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昼长夜短的变化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昼长夜短的变化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6 16:23:0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昼长夜短的变化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人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
A.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B.有无太阳光的直射
C.有无四季变化 D.人为随意划分
2.北回归线地带由于其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四大古文明,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  )
A.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3.(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4.下列选项中,一年里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极圈
5.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全球昼夜平分
6.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元旦这一天,下列城市的白昼最长的是(  )
A.广州 B.天津 C.北京 D.哈尔滨
8.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每天的日出时间确定的,一年中人们如果想在最早时间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应选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9.我们把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较长的季节称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11.小芳发现,宁波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造成昼夜长短差异的原因是(  )
A.月球的自转 B.月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12.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搬迁最好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短,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14.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二、填空题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上的箭头表示   ,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当地球由D转至A时,山东省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3)由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澳大利亚是   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16.结合亲身体会,按太阳高度(选填“大”“小”或“适中”)、昼夜长短(选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或“相差不大”)、气温高低(选填“高”“低”或“适中”)将下表补充完整。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气温高低                
17.下列现象:
①昼夜现象 ②宁波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③昼夜交替
④宁波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现象是   (填序号,下同)。
(2)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   。
三、解答题
18.(2020七下·长兴期末)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圈约24小时、公转一圈约365天(1年)。根据地球运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图一表示地球的公转,图二表示地球的自转,图一中的    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图二中的①地——我们这里终年寒冷,每年总有段时间看不到太阳
B.图二中的②地——我们这里终年炎热,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
C.图二中的③地——我们这里3、4月份春暖花开,景色宜人
(3)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仿照A时刻描述,图中方框内B时刻的描述是:   。
19.(2020七下·柯桥期末)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   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3)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 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 (选填字母)。
A.日出、日落都延迟 B.日出、日落都提前
C.日出提前、日落延迟 D.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气候带划分解题;
【解答】地球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划分五带的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故答案为:A。
2.【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
【解答】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公历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制定;
2、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此循环变化;
3、以月球绕地球一周制定的历法是阴历,阴历一月平均是29.53天,在阴历月中月相的圆缺形态发生变化,初一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六是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如此循环变化;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北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解答】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说法正确,A正确;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这天是冬至前,冬至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B错误;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新月是初一,廿五是蛾眉月(或接近下弦月),C错误;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浙江在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最大。
【解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极圈。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阳光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处,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当阳光直射赤道时,昼夜才会平分;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
【解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一次年3月,即我国(或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白天时间较长,利于科学考察,因此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广州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
【解答】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解答】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年中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较长的季节是夏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解答】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南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因此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南,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宁波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考察应当选在暖季。
【解答】北半球的冬季正值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极的暖季,而北半球的冬季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白天时间长,气温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解答】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白昼一天比一天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都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夏至日(6月22日),春分日(3月22日)。
【解答】①代表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因此①为元旦,②代表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而劳动节为5月1日,因此②表示的是劳动节,③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而国庆节为10月1日,因此③表示的是国庆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
(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
(3)夏
(4)四季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由图可知,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上的箭头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
(2)C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处于极昼;D位置是秋分,A位置是冬至,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减少;
(3)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处于夏季,而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
(4)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故答案为:(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3)夏;(4)四季。
16.【答案】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
【分析】每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大约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最北到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公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再次直射赤道时是每年的秋分日,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最南为南回归线,不能继续向南移动,是冬至日,公历12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赤道是第二年的春分。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是太阳直射点在三条线之间(南北回归线和赤道)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春秋分时太阳直射都赤道,最南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最北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地球公转的影响:(1)四季变化(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基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温度较高,比较热,即夏季:如果太阳不直射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就是冬季:而春天和秋天是夏、冬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地球各地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以我国,北半球为例。从春天到夏天,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我国的不夜城是我国的最北部即黑龙江漠河,如夏天到漠河旅游,晚上10点左右天还是亮的,凌晨2点左右天又变亮。从秋天到冬天,黑夜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如果太阳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适中 大 适中 小
昼夜长短 相差不大 昼长夜短 相差不大 昼短夜长
气温高低 适中 高 适中 低
故答案为: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17.【答案】(1)③⑤⑥
(2)②④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的不同和区别。
【解答】(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现象是下列现象:③昼夜交替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2)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下列现象: ④宁波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②宁波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故答案为:(1)③⑤⑥(2)②④
18.【答案】(1)B
(2)AB
(3)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知识点】地球自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解答】(1)图二中北极圈恰好处于极昼,南极圈恰好处于极夜,此时太阳直射点恰好在北回归线上;图一中A位置为春分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位置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图一中的B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A、 图二中的①地在北极圈以内,纬度高,终年寒冷,此地一年中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故说法正确。
B、 图二中的②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处于热带位置,这里终年炎热,存在太阳直射情况,所以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故说法正确。
C、 .图二中的③地处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3、4月份恰好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应该是秋季,所以不会出现春暖花开的情形,故说法错误。
(3)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位置为夏至,即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B;(2)AB;(3)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19.【答案】(1)水星、金星
(2)t=s/v=1.5×1011m/(3×108m/s)=500s
(3)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光传播,地球大气层的作用。
【解答】(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金星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t=s/v=1.5×1011m/(3×108m/s)=500s。
(3)由于存在大气层,阳光射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导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阳光就可以照到地球上某些地方,所以如果不存在大气层,会导致日出推迟,日落提前,故C正确,ABD错误。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第4章第3节 昼长夜短的变化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人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
A.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B.有无太阳光的直射
C.有无四季变化 D.人为随意划分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气候带划分解题;
【解答】地球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划分五带的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故答案为:A。
2.北回归线地带由于其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四大古文明,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  )
A.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
【解答】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公历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制定;
2、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此循环变化;
3、以月球绕地球一周制定的历法是阴历,阴历一月平均是29.53天,在阴历月中月相的圆缺形态发生变化,初一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六是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如此循环变化;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北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解答】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说法正确,A正确;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这天是冬至前,冬至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B错误;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新月是初一,廿五是蛾眉月(或接近下弦月),C错误;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浙江在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故选A
4.下列选项中,一年里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极圈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最大。
【解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极圈。
故选:D
5.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阳光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处,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只有当阳光直射赤道时,昼夜才会平分;
故答案为:A。
6.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
【解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一次年3月,即我国(或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白天时间较长,利于科学考察,因此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元旦这一天,下列城市的白昼最长的是(  )
A.广州 B.天津 C.北京 D.哈尔滨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广州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每天的日出时间确定的,一年中人们如果想在最早时间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应选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
【解答】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我们把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较长的季节称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解答】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年中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较长的季节是夏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解答】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南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因此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南,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小芳发现,宁波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造成昼夜长短差异的原因是(  )
A.月球的自转 B.月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宁波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搬迁最好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考察应当选在暖季。
【解答】北半球的冬季正值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极的暖季,而北半球的冬季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白天时间长,气温较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短,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解答】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夜短,白昼一天比一天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都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夏至日(6月22日),春分日(3月22日)。
【解答】①代表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因此①为元旦,②代表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而劳动节为5月1日,因此②表示的是劳动节,③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而国庆节为10月1日,因此③表示的是国庆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上的箭头表示   ,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当地球由D转至A时,山东省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3)由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澳大利亚是   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
(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
(3)夏
(4)四季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1)由图可知,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上的箭头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
(2)C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处于极昼;D位置是秋分,A位置是冬至,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减少;
(3)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处于夏季,而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
(4)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故答案为:(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3)夏;(4)四季。
16.结合亲身体会,按太阳高度(选填“大”“小”或“适中”)、昼夜长短(选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或“相差不大”)、气温高低(选填“高”“低”或“适中”)将下表补充完整。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气温高低                
【答案】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
【分析】每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大约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最北到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公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再次直射赤道时是每年的秋分日,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最南为南回归线,不能继续向南移动,是冬至日,公历12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赤道是第二年的春分。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是太阳直射点在三条线之间(南北回归线和赤道)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春秋分时太阳直射都赤道,最南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最北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地球公转的影响:(1)四季变化(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基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温度较高,比较热,即夏季:如果太阳不直射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就是冬季:而春天和秋天是夏、冬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地球各地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以我国,北半球为例。从春天到夏天,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我国的不夜城是我国的最北部即黑龙江漠河,如夏天到漠河旅游,晚上10点左右天还是亮的,凌晨2点左右天又变亮。从秋天到冬天,黑夜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如果太阳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太阳高度 适中 大 适中 小
昼夜长短 相差不大 昼长夜短 相差不大 昼短夜长
气温高低 适中 高 适中 低
故答案为:适中;大;适中;小;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适中;高;适中;低
17.下列现象:
①昼夜现象 ②宁波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③昼夜交替
④宁波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现象是   (填序号,下同)。
(2)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   。
【答案】(1)③⑤⑥
(2)②④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的不同和区别。
【解答】(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现象是下列现象:③昼夜交替 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2)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下列现象: ④宁波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②宁波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故答案为:(1)③⑤⑥(2)②④
三、解答题
18.(2020七下·长兴期末)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圈约24小时、公转一圈约365天(1年)。根据地球运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图一表示地球的公转,图二表示地球的自转,图一中的    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图二中的①地——我们这里终年寒冷,每年总有段时间看不到太阳
B.图二中的②地——我们这里终年炎热,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
C.图二中的③地——我们这里3、4月份春暖花开,景色宜人
(3)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仿照A时刻描述,图中方框内B时刻的描述是:   。
【答案】(1)B
(2)AB
(3)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知识点】地球自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解答】(1)图二中北极圈恰好处于极昼,南极圈恰好处于极夜,此时太阳直射点恰好在北回归线上;图一中A位置为春分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位置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图一中的B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A、 图二中的①地在北极圈以内,纬度高,终年寒冷,此地一年中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故说法正确。
B、 图二中的②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处于热带位置,这里终年炎热,存在太阳直射情况,所以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故说法正确。
C、 .图二中的③地处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3、4月份恰好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应该是秋季,所以不会出现春暖花开的情形,故说法错误。
(3)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位置为夏至,即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B;(2)AB;(3)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19.(2020七下·柯桥期末)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   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3)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 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 (选填字母)。
A.日出、日落都延迟 B.日出、日落都提前
C.日出提前、日落延迟 D.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答案】(1)水星、金星
(2)t=s/v=1.5×1011m/(3×108m/s)=500s
(3)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光传播,地球大气层的作用。
【解答】(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金星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t=s/v=1.5×1011m/(3×108m/s)=500s。
(3)由于存在大气层,阳光射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导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阳光就可以照到地球上某些地方,所以如果不存在大气层,会导致日出推迟,日落提前,故C正确,ABD错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