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9 16:5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高祖窦皇后四子济世安民,因此名为
李世民。宫城
皇城玄武门 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清·王夫之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归安 。
(《贞观政要》卷十)一、横空出世——继承皇位 唐初社会经济衰弊凋残,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贞观之治二、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 吸取隋亡教训,注重居安思危《贞观政要·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dàn)腹,腹饱而身毙。’”唐·吴兢《贞观政要》二、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用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虚怀若谷,兼听纳谏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用人鹞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用人 魏 征以___为镜,可以正衣冠;以___为镜,可以知兴替;以___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铜史人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用人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政要·务农》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经济“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
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又保护了劳动力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法律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
——范文谰《中国通史》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思想文化“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完善科举制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思想文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西安大雁塔材料:
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祖母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唐皇室的“胡人”血统,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P12“历史纵横”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民族管理武力征服 战而后和——唐初,突厥、薛延陀、土蕃等;
册封——西北各民族
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都护府(西突厥)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及 包罗万象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民族管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民族管理外交思想:
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
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
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对外政策概况: ⑴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⑵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
⑶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⑷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日本:大化改新646 ]形成唐文化圈二、体会唐太宗
——治国魅力之对外政策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贞观之治”的广义的完整理解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经济恢复和发展
民风淳厚
民族融合
中外交流繁荣 全方位的繁荣昌盛 奠定大唐盛世的局面,巩固并推动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三、审视、感悟唐太宗历史上的历史评价明末清初的德王夫之,曾大骂唐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191,特加了按语:“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玄武门之变嫡长子继承制 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626—649)“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唐太宗三、审视、感悟唐太宗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衰落兴起发展鼎盛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政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谈谈唐太宗对你的影响。
谈谈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当前我国政策。
……三、审视、感悟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