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必修下语文 9 说“木叶”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必修下语文 9 说“木叶”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1 15:00: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必修下语文 9 说“木叶”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2.(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4.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正所谓“________”。菊不畏寒,“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白居易云:“________。”“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说的是菊没有落花的凄凉,不像牡丹和桃花的花瓣大朵凋谢。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就是借咏菊自励节操:“________。”
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③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
7.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指点,方知大谬不然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政,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②当务之急是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③谣言的传播与产生,与价值认知错位、心理焦虑恐慌有关。因此,④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⑤可精准把握疫情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甚至谣言问题,⑥继而邀请学者专家以新闻发布会、视频讲座等方式快速回应,⑦组织心理专家通过网络在线的形式进行精准性心理辅导和疏导,⑧以堵塞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
2.【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砌下梨花一堆雪,运用比喻,将梨花比作雪;
B月光如水水如天,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水;两个“水”字首尾相接,运用顶真手法;
C烟尘,运用借代手法,用“烟尘”代指战争;
D翠羽盖,黄金钱,运用比喻手法,将满枝绿叶比作翠绿色的车盖;将黄色花朵比喻成金黄的钱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3.【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正确。
B.语序不当。“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将惠及整个世界”。
C.成分残缺。“营造”的宾语残缺,在句末加上“氛围”。
D.搭配不当。“减轻”和“问题”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4.【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段意: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通读语段,收据是核心句,第二句举例印证,空处应承接上文的“意音文字”,“它们”代指“意音文字”,排除CD;“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与“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古今相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5.【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本语段的关键词是“文化”。根据横线后的句子“前者是自觉、内省”,所以横线处应该对应着填“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根据“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所以横线处应该对应着填“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6.【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由第一处横线前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可知,此处横线应填入表示很多人爱菊的诗句,故应填③;第二处横线承接“菊不畏寒”,只有②符合这个意思;第三处横线咏叹菊花的品节,应填①,顺序为③②①,A、C、D不符语境,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所填句子的位置、句子前后标点、前后文的暗示语,揣摩上下文所限定的情境,注意语意的贯通、语言表达风格的一致以及字数的要求。
7.【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
A、正确。
B、应是侄子写给长辈的敬语。
C、鸣谢是公开感谢,比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公开出版物,适用场合错误。
D、公文当中告知函的文体,语体色彩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8.【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
A项,“一字千里”,在一句话中,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差很远,这里形容两个字在艺术领域差别很大,使用正确;
B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这里是说自己陷入了沉思,而不是什么艺术到达了高超境界,使用错误,应为“沉思”;
C项,“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这里形容文章没有内容浅显,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对推敲的语言道理,使用正确;
D项,“大谬不然”,意为大错特错,与实际完全不符,这里形容知道自己错得很多,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9.【答案】2020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围绕“共铸文化丝路”的主题,将开展线上演出、剧本互译丛书发布等活动,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本新闻的时间、事件是“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主题是“共铸文化丝路”,内容有“线上联欢”“剧本互译丛书”,意义是“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注意不超过80个字。
故答案为: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围绕“共铸文化丝路”的主题,将开展线上演出、剧本互译丛书发布等活动,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10.【答案】②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③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④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
⑧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②句式杂糅,“当务之急是……不容忽视”杂糅,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③语序混乱,谣言先“产生”后“传播”,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④成分残缺,介词“对”无宾语,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⑧搭配不当,“堵塞……土壤”搭配不当,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故答案为: ②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③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④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
⑧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必修下语文 9 说“木叶”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B.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
C.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D.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因为作者考虑到读者是中学生,力求写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所以采用这个标题。
【答案】D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作者写本文时并未想到它被收入课本,也不是专为中学生写的。
2.(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砌下梨花一堆雪,运用比喻,将梨花比作雪;
B月光如水水如天,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水;两个“水”字首尾相接,运用顶真手法;
C烟尘,运用借代手法,用“烟尘”代指战争;
D翠羽盖,黄金钱,运用比喻手法,将满枝绿叶比作翠绿色的车盖;将黄色花朵比喻成金黄的钱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正确。
B.语序不当。“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将惠及整个世界”。
C.成分残缺。“营造”的宾语残缺,在句末加上“氛围”。
D.搭配不当。“减轻”和“问题”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4.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段意: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通读语段,收据是核心句,第二句举例印证,空处应承接上文的“意音文字”,“它们”代指“意音文字”,排除CD;“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与“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古今相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本语段的关键词是“文化”。根据横线后的句子“前者是自觉、内省”,所以横线处应该对应着填“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根据“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所以横线处应该对应着填“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正所谓“________”。菊不畏寒,“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白居易云:“________。”“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说的是菊没有落花的凄凉,不像牡丹和桃花的花瓣大朵凋谢。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就是借咏菊自励节操:“________。”
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③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由第一处横线前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可知,此处横线应填入表示很多人爱菊的诗句,故应填③;第二处横线承接“菊不畏寒”,只有②符合这个意思;第三处横线咏叹菊花的品节,应填①,顺序为③②①,A、C、D不符语境,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所填句子的位置、句子前后标点、前后文的暗示语,揣摩上下文所限定的情境,注意语意的贯通、语言表达风格的一致以及字数的要求。
7.下列书信的结尾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敬颂教安。”
B.长辈写给侄子的信:“顺致安康。”
C.小明写给同学的信:“谨致鸣谢。”
D.老孙写给领导的信:“特此函达。”
【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
A、正确。
B、应是侄子写给长辈的敬语。
C、鸣谢是公开感谢,比如电影电视剧或者公开出版物,适用场合错误。
D、公文当中告知函的文体,语体色彩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指点,方知大谬不然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
A项,“一字千里”,在一句话中,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差很远,这里形容两个字在艺术领域差别很大,使用正确;
B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这里是说自己陷入了沉思,而不是什么艺术到达了高超境界,使用错误,应为“沉思”;
C项,“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这里形容文章没有内容浅显,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对推敲的语言道理,使用正确;
D项,“大谬不然”,意为大错特错,与实际完全不符,这里形容知道自己错得很多,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二、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答案】2020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围绕“共铸文化丝路”的主题,将开展线上演出、剧本互译丛书发布等活动,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
本新闻的时间、事件是“2020年12月7日,中国一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主题是“共铸文化丝路”,内容有“线上联欢”“剧本互译丛书”,意义是“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注意不超过80个字。
故答案为: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围绕“共铸文化丝路”的主题,将开展线上演出、剧本互译丛书发布等活动,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政,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②当务之急是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③谣言的传播与产生,与价值认知错位、心理焦虑恐慌有关。因此,④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⑤可精准把握疫情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甚至谣言问题,⑥继而邀请学者专家以新闻发布会、视频讲座等方式快速回应,⑦组织心理专家通过网络在线的形式进行精准性心理辅导和疏导,⑧以堵塞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答案】②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③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④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
⑧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②句式杂糅,“当务之急是……不容忽视”杂糅,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③语序混乱,谣言先“产生”后“传播”,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④成分残缺,介词“对”无宾语,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⑧搭配不当,“堵塞……土壤”搭配不当,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故答案为: ②修改为: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问题 和心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③修改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④修改为:基于大数据对全国或地区不同层次的舆论进行分析。
⑧修改为:以清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