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太原月考)在比较中寻找规律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比图中两位历史人物进行的改革,其背景的相同点是( )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A.均面临严重危机,都落后于西方强国
B.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增强了国防力量,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D.都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
2.(2022九下·吉林月考)“俄国的1861改革农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强调了( )
A.农奴制改革有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C.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农奴制改革的残余依然存在
3.(2022九下·电白期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改变落后的制度
C.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快速实现近代化
4.(2022九下·电白期中)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A.稳定的社会环境 B.广阔的国内市场
C.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D.资金和廉价劳动力
5.(2022九下·电白期中)俄国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后,赫尔岑在《钟声》上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奥加廖夫也认为这是“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这些评价是基于( )
A.农奴的自由受到限制 B.农奴获得土地需要交纳赎金
C.农奴不能选择职业 D.地主可以继续买卖农奴
6.(2022九下·盐城期中)据统计,1861年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861年至1870年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为129.13万人。1891年至1900年更猛增到713.66万人。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7.(2022九下·开封月考)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彼得大帝。”普京如此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彼得一世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彼得一世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C.在彼得一世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D.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8.(2022九下·江阴月考)“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个评价是针对( )
A.日本大化改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中国戊戌变法 D.美国内战
9.(2022九下·平邑开学考)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1861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苏联模式
10.(2022九下·深圳月考)它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它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它引发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11.(2021九下·德庆月考)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使俄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
B.废除了腐朽沙皇专制统治
C.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2.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他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3.(2021九下·德庆月考)19世纪中期俄国的一名农奴,在本国的改革中获准得到一块份地,只需现金支付20%—25%的赎金,其余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债务的形式支付。关于这场改革的说法正确是( )
A.使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4.(2022九下·弥勒月考)为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德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15.(2022九下·电白期中)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 ( )
A.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C.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1九下·柘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双方力量对比表(1853-1856年)
国家 枪支 战舰 运输工具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俄国 滑膛枪 木帆船 牛车、马车 泥路 缺乏
英、法 来复枪 蒸汽汽船 蒸汽机车 铁路 充足
材料二: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交纳代役租;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财产;地主有权流放农奴,罚农奴做苦役,甚至可以买卖和交换农奴。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材料三: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在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2)材料三说“前所未有的觉醒开始了”指什么事件?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觉醒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俄国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彼得大帝(1672-1725年)在位期间建立了大约240家手工工场,比过去增加了10倍;出现了第一张印刷报纸、第一批技术学校、第一批公共剧院、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俄国历史学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全部线头在彼得手中扎成了一个结,不管我们面向何方,到处都能遇上这个巨人,他把自己长长的身影投向我们的全部历史,使我们看不清古老的过去……”但又抱怨他过分迷恋西方文化,认为“俄罗斯迅速地赶上了欧洲,并在许多方面走在前面,但在主要的社会发展方面,俄罗斯却原地踏步”。彼得引进了西方的许多东西,但却把西方文化的内核精华——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拒之门外。没有像某些西欧国家那样确立起“社会本位”的模式,而是确立了“国家本位”的模式。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普希金说,“现代化”与“专制化”是彼得一世留给俄国社会发展的一笔充满矛盾的遗产。
——摘编自《论俄皇彼得一世的“欧化”与“专制化”》
(1)根据材料概括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所做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彼得一世的改革。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家发展缓慢,全面落后于西方强国,为此他们进行了改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C. 都增强了国防力量,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不符合题意;
D. 都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回答,注意题干中的“背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据“1861年”“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可知,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部分农民成为了农业雇佣工人,一部分农民成立农业资本家,农村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也就是说材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3.【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不符合题意;
B.改变落后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可以看出,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是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快速实现近代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稳定的社会环境,不符合题意;
B.广阔的国内市场,不符合题意;
C.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可以看出,农民支付的赎金高,同时农民外出打工,又提供了劳动力,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资金和廉价劳动力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农奴的自由受到限制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新式剥削,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农奴不能选择职业 ,不符合史实;
D. 地主可以继续买卖农奴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6.【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彼得一世改革,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861年开始,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俄国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规定废除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无权干涉农奴的自由,因此外出谋生的农民开始增多,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俄国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D.俄国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所学知识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7.【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这是普京佩服彼得大帝的原因。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了普京佩服彼得大帝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题干关键词为“农民”“自由”“剥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这场改革实质上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B符合题干描述;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9.【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可知农奴翻了身。结合所学知识,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农奴制改革。由于农奴制的阻碍,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0.【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可知,此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农民付出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因此列宁说“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使俄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 废除了腐朽沙皇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自由,得到了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俄国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2.【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俄国1861年改革时俄国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冲突引起封建农奴制危机,并进而导致阶级斗争尖锐。这次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题干中的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任何统治者的根本目的。考生要注意根本目的、直接目的之间的区别。
13.【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使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不符合题意;
B.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不符合题意;
C.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自由,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
14.【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近现代俄国强大的基础。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彼得一世改革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A.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符合题意;
B. 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不符合题意;
C.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动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准确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辨别。
16.【答案】(1)武器装备的落后;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国家。
(2)俄国亚力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3)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
(4)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俄国在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 武器装备的落后;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国家;
(2)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面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即1861年改革;
(3)依据材料二、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觉醒后,实行了改革, 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这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故答案为:(1) 武器装备的落后;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国家。
(2) 俄国亚力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3) 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
(4) 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倡导学习西方近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量创办手工工场;剥夺特权阶层的权利。
(2)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据材料“建立了大约240家手工工场,比过去增加了10倍,出现了第一张印刷报纸、第一批技术学校、第一批公共剧院、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得出倡导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科技、创办近代工场;据材料“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得出剥夺特权阶层的权利。
(2)据材料“他过分迷恋西方文化,认为‘俄罗斯迅速地赶上了欧洲,并在许多方面走在前面’”结合所学得出,彼得一世改革倡导学习西方,极大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材料“彼得引进了西方的许多东西,但却把西方文化的内核精华--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拒之门外……而是确立了‘国家本位’的模式.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结合所学得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急于求成,措施不彻底,排斥近代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奉行专制主义,远离了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据材料“‘现代化‘与’专制化‘是彼得一世留给俄国社会发展的一笔充满矛盾的遗产”得出彼得一世的努力既开创了俄国的“现代化”,又使俄国保留了深厚的“专制化”历史传统。
故答案为:(1)倡导学习西方近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量创办手工工场;剥夺特权阶层的权利。
(2)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知识。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18.【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而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4)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由此判断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3)根据材料“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可知,材料说明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词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词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下·太原月考)在比较中寻找规律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比图中两位历史人物进行的改革,其背景的相同点是( )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A.均面临严重危机,都落后于西方强国
B.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增强了国防力量,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D.都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家发展缓慢,全面落后于西方强国,为此他们进行了改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C. 都增强了国防力量,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不符合题意;
D. 都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回答,注意题干中的“背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2022九下·吉林月考)“俄国的1861改革农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强调了( )
A.农奴制改革有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C.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农奴制改革的残余依然存在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据“1861年”“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可知,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部分农民成为了农业雇佣工人,一部分农民成立农业资本家,农村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也就是说材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3.(2022九下·电白期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改变落后的制度
C.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快速实现近代化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不符合题意;
B.改变落后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可以看出,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是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快速实现近代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2022九下·电白期中)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A.稳定的社会环境 B.广阔的国内市场
C.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D.资金和廉价劳动力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稳定的社会环境,不符合题意;
B.广阔的国内市场,不符合题意;
C.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可以看出,农民支付的赎金高,同时农民外出打工,又提供了劳动力,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是资金和廉价劳动力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2九下·电白期中)俄国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后,赫尔岑在《钟声》上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奥加廖夫也认为这是“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这些评价是基于( )
A.农奴的自由受到限制 B.农奴获得土地需要交纳赎金
C.农奴不能选择职业 D.地主可以继续买卖农奴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农奴的自由受到限制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新式剥削,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农奴不能选择职业 ,不符合史实;
D. 地主可以继续买卖农奴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6.(2022九下·盐城期中)据统计,1861年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861年至1870年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为129.13万人。1891年至1900年更猛增到713.66万人。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彼得一世改革,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861年开始,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俄国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规定废除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无权干涉农奴的自由,因此外出谋生的农民开始增多,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俄国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D.俄国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所学知识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7.(2022九下·开封月考)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彼得大帝。”普京如此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彼得一世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彼得一世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C.在彼得一世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D.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这是普京佩服彼得大帝的原因。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了普京佩服彼得大帝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8.(2022九下·江阴月考)“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个评价是针对( )
A.日本大化改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中国戊戌变法 D.美国内战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题干关键词为“农民”“自由”“剥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这场改革实质上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B符合题干描述;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9.(2022九下·平邑开学考)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
A.1861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 D.苏联模式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可知农奴翻了身。结合所学知识,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农奴制改革。由于农奴制的阻碍,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面对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0.(2022九下·深圳月考)它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它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它引发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可知,此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农民付出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因此列宁说“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2021九下·德庆月考)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使俄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
B.废除了腐朽沙皇专制统治
C.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使俄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 废除了腐朽沙皇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了自由,得到了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俄国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2.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他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俄国1861年改革时俄国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冲突引起封建农奴制危机,并进而导致阶级斗争尖锐。这次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题干中的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任何统治者的根本目的。考生要注意根本目的、直接目的之间的区别。
13.(2021九下·德庆月考)19世纪中期俄国的一名农奴,在本国的改革中获准得到一块份地,只需现金支付20%—25%的赎金,其余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债务的形式支付。关于这场改革的说法正确是( )
A.使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使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不符合题意;
B.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不符合题意;
C.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自由,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
14.(2022九下·弥勒月考)为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德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近现代俄国强大的基础。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彼得一世改革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15.(2022九下·电白期中)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 ( )
A.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C.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A.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符合题意;
B. 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不符合题意;
C.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动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准确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辨别。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1九下·柘城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双方力量对比表(1853-1856年)
国家 枪支 战舰 运输工具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俄国 滑膛枪 木帆船 牛车、马车 泥路 缺乏
英、法 来复枪 蒸汽汽船 蒸汽机车 铁路 充足
材料二: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交纳代役租;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财产;地主有权流放农奴,罚农奴做苦役,甚至可以买卖和交换农奴。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材料三: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在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2)材料三说“前所未有的觉醒开始了”指什么事件?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觉醒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俄国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答案】(1)武器装备的落后;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国家。
(2)俄国亚力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3)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
(4)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俄国在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 武器装备的落后;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国家;
(2)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面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即1861年改革;
(3)依据材料二、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觉醒后,实行了改革, 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这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故答案为:(1) 武器装备的落后;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制国家。
(2) 俄国亚力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3) 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本。
(4) 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彼得大帝(1672-1725年)在位期间建立了大约240家手工工场,比过去增加了10倍;出现了第一张印刷报纸、第一批技术学校、第一批公共剧院、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俄国历史学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全部线头在彼得手中扎成了一个结,不管我们面向何方,到处都能遇上这个巨人,他把自己长长的身影投向我们的全部历史,使我们看不清古老的过去……”但又抱怨他过分迷恋西方文化,认为“俄罗斯迅速地赶上了欧洲,并在许多方面走在前面,但在主要的社会发展方面,俄罗斯却原地踏步”。彼得引进了西方的许多东西,但却把西方文化的内核精华——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拒之门外。没有像某些西欧国家那样确立起“社会本位”的模式,而是确立了“国家本位”的模式。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普希金说,“现代化”与“专制化”是彼得一世留给俄国社会发展的一笔充满矛盾的遗产。
——摘编自《论俄皇彼得一世的“欧化”与“专制化”》
(1)根据材料概括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所做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彼得一世的改革。
【答案】(1)倡导学习西方近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量创办手工工场;剥夺特权阶层的权利。
(2)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据材料“建立了大约240家手工工场,比过去增加了10倍,出现了第一张印刷报纸、第一批技术学校、第一批公共剧院、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得出倡导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科技、创办近代工场;据材料“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得出剥夺特权阶层的权利。
(2)据材料“他过分迷恋西方文化,认为‘俄罗斯迅速地赶上了欧洲,并在许多方面走在前面’”结合所学得出,彼得一世改革倡导学习西方,极大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材料“彼得引进了西方的许多东西,但却把西方文化的内核精华--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拒之门外……而是确立了‘国家本位’的模式.过去某些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利被剥夺,从而使俄国远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结合所学得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急于求成,措施不彻底,排斥近代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奉行专制主义,远离了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据材料“‘现代化‘与’专制化‘是彼得一世留给俄国社会发展的一笔充满矛盾的遗产”得出彼得一世的努力既开创了俄国的“现代化”,又使俄国保留了深厚的“专制化”历史传统。
故答案为:(1)倡导学习西方近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量创办手工工场;剥夺特权阶层的权利。
(2)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知识。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而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4)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由此判断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3)根据材料“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可知,材料说明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词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词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