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7 10:05: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5课最苦与最乐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重担 陪礼 死而后以
B.排解 坟墓 任重到远
C.责备 恩慧 心安理得
D.逃躲 纵然 海阔天空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但是想要从容地应对敌国的挑衅,中国海军、空军依然任重道远。
B.不去计较,放下肩上沉重的包袱,才能在生命的征途中如释重负。
C.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弱势群体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D.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好好吸取教训,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5.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6.下面这段文字是板报内容的一部分,有两处标点被同学不小心蹭掉了,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为其补充上(  )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__①__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__②__正是这种作用。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7.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______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8.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 )。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    )
(2)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
(3)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0.语文实践活动。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1)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请简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1.“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12.选段的中心句是:                       。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
13.选段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14.“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苦读与乐读
①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有两种:一曰“苦”,二曰“乐”。苦读的代表是孙敬和苏秦,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股。乐读的是倡导者是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两种方法本互为补充,不过现代人多认同后者而不愿效法前者。
②这种选择自有其道理,这道理用一句最流行的名言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海伦·凯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确会精神集中,心无杂念,所以感受深,记忆也牢,而且联想丰富,“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在对所读之书有浓厚的兴趣时发生的。既沉醉其中,也就不以为苦,自然会多用时间,并且乐些不疲,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林语堂《论读书》)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幼时酷嗜小说”,后来回忆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中多淫书……害余不浅。”(《胡适留学日记》)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但既经选择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曰:也不尽然。一个人兴趣广泛还好说,如果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这样“偏食”的结果极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呈畸形发展。欲除此病,当多吃“五谷杂粮”,即所读的书应驳杂些。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论、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弃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致颜黎民》)
③既然要读自己“厌恶”的书,当然不免觉得“苦”(这“苦”虽和孙敬、苏秦之“苦”有所不同,但也当属“苦读”应有之义),但是如果不放弃,“苦”上一阵子,自然会有所收获。朱光潜谈及有志于做学问的人才时说:“也有些初年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一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谈读书》)有了滋味也便有了兴趣的萌芽,再“啃”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可见兴趣并非凭空而来,也是可以培养的。这培养的途径就是“硬啃”,先“苦”上一阵子。
④其实,对于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来说,乐读固然好,苦读也没什么。“读书莫畏难”,他早早有心理准备的,而且只要不是冥顽透顶的人,他从“苦”中是一定可以读出快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16.文中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对其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乐之”最为重要,孔子是倡导乐读的。
B.引用胡适的话,说明读书要有选择,不然对自己不利。
C.引用梁启超的话,说明读书兴趣的培养很难,是长期的,艰巨的。
D.引用鲁迅的话,说明读书要广泛,各门学科的书都要读
17.下面对短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秦之苦是不被别人理解和认可、无人赏识之苦。
B.第二段中“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形容心驰神往,联想丰富。
C.作者所说的“苦”指读自己“厌恶”的书而感到枯燥之苦。
D.作者对“乐读”肯定较多,但也分析了凭兴趣读书可能有的两种危害,一是不加选择是有害的“偏食”,二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呈畸形发展。
18.作者对“苦读”的看法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长处 难处 好处
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曾一再告诫,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唏嘘和感慨的故事: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僻天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常怀惦记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眉之急,助人成功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提升做人的境界。
④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然而,现在有的人取得了一些成功,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容易,一开口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甚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刁难、排挤、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妒忌、诬陷、诽谤过自己,等等。于是总是愤愤不平,委屈难消。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修养,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色,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关键处、重要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心存感恩不能只是说得好听,唱得动听,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样做了,实际上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
⑤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则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
B.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
C.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
D.人与人相处,要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20.为证明中心观点,文章搜集了哪些论据?请简要概括。
21.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
A 2.D 3.B 4.B 5.D 6.A 7.B
梁启超 饮冰室主人 《中外纪闻》
.(1)设问 (2)反问 (3)引用
10、(1)提示:围绕“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知错能改也很可贵”三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内容(示例):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示例):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11.D
1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3.“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运用对比论证,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14.尽责任之后的快乐。(意近理通即可)
15.略(言之成理即可)
16、C
17、A
18、苦读后会有收获,并且能读出兴趣来。
19、D
20、①《列子·说符》中的故事;②陈云同志的话;③现实生活中的“伪命题”以及儿童落水的故事;④“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名言;⑤只考虑个人不易,忽略他人好处的错误思想。
21.B
22、强调深化论点;回扣第①段的中心论点,呼应开头;升华文章主旨,指出“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