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
一、常识检测
1.下列对《红楼梦》一书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危机。
B.《红楼梦》初名《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他们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因研究《红楼梦》而产生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C.《红楼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人物有几百个,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都十分精通,所以他描写的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真实而细腻。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危机。 ”叙述正确;
B“《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他们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错误。正如鲁迅在论《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当时“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是禁止孩子看这样的书的,叙述错误;
C“ 《红楼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叙述正确;
D“ 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人物有几百个,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都十分精通,所以他描写的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真实而细腻。 ”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纨: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名宦之女,是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的妾氏所生,年龄比迎春、惜春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
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贾政的妻子,育有一女二子,也是薛宝钗的姨母。
D.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之女贾敏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其父林如海是探花出身。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
B.“贾探春……比惜春小”错误,贾探春的年龄比贾惜春大,所以称之为“三姑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
3.下列对《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怡红院:贾宝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
B.潇湘馆: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潇湘”之名是化用舜帝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
C.蘅芜苑:薛宝钗在大观园中的住所,院中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
D.稻香村:王熙凤在大观园中的住所。《红楼梦》中有关稻香村的描述为:“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
D.“稻香村:王熙凤的住所”错误,稻香村:李纨的住所。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4.下面四则材料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
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A.探春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宝玉
B.惜春 史湘云 薛宝钗 薛蟠
C.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D.迎春 史湘云 王熙凤 薛蟠
【答案】C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1)该人物的特征是“温柔沉默”,温和柔顺,当是迎、探、惜三姐妹中秉性柔弱的迎春(2)该人物的特征是面带愁容、体弱多病,自然是林黛玉了;(3)该人物的特征是美丽刁钻,丹凤眼、柳叶眉是美女的特征,写其姿容俏丽;三角眼、吊梢眉是悍妇的特征,写其刁钻狡黠。据此判断应是王熙凤,(4)该人物的特征是面若中秋之月,而且鬓若刀裁,当是贾宝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通读原文,然后找出文中描写眼睛的句子,抓住修饰眼睛的词语,再依据上下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得出人物的特点。
5.下列《红楼梦》中的判词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贾元春)
C.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
D.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是 史湘云 的判词,分析正确;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是妙玉的判词,分析错误;
C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 巧姐 的判词,分析正确;
D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是 李纨 的判词,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6.(2022高一下·连城月考)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这五回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B.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儿见面。贾瑞按约定钻入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顿。
C.姑苏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他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宁府的焦大曾跟着宁国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国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也抖搂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答案】C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C“女儿英莲被拐走”发生在“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之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7.下面对《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陷害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B.《红楼梦》中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
D.《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陷害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说法正确;
B“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说法错误;
C“ 《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 ”,说法正确;
D“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8.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府中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
C.妙玉爱“洁”。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府中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说法正确;
B“甄士隐抄给贾雨村”错,应是“门子抄给贾雨村”;“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错,贾母又称“史老太君”,原是史家人,说法错误;
C“ 妙玉爱“洁”。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说法正确;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9.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自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玉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B.贾家宗族的长房是荣国府,次房是宁国府。《红楼梦》主要写的是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涉及荣国府和宁国府。
C.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她不埋怨任何人,关键时刻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孙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D.作者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无论是在王夫人处拜见,还是在贾母房中吃饭,都十分推让,这表现了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寄人篱下”的心境。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自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玉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说法正确;
B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说法错误;
C 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她不埋怨任何人,关键时刻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孙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说法正确;
D 作者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无论是在王夫人处拜见,还是在贾母房中吃饭,都十分推让,这表现了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寄人篱下”的心境。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0.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菱的诗中,寓有香菱身世的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才华总要表现出来;“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自小与家人离散命运的质问。
B.“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是由一个小小的香囊引起的,那香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多个地方。
C.王熙凤爽朗、泼辣、精明、干练、好强,在《红楼梦》里的重要性,仅次于宝、黛、钗。作者对她有褒有贬,读者对她爱恨参半。她是一个形象生动、意蕴深厚的艺术典型。
D.芦雪广即景联诗时,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人皆对景伤怀,同病相怜的史湘云宽慰林黛玉,不要这样感伤,说着旧家的破落、未卜的身世,她也产生人生幻灭的伤感,二人先后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样悲凉凄婉的诗句。
【答案】D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香菱的诗中,寓有香菱身世的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才华总要表现出来;“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自小与家人离散命运的质问 ,说法正确;
B “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是由一个小小的香囊引起的,那香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多个地方 ,说法正确;
C 王熙凤爽朗、泼辣、精明、干练、好强,在《红楼梦》里的重要性,仅次于宝、黛、钗。作者对她有褒有贬,读者对她爱恨参半。她是一个形象生动、意蕴深厚的艺术典型 ,说法正确;
D“芦雪广即景联诗时”错误,应该是“凹晶馆联诗时”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11.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七十回之后,贾府的败象越来越明显。如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凤姐与平儿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恰到这时,夏太府小内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琏哭笑不得,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B.贾母八旬大寿期间,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了。
C.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子。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撞上了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畏罪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身发誓”不告诉别人。
D.芳官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小优伶。干娘克扣她的月钱,还用剩水给她洗头,她不服气,便和干娘顶撞起来。王夫人把她撵出大观园,让她干娘领了去配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干娘买卖,便跟着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答案】A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贾琏、凤姐是与鸳鸯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而不是平儿,说法错误;
B 贾母八旬大寿期间,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了 ,说法正确;
C 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子。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撞上了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畏罪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身发誓”不告诉别人 ,说法正确;
D 芳官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小优伶。干娘克扣她的月钱,还用剩水给她洗头,她不服气,便和干娘顶撞起来。王夫人把她撵出大观园,让她干娘领了去配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干娘买卖,便跟着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2.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探春无情拒绝了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多要赏银的无理要求,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B.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身份,暂摄家政的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至“抄检大观园”时,她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答案】A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是她不认生身之母,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错误,探春“无情拒绝……开刀”,显现的是她的“公正”,说法错误;
B 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身份,暂摄家政的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说法正确;
C 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说法正确;
D 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至“抄检大观园”时,她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3.《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重要的是能体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等,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对《红楼梦》中的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伤。
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史湘云所作,借咏白海棠表达对高洁品性的赞美。
C.“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抒发对逝者的哀思。
D.“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怀远的情感。
【答案】B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A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伤,说法正确;
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探春所作,说法错误;
C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抒发对逝者的哀思,说法正确;
D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怀远的情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14.下面是脂砚斋关于《红楼梦》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③声势如现纸上。
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红楼梦》原文
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嬤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A.①d ②b ③a ④c B.①d ②c ③a ④b
C.①b ②a ③d ④c D.①c ②a ③d ④b
【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答题时,可先阅读脂砚斋的几段评语,找出评语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给原文,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A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搭配错误;
B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②中“写形追象”应是指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故对应c,搭配正确;
C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搭配错误;
D②中“写形追象”应是指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故对应c,,搭配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15.下列回目名称中空缺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请补写出这个字来。
(1)( )湘云醉眠芍药裀
(2)( )香菱情解石榴裙
(3)( )平儿情掩虾须镯
(4)( )晴雯病补雀金裘
(5)( )紫鹃情辞试忙玉
(6)( )袭人娇嗔箴宝玉
【答案】(1)憨
(2)呆
(3)俏
(4)勇
(5)慧
(6)贤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评价小说中的六个女性形象,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要用一个字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必须要了解和人物相关的事件,湘云喝醉了卧在芍药丛中的石凳上,还念着诗句,可见她的憨厚可爱。香菱弄脏了石榴裙,是因为和小丫鬟争执是夫妻蕙,可见她在为人处世上呆头呆脑,傻乎乎的。后来又学诗,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平儿心地善良,会办事,善于平衡各种关系,为了不伤了宝玉的颜面,隐瞒了坠儿偷自己镯子的事情,所以称她为“俏”。宝玉的雀金裘被烧出个洞,外面的师傅都不能修补,晴雯手艺好,胆子大,虽然生病了,但是还是帮宝玉补好了雀金裘,可见其勇。紫鹃时刻为黛玉担心,所以撒谎骗宝玉林黛玉要回去来试探宝玉,可见其聪慧。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而赌气,袭人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对宝玉进行规劝,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可见袭人的贤惠。解答本题可见名著阅读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读小说时目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目录中涵盖了情节和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学生应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16.请将下列情节发生时的节日填写在对应的括号中。
(1)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 )
(2)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 )
(3)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 )
(4)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 )
【答案】(1)端阳
(2)元宵
(3)清明
(4)中秋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识记相关内容的能力。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的一个情节。这一天是端午节,宝玉因头一天晚上误踢了袭人导致袭人吐血,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晴雯上来换衣服,不注意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了。这天宝玉心情不好,突然有了大人的心性,居然教训起晴雯来:“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 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这话其实说得很在理,既是当主子的口气,也实在是为晴雯好。可偏偏晴雯是个刺猬性格、火爆脾气,不顾自己奴婢的身份,居然顶撞起主子来……幸好黛玉进来,晴雯不敢在黛玉面前造次,这场纠纷就这样过去了。后来外出作乐回来的宝玉,早就忘了这碴,又在晴雯面前低三下四嘻皮笑脸了。干是,引出了晴雯撕扇这一情节,宝玉更是直接引用了“千金一笑”这个古语:“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故此事发生在端阳。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大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灯节下大观园里饮宴娱乐……后来王熙凤仿效《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给贾母取乐。故情节发生在元宵节时。
“杏子阴假凤泣虎凰”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题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清明节时,杏子阴藕官(假凤)为菂官(虚凰)烧纸祭拜哭泣。假凤”与“虚凰”并不是人物的具体名字,藕官是小生,死去的菂官是小旦。因为在唱戏时藕官演小生,的官演小日,也正合“凤求凰”中“凤为雄,凰为惟”这一特点,情节发生在清明节。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相关情节是中秋夜凸碧堂贾母要上月听吹笛,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故情节发生在中秋节。
故答案为:(1) 端阳 (2) 元宵 (3) 清明 (4) 中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17.猜灯谜。(将谜底写在后面括号中)
(1)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2)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
(3)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
【答案】(1)爆竹
(2)风筝
(3))砚台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1) 爆竹盛极一时,转瞬即逝。元春入宫,加封贤德妃,贾家兴盛。元春省亲后备幽闭深宫,暴病而亡。贾府衰落。
(2) 这是探春的灯谜,谜底是风筝。探春远嫁,如同风筝一样,远走他乡。
(3) 砚台,寓忠君之心“坚定而强硬”,有着矢志不移的顽固,是封建末世的“用物”,正是贾政的自画像。
【点评】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二、快问快答
18.《红楼梦》曾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象征。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让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了她的高洁人格;葬花也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埋葬。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题目要求对第二十三回、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的两次葬花的寓意予以阐释,答题思路其实已经给出,即分别阐释每次葬花事件的经过,然后再阐释葬花的寓意。花有什么特点?“落花”的象征义是什么?黛玉“葬花”的原因或目的是什么?把这几点弄清,其实就已理解了“葬花”的寓意。答题时,要抓住主要情节,中心要突出,语言要简洁。
故答案为: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象征。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让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了她的高洁人格;葬花也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埋葬。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9.《红楼梦》中,晴雯是贾宝玉房中一个重要的丫鬟,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在对《红楼梦》的人物研究中,有“晴为黛影”之说。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的理解。
【答案】所谓“晴为黛影”,是指晴雯与黛玉在性格与命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黛玉是身份尊贵的公府小姐,晴雯是身份低下的奴仆,二人在身份上有天渊之别,但二人本性中的纯真质朴,却是一样的。黛玉和晴雯皆天性纯真质朴,似浑金如璞玉。黛玉聪颖敏锐,懂世情而不弄世情,有心机而不使心机。晴雯本真天然,一腔明月向沟渠,从来是使力不使心。晴雯在几天水米不进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最终死亡;黛玉亦是因王夫人用计迫宝玉成婚,在宝玉大婚之日泪尽而逝。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答题时,应先对“晴为黛影”进行准确阐释,然后再结合原著选择恰当的事例进行分析。晴雯与黛玉在性格与命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心灵手巧,伶牙俐齿,嘴不饶人。黛玉精于裁剪,女红很好,只是体弱,贾母疼她,不让她多费精神;晴雯病中补雀金裘,是因为再没人能补。黛玉把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形象地比作“母蝗虫”,晴雯暗讽上赶着巴结王夫人的袭人。她们都无父母,无依靠。她们二人本性纯真质朴,都洁身自好。都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两人的结局也很相似,晴雯被污蔑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被赶出大观园,最后含恨而死。曹雪芹写晴雯的结局,实则影射黛玉之死。答题时不需面面俱到,写出两至三处相似之处加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所谓“晴为黛影”,是指晴雯与黛玉在性格与命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黛玉是身份尊贵的公府小姐,晴雯是身份低下的奴仆,二人在身份上有天渊之别,但二人本性中的纯真质朴,却是一样的。黛玉和晴雯皆天性纯真质朴,似浑金如璞玉。黛玉聪颖敏锐,懂世情而不弄世情,有心机而不使心机。晴雯本真天然,一腔明月向沟渠,从来是使力不使心。晴雯在几天水米不进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最终死亡;黛玉亦是因王夫人用计迫宝玉成婚,在宝玉大婚之日泪尽而逝。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20.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有学者评价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亦石亦玉”,说他只是石头吧,他又有玉的灵性之美;说他纯是美玉吧,他有时又像石头一样顽劣粗蠢。
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贾宝玉形象中“玉性”与“石性”的理解。
【答案】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看龄官在地上画“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踢在袭人肋上。此时便全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玉性”与“石性”是指贾宝玉性格中的可贵美好与顽劣粗蠢。贾宝玉其人既有“玉性”也有“石性”,而且他的“石性”和“玉性”是“合而为一的”。具体来说,“玉性”就是以“玉”来隐喻贾宝玉的性格特征。“玉”外表“温润”,但本质“坚硬”,贾宝玉是“温润”与“坚硬”形象的统一,但主要表现出来的是“温润”,如对女子的呵护、对爱情的追求等。“玉性”还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如他爱护女性,尊重女性,具有男女平等意识,等等。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宝玉的“玉性”和“石性”中的主要方面都值得我们肯定。不过,不管是“玉性”,还是“石性”,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作品中就形成了贾宝玉性格中的缺点。
故答案为: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看龄官在地上画“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踢在袭人肋上。此时便全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1.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紫鹃曾以“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感叹宝玉、黛玉心意相通的可贵。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谈谈你对宝黛二人“知心”的理解。
【答案】(示例1)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例如,宝玉一见《桃花行》便知是黛玉所作,不觉落下泪来。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身受。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而关系更加亲密。(示例2)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着眼睛来看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安慰她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心意。可见他们的交流无须借助太多语言。若无心有灵犀的契合,便难以达到神交的境界。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红楼梦》中宝黛关系的基点是情相通、心相印,全书写二人“知心”的情节,俯拾即是,如第二十三回,宝黛在沁芳闸桥边共读《会真记》,两人心田从此萌生爱苗;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黛玉眼睛哭肿了,再到宝玉让晴雯替他给黛玉送旧帕子以安慰她,黛玉“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领会了宝玉的苦心;等等。拟写答案时应紧扣“知心”两字,分别凸显宝玉、黛玉各自的行为、心理,并对二人情意的相通加以揭示。
故答案为:(示例1)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例如,宝玉一见《桃花行》便知是黛玉所作,不觉落下泪来。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身受。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而关系更加亲密。(示例2)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着眼睛来看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安慰她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心意。可见他们的交流无须借助太多语言。若无心有灵犀的契合,便难以达到神交的境界。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22.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大家抽签饮酒,宝钗第一个抽得一签,“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隐含着宝钗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写出宝钗端庄持重、自矜自重却又美丽动人的特点。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意在赞颂宝钗是“群芳之冠”。宝钗是一位端庄持重的女子,她不轻浮,所以“无情”,这里的“无情”和“风流多情”是相对立的,而不是通常大家所认为的“没有感情”。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肃恭严”,从不对男子假以辞色,宝玉仍情不自禁为之着迷,可见她的美对异性的吸引力多么大,就算她本人严守礼仪,丝毫不越轨,也无法阻止他人为之心动神摇。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故答案为:写出宝钗端庄持重、自矜自重却又美丽动人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3.阅读下面《红楼梦》的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当时,薛宝钗也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你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理由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的情节,写众人发笑的场面,引起众人发笑的是刘姥姥,长辈、宝玉和众姐妹都在场。在这样的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理由: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4.《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簪菊》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而是吟咏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探春豪爽豁达、高傲脱俗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一斑。探春虽非嫡出,但毕竟贵为贾府的小姐,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簪菊》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借杜牧、陶渊明等高士,表达自己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作答本题时,要先明确诗意,然后借诗意点明探春的个性气质,要有简要的分析,且分析要符合原著。
故答案为:这首《簪菊》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而是吟咏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探春豪爽豁达、高傲脱俗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一斑。探春虽非嫡出,但毕竟贵为贾府的小姐,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5.阅读下面《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果然妥贴,如今就去。”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请分析被推荐人“管必妥当”的原因。
【答案】王熙凤。王熙凤帮忙处理宁国府的事务,是全书中第一次全面展现她的理家才能。而她能获得成功,一是得益于她在荣国府理家的经验,二是因为她性格爽利有威严,三是因为她规矩严明,赏罚分明。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首先判断宝玉推荐的人是谁,《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秦可卿病故,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贾珍“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正在为难之时,宝玉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然后分析王熙凤“管必妥当”的原因,可以围绕王熙凤在荣国府的表现、她的性格以及她在协理宁国府时所做的安排来分析。从理家经验来看,在荣国府,王熙凤帮助王夫人管家,有理家的经验;从王熙凤的性格来看,她性格爽利而又有威严,可以威慑下人;从她在宁国府所做的安排来看,她先是查看家口花名册,了解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支配,然后将人员进行了分工,并且制定了严明的规矩,赏罚分明。
故答案为:王熙凤。王熙凤帮忙处理宁国府的事务,是全书中第一次全面展现她的理家才能。而她能获得成功,一是得益于她在荣国府理家的经验,二是因为她性格爽利有威严,三是因为她规矩严明,赏罚分明。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26.《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的两个情节,解说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特点。
【答案】(示例1)史湘云洒脱不羁,率性自然。她喜穿男装,“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曾经偷穿贾宝玉的衣服,被贾母误认为是贾宝玉。她和宝玉在雪天里,割腥啖膻,烧烤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是叫花子,可是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女扮男装,大嚼腥膻,史湘云的个性如潇洒风流的魏晋名士一般。(示例2)“是真名士自风流”强调的是人物的才情、个性。咏白海棠时,史湘云后来居上,一口气和了两首诗,成为压卷之作;咏雪联句时湘云抢的最多;填柳絮词也是她先起的头。再如,湘云“醉眠芍药裀”,喝醉了,就很随意地躺在那里睡觉,可见其娇憨率真。这些都是史湘云具有如魏晋名士一般的才情和个性的表现。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这样的主张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张扬了人的个性,显得潇洒通脱。而史湘云身上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名士风度。在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表现得十分活跃,尽管父母早逝,生活十分艰辛,但她依然有着坚强乐观的性格,干脆利落,坦荡大方,心直口快,爱玩爱笑,从着装上就可看出她爱玩爱闹、洒脱不羁的性格。她在本回中说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再加上给丫鬟取名时引用的“惟大英雄能本色”,正好凑成一副对子,成了她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诗酒风流是名士风度的另一个表现。大观园成立诗社之后,史湘云很兴奋。她写的两首《咏白海棠》清新自然,她写的《对菊》《供菊》和《菊影》明丽、流畅,其中“圃冷斜阳忆旧游”一句被林黛玉评为最佳,赞为“背面傅粉”,其才情可见一斑。爱酒也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之一。贾宝玉过生日的时候,醉卧在芍药丛当中的就是史湘云。“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是大家公认的《红楼梦》里最美的场景之一,塑造了湘云纯真、美丽、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史湘云并非刻意醉卧在青板石凳上,也不是有心醉卧在花丛中,而是喝醉了,很随意地就躺在了那里。“醉卧”非常能体现史湘云率性而为、放任自然的性格特点,和魏晋名士的潇洒风流一般。
故答案为:(示例1)史湘云洒脱不羁,率性自然。她喜穿男装,“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曾经偷穿贾宝玉的衣服,被贾母误认为是贾宝玉。她和宝玉在雪天里,割腥啖膻,烧烤鹿肉,黛玉嘲笑他们是叫花子,可是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女扮男装,大嚼腥膻,史湘云的个性如潇洒风流的魏晋名士一般。(示例2)“是真名士自风流”强调的是人物的才情、个性。咏白海棠时,史湘云后来居上,一口气和了两首诗,成为压卷之作;咏雪联句时湘云抢的最多;填柳絮词也是她先起的头。再如,湘云“醉眠芍药裀”,喝醉了,就很随意地躺在那里睡觉,可见其娇憨率真。这些都是史湘云具有如魏晋名士一般的才情和个性的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7.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他设身处地地打量这些卑微的存在,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以上。
【答案】(示例1)贾府的仆役焦大。他曾经跟随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受人敬重。但他因曾有过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示例2)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爱占小便宜,初进贾府,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小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以及微写作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紧扣题干中的“正邪两赋”,作答时要同时写出这个小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如挑选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正”的一面。
故答案为:(示例1)贾府的仆役焦大。他曾经跟随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受人敬重。但他因曾有过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示例2)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爱占小便宜,初进贾府,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以及微写作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8.《红楼梦》中直接出现“雪”的回目共有三处,分别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请概述这三回中与“雪”相关的情景,并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情景: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泡茶,宝玉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已。第四十九回,一场大雪后,众姐妹兄弟欢聚一堂,赏雪,烤鹿肉,大观园顿时热闹非常。第五十回,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广饮酒赏雪,联对吟诗,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即景联诗。②(示例)作用:第五十回中,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这一情节成为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雪。雪不仅作为一种道具或场景,来充当书中故事情节的背景,作为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而且成为一种隐喻、象征,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概述与“雪”相关的情景时,要叙述与“雪”有关的人物、事件、场景,表述要清晰准确。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时,结合前后的情节或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即可。如第五十回,此回写的是贾府盛况空前的赏心乐事,却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作者写这样的乐事,正是为了衬托后面更大的悲哀。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故答案为:①情景: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泡茶,宝玉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已。第四十九回,一场大雪后,众姐妹兄弟欢聚一堂,赏雪,烤鹿肉,大观园顿时热闹非常。第五十回,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广饮酒赏雪,联对吟诗,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即景联诗。②(示例)作用:第五十回中,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这一情节成为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29.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答案】这三段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用短句,但她会千方百计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在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地位的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倾向于“妹妹”。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在嘴里说多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答题时,要弄清每段话出自谁之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①是王熙凤的“奉承语”。王熙凤乐贾母之所乐,又悲贾母之所悲,思想感情和老祖宗贯通。句中“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最妙,妙就妙在“忘记了老祖宗”。明明笑和哭都是给老祖宗看的,字字句句都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却偏偏说“忘记了老祖宗”。为什么竟把老祖宗忘记了呢?那原因自然是“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一个“忘”字就把全部虚伪做作变成了一片真情实意,既讨好了黛玉,又逢迎了贾母,可谓一举两得,体现了王熙凤的聪明伶俐,机变逢迎。“又是喜欢,又是伤心”“该打,该打”都是短句,符合王熙凤贾府管家媳妇的身份,也符合她风风火火的性格。②是林黛玉的“吃醋语”。端午节,元春赏赐贾府众人礼物,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怕黛玉多心,将自己的东西拿去让黛玉挑拣,而黛玉什么也不要,还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急得宝玉赌咒发誓,这时林黛玉说了这句话:“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语气中颇含酸意,这不仅仅反映了林黛玉的多疑小性,更反映了她内心的不安。因为宝钗各方面都不比她差,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黛玉怕宝玉心中的天平倾向宝钗,因而时时拿话试探他。③是宝玉的“痴情霸道语”。“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黛玉在他看来才是真正完美无瑕的宝玉。林妹妹一生气,他就“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看见好东西,首先想到的都是给林妹妹送去;有意无意间希望别人夸的都是林妹妹。紫鹃骗他说林妹妹要回苏州了,急得深陷情中的宝玉又犯了痴,只听门外有人报个“林”字,就满床闹起来,“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这是多么深情啊。
故答案为:这三段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用短句,但她会千方百计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在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地位的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倾向于“妹妹”。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在嘴里说多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0.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时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请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你阅读《红楼梦》的感悟,给她写一封简短的书信,说说你的心里话。(30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这就要求考生必须知道《正册》中都有谁: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从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来写。给她写信,不仅仅要熟悉这个人的事,了解她的性格,还要歌颂她的美好,同情她的悲剧。比如黛玉,她的孤高傲世,她的才情灵气都是别人不及的,但是却敏感多疑,和宝玉终成镜花水月,值得同情。薛宝钗,她稳重大方,八面玲珑,深得贾母等长辈认可,最终却落得独守空房;凤姐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泼辣有才,最后也是一领席子草草埋葬;史湘云心直口快、生性豪爽,结果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探春虽是庶出之女但却聪明能干,生性要强,结局是离乡远嫁……总之,要找准人物的性格,联系具体事件,表达自己对她的观点和情感。注意书信的格式。比如给黛玉写一封信,赞颂她精神的洁净,勇敢地叛逆精神;给宝钗写一封信,赞颂她的宽厚随和、豁达大度;给探春写一封信,赞颂她的才华与洞察世事的聪明。
【点评】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
31.学校“《红楼梦》研究会”拟组织以“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红楼梦》读书会,请你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围绕读书会的主题写一段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人物生活环境概述准确;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分析合理;表达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 题目要求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围绕“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段参加《红楼梦》读书会的发言稿。如答案示例所给,作答中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环境影响性格”;然后按照所选人物(个人喜欢的或具有典型性的均可)分析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物性格产生的不同影响,如王熙凤出生的富贵家庭、父母的教育以及后来生活的等级森严的贾府都对她的性格产生了不同影响。同时注意发言稿的写作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在150字左右。
【点评】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要求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通过微写作考查名著经典阅读,也是常见的做法。解答微写作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进行解读,然后再结合相关作品按要求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写作,注意表达方式、字数的要求。
32.《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即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即可,理由恰当充分,20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题目是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部作品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考生首先要对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比较了解,然后结合择友的标准来看他属于哪一类朋友。具体答题时,可先用一句话亮出观点,比如选择《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先说“薛宝钗可算是一位见闻广博的益友,最适合与之相交”,然后举出例子证明她的博闻强识,可写她帮惜春列出最急需的画笔、颜料名录,帮宝玉讲解《山门》中的唱词两个例子;最后再次总结,强调观点,比如“得宝钗为友,可以获取知识,更能看到生活中平淡之外的精彩与智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33.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将《红楼梦》翻拍成电影,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为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要求: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18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小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
写作前要先明确名著的内涵即中心思想,《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此题注意对《红楼梦》的理解分析。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把握微写作的类型,然后依据要求以及不同类型微写作的特点进行写作。
三、阅读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
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矣。”想着,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3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痛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文章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宝玉伤情之重,也暗示了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了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也可看出他面对宝钗、黛玉的感情无法做出选择的无奈。
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关心、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3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直接原因是他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以及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而根本原因则是宝玉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招来了政治纠纷。
B.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怀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管家风范,应对自如;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
C.宝玉挨打后,贾母和王夫人对贾政的态度有所不同:贾母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狠手难以接受;王夫人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说事,以柔克刚。
D.从内容上说,第四十八回中“贾琏挨打”和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有照应。从手法上说,宝玉挨打直接写,正面写,写得繁复;贾琏挨打从侧面交代,简简单单,蜻蜓点水,避免了行文的重复。
36.“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是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的一段话,虽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请加以分析。
37.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表现了黛玉怎样的形象特征?
【答案】34.D
35.A
36.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不反对,认为这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意,但却用“我们”这个称呼,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急切之中又有矜持。
37.原因:①已哭了大半天,“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怕被别人取笑;②避开大批探望者,也是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形象特征:①对宝玉爱之深切;②处事小心谨慎。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3)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通读原文,然后找出文中描写眼睛的句子,抓住修饰眼睛的词语,再依据上下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得出人物的特点。
34.A均运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错误。对袭人和宝钗并没有运用外貌描写,分析错误;
B.“文章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林黛玉等人”错误。不是梦见林黛玉,是真的看到了林黛玉,分析错误;
C.“也可看出他面对宝钗、黛玉的感情无法做出选择的无奈”错误。这是宝玉对知己的推心置腹之言,无法看出“他面对宝钗、黛玉的感情……无奈”,分析错误;
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关心、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D。
35.A“根本原因则是宝玉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招来了政治纠纷”错误。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贾政痛恨宝玉鄙弃功名利禄,离经叛道,不走仕途经济之路,不能成为合格的家族继承人。这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叛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说法错误;
B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怀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管家风范,应对自如;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说法正确;
C 宝玉挨打后,贾母和王夫人对贾政的态度有所不同:贾母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狠手难以接受;王夫人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说事,以柔克刚,说法正确;
D 从内容上说,第四十八回中“贾琏挨打”和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有照应。从手法上说,宝玉挨打直接写,正面写,写得繁复;贾琏挨打从侧面交代,简简单单,蜻蜓点水,避免了行文的重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36.答题时,应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宝钗的话的言外之意。贾政痛恨宝玉鄙弃功名利禄,不走仕途经济之路,不能成为合格的家族继承人,所以痛打宝玉。宝钗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认为这次挨打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同时也有劝宝玉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的意思;“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表明自己也心疼宝玉,但用的是“我们”,而不是“我”,宝钗把自己放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并不直接表达自己对宝玉的感情,体现了其矜持的性格。
37.原因:由原文“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可知,黛玉已哭了大半天。宝玉被打后,贾母、王夫人、宝钗等都来探望,黛玉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一方面是怕自己的样子被别人取笑,另一方面是想避开大批探望者,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形象特征:《红楼梦》的主体情节是描写大观园中宝、黛的爱情故事,林黛玉对贾宝玉爱之深切以及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其形象的主要特点。节选部分中,“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爱之深切;知是凤姐来了,黛玉担心被取笑,连忙立起身,从后院离去,可见黛玉处事小心谨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贾珍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有删改)
3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3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一段的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悲痛心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D.结尾展现了凤姐的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4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简要分析。
41.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选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答案】38.B
39.C
40.①先以王夫人担心王熙凤受累切入话题,而分担由家庭变故带来的痛苦与劳累是人之常情,让王夫人无法拒绝;②再就王夫人真正担心的“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进行反驳,高度肯定王熙凤从小时候就有“杀伐决断”到出阁后“历练老成”的处事能力,声称两府中无人可及,让王夫人打消顾虑;③最后打出感情牌,因为死者为大,而且秦可卿在宁、荣二府中人缘不错,与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关系都很融洽,让王夫人不忍推辞;④说话条理清晰,考虑问题全面,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彰显了良苦用心,让人不能拒绝。
41.①“早”体现了宝玉急切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
一、常识检测
1.下列对《红楼梦》一书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危机。
B.《红楼梦》初名《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他们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因研究《红楼梦》而产生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C.《红楼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人物有几百个,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都十分精通,所以他描写的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真实而细腻。
2.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纨: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名宦之女,是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的妾氏所生,年龄比迎春、惜春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
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贾政的妻子,育有一女二子,也是薛宝钗的姨母。
D.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之女贾敏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其父林如海是探花出身。
3.下列对《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怡红院:贾宝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
B.潇湘馆: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潇湘”之名是化用舜帝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
C.蘅芜苑:薛宝钗在大观园中的住所,院中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
D.稻香村:王熙凤在大观园中的住所。《红楼梦》中有关稻香村的描述为:“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4.下面四则材料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
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A.探春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宝玉
B.惜春 史湘云 薛宝钗 薛蟠
C.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D.迎春 史湘云 王熙凤 薛蟠
5.下列《红楼梦》中的判词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贾元春)
C.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
D.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6.(2022高一下·连城月考)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这五回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B.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儿见面。贾瑞按约定钻入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顿。
C.姑苏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他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宁府的焦大曾跟着宁国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国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也抖搂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7.下面对《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陷害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B.《红楼梦》中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
D.《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
8.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府中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
C.妙玉爱“洁”。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9.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自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玉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B.贾家宗族的长房是荣国府,次房是宁国府。《红楼梦》主要写的是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涉及荣国府和宁国府。
C.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她不埋怨任何人,关键时刻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孙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D.作者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无论是在王夫人处拜见,还是在贾母房中吃饭,都十分推让,这表现了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寄人篱下”的心境。
10.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菱的诗中,寓有香菱身世的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才华总要表现出来;“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自小与家人离散命运的质问。
B.“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是由一个小小的香囊引起的,那香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多个地方。
C.王熙凤爽朗、泼辣、精明、干练、好强,在《红楼梦》里的重要性,仅次于宝、黛、钗。作者对她有褒有贬,读者对她爱恨参半。她是一个形象生动、意蕴深厚的艺术典型。
D.芦雪广即景联诗时,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人皆对景伤怀,同病相怜的史湘云宽慰林黛玉,不要这样感伤,说着旧家的破落、未卜的身世,她也产生人生幻灭的伤感,二人先后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样悲凉凄婉的诗句。
11.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七十回之后,贾府的败象越来越明显。如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凤姐与平儿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恰到这时,夏太府小内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琏哭笑不得,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B.贾母八旬大寿期间,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了。
C.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子。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撞上了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畏罪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身发誓”不告诉别人。
D.芳官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小优伶。干娘克扣她的月钱,还用剩水给她洗头,她不服气,便和干娘顶撞起来。王夫人把她撵出大观园,让她干娘领了去配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干娘买卖,便跟着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12.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探春无情拒绝了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多要赏银的无理要求,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B.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身份,暂摄家政的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至“抄检大观园”时,她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13.《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重要的是能体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等,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对《红楼梦》中的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伤。
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史湘云所作,借咏白海棠表达对高洁品性的赞美。
C.“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抒发对逝者的哀思。
D.“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怀远的情感。
14.下面是脂砚斋关于《红楼梦》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③声势如现纸上。
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红楼梦》原文
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嬤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A.①d ②b ③a ④c B.①d ②c ③a ④b
C.①b ②a ③d ④c D.①c ②a ③d ④b
15.下列回目名称中空缺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请补写出这个字来。
(1)( )湘云醉眠芍药裀
(2)( )香菱情解石榴裙
(3)( )平儿情掩虾须镯
(4)( )晴雯病补雀金裘
(5)( )紫鹃情辞试忙玉
(6)( )袭人娇嗔箴宝玉
16.请将下列情节发生时的节日填写在对应的括号中。
(1)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 )
(2)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 )
(3)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 )
(4)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 )
17.猜灯谜。(将谜底写在后面括号中)
(1)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2)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
(3)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
二、快问快答
18.《红楼梦》曾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19.《红楼梦》中,晴雯是贾宝玉房中一个重要的丫鬟,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在对《红楼梦》的人物研究中,有“晴为黛影”之说。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的理解。
20.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有学者评价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亦石亦玉”,说他只是石头吧,他又有玉的灵性之美;说他纯是美玉吧,他有时又像石头一样顽劣粗蠢。
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贾宝玉形象中“玉性”与“石性”的理解。
21.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紫鹃曾以“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感叹宝玉、黛玉心意相通的可贵。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谈谈你对宝黛二人“知心”的理解。
22.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大家抽签饮酒,宝钗第一个抽得一签,“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隐含着宝钗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红楼梦》的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当时,薛宝钗也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你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24.《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果然妥贴,如今就去。”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请分析被推荐人“管必妥当”的原因。
26.《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的两个情节,解说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特点。
27.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他设身处地地打量这些卑微的存在,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以上。
28.《红楼梦》中直接出现“雪”的回目共有三处,分别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请概述这三回中与“雪”相关的情景,并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29.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30.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时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请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你阅读《红楼梦》的感悟,给她写一封简短的书信,说说你的心里话。(300字左右)
31.学校“《红楼梦》研究会”拟组织以“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红楼梦》读书会,请你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围绕读书会的主题写一段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人物生活环境概述准确;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分析合理;表达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32.《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即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即可,理由恰当充分,200字左右。
33.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将《红楼梦》翻拍成电影,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为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要求: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180字左右。
三、阅读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
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矣。”想着,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3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痛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文章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宝玉伤情之重,也暗示了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了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也可看出他面对宝钗、黛玉的感情无法做出选择的无奈。
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关心、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3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直接原因是他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以及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而根本原因则是宝玉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招来了政治纠纷。
B.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怀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管家风范,应对自如;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
C.宝玉挨打后,贾母和王夫人对贾政的态度有所不同:贾母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狠手难以接受;王夫人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说事,以柔克刚。
D.从内容上说,第四十八回中“贾琏挨打”和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有照应。从手法上说,宝玉挨打直接写,正面写,写得繁复;贾琏挨打从侧面交代,简简单单,蜻蜓点水,避免了行文的重复。
36.“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是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的一段话,虽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请加以分析。
37.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表现了黛玉怎样的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贾珍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有删改)
3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3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一段的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悲痛心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D.结尾展现了凤姐的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4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简要分析。
41.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选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缺失后四十回的《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至于究竟是怎样的“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个个都是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算是一本奇书。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是还未到苍凉的程度。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尽管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原著暗指的结局显然更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
材料二: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
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即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人们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形”,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这是一种“完形化”的心理趋势,这是一个对事物进行理想化再造的过程,人们能在这一“再造”之中获得一种愉悦感。
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说。一方面,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感知欣赏的审美对象,它对读者的认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想象是艺术创作和鉴赏的重要品质,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文学作品的欣赏。完整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以完美的赏识,残缺的作品也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文学作品的残缺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无穷无尽的想象使欣赏者能动地把审美对象加以改造或创造,产生新的形象。另一方面,从审美主体角度来说,文学作品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受众通过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以达到赏心、悦目、怡情的目的。这个新形象本质上不背离审美对象的形象内涵,但又不等同于审美对象,它具有更新的内容与更深的意蕴。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指明的就是这一艺术规律。歌德曾经说过:“优秀作品无论你怎么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曹雪芹凭借“半部《红楼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也是残缺的,但带给读者的却是回味无穷的美。可见,残缺能给予读者更多的再创作空间,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大价值的美感。
(摘编自李建群、周合军《论文学作品中的残缺美》)
材料三:
每次与人谈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修补复原问题,很多人总是说《红楼梦》八十回后应该有多种结果,而不需要一个唯一的结果,还拿“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来比喻。我认为把《红楼梦》比作“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点也不妥的。
《石头记》脂砚斋批注里多次提到“百回大文”,明确地告诉你《红楼梦》是百回大文。曹雪芹死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印刷流传,开始广为世人接受。后来的续书也不知有多少,多不被读者接受。读者唯独接受程高本后四十回,这样更可证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含了曹雪芹二十回原笔与一些原意的。周汝昌先生考证过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皇家殿印,意即皇帝要看的书。为了面世,程、高聪明地进行了粉碎与增添。
由此可以告知大家,《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也不是《红楼梦》,它们是两个独立的作品,两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不可能复制的两种表达方式。“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以断臂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蕴与艺术魅力,可以说已然成为一个全新而完整的美学作品。而《红楼梦》在它完整的状态下,遭到当时皇权的粉碎,破坏了曹雪芹伟大的艺术构思的完整性。
《红楼梦》被皇权恶意粉碎成了一百二十回,幸亏有学人搜罗整理校对出了带脂砚斋批注的八十回《石头记》,让我们得以知晓《红楼梦》的真面目,最终使我在十四岁那年发现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隐藏了曹雪芹原笔,并开始十年如一日地为实现修补复原出它们这个梦想而博读杂书,以立志成为作家的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精气神韵,最终修补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完成发表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复原》这一我个人认为横空出世之作。
(摘编自唐国明《<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
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续本中,黛玉和宝钗悲剧的结局更符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的预设。
B.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是由于审美对象处于未完成或已失去的残缺状态。
C.材料一指出《红楼梦》具有残缺美,材料二从理论上阐释了《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具有残缺美的内在原因。
D.材料三认为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暗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原笔与一些原意,这与材料一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4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这与人类本能地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的心理有关。
B.高鹗所续的《红楼梦》结局虽然未到苍凉的程度,但仍然比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更具有艺术价值。
C.文学作品的残缺能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有助于读者能动地改造或创造审美对象,产生新的形象。
D.“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林黛玉。
44.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残缺结构是文学无言的意义建构方式,也是文学超越语言表达本身,达到无限的审美境界的途径。
B.残缺的“美”在于它给予审美主体的无限想象空间,并由此带来艺术创新的可能。
C.美的残缺,则是美的中断、美的危机和美的破坏,不能获得更高层次上的情理之中的审美意趣。
D.残缺要恰到好处地昭示美,必须处于一定的度中,而度的差异导致了美感的有无和深浅的不同。
4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46.材料三中,作者能修补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抄检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的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王熙凤、宝玉、黛玉。王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是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梦>的构思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梦》,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宝玉手上,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去避雨,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失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
“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它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来,并且人物语言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红楼梦》里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宠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在于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地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4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了阐述,准确到位。
B.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小说主旨。
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缘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4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则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红楼梦》中的“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他既坚持、热爱、有信仰又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C.《红楼梦》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林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49.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天然结合,这也是《红楼梦》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50.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1.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的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的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宽容,且意志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是这样
看女人写女人的》)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认为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一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嫁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有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以这样的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有删改)
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曹雪芹设计出的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的情节,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薛宝钗表面上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实际上亦是封建思想的牺牲者。
5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把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54.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之念。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55.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危机。 ”叙述正确;
B“《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他们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错误。正如鲁迅在论《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当时“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是禁止孩子看这样的书的,叙述错误;
C“ 《红楼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叙述正确;
D“ 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人物有几百个,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都十分精通,所以他描写的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真实而细腻。 ”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
B.“贾探春……比惜春小”错误,贾探春的年龄比贾惜春大,所以称之为“三姑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
D.“稻香村:王熙凤的住所”错误,稻香村:李纨的住所。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4.【答案】C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1)该人物的特征是“温柔沉默”,温和柔顺,当是迎、探、惜三姐妹中秉性柔弱的迎春(2)该人物的特征是面带愁容、体弱多病,自然是林黛玉了;(3)该人物的特征是美丽刁钻,丹凤眼、柳叶眉是美女的特征,写其姿容俏丽;三角眼、吊梢眉是悍妇的特征,写其刁钻狡黠。据此判断应是王熙凤,(4)该人物的特征是面若中秋之月,而且鬓若刀裁,当是贾宝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通读原文,然后找出文中描写眼睛的句子,抓住修饰眼睛的词语,再依据上下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得出人物的特点。
5.【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是 史湘云 的判词,分析正确;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是妙玉的判词,分析错误;
C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是 巧姐 的判词,分析正确;
D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是 李纨 的判词,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6.【答案】C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C“女儿英莲被拐走”发生在“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之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7.【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陷害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说法正确;
B“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说法错误;
C“ 《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 ”,说法正确;
D“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8.【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府中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说法正确;
B“甄士隐抄给贾雨村”错,应是“门子抄给贾雨村”;“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错,贾母又称“史老太君”,原是史家人,说法错误;
C“ 妙玉爱“洁”。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说法正确;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9.【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自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玉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说法正确;
B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说法错误;
C 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她不埋怨任何人,关键时刻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孙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说法正确;
D 作者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无论是在王夫人处拜见,还是在贾母房中吃饭,都十分推让,这表现了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寄人篱下”的心境。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0.【答案】D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香菱的诗中,寓有香菱身世的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才华总要表现出来;“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自小与家人离散命运的质问 ,说法正确;
B “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是由一个小小的香囊引起的,那香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多个地方 ,说法正确;
C 王熙凤爽朗、泼辣、精明、干练、好强,在《红楼梦》里的重要性,仅次于宝、黛、钗。作者对她有褒有贬,读者对她爱恨参半。她是一个形象生动、意蕴深厚的艺术典型 ,说法正确;
D“芦雪广即景联诗时”错误,应该是“凹晶馆联诗时”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11.【答案】A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贾琏、凤姐是与鸳鸯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而不是平儿,说法错误;
B 贾母八旬大寿期间,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了 ,说法正确;
C 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子。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撞上了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畏罪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身发誓”不告诉别人 ,说法正确;
D 芳官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小优伶。干娘克扣她的月钱,还用剩水给她洗头,她不服气,便和干娘顶撞起来。王夫人把她撵出大观园,让她干娘领了去配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干娘买卖,便跟着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2.【答案】A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是她不认生身之母,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错误,探春“无情拒绝……开刀”,显现的是她的“公正”,说法错误;
B 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身份,暂摄家政的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说法正确;
C 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说法正确;
D 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至“抄检大观园”时,她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3.【答案】B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A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伤,说法正确;
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探春所作,说法错误;
C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抒发对逝者的哀思,说法正确;
D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怀远的情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14.【答案】B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答题时,可先阅读脂砚斋的几段评语,找出评语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给原文,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A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搭配错误;
B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②中“写形追象”应是指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故对应c,搭配正确;
C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搭配错误;
D②中“写形追象”应是指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故对应c,,搭配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15.【答案】(1)憨
(2)呆
(3)俏
(4)勇
(5)慧
(6)贤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评价小说中的六个女性形象,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要用一个字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必须要了解和人物相关的事件,湘云喝醉了卧在芍药丛中的石凳上,还念着诗句,可见她的憨厚可爱。香菱弄脏了石榴裙,是因为和小丫鬟争执是夫妻蕙,可见她在为人处世上呆头呆脑,傻乎乎的。后来又学诗,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平儿心地善良,会办事,善于平衡各种关系,为了不伤了宝玉的颜面,隐瞒了坠儿偷自己镯子的事情,所以称她为“俏”。宝玉的雀金裘被烧出个洞,外面的师傅都不能修补,晴雯手艺好,胆子大,虽然生病了,但是还是帮宝玉补好了雀金裘,可见其勇。紫鹃时刻为黛玉担心,所以撒谎骗宝玉林黛玉要回去来试探宝玉,可见其聪慧。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而赌气,袭人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对宝玉进行规劝,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可见袭人的贤惠。解答本题可见名著阅读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读小说时目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目录中涵盖了情节和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学生应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16.【答案】(1)端阳
(2)元宵
(3)清明
(4)中秋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识记相关内容的能力。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的一个情节。这一天是端午节,宝玉因头一天晚上误踢了袭人导致袭人吐血,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晴雯上来换衣服,不注意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了。这天宝玉心情不好,突然有了大人的心性,居然教训起晴雯来:“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 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这话其实说得很在理,既是当主子的口气,也实在是为晴雯好。可偏偏晴雯是个刺猬性格、火爆脾气,不顾自己奴婢的身份,居然顶撞起主子来……幸好黛玉进来,晴雯不敢在黛玉面前造次,这场纠纷就这样过去了。后来外出作乐回来的宝玉,早就忘了这碴,又在晴雯面前低三下四嘻皮笑脸了。干是,引出了晴雯撕扇这一情节,宝玉更是直接引用了“千金一笑”这个古语:“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故此事发生在端阳。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大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灯节下大观园里饮宴娱乐……后来王熙凤仿效《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给贾母取乐。故情节发生在元宵节时。
“杏子阴假凤泣虎凰”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题目“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清明节时,杏子阴藕官(假凤)为菂官(虚凰)烧纸祭拜哭泣。假凤”与“虚凰”并不是人物的具体名字,藕官是小生,死去的菂官是小旦。因为在唱戏时藕官演小生,的官演小日,也正合“凤求凰”中“凤为雄,凰为惟”这一特点,情节发生在清明节。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相关情节是中秋夜凸碧堂贾母要上月听吹笛,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故情节发生在中秋节。
故答案为:(1) 端阳 (2) 元宵 (3) 清明 (4) 中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17.【答案】(1)爆竹
(2)风筝
(3))砚台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1) 爆竹盛极一时,转瞬即逝。元春入宫,加封贤德妃,贾家兴盛。元春省亲后备幽闭深宫,暴病而亡。贾府衰落。
(2) 这是探春的灯谜,谜底是风筝。探春远嫁,如同风筝一样,远走他乡。
(3) 砚台,寓忠君之心“坚定而强硬”,有着矢志不移的顽固,是封建末世的“用物”,正是贾政的自画像。
【点评】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8.【答案】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象征。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让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了她的高洁人格;葬花也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埋葬。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题目要求对第二十三回、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的两次葬花的寓意予以阐释,答题思路其实已经给出,即分别阐释每次葬花事件的经过,然后再阐释葬花的寓意。花有什么特点?“落花”的象征义是什么?黛玉“葬花”的原因或目的是什么?把这几点弄清,其实就已理解了“葬花”的寓意。答题时,要抓住主要情节,中心要突出,语言要简洁。
故答案为: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象征。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让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了她的高洁人格;葬花也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埋葬。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9.【答案】所谓“晴为黛影”,是指晴雯与黛玉在性格与命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黛玉是身份尊贵的公府小姐,晴雯是身份低下的奴仆,二人在身份上有天渊之别,但二人本性中的纯真质朴,却是一样的。黛玉和晴雯皆天性纯真质朴,似浑金如璞玉。黛玉聪颖敏锐,懂世情而不弄世情,有心机而不使心机。晴雯本真天然,一腔明月向沟渠,从来是使力不使心。晴雯在几天水米不进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最终死亡;黛玉亦是因王夫人用计迫宝玉成婚,在宝玉大婚之日泪尽而逝。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答题时,应先对“晴为黛影”进行准确阐释,然后再结合原著选择恰当的事例进行分析。晴雯与黛玉在性格与命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心灵手巧,伶牙俐齿,嘴不饶人。黛玉精于裁剪,女红很好,只是体弱,贾母疼她,不让她多费精神;晴雯病中补雀金裘,是因为再没人能补。黛玉把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形象地比作“母蝗虫”,晴雯暗讽上赶着巴结王夫人的袭人。她们都无父母,无依靠。她们二人本性纯真质朴,都洁身自好。都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两人的结局也很相似,晴雯被污蔑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被赶出大观园,最后含恨而死。曹雪芹写晴雯的结局,实则影射黛玉之死。答题时不需面面俱到,写出两至三处相似之处加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所谓“晴为黛影”,是指晴雯与黛玉在性格与命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黛玉是身份尊贵的公府小姐,晴雯是身份低下的奴仆,二人在身份上有天渊之别,但二人本性中的纯真质朴,却是一样的。黛玉和晴雯皆天性纯真质朴,似浑金如璞玉。黛玉聪颖敏锐,懂世情而不弄世情,有心机而不使心机。晴雯本真天然,一腔明月向沟渠,从来是使力不使心。晴雯在几天水米不进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最终死亡;黛玉亦是因王夫人用计迫宝玉成婚,在宝玉大婚之日泪尽而逝。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20.【答案】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看龄官在地上画“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踢在袭人肋上。此时便全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玉性”与“石性”是指贾宝玉性格中的可贵美好与顽劣粗蠢。贾宝玉其人既有“玉性”也有“石性”,而且他的“石性”和“玉性”是“合而为一的”。具体来说,“玉性”就是以“玉”来隐喻贾宝玉的性格特征。“玉”外表“温润”,但本质“坚硬”,贾宝玉是“温润”与“坚硬”形象的统一,但主要表现出来的是“温润”,如对女子的呵护、对爱情的追求等。“玉性”还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如他爱护女性,尊重女性,具有男女平等意识,等等。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宝玉的“玉性”和“石性”中的主要方面都值得我们肯定。不过,不管是“玉性”,还是“石性”,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作品中就形成了贾宝玉性格中的缺点。
故答案为:①“玉性”指宝玉身上展现出的美好品质和可贵精神。例如,他看龄官在地上画“蔷”字时忽然下雨,就赶紧喊她避雨,一时竟忘了自己也在雨中。能对一个面生的女孩儿如此爱护,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公子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宝玉身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比如他冒雨赶回怡红院后,只因丫鬟开门晚了便勃然大怒,一脚踢在袭人肋上。此时便全没有了先前对女孩儿的体贴,表现出“石性”的一面。②“玉性”指宝玉身上超越时代的可贵品质,但也正因超越了时代,不被当时的主流观念理解和认同,所以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石性”,即离经叛道、呆愣愚笨。比如宝玉挨打后,两位嬷嬷前来探望,正巧丫鬟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了宝玉手上,宝玉不顾自己,反问玉钏儿烫到没有。这样的体贴恰是宝玉不以尊卑为意、珍视怜惜女孩儿的体现,但在嬷嬷们看来却是“里头糊涂”“有些呆气”“一点刚性也没有”,不像个世家公子。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1.【答案】(示例1)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例如,宝玉一见《桃花行》便知是黛玉所作,不觉落下泪来。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身受。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而关系更加亲密。(示例2)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着眼睛来看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安慰她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心意。可见他们的交流无须借助太多语言。若无心有灵犀的契合,便难以达到神交的境界。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
《红楼梦》中宝黛关系的基点是情相通、心相印,全书写二人“知心”的情节,俯拾即是,如第二十三回,宝黛在沁芳闸桥边共读《会真记》,两人心田从此萌生爱苗;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黛玉眼睛哭肿了,再到宝玉让晴雯替他给黛玉送旧帕子以安慰她,黛玉“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领会了宝玉的苦心;等等。拟写答案时应紧扣“知心”两字,分别凸显宝玉、黛玉各自的行为、心理,并对二人情意的相通加以揭示。
故答案为:(示例1)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例如,宝玉一见《桃花行》便知是黛玉所作,不觉落下泪来。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身受。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而关系更加亲密。(示例2)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着眼睛来看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安慰她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心意。可见他们的交流无须借助太多语言。若无心有灵犀的契合,便难以达到神交的境界。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
22.【答案】写出宝钗端庄持重、自矜自重却又美丽动人的特点。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意在赞颂宝钗是“群芳之冠”。宝钗是一位端庄持重的女子,她不轻浮,所以“无情”,这里的“无情”和“风流多情”是相对立的,而不是通常大家所认为的“没有感情”。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肃恭严”,从不对男子假以辞色,宝玉仍情不自禁为之着迷,可见她的美对异性的吸引力多么大,就算她本人严守礼仪,丝毫不越轨,也无法阻止他人为之心动神摇。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
故答案为:写出宝钗端庄持重、自矜自重却又美丽动人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3.【答案】(示例)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理由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的情节,写众人发笑的场面,引起众人发笑的是刘姥姥,长辈、宝玉和众姐妹都在场。在这样的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理由: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具体考查《红楼梦》的有关情节。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注意细节,人物与情节的匹配等。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4.【答案】这首《簪菊》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而是吟咏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探春豪爽豁达、高傲脱俗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一斑。探春虽非嫡出,但毕竟贵为贾府的小姐,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簪菊》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借杜牧、陶渊明等高士,表达自己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作答本题时,要先明确诗意,然后借诗意点明探春的个性气质,要有简要的分析,且分析要符合原著。
故答案为:这首《簪菊》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而是吟咏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探春豪爽豁达、高傲脱俗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一斑。探春虽非嫡出,但毕竟贵为贾府的小姐,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