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遐想 闲瑕 闻名遐迩 五彩斑斓
B.目眩 杜撰 渊远流长 高深莫测
C.汹涌 贪婪 惊诧不已 叱咤风云
D.浩瀚 历程 明查暗访 刨根究底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先生优雅潇洒的举止言谈,高深莫测的国学功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听课者,就连我这个一向“排古”的人,也被先生的讲解打动了。
B.刘备曾经贩席织履,朱元璋曾经作乞为僧,他们的出身可谓微乎其微,但最终都能称帝称王;所以,我们不能以出身来论人,更不能以出身来用人。
C.昨天,我校几个自行车爱好者自鸣得意地从县城出发,经过一天的骑行,傍晚便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行程300多公里,真正过了把骑车瘾。
D.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细心,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被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推动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D.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贯通的一段话,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A.②④①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②④③ D.①⑤②③④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粗粮是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物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等;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青豆、黑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经常适量地吃些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②粗粮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影响其发挥药效。因此,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粗粮”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字。
6.请在第②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合适的结论,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15字。
7.阅读课文第七段至第九段,回答问题。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1)文中加线的语句说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是想说明什么?
(2)文中加线的“熟悉的自然规律”和“冥冥世界”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3)节选部分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鲤鱼“科学家”的故事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几次交道,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2002年以前,冠状病毒虽然对畜牧业是一个严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通感冒。但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SARS冠状病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SARS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是蝙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在沉寂了10年之后,MERS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又在武汉引发了病毒性肺炎。
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摘编自李晨阳、丁苏雅《专访饶子和:面对肺炎疫情我们不慌》,《中国科学报》2020年1月10日)
材料二:
为什么新型病毒总是寄生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身上,而这些病毒对于这些动物自身没有构成严重的危害呢?
杨占秋解释说,病毒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必须寄生于生命体才能存活,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各种生物成为病毒的储存库。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致病性比较弱,而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在长长的传导链条上通过多次变异,从而变得攻击性非常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免疫学专家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生长,很难对它们进行全面管理,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所以野生动物会有很多潜在的病原体感染,并且由于在野外生存,人类也很难对动物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杨占秋介绍说:“当这些病毒寄生于其他生命体时,并不表现为疾病,因为病毒需要依靠长期寄生在动物身上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宿主生病,宿主对病毒也具有相应抵抗力。”但当病毒开始向外传染,在不同的中间宿主间传染时,就容易出现变异,产生使宿主生病的后果。
动物经过人类驯养之后,是不是身上病毒的危害性就小很多?杨占秋对此予以肯定。他告诉记者说,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因为饲养动物环境比较干净,或者是人为消毒处理,不利于病毒生长。有时,同一种病毒在家禽家畜身上与在野生动物身上表现的特性并不一样。因为病毒要生存,必须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
(摘编自倪浩、范凌志、任重《野生动物为何易成病毒传染源》,《环球时报》2020年1月23日)
材料三:
根据新华社1月26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要知道大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暴发埋下了祸根。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53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
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暴发的祸根。
(摘编自孔德明《不能有下一次了!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动真格》,半月谈网2020年1月27日)
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必须寄生在生命体上才能够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
B.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9.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状病毒不仅能够引发普通感冒,而且会造成“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
B.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保护好其生存环境,能有效地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防止传染病发生。
C.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有力支撑了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推断。
D.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带的病毒少,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
10.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研究告诉我们,病毒的重大突变只是个概率问题,人类每猎食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病毒进入新物种掷了一次骰子。
B.野生动物是环境质量的标志物,生态质量好或坏,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有它们在身边,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
C.几乎所有持有“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的商户都会超范围经营,他们都会以此为掩护,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生意。
D.已有的法律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管理严重不足。
11.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1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易混成语/熟语
【解析】【分析】A项,瑕→暇。B项,渊→源。C无误。D项,查→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项,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推测。形容估摸不透,多含贬义;B项,微乎其微,形容特别小或特别少,与语境不符;C项,自鸣得意:自己认为非常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形容极力炫耀自己,洋洋自得的样子,含贬义;D项,细枝末节:常指无关紧要的细节、小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A项,句式杂糅,“被……所陶醉”应改为“为……所陶醉”或者“被……陶醉”;B无误;C项,成分残缺,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加上“的说法”,作“鄙视”的宾语;D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4.【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第一,初读供选择的五个句子,大致了解这几个句子的中心意思,这几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在写我对鲤鱼“科学家”幻想,于是第①句应该排在最前面,总领其他句子;
第二,第⑤句“我想”紧承“我曾想”,应紧跟在第①句后;
第三,第②句“他们”是指那些鲤鱼“科学家”的,应紧跟在第⑤句后;
第四,第④句应紧承第②句,说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水池,“水池就是一切”;
第五,第③句的陈述对象也是“水池”,紧跟在第④句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给几个句子让考生进行排序,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答案】5.粗粮是有别于精米、白面的谷物、杂豆、块茎类粮食。
6.服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给文段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按照格式“被定义概念=种差(即事物本质特征) + 属概念” ,将重要信息连词成句,被定义词语和其内涵之间要用“是”来连接。“下定义”题型的解题步骤如下:一、分析材料,确定属概念。筛选出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确定比文段中的定义对象大一级的关键词为属概念。二、筛选信息,确定种差。 在材料中找出或概括出体现被定义对象本质特点的一些关键词,确定为种差。三整合信息,合理表达。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将提取出的关键词连结成词,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5.文段先说粗粮和细粮不同,又讲了粗粮的种类,包括谷物类、杂豆类、块茎类。将这些内容以下定义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6.横线前的内容讲的是粗粮会影响抗生素发挥药效,因此结论就是服用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7.【答案】(1)作者用这句话阐述我们面对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会杜撰虚构的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说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肤浅或错误的。
(2)“熟悉的自然规律”指靠鳍运动;“冥冥世界”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
(3)这一部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4)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找出关键词句,划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文章内容理解作答,“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突出的是对宇宙知识的有限,对宇宙是一种极为肤浅的认识,据此分析即可。
(2)结合文中语句“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可知,“冥冥世界”就是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文中又说“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可知鲤鱼所深刻了解、熟悉掌握的技能到了池水之外便不能适应。
(3)首先点明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选文内容将鲤鱼拟人化,可知运用了拟人。能够让复杂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更直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4)文章开头作者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鲤鱼科学家”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作者看来,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关键语句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分析文本关键词句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答案】8.C
9.D
10.B
11.①先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②接着析危害、谈必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③然后明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④最后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格。
12.①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②改变习俗,不吃野味;③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④对饲养野生动物加强检疫。
【知识点】自然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内容要点、依据文章内容合理推理、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做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掌握的能力。此题需要先根据每一段的首尾句确定每一段的中心观点,然后对每一段的中心观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汇总与划分,按照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一个答题思路进行概括总结。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8.C.“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错,材料-第四段是“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
故答案为:C
9.D“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错根据材料二最后段“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太绝对。
故答案为:D
10.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动真格”,A.强调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C.强调要加强执法力度,D强调要修订现有法规,以上都能支撑观点;而B项强调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多样性,不能支撑观点。
故答案为:B
11.根据第一段“根据新华社1月26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先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②根据第二段“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接着析危害、谈必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③根据第三段“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53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然后明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4根据最后段“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最后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格。
12.根据材料一最后段“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和材料三第二段“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最后段“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分条概括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遐想 闲瑕 闻名遐迩 五彩斑斓
B.目眩 杜撰 渊远流长 高深莫测
C.汹涌 贪婪 惊诧不已 叱咤风云
D.浩瀚 历程 明查暗访 刨根究底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易混成语/熟语
【解析】【分析】A项,瑕→暇。B项,渊→源。C无误。D项,查→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先生优雅潇洒的举止言谈,高深莫测的国学功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听课者,就连我这个一向“排古”的人,也被先生的讲解打动了。
B.刘备曾经贩席织履,朱元璋曾经作乞为僧,他们的出身可谓微乎其微,但最终都能称帝称王;所以,我们不能以出身来论人,更不能以出身来用人。
C.昨天,我校几个自行车爱好者自鸣得意地从县城出发,经过一天的骑行,傍晚便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行程300多公里,真正过了把骑车瘾。
D.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细心,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A项,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推测。形容估摸不透,多含贬义;B项,微乎其微,形容特别小或特别少,与语境不符;C项,自鸣得意:自己认为非常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形容极力炫耀自己,洋洋自得的样子,含贬义;D项,细枝末节:常指无关紧要的细节、小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被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推动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D.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A项,句式杂糅,“被……所陶醉”应改为“为……所陶醉”或者“被……陶醉”;B无误;C项,成分残缺,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加上“的说法”,作“鄙视”的宾语;D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贯通的一段话,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A.②④①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②④③ D.①⑤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第一,初读供选择的五个句子,大致了解这几个句子的中心意思,这几句话的中心意思是在写我对鲤鱼“科学家”幻想,于是第①句应该排在最前面,总领其他句子;
第二,第⑤句“我想”紧承“我曾想”,应紧跟在第①句后;
第三,第②句“他们”是指那些鲤鱼“科学家”的,应紧跟在第⑤句后;
第四,第④句应紧承第②句,说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水池,“水池就是一切”;
第五,第③句的陈述对象也是“水池”,紧跟在第④句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给几个句子让考生进行排序,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粗粮是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物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等;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青豆、黑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经常适量地吃些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②粗粮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影响其发挥药效。因此,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粗粮”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字。
6.请在第②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合适的结论,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15字。
【答案】5.粗粮是有别于精米、白面的谷物、杂豆、块茎类粮食。
6.服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知识点】压缩语段;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给文段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按照格式“被定义概念=种差(即事物本质特征) + 属概念” ,将重要信息连词成句,被定义词语和其内涵之间要用“是”来连接。“下定义”题型的解题步骤如下:一、分析材料,确定属概念。筛选出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确定比文段中的定义对象大一级的关键词为属概念。二、筛选信息,确定种差。 在材料中找出或概括出体现被定义对象本质特点的一些关键词,确定为种差。三整合信息,合理表达。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将提取出的关键词连结成词,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5.文段先说粗粮和细粮不同,又讲了粗粮的种类,包括谷物类、杂豆类、块茎类。将这些内容以下定义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6.横线前的内容讲的是粗粮会影响抗生素发挥药效,因此结论就是服用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7.阅读课文第七段至第九段,回答问题。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1)文中加线的语句说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是想说明什么?
(2)文中加线的“熟悉的自然规律”和“冥冥世界”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3)节选部分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鲤鱼“科学家”的故事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认识?
【答案】(1)作者用这句话阐述我们面对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会杜撰虚构的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说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肤浅或错误的。
(2)“熟悉的自然规律”指靠鳍运动;“冥冥世界”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
(3)这一部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4)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找出关键词句,划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文章内容理解作答,“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突出的是对宇宙知识的有限,对宇宙是一种极为肤浅的认识,据此分析即可。
(2)结合文中语句“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可知,“冥冥世界”就是指鲤鱼所生活的池水以外的世界。文中又说“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可知鲤鱼所深刻了解、熟悉掌握的技能到了池水之外便不能适应。
(3)首先点明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选文内容将鲤鱼拟人化,可知运用了拟人。能够让复杂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更直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4)文章开头作者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鲤鱼科学家”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作者看来,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关键语句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分析文本关键词句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几次交道,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2002年以前,冠状病毒虽然对畜牧业是一个严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通感冒。但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SARS冠状病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SARS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是蝙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在沉寂了10年之后,MERS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又在武汉引发了病毒性肺炎。
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摘编自李晨阳、丁苏雅《专访饶子和:面对肺炎疫情我们不慌》,《中国科学报》2020年1月10日)
材料二:
为什么新型病毒总是寄生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身上,而这些病毒对于这些动物自身没有构成严重的危害呢?
杨占秋解释说,病毒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必须寄生于生命体才能存活,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各种生物成为病毒的储存库。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致病性比较弱,而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在长长的传导链条上通过多次变异,从而变得攻击性非常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免疫学专家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生长,很难对它们进行全面管理,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所以野生动物会有很多潜在的病原体感染,并且由于在野外生存,人类也很难对动物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杨占秋介绍说:“当这些病毒寄生于其他生命体时,并不表现为疾病,因为病毒需要依靠长期寄生在动物身上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宿主生病,宿主对病毒也具有相应抵抗力。”但当病毒开始向外传染,在不同的中间宿主间传染时,就容易出现变异,产生使宿主生病的后果。
动物经过人类驯养之后,是不是身上病毒的危害性就小很多?杨占秋对此予以肯定。他告诉记者说,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因为饲养动物环境比较干净,或者是人为消毒处理,不利于病毒生长。有时,同一种病毒在家禽家畜身上与在野生动物身上表现的特性并不一样。因为病毒要生存,必须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
(摘编自倪浩、范凌志、任重《野生动物为何易成病毒传染源》,《环球时报》2020年1月23日)
材料三:
根据新华社1月26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要知道大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暴发埋下了祸根。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53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
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暴发的祸根。
(摘编自孔德明《不能有下一次了!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动真格》,半月谈网2020年1月27日)
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必须寄生在生命体上才能够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
B.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9.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状病毒不仅能够引发普通感冒,而且会造成“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
B.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保护好其生存环境,能有效地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防止传染病发生。
C.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有力支撑了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推断。
D.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带的病毒少,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
10.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研究告诉我们,病毒的重大突变只是个概率问题,人类每猎食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病毒进入新物种掷了一次骰子。
B.野生动物是环境质量的标志物,生态质量好或坏,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有它们在身边,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
C.几乎所有持有“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的商户都会超范围经营,他们都会以此为掩护,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生意。
D.已有的法律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管理严重不足。
11.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1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
【答案】8.C
9.D
10.B
11.①先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②接着析危害、谈必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③然后明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④最后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格。
12.①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②改变习俗,不吃野味;③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④对饲养野生动物加强检疫。
【知识点】自然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或者关键词,再进行对比和研究,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内容要点、依据文章内容合理推理、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做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掌握的能力。此题需要先根据每一段的首尾句确定每一段的中心观点,然后对每一段的中心观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汇总与划分,按照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一个答题思路进行概括总结。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8.C.“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错,材料-第四段是“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
故答案为:C
9.D“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错根据材料二最后段“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太绝对。
故答案为:D
10.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动真格”,A.强调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C.强调要加强执法力度,D强调要修订现有法规,以上都能支撑观点;而B项强调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多样性,不能支撑观点。
故答案为:B
11.根据第一段“根据新华社1月26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先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②根据第二段“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接着析危害、谈必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③根据第三段“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53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然后明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4根据最后段“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最后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格。
12.根据材料一最后段“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和材料三第二段“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爆发买单”最后段“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爆发的祸根”分条概括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