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后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轻灵(línɡ) 云烟(yān) 娉婷(pīnɡ)
B.鲜妍(yán) 冠冕(ɡuàn) 庄严(yán)
C.鹅黄(é) 柔嫩(nèn) 浮动(fú)
D.白莲(lián) 梁间(liánɡ) 呢喃(ní)
2.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了“沪上生态家”,看到了宁波滕头村,也看到了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沙特阿拉伯为朝圣者建造的高密度多功能宜居帐篷城……
,这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种种关系背后,其实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道意义,才能理解城市和谐发展的要义。
A.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历史
B.城市与历史、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
C.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历史
D.城市与历史、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4.下列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是以诉说为主,而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
B.诗中“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两句,烘托出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这首诗的诗眼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5.(2020九上·滨州月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都在叙述着中国建筑工业发展史。
B.瑞典队伊布对着英格兰门将哈特吼叫咆哮,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C.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明察秋毫,发现潜在的需求,把握商机,开拓市场。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去装点千山万壑。
二、字词书写
6.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幅轻líng(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2)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án ( )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3)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 )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
(4)当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属。
(5)燕语呢喃( ),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
三、语言表达
7.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你的富饶, , 。你的自由, , 。你的腾飞, , 。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全诗中,作者把“你”比作了哪些物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4)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9.(2020八上·嵩县期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六、课内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暮寝而思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皆以美于徐公 以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七、综合性学习
11.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书名:《 》
理由:
八、作文
12.题目:《平淡中也有诗》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读音正确。B项中的“冠冕(ɡuàn)”改为“冠冕(guā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这里观察上文“沪上生态家”“宁波滕头村”“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等,从排列顺序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历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3.【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A 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
B 状语语序不当,应把“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C 没有语病;
D 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应将“推广”和“宣传”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即由整体到局部地方法进行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A.这首诗运用第二人称“你”,向“你”诉说,以诉说为主,同时也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用形象呈现情感特点;
C.诗中有的只是诗人的喜悦和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没有惆怅;
D.“梁间呢哺”是诗眼,因为“燕”是与爱相关的意象,而爱是全诗的主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表现手法、意象等,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判断。
5.【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广袤无垠”是形容地域广大,不符合语意;B.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使用正确;C.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使用正确;D.千山万壑:山峦连绵,高低重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6.【答案】(1)灵
(2)妍
(3)pīng
(4)guān miǎn
(5)ní nán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鲜妍”:光彩美艳的样子。不要写成“鲜艳”,要看准所给拼音的标调。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冕”“呢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故答案为:⑴ 1、灵 ⑵ 1、妍 ⑶ 1、pīng ⑷ 1、guān miǎn ⑸ 1、ní nán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7.【答案】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了却祖辈的夙愿;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句式为两个动宾结构的短句。内容要分别写出“富饶”“自由”“腾飞”的意义,注意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了却祖辈的夙愿;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8.【答案】(1)“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关于这首诗,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但不管是写给谁的,诗人在诗中都表达出了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3)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写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4)①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②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西域洒落花瓣,③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考查对“你”所比作的物象的提取能力。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答此题,一定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再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词语作答,可提取“你是”后面的词语或短语。如“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等。(2)考查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把握内容后再分析作答。还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如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是绝对可能的。故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当然也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总之是表达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分析结论,但一定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分析,要言之有理。如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⑷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题干问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读懂诗歌的意境是作答的关键。如诗人描绘了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诗中有和煦的微风,有黄昏的云烟弥漫,有繁星在夜空闪烁,有百花润泽鲜艳,有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有繁花一树树绽放,有春燕一双双呢喃……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亲切、动人。
故答案为:⑴ “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⑵ 关于这首诗,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但不管是写给谁的,诗人在诗中都表达出了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⑶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写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⑷ ①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②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西域洒落花瓣,③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物象的理解。要求考生掌握物象的基本含义,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根据题干的要求提取相关的词语。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结合关键语仔细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艺术特点的理解。要求考生主题感悟诗歌,从诗歌的主旨、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发现诗歌的美。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9.【答案】(1)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追随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3)①【示例1】“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没有“才”就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2】“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梯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而真切的感情。
②【示例1】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2】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__示例三:此句运用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水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4)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辛酸难过(为自己之前的粗疏忽略而内疚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4),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故答案为:⑴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⑵ 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追随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⑶ ①【示例1】“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没有“才”就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2】“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梯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而真切的感情。②【示例1】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2】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__示例三:此句运用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水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⑷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辛酸难过(为自己之前的粗疏忽略而内疚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点评】⑴概括内容的题型在解答时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对原句进行加工概括,概括要全面,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语言要简洁准确。⑵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⑶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要通读文章,尤其是具体的语境,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10.【答案】(1)B
(2)C
(3)D
(4)C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考查实词的义项。B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孰”通“熟”,仔细的端详。(2)考查文言虚词。C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在”之意。A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B前者“认为”,后者“用”。D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这件事。(3)考查节奏。D项句子停顿不正确。改为:今/齐地/方千里。这个题关键是理解“今”和“方”两个词的意思,“今”是现在,而“方”是方圆、纵横,不是地方,是个动词。(4)C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从原文“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分析,题干“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⑷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11.【答案】(1)【示例】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示例】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示例】书名:《母亲的心》;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把握图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阅读标题即看表格的名称、阅读内容、理解表格内容等。根据图中数据反差最大的两组“3与20”“5与21”分析:初中生对妈妈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他们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2)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还要适当进行拆合。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上联“两鬓白发”是偏正短语,“尝”是动词,“人间疾苦”是偏正短语。下联围绕“母爱”拟写,可用“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来对,答案不唯一。(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语言表达的能力。做题时答案应紧扣“母爱”,再根据本题题意作答。
故答案为:⑴ 1、【示例】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⑵ 1、【示例】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⑶ 1、【示例】书名:《母亲的心》2、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阅读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图表,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联和题干的意思进行补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结合生活的实际,紧扣主题进行作答。
12.【答案】【参考例文】
平淡中也有诗
所有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叠加满了调味料的菜。有的菜被厨师放多了醋,所以尝起来呀,就是酸的。一吻就让人想哭,有的呢就是道甜品,就像掉到蜜罐里一样。很明显啊,厨师在做我这道菜的时候,调料……放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有一个喜怒无常,可以把晴转多云,切换的非常自如的妈。不知是因为我是青春期还是他是更年期。我们俩的日常就是……吵架,每日一吵,每天少不了。今天因为袜子吵,明天又因为洗头洗澡吵。我吵完架生气就摔门,他一生气就说你是不是翅膀硬了?就这么吵着吵着,摔着摔着。终于……在我房门上的网线被夹爆了,全家人进入流量么模式。唯独没手机,平时靠电脑生存的我,阵亡了。我在房间里的我无奈只能看文学名著,突然心生一妙计。趁他们现在都睡着了,我去偷手机玩哈哈哈,不禁为我聪明的作文小脑瓜感到自豪。真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父母房间,打算拿走父亲的手机时,原本妈妈紧闭着的眼睛睁开,一双幽深的眼睛盯着我说道:"偷偷摸摸的来我房间,你想干什么。"一时语塞的我说了句:"赏月""大下雨呢,你赏什么月,月在哪儿呢?""就知道你是来偷手机玩儿的,算了,拿去吧。""嗯那我先拿走啦""记得给你爹手机充电"一边玩手机的我,一边儿说道:"其实咱娘也是不错的。感觉好像变好了。哦不对,想想他以前好像也不错诶"第二天早晨,即使是吃着我娘的黑暗料理我也没有跟他吵上一吵。还是心平气和的跟他讲盐多了。看到这一幕的父亲还是揉了揉眼睛,说自己在做梦。
其实父母对我们并不差,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不是一生出来就那么僵的。父母对我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青少年的我们看不懂罢了,等我们长大应该就能懂了。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平淡中也有诗”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辩证地思考生活。文题中的“平淡”可以理解为“平常、普通、平凡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没有波澜。平淡是生活的主旋律,而我们又要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诗”。这里的“诗”简单地说就是“不平淡”,即生活中美好的、动人的人、事、景等,例如美丽的诗画、美好的诗情、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高雅的追求等。“平淡”与“诗”在这里看似是矛盾的,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要很好地协调这对矛盾统一体,就需要对生活进行辩证的思考,即重新审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发现“不平淡”。
【点评】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后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轻灵(línɡ) 云烟(yān) 娉婷(pīnɡ)
B.鲜妍(yán) 冠冕(ɡuàn) 庄严(yán)
C.鹅黄(é) 柔嫩(nèn) 浮动(fú)
D.白莲(lián) 梁间(liánɡ) 呢喃(ní)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读音正确。B项中的“冠冕(ɡuàn)”改为“冠冕(guā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看到了“沪上生态家”,看到了宁波滕头村,也看到了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沙特阿拉伯为朝圣者建造的高密度多功能宜居帐篷城……
,这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种种关系背后,其实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道意义,才能理解城市和谐发展的要义。
A.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历史
B.城市与历史、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
C.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历史
D.城市与历史、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
【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这里观察上文“沪上生态家”“宁波滕头村”“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等,从排列顺序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历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A 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
B 状语语序不当,应把“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C 没有语病;
D 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应将“推广”和“宣传”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即由整体到局部地方法进行判断。
4.下列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是以诉说为主,而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
B.诗中“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两句,烘托出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这首诗的诗眼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A.这首诗运用第二人称“你”,向“你”诉说,以诉说为主,同时也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用形象呈现情感特点;
C.诗中有的只是诗人的喜悦和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没有惆怅;
D.“梁间呢哺”是诗眼,因为“燕”是与爱相关的意象,而爱是全诗的主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表现手法、意象等,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判断。
5.(2020九上·滨州月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都在叙述着中国建筑工业发展史。
B.瑞典队伊布对着英格兰门将哈特吼叫咆哮,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C.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明察秋毫,发现潜在的需求,把握商机,开拓市场。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去装点千山万壑。
【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广袤无垠”是形容地域广大,不符合语意;B.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使用正确;C.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使用正确;D.千山万壑:山峦连绵,高低重迭。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二、字词书写
6.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幅轻líng(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2)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án ( )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3)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 )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
(4)当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属。
(5)燕语呢喃( ),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
【答案】(1)灵
(2)妍
(3)pīng
(4)guān miǎn
(5)ní nán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鲜妍”:光彩美艳的样子。不要写成“鲜艳”,要看准所给拼音的标调。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冕”“呢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故答案为:⑴ 1、灵 ⑵ 1、妍 ⑶ 1、pīng ⑷ 1、guān miǎn ⑸ 1、ní nán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三、语言表达
7.仿照例句中加点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你的富饶, , 。你的自由, , 。你的腾飞, , 。
【答案】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了却祖辈的夙愿;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句式为两个动宾结构的短句。内容要分别写出“富饶”“自由”“腾飞”的意义,注意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了却祖辈的夙愿;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全诗中,作者把“你”比作了哪些物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4)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关于这首诗,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但不管是写给谁的,诗人在诗中都表达出了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3)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写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4)①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②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西域洒落花瓣,③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考查对“你”所比作的物象的提取能力。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答此题,一定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再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词语作答,可提取“你是”后面的词语或短语。如“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等。(2)考查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把握内容后再分析作答。还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如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是绝对可能的。故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当然也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总之是表达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分析结论,但一定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分析,要言之有理。如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⑷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题干问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读懂诗歌的意境是作答的关键。如诗人描绘了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诗中有和煦的微风,有黄昏的云烟弥漫,有繁星在夜空闪烁,有百花润泽鲜艳,有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有繁花一树树绽放,有春燕一双双呢喃……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亲切、动人。
故答案为:⑴ “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⑵ 关于这首诗,有说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也有说是写给诗人一生的挚爱徐志摩的,但不管是写给谁的,诗人在诗中都表达出了她对对方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对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⑶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她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写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⑷ ①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②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西域洒落花瓣,③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物象的理解。要求考生掌握物象的基本含义,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根据题干的要求提取相关的词语。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结合关键语仔细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艺术特点的理解。要求考生主题感悟诗歌,从诗歌的主旨、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发现诗歌的美。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9.(2020八上·嵩县期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1)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追随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3)①【示例1】“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没有“才”就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2】“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梯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而真切的感情。
②【示例1】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2】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__示例三:此句运用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水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4)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辛酸难过(为自己之前的粗疏忽略而内疚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4),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讲明“才”的表达效果,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即可。“才”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故答案为:⑴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⑵ 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追随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⑶ ①【示例1】“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没有“才”就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2】“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梯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而真切的感情。②【示例1】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2】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__示例三:此句运用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水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⑷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辛酸难过(为自己之前的粗疏忽略而内疚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点评】⑴概括内容的题型在解答时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对原句进行加工概括,概括要全面,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语言要简洁准确。⑵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⑶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要通读文章,尤其是具体的语境,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六、课内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暮寝而思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皆以美于徐公 以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答案】(1)B
(2)C
(3)D
(4)C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考查实词的义项。B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孰”通“熟”,仔细的端详。(2)考查文言虚词。C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在”之意。A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B前者“认为”,后者“用”。D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这件事。(3)考查节奏。D项句子停顿不正确。改为:今/齐地/方千里。这个题关键是理解“今”和“方”两个词的意思,“今”是现在,而“方”是方圆、纵横,不是地方,是个动词。(4)C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从原文“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分析,题干“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⑷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七、综合性学习
11.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书名:《 》
理由:
【答案】(1)【示例】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示例】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示例】书名:《母亲的心》;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把握图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阅读标题即看表格的名称、阅读内容、理解表格内容等。根据图中数据反差最大的两组“3与20”“5与21”分析:初中生对妈妈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他们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2)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还要适当进行拆合。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上联“两鬓白发”是偏正短语,“尝”是动词,“人间疾苦”是偏正短语。下联围绕“母爱”拟写,可用“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来对,答案不唯一。(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语言表达的能力。做题时答案应紧扣“母爱”,再根据本题题意作答。
故答案为:⑴ 1、【示例】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⑵ 1、【示例】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⑶ 1、【示例】书名:《母亲的心》2、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阅读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图表,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联和题干的意思进行补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结合生活的实际,紧扣主题进行作答。
八、作文
12.题目:《平淡中也有诗》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平淡中也有诗
所有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叠加满了调味料的菜。有的菜被厨师放多了醋,所以尝起来呀,就是酸的。一吻就让人想哭,有的呢就是道甜品,就像掉到蜜罐里一样。很明显啊,厨师在做我这道菜的时候,调料……放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有一个喜怒无常,可以把晴转多云,切换的非常自如的妈。不知是因为我是青春期还是他是更年期。我们俩的日常就是……吵架,每日一吵,每天少不了。今天因为袜子吵,明天又因为洗头洗澡吵。我吵完架生气就摔门,他一生气就说你是不是翅膀硬了?就这么吵着吵着,摔着摔着。终于……在我房门上的网线被夹爆了,全家人进入流量么模式。唯独没手机,平时靠电脑生存的我,阵亡了。我在房间里的我无奈只能看文学名著,突然心生一妙计。趁他们现在都睡着了,我去偷手机玩哈哈哈,不禁为我聪明的作文小脑瓜感到自豪。真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父母房间,打算拿走父亲的手机时,原本妈妈紧闭着的眼睛睁开,一双幽深的眼睛盯着我说道:"偷偷摸摸的来我房间,你想干什么。"一时语塞的我说了句:"赏月""大下雨呢,你赏什么月,月在哪儿呢?""就知道你是来偷手机玩儿的,算了,拿去吧。""嗯那我先拿走啦""记得给你爹手机充电"一边玩手机的我,一边儿说道:"其实咱娘也是不错的。感觉好像变好了。哦不对,想想他以前好像也不错诶"第二天早晨,即使是吃着我娘的黑暗料理我也没有跟他吵上一吵。还是心平气和的跟他讲盐多了。看到这一幕的父亲还是揉了揉眼睛,说自己在做梦。
其实父母对我们并不差,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不是一生出来就那么僵的。父母对我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青少年的我们看不懂罢了,等我们长大应该就能懂了。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平淡中也有诗”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辩证地思考生活。文题中的“平淡”可以理解为“平常、普通、平凡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没有波澜。平淡是生活的主旋律,而我们又要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诗”。这里的“诗”简单地说就是“不平淡”,即生活中美好的、动人的人、事、景等,例如美丽的诗画、美好的诗情、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高雅的追求等。“平淡”与“诗”在这里看似是矛盾的,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要很好地协调这对矛盾统一体,就需要对生活进行辩证的思考,即重新审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发现“不平淡”。
【点评】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