”和注解文字“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工具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洛阳的朋友定制的。 【示例2】郑州 依据:根据迷你版“彩陶双连壶”和注解文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物品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郑州的朋友定制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病的分析,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
⑶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概括与提炼。材料中信息概括与提炼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答案】6.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
7.朗读方案:“么”字后停顿,“这么”两字重读,“喜欢冬天”连读并且语调上扬。
理由:这句话是想表达对“雪柱”喜欢冬天的惊奇与不可思议,想要强调的是对方喜欢冬天的程度,所以“这么”重读,在其后进行短暂停顿。又因为句末是问号加感叹号,所以“喜欢冬天”要连读并且语调上扬,读出一种不可置信又惊叹的感情。
8.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形象地写出了北方冬日的寒冷。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电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电线被雪覆盖后变粗的形态,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表达了孩子对大雪到来的喜爱与惊奇。
9.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思考“奇景”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首先从文章最后两人的对话来看,鸟“是一树会唱的绿叶”、“太阳难道会封冻吗”、冬天“是分号”、“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正是起跑前的后退”以及“不是孕育着春天吗”等语句都体现出“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这样的冬天让人热爱。再者跳出对话内容之外观察对话的这两个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观察冬天,思考冬天,感悟冬天,这样的热爱与思考的力量也使得他们成为冬天的奇景。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重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6.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从开头到“和云下的那棵老树”,描写的是冬晨所见到的图景,表现冬晨的寒冷与人的悠闲,可概括为“郊外闲冬图”;接着“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至“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写的是早饭后,祖孙俩的对话以及农民对大雪的评价,可概括为“农村喜雪图”;后面的部分主要写两个人在雪中的对话,表现二人对冬的喜爱之情,可以概括为“雪中对话图”。
故答案为:第1空、农村喜雪图
第2空、雪中对话图
7.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朗读重音与停连的把握,朗读停顿主要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出于人的生理上的换气停顿,二是为了符合结构上或语意表达上的需要:重音则是为了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者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
故答案为: 朗读方案:“么”字后停顿,“这么”两字重读,“喜欢冬天”连读并且语调上扬。
理由:这句话是想表达对“雪柱”喜欢冬天的惊奇与不可思议,想要强调的是对方喜欢冬天的程度,所以“这么”重读,在其后进行短暂停顿。又因为句末是问号加感叹号,所以“喜欢冬天”要连读并且语调上扬,读出一种不可置信又惊叹的感情。
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一个句子很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冬天的冷形象化,突出冷所带来的痛的程度;第二个句子“奶奶,电线肿了”,是拟人的修辞, -是写出了雪覆盖下电线的粗大,二是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知,以此.来突出雪”下得大。
故答案为: 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形象地写出了北方冬日的寒冷。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电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电线被雪覆盖后变粗的形态,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表达了孩子对大雪到来的喜爱与惊奇。
9.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_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为冬景里的奇景。”此句位于文末,是本.文的主旨句,所以“奇景”的含义,即为本文作者所要表现的中心。从二人对话的内容来看,他们喜爱冬天是因为“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冬天“孕育着春天”,这种对冬的喜爱与别样的感悟正是作者称奇之处,也表现了作者对冬天的态度。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 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思考“奇景”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首先从文章最后两人的对话来看,鸟“是一树会唱的绿叶”、“太阳难道会封冻吗”、冬天“是分号”、“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正是起跑前的后退”以及“不是孕育着春天吗”等语句都体现出“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这样的冬天让人热爱。再者跳出对话内容之外观察对话的这两个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观察冬天,思考冬天,感悟冬天,这样的热爱与思考的力量也使得他们成为冬天的奇景。
【答案】10.①结构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内容上,点明了“雨”女性化的特点,总领全文;引发读者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见过了、经过了、做过了许多,年轻过,也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绘秋之图,而且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姗姗而来。
1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拍打窗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3.拉近了作者与春雨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的表达,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人称;拟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同时,段落的作用要关注段落的位置,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引读者,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内容上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3)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对语句的品析。首先要判断该句用了什么修辞,然后解说该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最后表达什么情感。答题格式:什么修辞+作用+具体语境内容。
(4)本题考查对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的理解。第二人称的好处有:能使阅读者的情感更快的调动起来,并且能使阅读者更快的进入角色中和文章中;使阅读者更容易抒情,让阅读者读文章时显得更加亲切、随和、生动。具有感染力,能更加打动人,并且具有拟人化的效果。平时学习时要多去体会。
10.题目是“雨”,第1段开篇点“雨”,就是点题,内容上,点“雨”女性化的特点,总领全文,而且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①结构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内容上,点明了“雨”女性化的特点,总领全文;引发读者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第12段写秋雨“阅尽沧桑”,第13段接着说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就是对她“阅尽沧桑”的解释;最后一段写她不落寞,原因有二:一她正在描画霜叶,二三月春雨又会姗姗而来。
故答案为: 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见过了、经过了、做过了许多,年轻过,也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绘秋之图,而且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姗姗而来。
12.句中“身影”“晃动”“喉音”“叩响”这些都是人的动作和神态,故是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春雨拍打窗纸的情态,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拍打窗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3.第二人称的好处有:能使阅读者的情感更快的调动起来,并且能使阅读者更快的进入角色中和文章中;使阅读者更容易抒情,让阅读者读文章时显得更加亲切、随和、生动。具有感染力,能更加打动人,并且具有拟人化的效果。
故答案为: 拉近了作者与春雨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的表达,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答案】14.C
15.示例: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坐在江中行驶的船上看,江面显得格外宽阔;和风顺畅,小舟风帆高悬,在江面上顺风疾行。
16.示例:三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与掌握。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象(景物),诗人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再思考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对主旨的把握,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
14.标题是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意思。
故答案为:C
15.这联诗句写了潮水与蒂岸齐平,和风顺畅,将小船的风帆高悬。
故答案为: 示例: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坐在江中行驶的船上看,江面显得格外宽阔;和风顺畅,小舟风帆高悬,在江面上顺风疾行。
16.《次北固山下》一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秋日里凄凉的景象,表达出了作者独自飘零天涯,在秋日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静夜思》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表达客居思乡之情。三首诗共同的地方就是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故答案为:示例:三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17.【答案】【范文示例】
夸夸我的新同学
榜样不一定是报纸、上电视上出现的大人物,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细观,每个人都有闪光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我就来夸夸我的同桌——李欣婧。
她写的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每天早上,翻开她的随笔本,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每一个笔画都规规矩短、方方正正;整篇文章学大小一致、排列整齐。不仅是随笔,英语笔记、数学习题,她也会合理安排空间,让人看到便感到舒适。
她说每一句时都心平气。和我不论是聊天时,还是检查时;不论是平常,还是着急时,她总会用一样的语气说每一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端庄、大方。
她对人很友善。有时,我忘带了什么书,在其它班又不认识人,就只能在本班里找人缘广的同学帮忙。而每当这时,她总会来帮助我,一本书拿在手中,一股暖流淌在心头。
她从来都不会迟到。不论是酷着严寒,还是风霜雨雪,她总能早早地到了教室。虽然我们顺路, 但在上学时却很少遇到;她出门总比我早。在我看来正常的到校时间在她看来,或许是最晚出门的时间。每次来到教室,虽然很多时候人不太多,但总能看到她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或是写作业。
她很细心。达一点,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桌垫下干干净争没有一张纸片,上课前总能把书摆在课桌上;每次离开座位都把凳子收好……这么多证据,谁能说她不细心?
这就是我的好同学;李欣婧。她身上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却现在才发现,真是后悔啊! 快去寻找你身边的榜样吧!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夸夸,就是夸赞;我的,限制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新,就是进入初中才结交的,同学,一起学习的人,而不是其他。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要求是写记叙文,就是记写同学值得你夸赞的地方,可以写一个同学,也可写几个同学,可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注意详略安排。写出同学的个性,但不要丑化同学。
【点评】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1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晚秋chéng( )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乙)清风拂过,让人感觉到了几分美好,脚下的泥土开始松软,仿佛是对初春暖日的应和。春天lì( )临,人间温暖。
(丙)明月qī( )冷地挂在梢头。被晨露打湿的小窗已点亮晨起的灯,这一片小小的昏黄,在雪色与月光中坚守,温暖着行人的心灵。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chéng 清 lì 临
qī 冷
(2)加点词语“应和”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yīng hé B.yīng hè C.yìng hé D.yìng hè
【答案】(1)澄;莅;凄
(2)D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第1空:澄,形声字,从水,登声,本义:水静而清。故有“氵”,第2空:莅,形声字,从艸,位声,从立,隶声。本义:走到近处察看。这个字容易写错或不会写,要记清楚。第3空:凄,寒冷,凄寒,不要将偏旁写成“艹”.
(2)应是多音字,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读yīng;
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 应邀、应聘、应考、 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应付、应变、应酬, 读yìng。和也是多音字: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和衷共济、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讲和、和约、和议、和亲、二加二的和是四。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我和老师打球、和服(日本式服装)、大和民族、和棋、和局,读hé,和诗、曲高和寡、应和、附和,读hè;和面、和泥,读huó;和药读huò;和牌、和战,读hú。
故答案为:⑴第1空、澄;第2空、莅;第3空、凄。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⑵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是多音字,我们要注意,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古诗文默写。
古代诗歌大多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曹操登山观海:“水何澹澹, 。”(《观沧海》)王湾驾舟扬帆:“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李白寄情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慨叹身世:“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李益登城远望生愁:“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马致远用九种景物抒发悲情:“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答案】山岛竦峙;风正一帆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夜征人尽望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第1空,填下句,“竦峙”不要写成“耸侍”;第2空,填下句,“帆”不要写成“矾”,“悬”不要写成“县”;第3、4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寄情明月”,“与”不要写成“于”,“郎”不要写成“朗”;第5空,填下句,“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君”不要写成“军”;第6空,填下句,“尽”不要写成“近”;第7、8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九种景物抒发悲情”,“藤”的右下边是“氺”不要写成“水”或“马”,“鸦”不要写成“雅”。
故答案为:1、山岛竦峙;2、风正一帆悬;3、我寄愁心与明月;4、随君直到夜郎西;5、落花时节又逢君;6、一夜征人尽望乡;7、枯藤老树昏鸦;8、小桥流水人家。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的一般性默写还是比较难一点的理解性默写,都需要审清题目,题目中会出现许多限制语和重要提示语,要认真阅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准确理解;还要准确理解句意,特别要注意区分意思相近的句子;书写的时候要认真,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添字漏字,不要潦草不清晰。
3.鲁迅纪念馆开展纪念鲁迅先生“追思·读书”活动,倡议各个学校积极参加。你们学校先在校内交流《朝花夕拾》这本书,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有同学要借阅这本书,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的一些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非常值得一读。
B.《五猖会》中要看庙会被父亲强制要求背书的事,可能会让你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C.这本书很有意思,比如鲁迅小时候和小伙伴夜半看迎神赛会、偷罗汉豆就很好玩。
D.这本书就好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还有严谨正直的藤野先生,等等。
(2)交流活动的另一环节是“童心童眼看奇趣”,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跟同学分享你的感受。(不超过100字)
【答案】(1)C
(2)示例:我觉得《朝花夕拾》中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经历十分有趣,在那里他观察各种昆虫,拔何首乌,尝覆盆子……我感受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也很羡慕他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1)A:《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先生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故可以用作推荐语;B:《五猖会》写我兴致很高想要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强制背《鉴略》,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这里有童年的影子,故正确;C:不对,夜半看社戏偷罗汉豆是鲁迅先生小说《社戏》中的内容;D:正确,《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了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藤野先生》刻画了正直严谨的藤野先生。正确。
(2)《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记写的都是童年少年时期的往事,里面有许多事情都是从儿童视觉去观察的,十分有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摘覆盆子、拔何首乌藤、按斑蝥、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甚至《父亲的药》里去找原配的蟋蟀等等,都很有趣,举一例加以解说则可。
故答案为:⑴C;⑵ 示例:我觉得《朝花夕拾》中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经历十分有趣,在那里他观察各种昆虫,拔何首乌,尝覆盆子……我感受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也很羡慕他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的熟悉,特别是课本里有的篇目《社戏》是小说,要与《朝花夕拾》的篇目分清楚。⑵《朝花夕拾》共有10篇散文,需要我们熟悉每一篇的内容与情节,特别需要我们记清楚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故事内容。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季一来,就到了他肆意展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时候。他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浑身充满了蓬勃新生的力量,很是有些野蛮。炎热的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股奇怪又特别的味道,氤氲又迷离,眼前只见白茫茫一片,顿时整个世界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大雨中。
①几滴小雨象征性预告后
②万里晴空倏尔乌云密布
③豆大的雨点便不客气地劈头盖脸地倾倒下来
④晒了一天的灼热的马路顿时腾起一股白色的热气
⑤隐隐几声雷鸣
A.①②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①②⑤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这几句话是按时间顺序描述午后下雨的情形:先是几滴小雨,而后乌云密布,再是雷声,然后是大雨点,最后是马路上的白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实际上是考查语言的连贯。语言要连贯,一段话前后要统一,要注意有合理的顺序,要恰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使衔接过渡自然,要注意表述角度一致。排序题的答题思路是:通读——排序——试读——微调,要确保话题的一致,注意句子的合理顺序,抓关键句、起始句、结尾句、总结句,注意关联词语,注意前后照应。
5.综合性学习。
2021年11月,河南博物院推出“专属情感盲盒”,可自选物品、土壤、工具、尺寸等,由博物院进行“私人定制”,满足人们的情感表达需求。11月恰逢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学校组织大家为这个创意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1)你们班的设计小组制作好了一份宣传海报,想请美术老师李老师帮忙指导一下。下面是班长对李老师说的一段话,里面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李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在美术指导方面是专家,①并且您还培养出了十几个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这是我们班设计的“专属情感盲盒”宣传海报,请您提出宝贵意见,②如有不当之处,请务必指出。
第①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第②处画线句用语不得体,应改为: 。
(2)你们班的宣传海报创意新奇,大家想在海报的醒目处添加一句简洁凝练的宣传语。请你仿照博物院其他“考古系列”宣传活动的宣传语,完成此宣传语的添加,吸引大家更多地了解、关注河南的厚重历史。
“文物修复盲盒”:足不出户,为您带来“在家修文物”的奇妙体验。
“一起考古吧”小程序:一起来吧!数字化再现考古工作场景。
“专属情感盲盒”:
(3)小豫同学通过了解你们的宣传海报,特意为他的一个朋友定制了一个“专属情感盲盒”。下面是他写给这个朋友的卡片上的一段文字,请你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为哪里的朋友定制的“专属情感盲盒”,并说出你的依据。
戴上白手套,将圆柱形土块表面用水润湿,拿起迷你版“探铲①”,一点点铲下外围的泥土,再用小刷子扫去层层浮土,迷你版“彩陶双连壶②”就露出真容。只需十几分钟,你就能沉浸式体验一把考古工作的快乐。
【注释】①探铲:一种考古工具,曾在发掘洛阳偃师商城遗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彩陶双连壶: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寓意团结、友好等主题。
这是为 (填城市名称)的朋友定制的。
依据:
【答案】(1)示例:把“十几个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改为“十几个考上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2)【示例1】还犹豫什么?土壤、文物、尺寸等由你来选,妥妥的“私人定制”。
【示例2】一段被岁月包裹的温情,在土壤中滋养出专属的惊喜。(能体现活动特色,吸引人们关注,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1】洛阳 依据:根据迷你版“探铲”和注解文字“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工具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洛阳的朋友定制的。 【示例2】郑州 依据:根据迷你版“彩陶双连壶”和注解文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物品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郑州的朋友定制的。
【知识点】创新题型;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第1空:划线句成分残缺,应该是“十几个考上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第2空:“务必”这个词语太过武断,不得体,应该用“恳请批评指正”。
故答案为:⑴第1空、示例:把“十几个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改为“十几个考上美术院校的杰出人才”;第2空、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2)这个宣传语主要在要鼓励大家踊跃参加,所以要富有鼓动的话语,围绕“专属”。
故答案为: 【示例1】还犹豫什么?土壤、文物、尺寸等由你来选,妥妥的“私人定制”。【示例2】一段被岁月包裹的温情,在土壤中滋养出专属的惊喜。(能体现活动特色,吸引人们关注,言之成理即可)
(3)根据迷你版“探铲”和注解文字“ 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可知是为洛阳的朋友定制的;根据迷你版“彩陶双连壶和注释文字“ 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 ”可知是为郑州的朋友定制的。
故答案为:第1空、【示例1】洛阳 依据:根据迷你版“探铲”和注解文字“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工具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洛阳的朋友定制的。 【示例2】郑州 依据:根据迷你版“彩陶双连壶”和注解文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可以推测,这个专属情感盲盒可能在物品上进行了私人定制,有可能是为郑州的朋友定制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语病的分析,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
⑶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概括与提炼。材料中信息概括与提炼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冬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旁的冰上燃一堆柴火。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它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阴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看绿。”
“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还看到什么吗?”“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有删改)
6.文中先后描写了三幅冬景,生动展现了北方山村在茫茫白雪中的情致。请仿照示例给另外两幅画面命名。
示例:画面一:郊外闲冬图
画面二:
画面三:
7.【创新题】小语和小文都很喜欢这篇文章,便一起朗读起来。读到“你这么喜欢冬天?!”这句话时,两人将重音放在了“你”上,并且在“你”后进行了停顿,但是总觉得读得不对劲,请你帮帮他们,给出你认为合适的包含停连与重音的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
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
②“奶奶,电线肿了。”
9.贾平凹的散文往往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表达深邃的哲思。文章最后一段的“奇景”之说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
【答案】6.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
7.朗读方案:“么”字后停顿,“这么”两字重读,“喜欢冬天”连读并且语调上扬。
理由:这句话是想表达对“雪柱”喜欢冬天的惊奇与不可思议,想要强调的是对方喜欢冬天的程度,所以“这么”重读,在其后进行短暂停顿。又因为句末是问号加感叹号,所以“喜欢冬天”要连读并且语调上扬,读出一种不可置信又惊叹的感情。
8.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形象地写出了北方冬日的寒冷。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电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电线被雪覆盖后变粗的形态,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表达了孩子对大雪到来的喜爱与惊奇。
9.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思考“奇景”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首先从文章最后两人的对话来看,鸟“是一树会唱的绿叶”、“太阳难道会封冻吗”、冬天“是分号”、“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正是起跑前的后退”以及“不是孕育着春天吗”等语句都体现出“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这样的冬天让人热爱。再者跳出对话内容之外观察对话的这两个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观察冬天,思考冬天,感悟冬天,这样的热爱与思考的力量也使得他们成为冬天的奇景。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重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6.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从开头到“和云下的那棵老树”,描写的是冬晨所见到的图景,表现冬晨的寒冷与人的悠闲,可概括为“郊外闲冬图”;接着“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至“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写的是早饭后,祖孙俩的对话以及农民对大雪的评价,可概括为“农村喜雪图”;后面的部分主要写两个人在雪中的对话,表现二人对冬的喜爱之情,可以概括为“雪中对话图”。
故答案为:第1空、农村喜雪图
第2空、雪中对话图
7.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朗读重音与停连的把握,朗读停顿主要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出于人的生理上的换气停顿,二是为了符合结构上或语意表达上的需要:重音则是为了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者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
故答案为: 朗读方案:“么”字后停顿,“这么”两字重读,“喜欢冬天”连读并且语调上扬。
理由:这句话是想表达对“雪柱”喜欢冬天的惊奇与不可思议,想要强调的是对方喜欢冬天的程度,所以“这么”重读,在其后进行短暂停顿。又因为句末是问号加感叹号,所以“喜欢冬天”要连读并且语调上扬,读出一种不可置信又惊叹的感情。
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一个句子很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冬天的冷形象化,突出冷所带来的痛的程度;第二个句子“奶奶,电线肿了”,是拟人的修辞, -是写出了雪覆盖下电线的粗大,二是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知,以此.来突出雪”下得大。
故答案为: ①“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的生疼”,形象地写出了北方冬日的寒冷。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电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电线被雪覆盖后变粗的形态,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表达了孩子对大雪到来的喜爱与惊奇。
9.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_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为冬景里的奇景。”此句位于文末,是本.文的主旨句,所以“奇景”的含义,即为本文作者所要表现的中心。从二人对话的内容来看,他们喜爱冬天是因为“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冬天“孕育着春天”,这种对冬的喜爱与别样的感悟正是作者称奇之处,也表现了作者对冬天的态度。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 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思考“奇景”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首先从文章最后两人的对话来看,鸟“是一树会唱的绿叶”、“太阳难道会封冻吗”、冬天“是分号”、“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正是起跑前的后退”以及“不是孕育着春天吗”等语句都体现出“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这样的冬天让人热爱。再者跳出对话内容之外观察对话的这两个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观察冬天,思考冬天,感悟冬天,这样的热爱与思考的力量也使得他们成为冬天的奇景。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各题。
文本一:
雨
冯剑华
①雨,应该是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④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⑤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春雨,是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⑧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⑨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⑩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文本二:
春 雨
楚笛
①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你来了。
②一睁眼,你晶莹莹的身影已晃动在我的窗前,你脆生生的喉音正叩响着我的窗纸。是怎样急迫地披上衣,推开门!我迎接你。
③看着你,我的目光不能有一瞬转移;听着你,我的耳膜不放过一个音节。从遥远的天际到漠漠的平川,每分每秒你都在诞生与消亡里挣扎。生的喜悦,死的恐惧,欢唱与呐喊的一声:叮叮咚咚。我实在是贪婪的,贪婪地想挽住你,拥有你。于是,我便嗅着你,闻着你,用我干裂的唇抚慰你。多少日子等候的焦躁,在吻你的时候,平平润润了。
④来吧,亲爱的你。和我一起望穿时光,看一看十年前的听雨少年。四月的西湖,黄色的柳眉落了,在浅蓝浅蓝的天色湖光里缤纷。那一天,燕子矶上,我倚着“红楼”梦见六朝故都的脂香粉浓。你挹我以满颊的清凉,淋淋漓漓的,真的欲说还休吗?北上的车厢里,有一篮满满的轻愁,是你送的。
⑤十年了,看了十年的塞外风景。北国的味道只在白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白的枝条,白的山石,白的冰河,胡城关山的剽悍强健就尽在其中了。东北喜欢用红砖瓦盖房子,鲜艳中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浮华。住了十年,我一直不习惯,只好在窗外挂一个风铃,夜里在软软柔柔的昆曲中逛一逛寒山寺,想一想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江南都喜欢青砖,素素淡淡地立在田野里,间或有一阵雨滴答在瓦上,漾起一片灰色的温柔。
⑥风铃声可以权充作我故乡的雨声吗?今夜的梦境也可以和听雨少年的一样吗?暖流从那边飘过来……
⑦来吧,亲爱的你!给我丝丝毫毫南方的气息。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眼波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吧。
⑧盼望了三千六百多个日子,仍不能定下归期。
⑨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剔透的你从故乡的云际落下,落在我的发梢、唇上、心底……
10.联系全文,说说文本一中第①段的作用。
11.文本一最后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秋日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1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13.和文本一相比,文本二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第二人称来写春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0.①结构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内容上,点明了“雨”女性化的特点,总领全文;引发读者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见过了、经过了、做过了许多,年轻过,也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绘秋之图,而且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姗姗而来。
1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拍打窗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3.拉近了作者与春雨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的表达,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人称;拟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同时,段落的作用要关注段落的位置,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引读者,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内容上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3)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对语句的品析。首先要判断该句用了什么修辞,然后解说该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最后表达什么情感。答题格式:什么修辞+作用+具体语境内容。
(4)本题考查对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的理解。第二人称的好处有:能使阅读者的情感更快的调动起来,并且能使阅读者更快的进入角色中和文章中;使阅读者更容易抒情,让阅读者读文章时显得更加亲切、随和、生动。具有感染力,能更加打动人,并且具有拟人化的效果。平时学习时要多去体会。
10.题目是“雨”,第1段开篇点“雨”,就是点题,内容上,点“雨”女性化的特点,总领全文,而且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①结构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内容上,点明了“雨”女性化的特点,总领全文;引发读者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第12段写秋雨“阅尽沧桑”,第13段接着说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就是对她“阅尽沧桑”的解释;最后一段写她不落寞,原因有二:一她正在描画霜叶,二三月春雨又会姗姗而来。
故答案为: 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见过了、经过了、做过了许多,年轻过,也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绘秋之图,而且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姗姗而来。
12.句中“身影”“晃动”“喉音”“叩响”这些都是人的动作和神态,故是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春雨拍打窗纸的情态,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拍打窗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3.第二人称的好处有:能使阅读者的情感更快的调动起来,并且能使阅读者更快的进入角色中和文章中;使阅读者更容易抒情,让阅读者读文章时显得更加亲切、随和、生动。具有感染力,能更加打动人,并且具有拟人化的效果。
故答案为: 拉近了作者与春雨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的表达,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三、古诗文阅读(共8分)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后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对“次北固山下”中“次”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靠近 B.路过 C.停宿 D.相聚
15.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16.有位同学提出,下面两首诗歌能够和《次北固山下》组成一组材料共同学习。请你帮他从诗歌情感的角度写出理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14.C
15.示例: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坐在江中行驶的船上看,江面显得格外宽阔;和风顺畅,小舟风帆高悬,在江面上顺风疾行。
16.示例:三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与掌握。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象(景物),诗人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要找出意象,然后加以想象,紧扣诗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描绘,可适当添加细节。再思考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对主旨的把握,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
14.标题是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意思。
故答案为:C
15.这联诗句写了潮水与蒂岸齐平,和风顺畅,将小船的风帆高悬。
故答案为: 示例: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坐在江中行驶的船上看,江面显得格外宽阔;和风顺畅,小舟风帆高悬,在江面上顺风疾行。
16.《次北固山下》一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秋日里凄凉的景象,表达出了作者独自飘零天涯,在秋日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静夜思》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表达客居思乡之情。三首诗共同的地方就是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故答案为:示例:三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四、作文(50分)
17.开学有一段时间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新同学。请以《夸夸我的新同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范文示例】
夸夸我的新同学
榜样不一定是报纸、上电视上出现的大人物,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细观,每个人都有闪光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我就来夸夸我的同桌——李欣婧。
她写的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每天早上,翻开她的随笔本,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每一个笔画都规规矩短、方方正正;整篇文章学大小一致、排列整齐。不仅是随笔,英语笔记、数学习题,她也会合理安排空间,让人看到便感到舒适。
她说每一句时都心平气。和我不论是聊天时,还是检查时;不论是平常,还是着急时,她总会用一样的语气说每一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端庄、大方。
她对人很友善。有时,我忘带了什么书,在其它班又不认识人,就只能在本班里找人缘广的同学帮忙。而每当这时,她总会来帮助我,一本书拿在手中,一股暖流淌在心头。
她从来都不会迟到。不论是酷着严寒,还是风霜雨雪,她总能早早地到了教室。虽然我们顺路, 但在上学时却很少遇到;她出门总比我早。在我看来正常的到校时间在她看来,或许是最晚出门的时间。每次来到教室,虽然很多时候人不太多,但总能看到她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或是写作业。
她很细心。达一点,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桌垫下干干净争没有一张纸片,上课前总能把书摆在课桌上;每次离开座位都把凳子收好……这么多证据,谁能说她不细心?
这就是我的好同学;李欣婧。她身上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却现在才发现,真是后悔啊! 快去寻找你身边的榜样吧!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夸夸,就是夸赞;我的,限制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新,就是进入初中才结交的,同学,一起学习的人,而不是其他。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要求是写记叙文,就是记写同学值得你夸赞的地方,可以写一个同学,也可写几个同学,可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注意详略安排。写出同学的个性,但不要丑化同学。
【点评】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