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选择题
1. 河蚌外套膜的作用( )。
A. 参与呼吸
B. 能使贝壳开或闭
C. 保护内部结构,形成贝壳
D. 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结构
2. 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螃蟹、苍蝇
B. 羊、牛
C. 青蛙、金龟子
D. 田螺、水蛭
3. 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 )。
A. 角质层
B. 贝壳
C. 角质鳞片
D. 外骨骼
4.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软体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
B. 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C. 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D. 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5. 取两只大小相似的活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朝下,使其头部浸没在水中,将乙蝗虫的头部朝上,使其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
A. 两只蝗虫都不会死亡
B. 乙蝗虫先死亡
C. 甲蝗虫先死亡
D. 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6. 下列不是章鱼、蜗牛的共同特征是( )。
A. 身体柔软
B. 运动器官是足
C. 有外套膜
D. 有退化的贝壳
7. 节肢动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身体分为头、胸、腹
B. 具有分节的足和触角
C.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D.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8. 蝗虫是危害农业生产的害虫.下列关于蝗虫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B. 蝗虫的运动器官着生在胸部
C.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D. 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9. 章鱼“保罗”因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多次准确预测比赛结果而名声大噪。下列有关章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身体内有脊柱
B. 遇到威胁释放墨汁,是防御行为
C. 章鱼不是鱼
D. 贝壳退化,但有内壳
10. 缢蛏的贝壳是由下列哪一种物质或结构形成的( )。
A. 斧足的分泌物
B. 柔软身体产生的分泌物
C. 外套膜的分泌物
D. 外套膜
11. 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
A. 气管
B. 足
C. 外骨骼
D. 翅
12. 蝗虫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但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制成营养丰富的伺料,说明( )。
A. 虽然有一点好处,但还是要消灭它
B.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C. 一种动物不是有害的就是有益的
D. 我们不要捉蝗虫,要保护它
二、综合题
13.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它的身体分为[ ] 部、[ ] 部、[ ] 部。
(2)用手触摸蝗虫和蚯蚓的身体分别有什么感觉 ?原因是蝗虫的体表有一层坚硬的 ,作用是 。
(3)蝗虫共有对足 , 对翅,着生在[ ] 部,其中适合跳跃的是发达的[ ] 。
14.回答下列问题
(1)外骨骼不具备的作用是 。
(2)蝗虫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的原因是 。
15. 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河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柔软的身体表面,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
2.A。
解析:A螃蟹、苍蝇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应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B、羊、牛都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金龟子属于昆虫,C不符合题意;D、田螺具有坚硬的贝壳,属于软体动物,水蛭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应属于环节动物,D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在蝉的身体表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D。
解析: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大多具有贝壳,也有的种类贝壳退化,长在皮下,称为内壳,如乌贼等,并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5.B。
解析:蝗虫的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位于胸腹部,因此乙蝗虫先死亡。
6.D。
解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运动器官是足、有外套膜、身体柔软都属于章鱼、蜗牛的共同特征。章鱼的贝壳退化,蜗牛有贝壳。
7A。
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足和触角分节。但并不是所有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如蜘蛛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蜈蚣则分为头部和躯干部等。
8.D。
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等;胸部是由翅和足为运动中心。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适于跳跃。昆虫都有2对翅,翅分为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9.A。
解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B、遇到威胁释放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是防御行为,故不符合题意;D、章鱼的贝壳退化成内壳,有8条很长的腕足捕食,也可以防御敌害。依靠腕足或把水从漏斗中猛烈地喷出,借水喷出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后方冲出很远,所以它行动是十分敏捷的。故不符合题意;A、章鱼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故符合题意。C、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是软体动物,不是鱼。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可能会错选为D,认为是外套膜形成的。
11.C。
解析: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具有外骨骼。
12.B。
解析:蝗虫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但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制成营养丰亩的饲料,体现了蝗虫的食用价值。可见,一种生物既能表现出有害的一面,也能表现出有益的一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3.
(1)一;头;二;胸;三;腹
(2)蝗虫身体坚硬,蚯蚓身体柔软;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3)三;两;二;胸;3;后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蝗虫形态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蚯蚓的身体柔软,无外骨骼。蝗虫共有三对足,两对翅,着生在胸部。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14.
(1)感觉外界环境的刺激;
(2)外骨骼不能生长;
解析: 节肢动物的体表长有外骨骼,能够保护和支持身体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干旱缺水的陆地环境相适应,感受外界刺激是触角的功能。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蝗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适应会出现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蝗虫就增加一龄,一生中共蜕5次皮,变成成虫。
15. 节肢动物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