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四校联盟2023年第一学期三校期中科学素养监测五年级上册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任丘市四校联盟2023年第一学期三校期中科学素养监测五年级上册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7 17:3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第一学期三校期中科学素养监测
五年级上册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钟)
考生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选择题(共15分)
1.处在水中的潜艇通常是利用潜望镜的升降来观察外界的。请问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平面镜
2.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太阳光穿过三棱镜的实验中,看到了漂亮的彩色光带,这条彩色光带包含的颜色有(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黄、绿、青、靛、紫
C.红、橙、粉、绿、青、蓝、紫
3.如图所示是同学做的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代表地幔 B.红色代表地核
C.黄色代表地壳 D.地壳层最厚
4.关于火山和地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必定引发地震
B.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C.火山和地震不会同时发生
5.我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授课,而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那么下列装置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的是( )。
A.水钟 B.日晷 C.原子钟
二、判断题(共15分)
6.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7.科科和安安进入一间完全无光的暗房中,无论过多久他们都无法看到对方。( )
8.沙洲的形成与水流的冲刷无关。( )
9.从中国地形图上知道,我国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低平。( )
10.打开水龙头,让水以一定速度往下流,观察水桶里水面高度变化,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计时。( )
三、实验题(共20分)
11.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B纸屏圆孔处照入。
(1)如图所示,甲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乙图中A纸屏上 看见光斑。(均填“能”或“不能”)
(2)这个实验说明 。
(3)下列实例主要运用光的这一性质的是( )。
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
(4)下列词语涉及的光现象与上述结论不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雨后彩虹 C.月食
12.研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用( )做岩浆,用( )做地壳。
点燃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看到:( )。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火山的成因:地壳深处的岩浆在( )和( )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 );有的遇到( )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 )。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2.A
【详解】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3.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所以题干中的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图中,蓝色代表地壳,黄色代表地幔,红色代表地核。
4.B
【详解】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快速运动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火山和地震是改变地表的两大主要力量,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5.C
【详解】A.水钟要利用水的重力下滴,而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不能用水钟在太空中计时,A不符合题意;
B.日晷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而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日晷在太空中计时,B不符合题意;
C.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这种电磁波非常稳定,可以用于太空计时,C符合题意。
6.×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但是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并不能自身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7.√
【详解】有光线进入眼睛时,才能产生视觉,看到物体,没有光不会产生视觉。由此判断,科科和安安进入一间完全无光的暗房中,无论过多久他们都无法看到对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8.×
【详解】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
9.√
【详解】分析地形图可知,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占2/3以上,平原、盆地等不足1/3,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我国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低平。
10.√
【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打开水龙头,让水以一定速度往下流,观察水桶里水面高度变化,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计时。 
11.(1) 能 不能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C
(4)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详解】(1)根据实验可知,甲图中小孔在一条直线上,A纸屏上能看见光斑。乙图中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A纸屏上不能看见光斑。
(2)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A、驾驶员通过汽车的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
B、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排队的时候,老师会从前面或后面看队伍是否站齐了,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4)凿壁偷光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透过空气射到空中小水珠上发生的折射现象,当地球运行至太阳与月球中间时,会发生月食现象,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12. 番茄酱 土豆泥 点燃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看到:番茄酱喷出来 高温 高压 岩石 薄弱 火山
【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补充,岩浆压力逐渐增大,当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形成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点燃酒精灯加热,过一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火山的成因: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岩石;有的遇到薄弱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答案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