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第一学期三校科学素养监测
五年级上册期末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钟)
考生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选择题(共15分)
1.浴室中有排气扇、电灯和水龙头等物品,这些物品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排气扇 B.电灯 C.水龙头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图( )。
A. B. C.
3.下列地貌中,与风力侵蚀无关的是( )。
A.雅丹地貌 B.风蚀蘑菇 C.河口沙洲
4.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三大类。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
5.测量“水流速度变化”的实验中,某小组记录了前几组数据后,发现自己组的水流速度比其他组慢,组内成员有了意见分歧,下列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小科说:马上把小孔弄大一点,继续做接下来的几组实验
B.小军说:挤一挤上面的水瓶,让水流速度快一些
C.小华说:耐心记录完剩余几组数据,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
二、判断题(共15分)
6.我们能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 )
7.地球的最深处的部分是地核,平均半径有3500千米。( )
8.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9.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
10.人在睡眠时心脏停止了跳动,这时心脏和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
三、综合题(共20分)
1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
风吹过地表时,产生紊流,使沙离开地表,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称为吹蚀作用。吹蚀作用的强度与风速呈正比,和粒径呈反比。风速超过起动风速愈大,吹蚀能力越强。一般组成地表的颗粒小、松散且干燥,要求的起动风速小,受到的吹蚀强烈。
风沙流紧贴地面迁移时,沙粒对地表物质的冲击和摩擦作用,称为磨蚀作用。迎风面的岩壁,特别是砂岩,由于风沙流钻进孔隙之中,不断旋磨,可能形成口小内大的风蚀穴。由于风沙流中的沙粒集中分布在距地面30cm之内,所以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磨蚀而折断,故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
(1)风沙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分为 和 两种方式。
(2)风沙对地面的吹蚀作用强度与 和 有关。
(3)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原因是: 。
12.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1)实验材料:( )、( )、( )等。
(2)本次实验中相同的是( )、( ),不同的是( )。
(3)填写实验记录表:
不同绳长的摆30秒摆动次数记录表
长 中 短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
第三次 ( ) ( ) ( )
(4)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 )有关。摆绳越长,( );摆绳越短,( )。
(5)如果想把每分钟摆70次的摆改为每分钟摆动60次,你的建议是( )。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电灯、蜡烛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分析选项中 ,浴室中的电灯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排气扇,水龙头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
2.B
【详解】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选项B符合。
3.C
【详解】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雅丹地貌、戈壁、风蚀蘑菇的主要成因是风蚀作用;黄河入海口沙洲的主要形成原因是水的沉积作用。
4.A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C
【详解】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无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坚持耐心记录完所需时间,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
6.×
【详解】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书本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7.√
【详解】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可知,地球内部由三个圈层构成。这三个圈层的名称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径约为3500千米。
8.×
【详解】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9.×
【详解】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没有快慢的,是不由我们人类意志控制的。冬天昼短夜长是地球公转形成的,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变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0.×
【详解】人在睡眠时心跳速度会变慢但是不会停止,这时心脏和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我们可以平时应注意休息,不熬夜、注意饮食的合理性等,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1. 吹蚀 磨蚀 风速 粒径 磨蚀主要集中在距地面30cm之内。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
(2)根据题干可知,风吹过地表时,产生紊流,使沙离开地表,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称为吹蚀作用。吹蚀作用的强度与风速呈正比,和粒径呈反比。风速超过起动风速愈大,吹蚀能力越强。一般组成地表的颗粒小、松散且干燥,要求的起动风速小,受到的吹蚀强烈。
(3)迎风面的岩壁,特别是砂岩,由于风沙流钻进孔隙之中,不断旋磨,可能形成口小内大的风蚀穴。由于风沙流中的沙粒集中分布在距地面30cm之内,所以沙漠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磨蚀而折断,故常常用砖或土砌一个底座。
12. 铁架台 秒表 钩码和摆绳 摆锤质量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24 30 32 21 29 32 21 28 32 摆绳长短 摆速越快 摆速越慢 增加摆绳长度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详解】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1)实验材料:铁架台、钩码、摆绳、秒表
(2)实验条件: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短,其他条件比如 摆锤质量、摆幅大小都要保持不变;
(3)根据实验情况补全不同绳长的摆30秒摆动次数记录表即可;
(4)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5)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所以如果想把每分钟摆70次的摆改为每分钟摆动60次,那么久应该增加摆长。
答案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