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4.1《促织》随堂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4.1《促织》随堂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22:30:1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4.1《促织》随堂检测
一、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4.1《促织》随堂检测
1.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宰以“卓异”闻
B.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而去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其异,宰不信 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项,“以”,由于/凭。
B项,“为”,当作/被。
C项,“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代词,表示“你的”。
D项,“其”,均为代词,指促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B.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古义)面对面,(今义)与“绝对”相反,随着一定条件变化;
B项,表示侥幸;
C项,(古义)仔细地陈述,(今义)纤细而少;
D项,(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3.下列句子中的“然”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③成然之
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⑥然后得一夕安寝
⑦芙蕖则不然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①②⑤“……的样子”,③“以之为然”,④转折连词,⑥⑦⑧“这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4.对下列句子加粗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细疏其能
⑤成然之
⑥益奇之
⑦试使斗而才
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②⑤⑥意动用法,③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名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博人。创作出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是其中的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
C.“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中的“操童子业”是说已经通过了童生试。
D.“假此科敛丁口”中,“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操童子业”是说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董
阿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是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话,挺好看的。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琉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马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比如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在什么讲古董的杂志上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砖,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之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有数十人之多。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一八四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的文化构成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和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古董方面的一些知识。
D.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这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7.文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
8.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D
7.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8.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从内容(写什么、表达什么)、结构(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及表达效果(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三个角度来思考。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6.D原文是“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只是玩笑说法,因此不能说“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故答案为:D。
7.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文章引用部分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可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丰富文章内容;②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可以作为证据,有力地证明某一观点;④表现了什么;⑤对上下文有什么作用。本题作答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首先,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其次,明确具体引用了什么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答题时,先回归文本,找到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在文中的第10段和第11段。第9段写“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然后第10段引用《金石书画笑史》中清代古砖值钱,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下属知县仿冒制作古砖给他送礼的故事。第11段引用《履园丛话》中记载的关于谢启昆挖到砖,自己考证这些砖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砖,便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八砖书舫”,却被人说这八块砖不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而是明朝永平府烧造的的故事。第12段指出谢启昆将雅趣看得很透,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所以,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同时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通过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
故答案为: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8.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考生在分析时应回归文章,仔细阅读作者叙述“古董”的内容,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比如文章前几段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故答案为: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①
王士禛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蒲松龄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梦②,冷雨寒灯夜话时。
【注】①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到淄川西铺缙绅毕有际府中“坐馆”。教书之余,搜奇索异,写成《聊斋志异》。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禛为父母迁葬,返回故乡新城,顺道来毕家作客,得知此书,秉烛夜读,赞赏不已,在卷后题此诗。蒲松龄读诗后,深感知音难遇,便和诗酬答。②据《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常外出访客,与之交谈“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诗前两句说《聊斋志异》这部书是在瓜棚豆架之下谈狐说鬼,内容是“姑妄言之姑听之”的荒诞离奇的故事。
B.蒲诗通过“布袍”“冷雨”“寒灯”等意象描绘出一个景况凄凉、内心寂寞的自我形象,暗示了诗人清苦的写作生涯。
C.蒲诗“颇得”二字既带有一点自得的神气,又暗暗回应王诗的后两句,表现出有知音理解与鼓励的兴奋。
D.“爰听秋坟鬼唱时”化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一句,表面上讲秋坟鬼唱,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10.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道此书为“孤愤之书”,而王士禛却说此书“姑妄言之”。两者矛盾吗?请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9.D
10.不矛盾。①“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巧妙地呼应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句,暗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人谈鬼的典故来表达政治上的苦闷。②“料应厌作人间语”,料想书的作者应该厌倦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才不作人声作鬼声,隐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③蒲松龄屡试不第,仕途不畅,写作《聊斋志异》,成为“共笑”的对象,书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题先要明确两者不矛盾的观点,再结合作者政治上失意不得志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9.D“爱听秋坟鬼唱时”一句是王士禛借秋坟鬼唱来表达对浦松龄的理解,从而揭示出蒲松龄内心的苦闷之情。
故答案为:D。
10.王士禛赠诗后两句“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位文坛巨子看出《聊斋志异》真正的价值,他说:料想书的作者(指蒲松龄)当是看透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因而“厌作人间语”吧,看来此人颇有点像唐代怀才不遇的诗人李贺那样爱听那“秋坟鬼唱”呢!李贺《秋来》诗云:“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王士禛借李贺故事隐隐约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蒲松龄和诗的结句“冷雨寒窗夜话时”,告诉友人书中这些类似“黄州梦”的鬼故事,都是在冷雨寒灯之夜与人闲聊时收集起来的;同时照应了上句的“萧索”,传达出几分凄凉,暗示了他的创作生涯是在“冷雨寒窗”的家境和冷峻的社会现实中进行的,耐人寻味。再联系蒲松龄的身世分析可知,《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即可。
故答案为: 不矛盾。①“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巧妙地呼应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句,暗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人谈鬼的典故来表达政治上的苦闷。②“料应厌作人间语”,料想书的作者应该厌倦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才不作人声作鬼声,隐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③蒲松龄屡试不第,仕途不畅,写作《聊斋志异》,成为“共笑”的对象,书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促织》有“   ,   ,   ”一句,这是说成名是一个参加科考很多次未能中举的读书人。
(2)《促织》中“   ,   ,   ”,与“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蟋蟀相比,个头小,显得很稚嫩。
(3)《促织》中“   ,   ,   ”,把处于极度绝望中的成名,忽然听到促织的叫声、看到促织时的惊喜表现出来。
【答案】(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
(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邑”“觇”“宛”。
故答案为:(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
(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2.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语段的陈述对象,即《聊斋志异》或蒲松龄;其次要看到三个层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魏晋风流”做了比较;最后,三个层次既分析了《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又讲到了对“魏晋风流”的超越和发展。
故答案为: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13.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写出此联中运用的典故和对联深含的寓意。
【答案】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注意把握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概括寓意时意在突出志向。
故答案为: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4.1《促织》随堂检测
一、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14.1《促织》随堂检测
1.下列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宰以“卓异”闻
B.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而去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其异,宰不信 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B.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C.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下列句子中的“然”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③成然之
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⑥然后得一夕安寝
⑦芙蕖则不然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4.对下列句子加粗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细疏其能
⑤成然之
⑥益奇之
⑦试使斗而才
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博人。创作出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是其中的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
C.“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中的“操童子业”是说已经通过了童生试。
D.“假此科敛丁口”中,“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董
阿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读书的,搜寻故旧。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是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话,挺好看的。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琉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马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比如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在什么讲古董的杂志上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砖,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之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有数十人之多。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一八四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的文化构成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和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古董方面的一些知识。
D.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大清律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这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7.文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
8.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①
王士禛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蒲松龄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梦②,冷雨寒灯夜话时。
【注】①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到淄川西铺缙绅毕有际府中“坐馆”。教书之余,搜奇索异,写成《聊斋志异》。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禛为父母迁葬,返回故乡新城,顺道来毕家作客,得知此书,秉烛夜读,赞赏不已,在卷后题此诗。蒲松龄读诗后,深感知音难遇,便和诗酬答。②据《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常外出访客,与之交谈“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诗前两句说《聊斋志异》这部书是在瓜棚豆架之下谈狐说鬼,内容是“姑妄言之姑听之”的荒诞离奇的故事。
B.蒲诗通过“布袍”“冷雨”“寒灯”等意象描绘出一个景况凄凉、内心寂寞的自我形象,暗示了诗人清苦的写作生涯。
C.蒲诗“颇得”二字既带有一点自得的神气,又暗暗回应王诗的后两句,表现出有知音理解与鼓励的兴奋。
D.“爰听秋坟鬼唱时”化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一句,表面上讲秋坟鬼唱,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10.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道此书为“孤愤之书”,而王士禛却说此书“姑妄言之”。两者矛盾吗?请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促织》有“   ,   ,   ”一句,这是说成名是一个参加科考很多次未能中举的读书人。
(2)《促织》中“   ,   ,   ”,与“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蟋蟀相比,个头小,显得很稚嫩。
(3)《促织》中“   ,   ,   ”,把处于极度绝望中的成名,忽然听到促织的叫声、看到促织时的惊喜表现出来。
12.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13.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写出此联中运用的典故和对联深含的寓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项,“以”,由于/凭。
B项,“为”,当作/被。
C项,“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代词,表示“你的”。
D项,“其”,均为代词,指促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古义)面对面,(今义)与“绝对”相反,随着一定条件变化;
B项,表示侥幸;
C项,(古义)仔细地陈述,(今义)纤细而少;
D项,(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3.【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①②⑤“……的样子”,③“以之为然”,④转折连词,⑥⑦⑧“这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4.【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②⑤⑥意动用法,③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名词用作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5.【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操童子业”是说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6.D
7.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8.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从内容(写什么、表达什么)、结构(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及表达效果(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三个角度来思考。
(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6.D原文是“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只是玩笑说法,因此不能说“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直接使清朝走向灭亡”。
故答案为:D。
7.此题考查分析句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文章引用部分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可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丰富文章内容;②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可以作为证据,有力地证明某一观点;④表现了什么;⑤对上下文有什么作用。本题作答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首先,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其次,明确具体引用了什么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答题时,先回归文本,找到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在文中的第10段和第11段。第9段写“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然后第10段引用《金石书画笑史》中清代古砖值钱,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下属知县仿冒制作古砖给他送礼的故事。第11段引用《履园丛话》中记载的关于谢启昆挖到砖,自己考证这些砖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砖,便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八砖书舫”,却被人说这八块砖不是晋惠帝永平年间的,而是明朝永平府烧造的的故事。第12段指出谢启昆将雅趣看得很透,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所以,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同时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的内容,通过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
故答案为: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了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③写古人古董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引出下文对“趣味”的论说。
8.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考生在分析时应回归文章,仔细阅读作者叙述“古董”的内容,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比如文章前几段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故答案为: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表达了对古董的喜爱之情。②文章写古董的价值起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③作者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暗含对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④结尾作者在商业区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答案】9.D
10.不矛盾。①“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巧妙地呼应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句,暗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人谈鬼的典故来表达政治上的苦闷。②“料应厌作人间语”,料想书的作者应该厌倦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才不作人声作鬼声,隐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③蒲松龄屡试不第,仕途不畅,写作《聊斋志异》,成为“共笑”的对象,书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题先要明确两者不矛盾的观点,再结合作者政治上失意不得志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9.D“爱听秋坟鬼唱时”一句是王士禛借秋坟鬼唱来表达对浦松龄的理解,从而揭示出蒲松龄内心的苦闷之情。
故答案为:D。
10.王士禛赠诗后两句“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位文坛巨子看出《聊斋志异》真正的价值,他说:料想书的作者(指蒲松龄)当是看透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因而“厌作人间语”吧,看来此人颇有点像唐代怀才不遇的诗人李贺那样爱听那“秋坟鬼唱”呢!李贺《秋来》诗云:“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王士禛借李贺故事隐隐约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蒲松龄和诗的结句“冷雨寒窗夜话时”,告诉友人书中这些类似“黄州梦”的鬼故事,都是在冷雨寒灯之夜与人闲聊时收集起来的;同时照应了上句的“萧索”,传达出几分凄凉,暗示了他的创作生涯是在“冷雨寒窗”的家境和冷峻的社会现实中进行的,耐人寻味。再联系蒲松龄的身世分析可知,《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即可。
故答案为: 不矛盾。①“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巧妙地呼应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句,暗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人谈鬼的典故来表达政治上的苦闷。②“料应厌作人间语”,料想书的作者应该厌倦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才不作人声作鬼声,隐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③蒲松龄屡试不第,仕途不畅,写作《聊斋志异》,成为“共笑”的对象,书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1.【答案】(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
(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邑”“觇”“宛”。
故答案为:(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
(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2.【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语段的陈述对象,即《聊斋志异》或蒲松龄;其次要看到三个层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魏晋风流”做了比较;最后,三个层次既分析了《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又讲到了对“魏晋风流”的超越和发展。
故答案为: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13.【答案】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注意把握典故“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概括寓意时意在突出志向。
故答案为: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攻入咸阳;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寓意: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炼一个人的品格,激励斗志;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