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随堂检测
一、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额枋(fáng) 轴线(zhóu) 切削(xiāo) 瓦当(dāng)
B.框架(kuàng) 穹隆(qióng) 屋脊(jī) 帷幕(wéi)
C.房檩(lǐn) 抱厦(xià) 斗拱(gǒng) 画舫(fǎng)
D.门槛(kǎn) 椽子(chuán) 接榫(sǔn) 轮廓(kuò)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的建筑体系。
②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③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
A.独特 发掘 或/或
B.独到 发现 和/和
C.独到 发现 或/或
D.独特 发掘 和/和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恢弘建筑此前享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美誉,虽然现在位居第二,我想它的魅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它可是台北的一个知名的地标啊。
B.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
C.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世界建筑大国的行列多年,但是,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却寥若晨星。
D.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丛中,门可罗雀,无比寂寞。一部分保留下来了;一部分仍被视作“城中村”,面临拆迁的命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章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B.不仅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C.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D.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5.(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③⑤②⑥④①
C.②⑤⑥①④③ D.⑥④①③②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
梁思成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创新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无疑的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同样的必须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表现国精神的途径尚有许多,“宫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验,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的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
【选自《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有删节】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的艺术创造是不存在的,传统熏陶影响今后建筑的创新。
B.近代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要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
C.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会导致我国的文化衰落。
D.在城市街心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是因为这些楼宇有传统的习惯和趣味。
E.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的“国际式”建筑,不受传统精神的影响。
7.作者认为“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其理由是什么?
8.现在中国城市建筑,要么到处是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要么整街是整齐划一高楼大厦,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样的城市建筑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________。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________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________。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________。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最近,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
① “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物热”的原因。
②
③
13.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14.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不超过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枋”应读“fāng”,注音错误;
B“脊”应读“jǐ”注音错误;
C“厦”应读“shà”注音错误;
D注音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近义虚词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A“独特”意思是独有的、特别的。“独到”意思是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结合语境看,①应选“独特”。“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②应选“发掘”。“或”通常表选择,而“和”通常表并列。从③两个空前后事物看,应都选“或”,使用正确;
B“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②应选“发掘”,使用错误;
C“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②应选“发掘”,使用错误;
D“或”通常表选择,而“和”通常表并列。从③两个空前后事物看,应都选“或”,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3.【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结合“虽然现在位居第二”“魅力”分析,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B项,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使用正确;
C项,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清晨的星星一样。形容很少。结合“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分析,不合语境。可以用“凤毛麟角”,使用错误;
D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车马稀少;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结合“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夏的钢筋水泥丛中”“无比寂寞”分析可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4.【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结构混乱,“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句缺少主语,造成句式杂糅,可在句前加上“这”,使用错误;
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移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后边,使用错误;
C项,使用正确;
D项,成分残缺,在“优美柔和”前边加上“以它”,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5.【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初步感知文段大意,再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抓住代词,关联词等关键词语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③和上文联系紧密,所以是首句。⑤②⑥说明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的原因。④①是转折关系,与下文联系紧密,所以放在尾句。
故答案为:B。
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答案】6.A;D
7.①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②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而我国有丰富的艺术背景。
8.①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样的建筑,已经完全脱离了我国的传统基础,无法体现我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无法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②这样的建筑,欠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其平面部署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旧建筑加以聪明的应用,缺乏对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的参考,不能表现本国精神。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6.B.“近代建筑师的责任”错,缩小范围 原文为“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C.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E“不受传统精神的影响”错,由“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可知,受到传统精神的影响。
故答案为:AD
7.文章第一段提到“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而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到“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而我国有丰富的艺术背景。
8.作答本题需要首先概括文章的观点: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表现本国精神,然后再结合材料做具体分析:这样的建筑,已经完全脱离了我国的传统基础,无法体现我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无法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欠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其平面部署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旧建筑加以聪明的应用,缺乏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不能表现本国精神。
【答案】9.A
10.D
11.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去看哪个词影响了原意,并根据划分的句子成分和特征等区分是哪种语病。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利用修改方法,改正错误但不要改变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能力。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9.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自成一家:技艺、思想、主义等有独到之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形成一派。“独树一帜”和“自成一家”相比,“自成一家”偏重口语,“独树一帜”偏重书面。用于“中国古建筑”“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特点应选择“独树一帜”。结合“它们各具特色”可知,空二应选择“多样性”。刻不容缓:形容情势十分紧迫,一刻也不容耽搁。事不宜迟: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作空三的主语,所以空三不能选择“事不宜迟”。案例:已有的可作典型事例的案件。个例:个别的、特殊的事例。结合“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可知空四不能选择“个例”。
故答案为:A
10.A“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和“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缺少”用词不当,“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应改为“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古建筑彩画遗存频临消亡”;
B“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C“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和“古建筑彩画遗存频临消亡”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缺少”用词不当,“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应改为“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
故答案为:D
11.AD根据括号后的“搭建新的学习平台”,可以排除A、 D;B结合“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可以排除B。
故答案为:C
12.【答案】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知识点】逻辑推理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必将”表达太绝对,“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改写句子。
故答案为: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
13.【答案】“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选用、变换句式
【解析】【分析】属于重组句子题型第一分句把“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作为句子主干,以“中国古典园林”替换自己”将“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定语即可;第二分句“全部构建”受“静”影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重组可选用使动句,让“全部构建”作兼语。让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作兼语的谓语部分即可;第三分句只要将“静”置于开头,添加“一日”等这样的关联词语,将代词替换为其所指代对象即可。
故答案为:“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点评】考查句式变换。句式变换方法:长句变短句可以把长句中的几个修饰语变成几个句子,或者让几个并列的修饰语分别修饰中心语,构成一个排比句。短句变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相同,以其中表中心的一个短句为主干,把其余的短句用作修饰语即可。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
14.【答案】“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示意图中绘制了不同种类的“榫”,提取其使用的不同位置的关键词,结合题干中“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下定义即可。
故答案为:“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
【点评】本题考查给文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首先分析材料,确定属概念。筛选出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确定比文段中的定义对象大一级的关键词为属概念。 在材料中找出或概括出体现被定义对象本质特点的一些关键词,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将提取出的关键词连结成词,确定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册语文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随堂检测
一、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额枋(fáng) 轴线(zhóu) 切削(xiāo) 瓦当(dāng)
B.框架(kuàng) 穹隆(qióng) 屋脊(jī) 帷幕(wéi)
C.房檩(lǐn) 抱厦(xià) 斗拱(gǒng) 画舫(fǎng)
D.门槛(kǎn) 椽子(chuán) 接榫(sǔn) 轮廓(kuò)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形近字的字音;多音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枋”应读“fāng”,注音错误;
B“脊”应读“jǐ”注音错误;
C“厦”应读“shà”注音错误;
D注音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的建筑体系。
②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③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
A.独特 发掘 或/或
B.独到 发现 和/和
C.独到 发现 或/或
D.独特 发掘 和/和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近义虚词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A“独特”意思是独有的、特别的。“独到”意思是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结合语境看,①应选“独特”。“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②应选“发掘”。“或”通常表选择,而“和”通常表并列。从③两个空前后事物看,应都选“或”,使用正确;
B“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②应选“发掘”,使用错误;
C“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②应选“发掘”,使用错误;
D“或”通常表选择,而“和”通常表并列。从③两个空前后事物看,应都选“或”,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恢弘建筑此前享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美誉,虽然现在位居第二,我想它的魅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它可是台北的一个知名的地标啊。
B.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
C.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世界建筑大国的行列多年,但是,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却寥若晨星。
D.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丛中,门可罗雀,无比寂寞。一部分保留下来了;一部分仍被视作“城中村”,面临拆迁的命运。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结合“虽然现在位居第二”“魅力”分析,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B项,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使用正确;
C项,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清晨的星星一样。形容很少。结合“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分析,不合语境。可以用“凤毛麟角”,使用错误;
D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车马稀少;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结合“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夏的钢筋水泥丛中”“无比寂寞”分析可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章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B.不仅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C.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D.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结构混乱,“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句缺少主语,造成句式杂糅,可在句前加上“这”,使用错误;
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移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后边,使用错误;
C项,使用正确;
D项,成分残缺,在“优美柔和”前边加上“以它”,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5.(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③⑤②⑥④①
C.②⑤⑥①④③ D.⑥④①③②⑤
【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初步感知文段大意,再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抓住代词,关联词等关键词语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③和上文联系紧密,所以是首句。⑤②⑥说明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的原因。④①是转折关系,与下文联系紧密,所以放在尾句。
故答案为:B。
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
梁思成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创新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无疑的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同样的必须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
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表现国精神的途径尚有许多,“宫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验,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的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
【选自《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有删节】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的艺术创造是不存在的,传统熏陶影响今后建筑的创新。
B.近代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要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
C.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会导致我国的文化衰落。
D.在城市街心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是因为这些楼宇有传统的习惯和趣味。
E.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的“国际式”建筑,不受传统精神的影响。
7.作者认为“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其理由是什么?
8.现在中国城市建筑,要么到处是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要么整街是整齐划一高楼大厦,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样的城市建筑的看法。
【答案】6.A;D
7.①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②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而我国有丰富的艺术背景。
8.①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样的建筑,已经完全脱离了我国的传统基础,无法体现我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无法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②这样的建筑,欠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其平面部署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旧建筑加以聪明的应用,缺乏对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的参考,不能表现本国精神。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6.B.“近代建筑师的责任”错,缩小范围 原文为“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C.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E“不受传统精神的影响”错,由“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可知,受到传统精神的影响。
故答案为:AD
7.文章第一段提到“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而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到“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而我国有丰富的艺术背景。
8.作答本题需要首先概括文章的观点: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表现本国精神,然后再结合材料做具体分析:这样的建筑,已经完全脱离了我国的传统基础,无法体现我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无法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欠缺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其平面部署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旧建筑加以聪明的应用,缺乏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不能表现本国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________。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________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________。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________。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答案】9.A
10.D
11.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去看哪个词影响了原意,并根据划分的句子成分和特征等区分是哪种语病。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利用修改方法,改正错误但不要改变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能力。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9.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自成一家:技艺、思想、主义等有独到之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形成一派。“独树一帜”和“自成一家”相比,“自成一家”偏重口语,“独树一帜”偏重书面。用于“中国古建筑”“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特点应选择“独树一帜”。结合“它们各具特色”可知,空二应选择“多样性”。刻不容缓:形容情势十分紧迫,一刻也不容耽搁。事不宜迟: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作空三的主语,所以空三不能选择“事不宜迟”。案例:已有的可作典型事例的案件。个例:个别的、特殊的事例。结合“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可知空四不能选择“个例”。
故答案为:A
10.A“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和“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缺少”用词不当,“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应改为“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古建筑彩画遗存频临消亡”;
B“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C“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和“古建筑彩画遗存频临消亡”不能构成因果关系,“缺少”用词不当,“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应改为“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
故答案为:D
11.AD根据括号后的“搭建新的学习平台”,可以排除A、 D;B结合“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可以排除B。
故答案为:C
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最近,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
① “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物热”的原因。
②
③
【答案】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知识点】逻辑推理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必将”表达太绝对,“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改写句子。
故答案为: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
13.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答案】“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选用、变换句式
【解析】【分析】属于重组句子题型第一分句把“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作为句子主干,以“中国古典园林”替换自己”将“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定语即可;第二分句“全部构建”受“静”影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重组可选用使动句,让“全部构建”作兼语。让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作兼语的谓语部分即可;第三分句只要将“静”置于开头,添加“一日”等这样的关联词语,将代词替换为其所指代对象即可。
故答案为:“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点评】考查句式变换。句式变换方法:长句变短句可以把长句中的几个修饰语变成几个句子,或者让几个并列的修饰语分别修饰中心语,构成一个排比句。短句变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相同,以其中表中心的一个短句为主干,把其余的短句用作修饰语即可。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
14.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不超过50字)
【答案】“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示意图中绘制了不同种类的“榫”,提取其使用的不同位置的关键词,结合题干中“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下定义即可。
故答案为:“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
【点评】本题考查给文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首先分析材料,确定属概念。筛选出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确定比文段中的定义对象大一级的关键词为属概念。 在材料中找出或概括出体现被定义对象本质特点的一些关键词,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将提取出的关键词连结成词,确定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