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11.2《与妻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随堂检测(含答案)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完成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禁止
C.使之肖我 肖:像
D.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禁:经受。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A项,“彀”同“够”,能够。B意为: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无通假字。
C项,“旁”同“傍”,靠近。
D项,“念”俗同“廿”,二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判断。
3.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C“寸管”代指写字用的毛笔。
A项,用典,“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B项,反问;
D项,“腥云”“狼犬”是比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4.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B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省略句,⑤为主谓倒装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散六国之从 B.河海不择细流
C.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D.汝幸而偶我
【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A.“从”同“纵”。
B.“择”同“释”,舍弃。
C.“念”同“廿”,二十。D意为:你有幸嫁给了我,无通假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而同学们在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归纳,多识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行商陇蜀间,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翼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翼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就。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社生多习英吉利语,容调之曰:“诸君堪为贾人耳。”社生皆怒,欲殴之。广州大骐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寝。
容既明习国史,学于翼文,复通晓《说文》部居。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自念语过浅露,就炳麟求修饰。炳麟曰:“感恒民当如是。”序而刻之。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炳麟以《因明入正理论》授之,曰:“学此,可以解三年之忧矣。”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内热溲膏。炳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诘朝日加巳,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态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6.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排 闼:排除阻碍
B.镜如惭,事中寝 中寝:中止结束
C.广州大驵冯镜如 大驵:商人买办
D.西人遇囚无状 无状:无礼严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深得老师厚爱。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扇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②眺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
9.概括第一段中邹容的为人特点。
【答案】6.A
7.A
8.①父亲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邹容不愿意,却时常喜欢雕刻,父亲大怒,常用竹板打得他流血,然而心里更加疼爱他。
②吴朓一向憎恨邹容、章炳麟,这次又希望免遭逮捕,于是径直到明震那里自首,并且送去《革命军》一书。
9.年少聪慧,个性叛逆,狂狷不羁,嫉恶如仇,爱国正义。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县人。父某,来往于甘肃、四川之间做生意,有一点文化。邹容少年时聪慧敏捷,十二岁时,诵读经书、《史记》《汉书》,都能背得出。父亲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邹容不愿意,却时常喜欢雕刻,父亲大怒,常用竹板打得他流血,然而心里更加疼爱他。邹容青少年时,在成都就学于吕翼文。与人讲话,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吕翼文十分害怕,斥退了他。父亲一定要他去日本读书,这一年邹容十七岁。在日本他与同学钮永建筹建中国协会,没有成功。读了二年,因陆军学生监督姚甲与人通奸,邹容同五个同学推门闯入他的官邸,扇了他数十记耳光,拿剪刀剪了他的辫子。事情被发觉后,邹容就暗地里回到上海,与章炳麟在爱国学社中会见。这时,学社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邹容讥笑他们说:“各位简直要成为商人了。”学社的学生大怒,想痛打他一顿。广州洋人买办冯镜如,过去加入了英国籍,刚在上海设立国民议政厅,招收邹容,邹容责问冯镜如说:“你是英国人,这个国民议政厅,是中国人的?还是英国人的?”冯镜如羞惭万分,事情只得中途停止。
邹容已经熟习国史,又求学于吕翼文,更通晓《说文解字》以及文字学。他痛恨异族就象仇敌,于是撰写《革命军》以号召抵抗清廷。自己感到语言过于浅显、直率,请求章炳麟加以修饰。炳麟说:“为了鼓动一般群众,正应该这样。”并写了序言刻印出来。正好这时清政府派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去查究革命党,准备逮捕爱国学社的教员吴朓。吴朓一向憎恨邹容、章炳麟,这次又希望免遭逮捕,于是径直到明震那里自首,并且送去《革命军》一书。明震暂不追究吴朓,吴朓逃跑,于是名正言顺地逮捕了邹容和章炳麟。邹容在狱中,每天跟章炳麟一起研究佛经,也经常讲佛家典籍,章炳麟向他传授《因明入正理论》,说:“读懂这本书,可以解除三年的忧愁。”第二年,判决书下达,邹容、炳麟都被判了徒刑。外国人对待囚犯非常凶恨。邹容愤愤不平,又因麦片饭吃不饱,更加愤激,以致低热遗精。炳麟就请求监狱卒长,自己为邹容切脉诊断开药方,不答应;又请求叫日本医生,也不答应。邹容病了四十天,二月二十九日半夜在狱中死去,年才二十一岁。第二天十点钟左右,炳麟前去抚摸他的尸体,眼睛不闭。当时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这仅是猜疑无法查明。然而外国医生拿囚犯不当人,凡是生了病的都让他们安坐等死,不给药。狱囚五百人,每年因受虐待饥寒发病而死的有一百六十人。邹容得病之初,医生并不知他的病情严重;等到日子一长,病情已非常明显,只给他服用一般的退热药,这仅次于用毒杀人。
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
6.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
A项,排闼:推门闯入。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项,“深得老师厚爱”错误,原文“容稍长,从成都吕翼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翼文惧,摈之”,意思是“邹容青少年时,在成都就学于吕翼文。与人讲话,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吕翼文十分害怕,斥退了他”,可知没有得到老师的厚爱。
故答案为:A。
8.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科甲”,科举考试;“辄”,经常;“笞”,鞭打。 “惎”,忌恨、憎恨;“诣”,到……去;“自归”,自首。
故答案为:①父亲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邹容不愿意,却时常喜欢雕刻,父亲大怒,常用竹板打得他流血,然而心里更加疼爱他。
②吴朓一向憎恨邹容、章炳麟,这次又希望免遭逮捕,于是径直到明震那里自首,并且送去《革命军》一书。
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
“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即年少聪慧;“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即个性叛逆、狂狷不羁;“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即嫉恶如仇;“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即爱国正义。
故答案为: 年少聪慧,个性叛逆,狂狷不羁,嫉恶如仇,爱国正义。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晞:干,晒干。
10.下列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采用白描手法,词句虽如话家常,却字字由肺腑而发,自然而又深刻,平实中寄寓着真情。
B.苏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虚写,描绘了内心的思念之情;下片实写,写夜里梦到的景象。
C.贺词中的“同来何事不同归”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发问,伤感之情表达得沉痛悲切。
D.贺词结尾处追忆作者与妻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短短两句话,饱含着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之情。
11.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形象,说说两首词各采用了什么不同的写法来描绘妻子的形象?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情感?
【答案】10.B
11.苏词通过梦境来描绘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別的丈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贺词通过细节描写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伉偭之爱的温馨,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0.B应为“上片实写,描绘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虚写,写夜里梦到的景象”。
故答案为:B。
1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先从两首词中找出描写妻子形象的词句,然后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不同。苏词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描写梦中妻子在闺阁中梳妆的情形,通过妻子的梳妆、无言、泪千行等来表现作者梦中与亡妻相见的凄凉之感、恩爱之情,以及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贺词则感慨“谁复挑灯夜补衣”,通过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伉俪之爱的温馨,以及对亡妻的思念。此题也可从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苏词通过梦境来描绘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別的丈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贺词通过细节描写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伉偭之爱的温馨,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到振聋发聩作用的句子是: , 。
(2)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 , 。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 , 。
(4)《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两句话“ , ”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子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5)《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这八个字是: , 。
【答案】(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需注意“ 逐 ”“殷盛 ”“ 狼 ”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13.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对联。要求:与课文内容相关,上下联不要重字。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上联:穷尽毕生精力创造理论成就
下联:
课文:《与妻书》
上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下联:
【答案】抛洒满腔热情投身革命实践;为世间受迫者甘愿献身
【知识点】文学常识;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除了要符合对联的规定外,还得符合课文内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地概括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建树和实践功绩,上联写“理论成就”,下联应写“革命实践”。《与妻书》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结合起来,上联写“天下有情人”,下联应把范围扩大,写“人间受迫者”。
故答案为:抛洒满腔热情投身革命实践;为世间受迫者甘愿献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14.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其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60字)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埘:鸡舍)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嬉戏了一天的鸡疲倦了,伸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吃饱了,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结伴回家。
【知识点】扩展语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本题属扩展语句题型。扩展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语句的文釆性,要做到语言流畅、词藻优美。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嬉戏了一天的鸡疲倦了,伸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吃饱了,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结伴回家。
【点评】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11.2《与妻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随堂检测(含答案)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完成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禁止
C.使之肖我 肖:像
D.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3.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4.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散六国之从 B.河海不择细流
C.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D.汝幸而偶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行商陇蜀间,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翼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翼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就。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社生多习英吉利语,容调之曰:“诸君堪为贾人耳。”社生皆怒,欲殴之。广州大骐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寝。
容既明习国史,学于翼文,复通晓《说文》部居。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自念语过浅露,就炳麟求修饰。炳麟曰:“感恒民当如是。”序而刻之。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炳麟以《因明入正理论》授之,曰:“学此,可以解三年之忧矣。”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内热溲膏。炳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诘朝日加巳,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态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6.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排 闼:排除阻碍
B.镜如惭,事中寝 中寝:中止结束
C.广州大驵冯镜如 大驵:商人买办
D.西人遇囚无状 无状:无礼严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深得老师厚爱。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扇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②眺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
9.概括第一段中邹容的为人特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晞:干,晒干。
10.下列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采用白描手法,词句虽如话家常,却字字由肺腑而发,自然而又深刻,平实中寄寓着真情。
B.苏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虚写,描绘了内心的思念之情;下片实写,写夜里梦到的景象。
C.贺词中的“同来何事不同归”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发问,伤感之情表达得沉痛悲切。
D.贺词结尾处追忆作者与妻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短短两句话,饱含着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之情。
11.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形象,说说两首词各采用了什么不同的写法来描绘妻子的形象?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情感?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到振聋发聩作用的句子是: , 。
(2)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 , 。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 , 。
(4)《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两句话“ , ”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子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5)《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这八个字是: , 。
13.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对联。要求:与课文内容相关,上下联不要重字。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上联:穷尽毕生精力创造理论成就
下联:
课文:《与妻书》
上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下联:
14.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其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60字)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埘:鸡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禁:经受。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答案】B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A项,“彀”同“够”,能够。B意为: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无通假字。
C项,“旁”同“傍”,靠近。
D项,“念”俗同“廿”,二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C“寸管”代指写字用的毛笔。
A项,用典,“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B项,反问;
D项,“腥云”“狼犬”是比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4.【答案】B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省略句,⑤为主谓倒装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5.【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A.“从”同“纵”。
B.“择”同“释”,舍弃。
C.“念”同“廿”,二十。D意为:你有幸嫁给了我,无通假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而同学们在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归纳,多识记。
【答案】6.A
7.A
8.①父亲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邹容不愿意,却时常喜欢雕刻,父亲大怒,常用竹板打得他流血,然而心里更加疼爱他。
②吴朓一向憎恨邹容、章炳麟,这次又希望免遭逮捕,于是径直到明震那里自首,并且送去《革命军》一书。
9.年少聪慧,个性叛逆,狂狷不羁,嫉恶如仇,爱国正义。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县人。父某,来往于甘肃、四川之间做生意,有一点文化。邹容少年时聪慧敏捷,十二岁时,诵读经书、《史记》《汉书》,都能背得出。父亲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邹容不愿意,却时常喜欢雕刻,父亲大怒,常用竹板打得他流血,然而心里更加疼爱他。邹容青少年时,在成都就学于吕翼文。与人讲话,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吕翼文十分害怕,斥退了他。父亲一定要他去日本读书,这一年邹容十七岁。在日本他与同学钮永建筹建中国协会,没有成功。读了二年,因陆军学生监督姚甲与人通奸,邹容同五个同学推门闯入他的官邸,扇了他数十记耳光,拿剪刀剪了他的辫子。事情被发觉后,邹容就暗地里回到上海,与章炳麟在爱国学社中会见。这时,学社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邹容讥笑他们说:“各位简直要成为商人了。”学社的学生大怒,想痛打他一顿。广州洋人买办冯镜如,过去加入了英国籍,刚在上海设立国民议政厅,招收邹容,邹容责问冯镜如说:“你是英国人,这个国民议政厅,是中国人的?还是英国人的?”冯镜如羞惭万分,事情只得中途停止。
邹容已经熟习国史,又求学于吕翼文,更通晓《说文解字》以及文字学。他痛恨异族就象仇敌,于是撰写《革命军》以号召抵抗清廷。自己感到语言过于浅显、直率,请求章炳麟加以修饰。炳麟说:“为了鼓动一般群众,正应该这样。”并写了序言刻印出来。正好这时清政府派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去查究革命党,准备逮捕爱国学社的教员吴朓。吴朓一向憎恨邹容、章炳麟,这次又希望免遭逮捕,于是径直到明震那里自首,并且送去《革命军》一书。明震暂不追究吴朓,吴朓逃跑,于是名正言顺地逮捕了邹容和章炳麟。邹容在狱中,每天跟章炳麟一起研究佛经,也经常讲佛家典籍,章炳麟向他传授《因明入正理论》,说:“读懂这本书,可以解除三年的忧愁。”第二年,判决书下达,邹容、炳麟都被判了徒刑。外国人对待囚犯非常凶恨。邹容愤愤不平,又因麦片饭吃不饱,更加愤激,以致低热遗精。炳麟就请求监狱卒长,自己为邹容切脉诊断开药方,不答应;又请求叫日本医生,也不答应。邹容病了四十天,二月二十九日半夜在狱中死去,年才二十一岁。第二天十点钟左右,炳麟前去抚摸他的尸体,眼睛不闭。当时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这仅是猜疑无法查明。然而外国医生拿囚犯不当人,凡是生了病的都让他们安坐等死,不给药。狱囚五百人,每年因受虐待饥寒发病而死的有一百六十人。邹容得病之初,医生并不知他的病情严重;等到日子一长,病情已非常明显,只给他服用一般的退热药,这仅次于用毒杀人。
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
6.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
A项,排闼:推门闯入。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A项,“深得老师厚爱”错误,原文“容稍长,从成都吕翼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翼文惧,摈之”,意思是“邹容青少年时,在成都就学于吕翼文。与人讲话,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吕翼文十分害怕,斥退了他”,可知没有得到老师的厚爱。
故答案为:A。
8.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科甲”,科举考试;“辄”,经常;“笞”,鞭打。 “惎”,忌恨、憎恨;“诣”,到……去;“自归”,自首。
故答案为:①父亲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邹容不愿意,却时常喜欢雕刻,父亲大怒,常用竹板打得他流血,然而心里更加疼爱他。
②吴朓一向憎恨邹容、章炳麟,这次又希望免遭逮捕,于是径直到明震那里自首,并且送去《革命军》一书。
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
“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即年少聪慧;“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即个性叛逆、狂狷不羁;“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即嫉恶如仇;“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即爱国正义。
故答案为: 年少聪慧,个性叛逆,狂狷不羁,嫉恶如仇,爱国正义。
【答案】10.B
11.苏词通过梦境来描绘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別的丈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贺词通过细节描写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伉偭之爱的温馨,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0.B应为“上片实写,描绘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虚写,写夜里梦到的景象”。
故答案为:B。
1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先从两首词中找出描写妻子形象的词句,然后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不同。苏词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描写梦中妻子在闺阁中梳妆的情形,通过妻子的梳妆、无言、泪千行等来表现作者梦中与亡妻相见的凄凉之感、恩爱之情,以及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贺词则感慨“谁复挑灯夜补衣”,通过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伉俪之爱的温馨,以及对亡妻的思念。此题也可从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苏词通过梦境来描绘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別的丈夫“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贺词通过细节描写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伉偭之爱的温馨,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12.【答案】(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需注意“ 逐 ”“殷盛 ”“ 狼 ”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13.【答案】抛洒满腔热情投身革命实践;为世间受迫者甘愿献身
【知识点】文学常识;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除了要符合对联的规定外,还得符合课文内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地概括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建树和实践功绩,上联写“理论成就”,下联应写“革命实践”。《与妻书》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结合起来,上联写“天下有情人”,下联应把范围扩大,写“人间受迫者”。
故答案为:抛洒满腔热情投身革命实践;为世间受迫者甘愿献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14.【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嬉戏了一天的鸡疲倦了,伸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吃饱了,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结伴回家。
【知识点】扩展语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本题属扩展语句题型。扩展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语句的文釆性,要做到语言流畅、词藻优美。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嬉戏了一天的鸡疲倦了,伸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吃饱了,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结伴回家。
【点评】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