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 短文两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 短文两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4 22:30: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 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
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2)________
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ū)
(3)________
A.诸葛庐(gé) B.苔痕(tái) C.劳形(xíng)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⑴ 德馨(xīng) ----(xīn)⑵ 西蜀(shū) ---(shǔ)⑶ 诸葛庐(gé) ----(gě)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2)可以调素琴   
(3)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博学的人
(2)调弄
(3)形体、躯体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
⑵句意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
⑶句意为: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故答案为:⑴ 博学的人 ⑵ 调弄 ⑶ 形体、躯体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陋之有 B.因往晓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宋之丁氏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代词,代指杞人;
C: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有龙则灵(灵气) 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云(说) 惟吾德馨(香气)
D.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金色的书)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正确;
B:“灵”解释为“神异”;
C:“馨”解释为“德行美好”;
D:“金经”指“佛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 A.有误,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故停顿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有误,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故停顿为:苔痕/_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有误,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故停顿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6.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主旨句是:   ,   。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3)文中表现作者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的句子是:   ,   。
(4)文中表明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句子是:   ,   。
(5)文中最能突出陋室主人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陋室铭》的理解《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主人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述,展现出陋室不陋,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⑴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⑵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⑶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⑷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⑸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龙则灵   
②谈笑有鸿儒   
③何陋之有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
C.本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说明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D.本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答案】7.神异;大;什么
8.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 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
②句意为: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
③句意为: 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故答案为:
第1空、神异
第2空、大
第3空、什么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CD.正确。
A.“用来警诚他人或者称述功德"错误.应为“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故答案为: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陋室铭》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9.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文“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  )
A.太阳 B.白天
C.时光,光阴 D.每天,一天天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甲、丙两段文字中,刘禹锡和颜回一个居住在“陋室”,一个居住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②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甲文中提到的“▲”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答案】9.D
10.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天长进,子贡会一天天减损。”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那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了)。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了,(因为)是(自己)已经与香味融合在一起。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味了,也是(自己)与臭味融合在一起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9.例句的意思为:子夏会一天天长进。
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在:在于,动词。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神奇;灵异。 好:喜欢。处:相处。不若:不如。 堪:忍受。忧:困苦。
故答案为: 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甲文中,刘禹锡评价“陋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丙文中,《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即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综上可知,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依据甲文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都是古代贤士的“陋室”名称,故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故答案为: 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题灯上人①竹卷
[明] 李流芳②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③茗相对,今日如复理④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⑤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⑥耶?冁然⑦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注释】①灯上人:指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中而不果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   
13.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14.作者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15.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 探究
①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属: ) ③灯上人让作者为他所画竹卷题字,作者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②冁然一笑,遂题其后(遂: )
【答案】12.实现;更加
13.【示例1】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示例2】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同“嘱”,嘱托。 ②于是,就。 ③作者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以往在己酉年北上,乘船路过莲泾,到积善庵拜访双林上人,(他)拿出所画的竹卷嘱托我(在上面)题字。以后每次经过吴门,几次想要拜访积善庵却没能实现。没见到双林上人,大概六年了。幽暗的窗户,洁净的案几,(伴着)熏香和茗茶相对(而坐),今天(重逢)好像重温梦中(情景)了。
上人的屋后有一千竿秀美的竹子,干净碧绿得好像擦拭过一样,现在竟然全部消失了。但上人的笔墨竟然更加有长进,(所画之竹)新绿的枝、古老的干,披散展开,非常繁茂,(让人)如同见到了真的竹子,难道竹的精神气韵都被上人摄取尽了,不再有生机了吗?(我)高兴地笑起来,于是在竹卷后面题字。甲寅年清和月。
12.①句意:几次想到庵中去都没实现。果:实现;
②句意:但灯上人的画作却一天比一天进步。益:更加。
故答案为:第1空、实现
第2空、更加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
故答案为: 【示例1】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示例2】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依据“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可知,灯上人的画作-一-天比一天进步,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从“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可知,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从“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作者和友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
故答案为: 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句意:他拿出所画的竹子卷轴嘱托我题字。属:通“嘱”,嘱托;
②句意:微微一笑,于是在画上题字。遂:于是,就。
③依据“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从“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冁然一笑,遂题其后”可知,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需多言,却心领神会,彼此信赖,互为知己,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出他们生活的惬意和自得。
故答案为: ①同“嘱”,嘱托。 ②于是,就。 ③作者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二、《爱莲说》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甚fán    yū   泥 zhuó   清涟
xiè   玩 隐yì    xiǎn   有闻
【答案】蕃;淤;濯;亵;逸;鲜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甚fán ”写作“ 蕃 ”;“ yū泥 ”写作“ 淤 ”;“ zhuó清 ”写作“ 濯 ”;“ xiè玩 ”写作“ 亵 ”;“ 隐yì ”写作“ 逸 ”;“ xiǎn有闻 ”写作“ 鲜 ”
故答案为:蕃;淤;濯;亵;逸;鲜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1)多
(2)沾染(污秽)
(3)洗。艳丽
(4)清芬
(5)耸立的样子。竖立
(6)亲近而不庄重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 值得喜爱渊非常多。
⑵句意为: 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⑶句意为: 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⑷句意为: 香气远播更清香 。
⑸句意为: 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⑹句意为: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故答案为:⑴ 多 ⑵ 沾染(污秽) ⑶ 洗。艳丽 ⑷ 清芬 ⑸ 耸立的样子。竖立 ⑹ 亲近而不庄重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8.下列句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获益匪浅 B.延年益寿 C.日益发达 D.良师益友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是“更加”。
A项,好处;
B项,增加;
C项,更加;
D项,有益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1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濯清涟/而不妖 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同予者/何人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错误;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沾染;故断句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濯清涟而不妖
C.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D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两个“何”都是“什么”的意思。B:两个“而”都是“却”的意思。C:两个“独”都是“只”的意思。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益 ,更加; 植 ,站立; 予 ,我;之,助词,的; 众 ,多。
故答案为:⑴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⑵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2.默写填空。
(1)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3)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
(5)文中点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的句子是:   ,   。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的理解,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可。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淤 、濯 、 亵 ,”
故答案为:⑴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⑵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⑶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⑷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⑸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②宜乎众矣   
2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5.作者在文中赋予了莲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结合文中语句具体谈一谈。
26.本文是写“莲”的,文中却反复出现“菊”和“牡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23.横生藤蔓;旁生枝茎;应当
24.①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②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5.本文作者用莲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
26.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 象征手法指通过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解答本题,可在理解象征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⑷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写作方法,并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作用。
23.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 不 横生藤蔓, 不旁生枝茎 。
②句意为: 当然就很多人了!
故答案为:第1空、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第2空、应当
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之 ,的; 蕃 ,多; 鲜 ,少。
故答案为: ①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②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5.本题考查对象征手法的掌握。依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且庄重质朴的品性;依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豁达、正直不苟;依据“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播;依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清高的品性。
故答案为: 本文作者用莲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
2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文章主要写莲花,却反复出现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用菊的淡泊名利从正面衬托,又用牡丹的贪图富贵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的鄙弃与批判。
故答案为: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爱莲说》
[乙]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28.下列句中“而”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同是写莲,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运用   的手法,赞扬了君子   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   ” 的特点。
【答案】27.C
28.D
29.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0.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说明;可目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来,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现)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27.ABD.正确。
C. 有误,句意: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上:向上。
故答案为: C
28.ABC.表转折;
D.表顺承。
故答案为:D.
2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予 ,我; 独 ,唯独; 染 ,沾染。
故答案为: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0.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运用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 文主要采用衬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用莲花喻君子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结合; [乙] 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值得观赏”的特点。
故答案为:
第1空、托物言志
第2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第3空、说明
第4空、可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3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花 以 兰 为 最 取 其 幽 香 韵 致 也 而
瓣 品 之 稍 堪 入 谱 者 不 可 多 得
3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33.从文中可以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答案】31.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33.善于观察生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的事物珍爱有加。看法示例: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等到年岁稍长,(我)爱花已经成了癖好,(尤其)喜欢制作盆景。(后来)认识了张兰坡,(跟他学习后)开始精通枝叶的修剪、枝丫的培养方法,后来又领悟了花木的嫁接和(山水盆景中)石头、假山的堆叠方法。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花,喜欢它的幽香和特有的风韵景致,只是哪怕是刚刚可以归入兰谱里的品种也不容易找到。张兰坡临终时,送了我一盆荷瓣素心春兰,(盆中的兰花)都肩平心阔,茎叶细长,花瓣素雅,是可以记入兰谱的(品种),我像美玉一样珍爱(它)。
当我在外面做幕友时,(我妻子)陈芸就亲自帮我灌溉(这盆兰花),(它的)花叶长得非常茂盛。(但是)不到两年,突然有一天,(这盆)兰花枯死了。将它从土里挖出查看,(却发现根节)洁白如玉,而且嫩芽充满生机。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自己)没有福气养它,只能叹气作罢。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从此(我)发誓再也不养兰花。
3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花,喜欢它的幽香和特有的风韵景致,只是哪怕是刚刚可以归入兰谱里的品种也不容易找到。
故答案为: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悉 ,知道; 故 ,所以; 滚汤 ,开水。
故答案为: 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3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及感悟的能力。文段中主要讲沈复喜欢观察,同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平常的生活在他眼中也充满了情趣;还讲沈复种植兰花的经历,因未答应把兰花分给别人,从而导致兰花被开水烫死了。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得出答案。从兰花的遭遇我可以领悟到对于美的事物,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故答案为: 善于观察生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的事物珍爱有加。看法示例: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 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
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2)________
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ū)
(3)________
A.诸葛庐(gé) B.苔痕(tái) C.劳形(xí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2)可以调素琴   
(3)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陋之有 B.因往晓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宋之丁氏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有龙则灵(灵气) 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云(说) 惟吾德馨(香气)
D.斯是陋室(这) 阅金经(金色的书)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主旨句是:   ,   。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3)文中表现作者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的句子是:   ,   。
(4)文中表明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句子是:   ,   。
(5)文中最能突出陋室主人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
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龙则灵   
②谈笑有鸿儒   
③何陋之有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
C.本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说明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D.本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陋室铭》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9.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文“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  )
A.太阳 B.白天
C.时光,光阴 D.每天,一天天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甲、丙两段文字中,刘禹锡和颜回一个居住在“陋室”,一个居住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②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甲文中提到的“▲”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题灯上人①竹卷
[明] 李流芳②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③茗相对,今日如复理④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⑤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⑥耶?冁然⑦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注释】①灯上人:指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中而不果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   
13.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14.作者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15.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 探究
①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属: ) ③灯上人让作者为他所画竹卷题字,作者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②冁然一笑,遂题其后(遂: )
二、《爱莲说》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甚fán    yū   泥 zhuó   清涟
xiè   玩 隐yì    xiǎn   有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下列句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获益匪浅 B.延年益寿 C.日益发达 D.良师益友
1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濯清涟/而不妖 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同予者/何人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濯清涟而不妖
C.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默写填空。
(1)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3)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
(5)文中点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的句子是:   ,   。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②宜乎众矣   
2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5.作者在文中赋予了莲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结合文中语句具体谈一谈。
26.本文是写“莲”的,文中却反复出现“菊”和“牡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爱莲说》
[乙]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28.下列句中“而”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同是写莲,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运用   的手法,赞扬了君子   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   ” 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3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花 以 兰 为 最 取 其 幽 香 韵 致 也 而
瓣 品 之 稍 堪 入 谱 者 不 可 多 得
3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33.从文中可以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⑴ 德馨(xīng) ----(xīn)⑵ 西蜀(shū) ---(shǔ)⑶ 诸葛庐(gé) ----(gě)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1)博学的人
(2)调弄
(3)形体、躯体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
⑵句意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
⑶句意为: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故答案为:⑴ 博学的人 ⑵ 调弄 ⑶ 形体、躯体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代词,代指杞人;
C: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结构助词,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4.【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正确;
B:“灵”解释为“神异”;
C:“馨”解释为“德行美好”;
D:“金经”指“佛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5.【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 A.有误,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故停顿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有误,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故停顿为:苔痕/_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有误,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故停顿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6.【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陋室铭》的理解《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主人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述,展现出陋室不陋,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⑴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⑵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⑶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⑷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⑸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答案】7.神异;大;什么
8.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 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
②句意为: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
③句意为: 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故答案为:
第1空、神异
第2空、大
第3空、什么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CD.正确。
A.“用来警诚他人或者称述功德"错误.应为“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天长进,子贡会一天天减损。”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那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了)。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了,(因为)是(自己)已经与香味融合在一起。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味了,也是(自己)与臭味融合在一起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9.例句的意思为:子夏会一天天长进。
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在:在于,动词。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神奇;灵异。 好:喜欢。处:相处。不若:不如。 堪:忍受。忧:困苦。
故答案为: 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甲文中,刘禹锡评价“陋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丙文中,《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即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综上可知,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依据甲文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都是古代贤士的“陋室”名称,故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故答案为: 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12.实现;更加
13.【示例1】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示例2】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同“嘱”,嘱托。 ②于是,就。 ③作者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以往在己酉年北上,乘船路过莲泾,到积善庵拜访双林上人,(他)拿出所画的竹卷嘱托我(在上面)题字。以后每次经过吴门,几次想要拜访积善庵却没能实现。没见到双林上人,大概六年了。幽暗的窗户,洁净的案几,(伴着)熏香和茗茶相对(而坐),今天(重逢)好像重温梦中(情景)了。
上人的屋后有一千竿秀美的竹子,干净碧绿得好像擦拭过一样,现在竟然全部消失了。但上人的笔墨竟然更加有长进,(所画之竹)新绿的枝、古老的干,披散展开,非常繁茂,(让人)如同见到了真的竹子,难道竹的精神气韵都被上人摄取尽了,不再有生机了吗?(我)高兴地笑起来,于是在竹卷后面题字。甲寅年清和月。
12.①句意:几次想到庵中去都没实现。果:实现;
②句意:但灯上人的画作却一天比一天进步。益:更加。
故答案为:第1空、实现
第2空、更加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
故答案为: 【示例1】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示例2】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依据“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可知,灯上人的画作-一-天比一天进步,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从“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可知,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从“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作者和友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
故答案为: 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句意:他拿出所画的竹子卷轴嘱托我题字。属:通“嘱”,嘱托;
②句意:微微一笑,于是在画上题字。遂:于是,就。
③依据“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从“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冁然一笑,遂题其后”可知,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需多言,却心领神会,彼此信赖,互为知己,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出他们生活的惬意和自得。
故答案为: ①同“嘱”,嘱托。 ②于是,就。 ③作者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16.【答案】蕃;淤;濯;亵;逸;鲜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甚fán ”写作“ 蕃 ”;“ yū泥 ”写作“ 淤 ”;“ zhuó清 ”写作“ 濯 ”;“ xiè玩 ”写作“ 亵 ”;“ 隐yì ”写作“ 逸 ”;“ xiǎn有闻 ”写作“ 鲜 ”
故答案为:蕃;淤;濯;亵;逸;鲜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7.【答案】(1)多
(2)沾染(污秽)
(3)洗。艳丽
(4)清芬
(5)耸立的样子。竖立
(6)亲近而不庄重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 值得喜爱渊非常多。
⑵句意为: 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⑶句意为: 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⑷句意为: 香气远播更清香 。
⑸句意为: 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⑹句意为: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故答案为:⑴ 多 ⑵ 沾染(污秽) ⑶ 洗。艳丽 ⑷ 清芬 ⑸ 耸立的样子。竖立 ⑹ 亲近而不庄重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8.【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是“更加”。
A项,好处;
B项,增加;
C项,更加;
D项,有益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19.【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D.正确。
C. 错误;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沾染;故断句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0.【答案】D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两个“何”都是“什么”的意思。B:两个“而”都是“却”的意思。C:两个“独”都是“只”的意思。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1.【答案】(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益 ,更加; 植 ,站立; 予 ,我;之,助词,的; 众 ,多。
故答案为:⑴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⑵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2.【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的理解,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可。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淤 、濯 、 亵 ,”
故答案为:⑴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⑵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⑶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⑷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⑸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答案】23.横生藤蔓;旁生枝茎;应当
24.①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②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5.本文作者用莲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
26.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 象征手法指通过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解答本题,可在理解象征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⑷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写作方法,并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作用。
23.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 不 横生藤蔓, 不旁生枝茎 。
②句意为: 当然就很多人了!
故答案为:第1空、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第2空、应当
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之 ,的; 蕃 ,多; 鲜 ,少。
故答案为: ①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②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5.本题考查对象征手法的掌握。依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且庄重质朴的品性;依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豁达、正直不苟;依据“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播;依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清高的品性。
故答案为: 本文作者用莲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
2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文章主要写莲花,却反复出现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用菊的淡泊名利从正面衬托,又用牡丹的贪图富贵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的鄙弃与批判。
故答案为: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
【答案】27.C
28.D
29.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0.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说明;可目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来,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现)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27.ABD.正确。
C. 有误,句意: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上:向上。
故答案为: C
28.ABC.表转折;
D.表顺承。
故答案为:D.
2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予 ,我; 独 ,唯独; 染 ,沾染。
故答案为: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0.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运用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 文主要采用衬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用莲花喻君子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结合; [乙] 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值得观赏”的特点。
故答案为:
第1空、托物言志
第2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第3空、说明
第4空、可目
【答案】31.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33.善于观察生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的事物珍爱有加。看法示例: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知识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等到年岁稍长,(我)爱花已经成了癖好,(尤其)喜欢制作盆景。(后来)认识了张兰坡,(跟他学习后)开始精通枝叶的修剪、枝丫的培养方法,后来又领悟了花木的嫁接和(山水盆景中)石头、假山的堆叠方法。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花,喜欢它的幽香和特有的风韵景致,只是哪怕是刚刚可以归入兰谱里的品种也不容易找到。张兰坡临终时,送了我一盆荷瓣素心春兰,(盆中的兰花)都肩平心阔,茎叶细长,花瓣素雅,是可以记入兰谱的(品种),我像美玉一样珍爱(它)。
当我在外面做幕友时,(我妻子)陈芸就亲自帮我灌溉(这盆兰花),(它的)花叶长得非常茂盛。(但是)不到两年,突然有一天,(这盆)兰花枯死了。将它从土里挖出查看,(却发现根节)洁白如玉,而且嫩芽充满生机。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自己)没有福气养它,只能叹气作罢。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从此(我)发誓再也不养兰花。
3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花,喜欢它的幽香和特有的风韵景致,只是哪怕是刚刚可以归入兰谱里的品种也不容易找到。
故答案为: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悉 ,知道; 故 ,所以; 滚汤 ,开水。
故答案为: 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3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及感悟的能力。文段中主要讲沈复喜欢观察,同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平常的生活在他眼中也充满了情趣;还讲沈复种植兰花的经历,因未答应把兰花分给别人,从而导致兰花被开水烫死了。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得出答案。从兰花的遭遇我可以领悟到对于美的事物,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故答案为: 善于观察生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的事物珍爱有加。看法示例: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