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8 16:30: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2020六上·华州期末)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   。(填"大"或“小”)。
2.(2021六下·巴彦淖尔期中)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3.动物、植物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生存,构成了美好的   。
4.(2020三上·菏泽期末)解放军叔叔用柳树条可以编成帽子,隐蔽自己,是利用了柳树条有   。
5.(2021六上·蒙城期末)现代的长颈鹿是   选择的结果。
6.(2021·黔东南)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而   则被淘汰掉。
7.(2021六下·黔东南期末)植物的茎和叶具有   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   ,这是植物长期   的结果。
8.(2020五上·景县期末)动物有护身术:蝗虫用的是   ;竹节虫靠   保护自己等。
9.(2021六下·黔东南期末)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   变化时   所造成的。
10.(2021五下·衡水期中)达尔文出版了《   》,并将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   的过程叫做   。
11.(2021四下·绥中期末)科学家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   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12.(2022六上·磐石期末)如图所示,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烧杯A和C,1个与大烧杯体积相近的细长玻璃瓶B,3支温度计,在3个容器内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进行测量,我们发现的温度下降最快,   的温度下降最慢。这种现象解释了动物生活在越寒冷的地方体型   ,身体越接近   。
A B C
二、判断题
13.(2022五下·鸡西期末)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
14.(2021六下·贵阳期末)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环境变化,绿草枯死,田野变成了沙漠。绿色青蛙在黄色的沙地上异常显眼,很容易被猎食者发现。这样,后代中的黄色青蛙就被保留下来,以后这里的青蛙也就成为以黄色为主的青蛙了。(  )
15.(2020·西充模拟)在自然选择中,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判断对错)
16.(2022六下·韶关期中)“物竞生存,适者生存”体现了孟德尔“自然选择”学说的精髓。 (  )
17.(2022六下·师宗期中)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三、单选题
18.(2021六下·黔东南期末)非洲的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分别是(  )
A.黑种人、黄种人 B.黑种人、白种人 C.黄种人、白种人
19.(2021四下·白水期末)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叶退化为刺状,茎特化为肉质茎,适合仙人掌生活的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寒冷的极地 C.干旱的沙漠
20.东北虎的腿和耳朵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21.(2021六下·新会月考)变色龙会随着周围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它自身的什么颜色?
A.皮肤 B.眼睛 C.血液
22.不同地区的民居具有不同的风格,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当地环境的影响 B.受人喜好的影响 C.受技术发展的影响
23.(2022六上·五华期末)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狐狸比生活在炎热地区的狐狸(  )
A.个体大、耳朵大 B.个体小、耳朵小
C.个体小、耳朵大 D.身体更圆、鼻子更小
24.(2020五上·昌黎期中)壁虎断尾、海参排脏,动物的这些行为是为了( )。
A.寻找食物 B.保护自己 C.繁殖后代
25.(2021·郧西)下列(  )是非洲沙狐。
A.
B.
C.
26.(2021六下·二七期末)亚洲东部光照适中,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主要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27.(2021三下·衡水期中)动物在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好看 B.人们要求它换的
C.为了长得更快 D.抵御冬天的寒冷
28.(2021六上·红塔期末)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自相残杀
29.(2021六下·十堰期末)绿色植物都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这属于(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四、连线题
30.(2022六下·师宗期中)(一)、连线题。请将下列生物与其栖息地连接起来。
小丑鱼 茂密的森林
仙人掌 浩瀚的海洋
枫 树 烈日炎炎的沙漠
东北虎 高高的山坡
31.(2021三下·马鞍山期末)将下列植物名称与其适应环境的“本领”用线连接起来。
仙人掌 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
水葫芦 地面部分矮小,有庞大的根系
青苔 叶柄和地下茎有孔洞,满足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骆驼刺 刺针状叶,避免水分蒸发
莲 叶柄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
五、解答题
32.(2021六下·巴林左旗期末)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六、实验探究题
33.(2020六下·黄冈月考)我想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为什么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存活下来?
(1)我的猜测   。
(2)我的实验设计:剥花生比赛。
实验材料:镊子、钳子、花生。
实验步骤:
①小组内合作分工,将组内成员分为两组,一组成员使用   ,模拟   ,另一组成员使用   ,模拟   。
②两组成员开展剥花生比赛,要求借助工具剥花生,时间为一分钟,比比哪组剥的花生多。
③反复实验3到4次。
(3)实验中的现象   。
我的解释   。
(4)拓展应用:这一现象符合生物进化学说,是   选择的结果。
34.(2022六下·乐清期末)校园生物大搜索
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活动中,小明对教学楼前的花坛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所示,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花坛中找到了   种动物。其中昆虫有   种。
(2)下列花坛生物的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
A.樟树→蚂蚁→蜘蛛 B.雪松→松鼠→麻雀 C.蜗牛→蚂蚁→蜘蛛
(3)小明将植物进行分类,如左下图所示。他在附近还采集到一片树叶,如下图所示。这片树叶可能是   树的树叶 。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4)第(3)题中的叶子与亲代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我们根据叶子的特点判断种类,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现象。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一些不同,这种现象叫   。
(5)冬季时,桑树变得光秃秃的,而雪松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
A.桑树不能适应冬天
B.桑树比雪松更能适应冬天
C.它们都能适应这里的冬天,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小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越冷的地方,裸露在外面的器官就会越小,减少热量的散失,例如北极狐。
2.【答案】自然选择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是在利用生物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好处或利益而采取的选择;自然选择是客观的,人工选择是主观的。
3.【答案】大自然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草食动物要吃植物,部分肉食动物又要吃草食动物,归根,动物是靠植物生存。而动物反过来又保护植物,或者粪便来肥沃土地。
4.【答案】颜色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解放军叔叔用柳树条可以编成帽子,隐蔽自己,是利用了柳树条有颜色。
【分析】柳树是绿色的,解放军将柳条待在头上,可以方便在丛林中隐蔽。
5.【答案】自然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长颈鹿是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成为现在的形态,可以通过长脖子吃到别的动物吃不到的食物。
6.【答案】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考查自然选择的定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7.【答案】向光生长;光合作用;进化
【知识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对植物向性运动的认识,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有向水性和向地性。
8.【答案】保护色;拟态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9.【答案】环境;自然选择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0.【答案】物种起源;淘汰;自然选择
【知识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达尔文是研究物种进化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答案】环境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所有生物,包括远古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食物的获取、外界温度的变化、后代孵化环境等,所以生物的灭绝是因为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12.【答案】B;A;圆形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分析实验可知,在3个容器内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进行测量,我们发现B的温度下降最快,A的温度下降最慢。这种现象解释了动物生活在越寒冷的地方体型,身体越接近圆形。动物不同个体之间身体的形态也不同,这是因为环境不同,同一种生物,越热的地方,动物的个体趣大,越冷的地方,动物的个体越小,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经过自然选择,往往是绿色,和田野颜色一样。
14.【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考查动物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在自然选择中,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故答案为:√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物竞生存,适者生存” 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体现了自然选择。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生物适应环境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就是说生活着的生物普遍相对适应当前的环境,但若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不再适应环境了。如:鱼儿适应于池塘的生活,但是如果池塘干涸了,它们就不再适应那个环境了 。
18.【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人类皮肤颜色的多祥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靠近赤道,干燥炎热。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居住在地球相同的纬度上。
19.【答案】C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沙漠缺水的环境。
20.【答案】C
【知识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动物为更好的适应环境会进行相应的进化,比如北极熊的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长得很小是为了适应北极严寒的气候环境。东北虎的腿和耳朵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寒冷。
21.【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变色龙的保护色很好的保护自己,当环境色彩改变皮肤会改变与环境相似的颜色。
22.【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不同地区的民居具有不同的风格 ,这是因为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在黄土高原上主要是窑洞;在南方当地人住吊脚楼,主要是当地气候潮湿,多蚊虫。
23.【答案】D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活在越寒冷地区的动物,个体就越大,体型趋向于圆形,并且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小。短鼻子和小耳朵有利于防止散热,抵御寒冷。
24.【答案】B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
25.【答案】C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非洲沙狐的耳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是动物适应环境长期形成的特征,C符合题意。
26.【答案】B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光照适中,主要生活着黄种人。
27.【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适应季节的变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换毛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寒冷。
28.【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恐龙
【解析】【分析】恐龙的灭绝在科学界有很多种假设,其中主要的是小行星的撞击、天气的变化和疾病的流行,现在大多数人都接受是受到小行星的撞击导致的尘埃在大气中很长时间没沉下来导致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从而导致生物链从底层崩溃,导致恐龙的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9.【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都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30.【答案】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它们的栖息地也是不同的,根据对生物的了解,小丑鱼的栖息地是浩翰的海洋;仙人掌的栖息地是烈日炎炎的沙漠;枫树的栖息地是高高的山坡;东北虎的栖息地是茂密的森林。
31.【答案】
【知识点】自然选择;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
【解析】【分析】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仙人掌刺针状叶,避免水分蒸发,水葫芦叶柄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骆驼刺地面部分矮小,有庞大的根系,莲叶柄和地下茎有孔洞,满足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32.【答案】由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常刮暴风,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因为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保水能力差,还容易被风折断,不能生存,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矮小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小,保水能力强,还能避免被风折断,有利于生存,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选择之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33.【答案】(1)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咬破种子坚硬的外壳,而喙小而不坚硬的地雀则咬不破所以饿死了。
(2)钳子;喙大而强壮的地雀;镊子;喙小而不坚固的地雀
(3)使用钳子夹的花生多;钳子比镊子大,更容易夹开花生。所以同理在当时喙大而坚硬的地雀更容易存活下来。
(4)自然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1)对两种鸟的生理特征做出假设;
(2)利用钳子来模拟喙大而强壮的地雀;而用镊子来模拟喙小而不坚硬的地雀;通过比较两种工具可以咬开花生的数量来比较两种鸟可以进食的数量;
(3)实验现象:坚硬的钳子可以咬开的花生的数目更多,这说明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吃到的食物更多;
(4)实验结论: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4.【答案】(1)5;1
(2)A
(3)桑;叶缘有锯齿
(4)遗传;变异
(5)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变异;自然选择;遗传;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小明在花坛中找到了麻雀、蜘蛛、蚂蚁、松鼠和蜗牛5种动物。其中昆虫有蚂蚁。
(2)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被吃与吃这种关系的,樟树→蚂蚁→蜘蛛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A正确;B.松鼠吃松子,但是麻雀不吃松鼠,所以雪松→松鼠→麻雀不是一条食物链,故B错误;C蚂蚁不是以蜗牛为食,所以蜗牛→蚂蚁→蜘蛛不构成食物链,故C错误;
(3)小明将植物进行分类,如图2所示。他在附近还采集到一片树叶,如图3所示。这片树叶可能是桑树的树叶。这样判断的理由是叶缘有锯齿,与桑树的叶缘特征一致。
(4)我们根据叶子的特点判断种类,这是因为生物具有遗传现象。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一些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5)A、桑树冬季落叶,安全越冬,说明桑树也能很好地适应冬天,故A错误;
B、桑树和雪松都能安全越冬,说明两种树都能适应冬天,不能说哪一个更强,故B错误;
C、桑树和雪松都能安全越冬,说明它们都能适应这里的冬天,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故C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2020六上·华州期末)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   。(填"大"或“小”)。
【答案】小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越冷的地方,裸露在外面的器官就会越小,减少热量的散失,例如北极狐。
2.(2021六下·巴彦淖尔期中)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答案】自然选择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是在利用生物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好处或利益而采取的选择;自然选择是客观的,人工选择是主观的。
3.动物、植物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生存,构成了美好的   。
【答案】大自然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草食动物要吃植物,部分肉食动物又要吃草食动物,归根,动物是靠植物生存。而动物反过来又保护植物,或者粪便来肥沃土地。
4.(2020三上·菏泽期末)解放军叔叔用柳树条可以编成帽子,隐蔽自己,是利用了柳树条有   。
【答案】颜色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解放军叔叔用柳树条可以编成帽子,隐蔽自己,是利用了柳树条有颜色。
【分析】柳树是绿色的,解放军将柳条待在头上,可以方便在丛林中隐蔽。
5.(2021六上·蒙城期末)现代的长颈鹿是   选择的结果。
【答案】自然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长颈鹿是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成为现在的形态,可以通过长脖子吃到别的动物吃不到的食物。
6.(2021·黔东南)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而   则被淘汰掉。
【答案】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考查自然选择的定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7.(2021六下·黔东南期末)植物的茎和叶具有   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   ,这是植物长期   的结果。
【答案】向光生长;光合作用;进化
【知识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对植物向性运动的认识,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有向水性和向地性。
8.(2020五上·景县期末)动物有护身术:蝗虫用的是   ;竹节虫靠   保护自己等。
【答案】保护色;拟态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9.(2021六下·黔东南期末)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   变化时   所造成的。
【答案】环境;自然选择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0.(2021五下·衡水期中)达尔文出版了《   》,并将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   的过程叫做   。
【答案】物种起源;淘汰;自然选择
【知识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达尔文是研究物种进化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2021四下·绥中期末)科学家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   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答案】环境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所有生物,包括远古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食物的获取、外界温度的变化、后代孵化环境等,所以生物的灭绝是因为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12.(2022六上·磐石期末)如图所示,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烧杯A和C,1个与大烧杯体积相近的细长玻璃瓶B,3支温度计,在3个容器内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进行测量,我们发现的温度下降最快,   的温度下降最慢。这种现象解释了动物生活在越寒冷的地方体型   ,身体越接近   。
A B C
【答案】B;A;圆形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分析实验可知,在3个容器内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进行测量,我们发现B的温度下降最快,A的温度下降最慢。这种现象解释了动物生活在越寒冷的地方体型,身体越接近圆形。动物不同个体之间身体的形态也不同,这是因为环境不同,同一种生物,越热的地方,动物的个体趣大,越冷的地方,动物的个体越小,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二、判断题
13.(2022五下·鸡西期末)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生活在田野里的青蛙,经过自然选择,往往是绿色,和田野颜色一样。
14.(2021六下·贵阳期末)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环境变化,绿草枯死,田野变成了沙漠。绿色青蛙在黄色的沙地上异常显眼,很容易被猎食者发现。这样,后代中的黄色青蛙就被保留下来,以后这里的青蛙也就成为以黄色为主的青蛙了。(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考查动物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5.(2020·西充模拟)在自然选择中,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判断对错)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在自然选择中,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故答案为:√
16.(2022六下·韶关期中)“物竞生存,适者生存”体现了孟德尔“自然选择”学说的精髓。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物竞生存,适者生存” 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体现了自然选择。
17.(2022六下·师宗期中)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生物适应环境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就是说生活着的生物普遍相对适应当前的环境,但若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不再适应环境了。如:鱼儿适应于池塘的生活,但是如果池塘干涸了,它们就不再适应那个环境了 。
三、单选题
18.(2021六下·黔东南期末)非洲的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分别是(  )
A.黑种人、黄种人 B.黑种人、白种人 C.黄种人、白种人
【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人类皮肤颜色的多祥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靠近赤道,干燥炎热。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居住在地球相同的纬度上。
19.(2021四下·白水期末)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叶退化为刺状,茎特化为肉质茎,适合仙人掌生活的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 B.寒冷的极地 C.干旱的沙漠
【答案】C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沙漠缺水的环境。
20.东北虎的腿和耳朵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答案】C
【知识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动物为更好的适应环境会进行相应的进化,比如北极熊的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长得很小是为了适应北极严寒的气候环境。东北虎的腿和耳朵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寒冷。
21.(2021六下·新会月考)变色龙会随着周围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它自身的什么颜色?
A.皮肤 B.眼睛 C.血液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变色龙的保护色很好的保护自己,当环境色彩改变皮肤会改变与环境相似的颜色。
22.不同地区的民居具有不同的风格,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当地环境的影响 B.受人喜好的影响 C.受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不同地区的民居具有不同的风格 ,这是因为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在黄土高原上主要是窑洞;在南方当地人住吊脚楼,主要是当地气候潮湿,多蚊虫。
23.(2022六上·五华期末)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狐狸比生活在炎热地区的狐狸(  )
A.个体大、耳朵大 B.个体小、耳朵小
C.个体小、耳朵大 D.身体更圆、鼻子更小
【答案】D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活在越寒冷地区的动物,个体就越大,体型趋向于圆形,并且鼻子、耳朵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小。短鼻子和小耳朵有利于防止散热,抵御寒冷。
24.(2020五上·昌黎期中)壁虎断尾、海参排脏,动物的这些行为是为了( )。
A.寻找食物 B.保护自己 C.繁殖后代
【答案】B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
25.(2021·郧西)下列(  )是非洲沙狐。
A.
B.
C.
【答案】C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非洲沙狐的耳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环境中散热,是动物适应环境长期形成的特征,C符合题意。
26.(2021六下·二七期末)亚洲东部光照适中,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主要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答案】B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光照适中,主要生活着黄种人。
27.(2021三下·衡水期中)动物在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好看 B.人们要求它换的
C.为了长得更快 D.抵御冬天的寒冷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适应季节的变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换毛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寒冷。
28.(2021六上·红塔期末)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自相残杀
【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恐龙
【解析】【分析】恐龙的灭绝在科学界有很多种假设,其中主要的是小行星的撞击、天气的变化和疾病的流行,现在大多数人都接受是受到小行星的撞击导致的尘埃在大气中很长时间没沉下来导致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从而导致生物链从底层崩溃,导致恐龙的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9.(2021六下·十堰期末)绿色植物都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这属于(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答案】A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都往阳光强的方向生长,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连线题
30.(2022六下·师宗期中)(一)、连线题。请将下列生物与其栖息地连接起来。
小丑鱼 茂密的森林
仙人掌 浩瀚的海洋
枫 树 烈日炎炎的沙漠
东北虎 高高的山坡
【答案】
【知识点】自然选择;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它们的栖息地也是不同的,根据对生物的了解,小丑鱼的栖息地是浩翰的海洋;仙人掌的栖息地是烈日炎炎的沙漠;枫树的栖息地是高高的山坡;东北虎的栖息地是茂密的森林。
31.(2021三下·马鞍山期末)将下列植物名称与其适应环境的“本领”用线连接起来。
仙人掌 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
水葫芦 地面部分矮小,有庞大的根系
青苔 叶柄和地下茎有孔洞,满足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骆驼刺 刺针状叶,避免水分蒸发
莲 叶柄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
【答案】
【知识点】自然选择;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
【解析】【分析】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仙人掌刺针状叶,避免水分蒸发,水葫芦叶柄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骆驼刺地面部分矮小,有庞大的根系,莲叶柄和地下茎有孔洞,满足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五、解答题
32.(2021六下·巴林左旗期末)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答案】由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常刮暴风,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因为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保水能力差,还容易被风折断,不能生存,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矮小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小,保水能力强,还能避免被风折断,有利于生存,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选择之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六、实验探究题
33.(2020六下·黄冈月考)我想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为什么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存活下来?
(1)我的猜测   。
(2)我的实验设计:剥花生比赛。
实验材料:镊子、钳子、花生。
实验步骤:
①小组内合作分工,将组内成员分为两组,一组成员使用   ,模拟   ,另一组成员使用   ,模拟   。
②两组成员开展剥花生比赛,要求借助工具剥花生,时间为一分钟,比比哪组剥的花生多。
③反复实验3到4次。
(3)实验中的现象   。
我的解释   。
(4)拓展应用:这一现象符合生物进化学说,是   选择的结果。
【答案】(1)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咬破种子坚硬的外壳,而喙小而不坚硬的地雀则咬不破所以饿死了。
(2)钳子;喙大而强壮的地雀;镊子;喙小而不坚固的地雀
(3)使用钳子夹的花生多;钳子比镊子大,更容易夹开花生。所以同理在当时喙大而坚硬的地雀更容易存活下来。
(4)自然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1)对两种鸟的生理特征做出假设;
(2)利用钳子来模拟喙大而强壮的地雀;而用镊子来模拟喙小而不坚硬的地雀;通过比较两种工具可以咬开花生的数量来比较两种鸟可以进食的数量;
(3)实验现象:坚硬的钳子可以咬开的花生的数目更多,这说明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吃到的食物更多;
(4)实验结论: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4.(2022六下·乐清期末)校园生物大搜索
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活动中,小明对教学楼前的花坛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所示,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花坛中找到了   种动物。其中昆虫有   种。
(2)下列花坛生物的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
A.樟树→蚂蚁→蜘蛛 B.雪松→松鼠→麻雀 C.蜗牛→蚂蚁→蜘蛛
(3)小明将植物进行分类,如左下图所示。他在附近还采集到一片树叶,如下图所示。这片树叶可能是   树的树叶 。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4)第(3)题中的叶子与亲代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我们根据叶子的特点判断种类,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现象。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一些不同,这种现象叫   。
(5)冬季时,桑树变得光秃秃的,而雪松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
A.桑树不能适应冬天
B.桑树比雪松更能适应冬天
C.它们都能适应这里的冬天,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
【答案】(1)5;1
(2)A
(3)桑;叶缘有锯齿
(4)遗传;变异
(5)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变异;自然选择;遗传;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小明在花坛中找到了麻雀、蜘蛛、蚂蚁、松鼠和蜗牛5种动物。其中昆虫有蚂蚁。
(2)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被吃与吃这种关系的,樟树→蚂蚁→蜘蛛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A正确;B.松鼠吃松子,但是麻雀不吃松鼠,所以雪松→松鼠→麻雀不是一条食物链,故B错误;C蚂蚁不是以蜗牛为食,所以蜗牛→蚂蚁→蜘蛛不构成食物链,故C错误;
(3)小明将植物进行分类,如图2所示。他在附近还采集到一片树叶,如图3所示。这片树叶可能是桑树的树叶。这样判断的理由是叶缘有锯齿,与桑树的叶缘特征一致。
(4)我们根据叶子的特点判断种类,这是因为生物具有遗传现象。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一些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5)A、桑树冬季落叶,安全越冬,说明桑树也能很好地适应冬天,故A错误;
B、桑树和雪松都能安全越冬,说明两种树都能适应冬天,不能说哪一个更强,故B错误;
C、桑树和雪松都能安全越冬,说明它们都能适应这里的冬天,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故C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