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6 15: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馒头、面包松软多孔,主要是由于(  )
A.酵母菌的作用 B.青霉的作用
C.枯草杆菌的作用 D.乳酸菌的作用
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酿造白酒主要应用霉菌、酵母菌
B.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治疗疾病
C.柑橘皮上长出了细菌,呈青绿色
D.制作酸奶与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3.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青霉菌 B.酵母菌 C.鬼笔鹅膏 D.乳酸菌
4.梅雨季节,衣服和皮鞋上常常“长毛”,这些“毛”是(  )
A.酵母菌 B.霉菌 C.螺旋菌 D.杆菌
5.下列食品产生过程中,需要利用酵母菌的是(  )
A.制面包 B.酸奶 C.酸泡菜 D.奶酪
6.酸奶和泡菜是人们利用了(  )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菌 D.乳酸菌
7.建造沼气池,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枯草杆菌 B.乳酸菌 C.甲烷细菌 D.根瘤菌
8.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是(  )
A.乳酸菌制作酸奶 B.草履虫净化污水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9.下列食品的制作都需要利用细菌或真菌的一组是(  )
A.陈醋、腊肉、酸奶 B.酸菜、古井贡酒、馒头
C.甜酒、酱油、果汁 D.馒头、香肠、泡菜
10.(  )是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里提取的(  )
A.土霉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二、实验探究题
11.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1)制作酸奶需要    菌,这种微生物只能在    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2)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    .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表图):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    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     ℃左右.
三、综合题
12.以下是小明同学一天的生活学习场景片段。
(1)清晨,闹钟响起,他匆匆起床,经过了一夜,他感到尿急,储存在膀胱中的尿液是由肾脏形成的.尿的形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洗漱时,他从镜子中发现自己长出了胡须,这是由   分泌的雄性激素使他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听到窗外鸟儿的叫声,心情瞬间美妙起来。请写出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骨骼,肌肉的特征: 长骨中空,    。   
(3)他早餐吃了豆浆和馒头,早餐中的营养物质将主要在其消化道的   内被消化,并吸收进入到血液。蛋白质和淀粉最后分别消化成   发酵馒头起作用的微生物是   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4)到校后,听到上课铃声响起,小明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这属于   反射.铃声刺激   的听觉感受器。
(5)第四节体育课时,小明参加 100 米赛跑后,大口喘气,吸入的空气迅速在其呼吸系统的   中发生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同时他心跳加快,这是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忙碌着将营养物质和氧气源源不断地送给组织细胞,氧气最后是在细胞中的   处被利用的.运动员处于亢奋状态,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   的调节。
(6)课外活动时,小明参加了班级的篮球比赛.赛场上,他动作灵活,运球过人投篮得分,这主要是由骨、关节和   三者配合共同完成。
四、读图理解题
13. 2017年10月18至24日的十九大如期召开,会上提出了生态环保新方针——让绿色成为发展最靓底色,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促进循环经济继续迅猛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以绿色发展扮靓的美丽中国,渐渐走进现实。为坚持以上指导方针,长沙市也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及环保经济的发展。下图一是长沙市郊区某农场为实现该目标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二为长沙市城区某污水处理厂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
(1)图一生态系统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
(2)图一农场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多级能量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既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3)图一和图二均运用了微生物的神奇功效:图一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是   ,而图二中曝气池中的菌种为硝化细菌,二者与乳酸菌在生活习性上更接近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
故答案为:A
【分析】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用于食品的发酵.
2.【答案】C
【解析】【解答】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等离不开霉菌、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用于治疗疾病,B不符合题意;
C、柑橘皮上长出了呈青绿色的青霉菌,属于真菌,C符合题意;
D、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乳酸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食品制作:
①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
②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
③制醋—醋酸菌
④制作米酒和酿酒—酒曲或者酵母菌
⑤制作酱和酱油—霉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利用青霉菌可以生产青霉素,故青霉菌对人类有益;不符合题意.B、酿造业离不开酵母菌,故酵母菌对人类有益;不符合题意.C、此菌极毒,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故对人类有害;符合题意.D、乳酸菌可以制酸奶、酸黄瓜等发酵食品,故对人类有益;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根据各种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夏天温度适宜,梅雨季节水分充足,食品和衣服上有很多有机物,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使衣物、食品发霉,形成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衣物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5.【答案】A
【解析】【解答】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食品制作:
①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
②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
③制醋—醋酸菌
④制作米酒和酿酒—酒曲或者酵母菌
⑤制作酱和酱油—霉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酸奶和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乳酸,是食物呈酸味。
故答案为:D
【分析】1、酵母菌:人类很早就开始将酵母菌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例如酒精饮料、酱油、食醋、馒头和面包的发酵等等。在面包和馒头的生产中,酵母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形成松软的组织。
2、曲菌即曲霉菌,常见的为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黄曲霉的有些菌系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引起禽畜中毒致死,亦有致癌作用。
3、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主要生活在大肠内。
7.【答案】C
【解析】【解答】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把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放在沼气池中,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烷细菌,是一类能够经过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甲烷的厌氧性细菌。
8.【答案】B
【解析】【解答】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净化污水不属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B符合题意。
C、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重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食品制作:
①制作馒头或面包—酵母菌
②制酸奶和泡菜—乳酸菌
③制醋—醋酸菌
④制作米酒和酿酒—酒曲或者酵母菌
⑤制作酱和酱油—霉
2、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2)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3、疾病防治:
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
①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素,是从青霉菌中产生的.
②胰岛素是从转基因的大肠杆菌中提取出来的.
4、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使污水得到净化.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酸奶时用到乳酸菌,腊肉属于肉制品,是用过多的盐渗出食物中的水分制造出的,不是利用真菌或细菌制作的,A错误;制泡菜时用到乳酸菌,古井贡酒、馒头都要用到酵母菌,B正确;甜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酱油要用到曲霉,果汁不是用微生物的发酵制成的,C错误;蒸馒头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时用到乳酸菌,香肠不是利用真菌或细菌制作的,D错误。
【分析】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体都是有益的,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作腐乳、酸奶等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等,据此作答。
10.【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青霉素的发现案例。1928年,弗莱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青霉菌生长的区域没有致病菌,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是由于青霉菌能分泌一种叫做青霉素的抗生素。因此,本题应该选B。
【分析】解答此类题的时,应注意结合案例进行回忆。
11.【答案】(1)乳酸;无氧
(2)高温灭菌
(3)8;40
【解析】【解答】(1)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2)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高温灭菌.
(3)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乳酸菌),在20℃﹣30℃,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一般1﹣2天时间即可.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8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40℃左右.
故答案为:(1)乳酸;无氧;(2)高温灭菌;(3)8;40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12.【答案】(1)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2)睾丸;胸肌发达;小肠
(3)氨基酸;葡萄糖;酵母菌;乳酸菌
(4)条件;耳蜗
(5)肺;线粒体;激素
(6)骨骼肌(或肌肉)
【解析】【解答】(1)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睾丸是男性重要的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孩表现为长出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等。听到窗外鸟儿的叫声,心情瞬间美妙起来。请写出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骨骼,肌肉的特征: 长骨中空,胸肌发达。
(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蛋白质和淀粉最后分别消化成氨基酸和葡萄糖;发酵馒头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4)“闹钟响起,大雄匆匆起床。”是小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铃声刺激耳蜗的听觉感受器。
(5) “第四节体育课时,小明参加 100 米赛跑后,大口喘气,吸入的空气迅速在肺中发生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有机物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运动员处于亢奋状态,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
(6)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故答案为:(1)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2)睾丸;胸肌发达;小肠;(3)氨基酸;葡萄糖;酵母菌;乳酸菌;(4)条件;耳蜗;(5)肺;线粒体;激素;(6)骨骼肌(或肌肉)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
睾丸是男性主要性器官,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线粒体是细胞中呼吸的场所
13.【答案】(1)2;自动调节能力
(2)利用率
(3)甲烷菌;甲烷菌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形成的食物链是农作物→家畜家禽→人,农作物→人,所以图中有2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较弱。因此,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2)图一可知,从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及家畜的粪便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3)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的过程。在沼气池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是甲烷菌,该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条件是无氧的条件。曝气池中硝化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一部分来自空气,另一部分来自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而乳酸菌的生活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综上分析,图一和图二,均运用了微生物的神奇功效:图一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是甲烷菌,而图二中曝气池中的菌种为硝化细菌,二者与乳酸菌在生活习性上更接近的是甲烷菌。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