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下4.3 地球的绕日运动(2)
一、聚焦教材
1.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的直射点是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 。
【答案】北回归线;最大;赤道;南回归线;最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解答】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的直射点是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回归线,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大;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小。
2.地球绕日运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 ,白昼最短的是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 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 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 黑夜。
【答案】(1)夏至日;冬至日;等长
(2)长于;极昼;极夜;短于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解答】(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是冬至日,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等长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短于黑夜。
二、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4.当杭州正午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草木凋零②草木繁盛③昼长夜短④昼短夜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也就是夏至日前后。
【解答】杭州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夏季,此时我们北半球昼长夜短,草木繁盛。故选C。
5.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答】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故选D。
6.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间
D.地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在①是春分日②是夏至日③是秋分日④冬至日。
【解答】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正确。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错误。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③→④之间,错误。
D:地球处于①③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错误。
故选A。
7.如图,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可得到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据此可对表述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判断此时为冬至日,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的特点可判断浙江的白昼长短:①昼长于夜,应该是昼短夜长,错误;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应该是最短的,错误;
③昼短于夜,正确;
④昼夜平分,昼短夜长,错误;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冬至日昼最短,正确。
所以③⑤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8.在下列位置中,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北纬60°的纬线上 D.极圈上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
【解答】四个地点中,极圈上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故选D。
9.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10.学校的作息时间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6月12日这一天,浙江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 ,造成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长;地球公转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由于地球公转,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6月12日这一天,太阳光线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因此浙江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要长。
故答案为:长 地球公转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此时的日期是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
④位置北半球昼 夜 (填“长”或“短")。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填序号)。
【答案】(1)春分日;3月21日
(2)北回归线;短;长
(3)③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图中①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③ 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12月22日前 ;据此解答。
【解答】(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春分日 ,此时的日期是 3月21日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2.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有:
一、四季交替;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这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A错误;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冬季和夏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季长、冬季短,与地球的公转有关,B错误;
C.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这一现象表明地球某处是深夜时另一端是白天,这是由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引起的,与地球公转无关,C正确;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的交替与地球的公转有关,D错误。
故选C。
13.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当杆子被太阳照射,当杆影朝着正北方向时,是当地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所以是杆影最短的时候。
【解答】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故选B。
14.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 。
(3)此时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4)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
北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
【答案】(1)66.5°
(2)由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2;24
(4)昼长夜短,昼长会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解答】(1)根据图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点位于赤道,故此时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由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此时A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为12小时,B点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
(4)此时为6月22日左右,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为7月22左右,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会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15.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国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以内都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填“晨”或“昏”)线。
【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的A地为冬季,昼短夜长。
2.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其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解答】(1)从图中看出,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的A地为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A。
(2)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其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故选D。
(3)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以内都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赤道。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昏线。
16.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 。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双选,填字母)。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方时的不同
【答案】(1)丁地
(2)甲、乙、丁、丙
(3)A;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综合分析。掌握太阳直射点位于对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的影响,并掌握纬度高低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即可判断。
【解答】(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故结合表格中四地的昼长判断,只有丁地出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
(2)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越大,故根据表格中各城市的昼长计算其夜长,再计算昼长与夜长的差即可排序四城市的纬度位置。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甲、乙、丁、丙。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故选AC。
17.“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根据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和表“九九消寒歌”,完成下列问题。
12月22日前后冬至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人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 ,地球公转到乙位置的日期在 前后。
(2)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序号表示的 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 ,此时北极圈有 现象。
(3)“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 时间段,此时我们杭州市的白昼时间将逐渐变 ,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变 。
【答案】(1)一年;6月22日
(2)③;冬至日;极夜
(3)c;长;多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解答】(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2)当地球公转到左图丁处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是位于右图中的③,这一天北极圈会有极夜现象。
(3)“九九”期间大约从12月30日至3月10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③与④之间,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逐渐往北移动,故位于北半球的杭州市昼短夜长,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变多。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2,该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 (填序号)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 ,图中A地将迎来 (填“黎明”或“黄昏”)。
(2)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科学兴趣小组观测发现,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 (填“北”或“南”)。
(3)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厦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且比 A点的白昼时间 (填“长”或“短”)。
【答案】(1)④;南回归线;黎明
(2)北
(3)昼最短夜最长;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1)读图2可知,该日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可判断,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④位置;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可知,图中A点位于晨线上,将迎来黎明。
(2)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北。
(3)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厦门昼最短夜最长,A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比A点的白昼时间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下4.3 地球的绕日运动(2)
一、聚焦教材
1.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的直射点是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 。
2.地球绕日运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 ,白昼最短的是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 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 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 黑夜。
二、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当杭州正午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草木凋零②草木繁盛③昼长夜短④昼短夜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
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 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6.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间
D.地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
7.如图,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③⑤ D.④
8.在下列位置中,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北纬60°的纬线上 D.极圈上
9.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10.学校的作息时间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6月12日这一天,浙江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 ,造成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此时的日期是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
④位置北半球昼 夜 (填“长”或“短")。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填序号)。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2.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打开电视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13.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14.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 。
(3)此时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4)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
北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
15.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国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以内都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填“晨”或“昏”)线。
16.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 。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双选,填字母)。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方时的不同
17.“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根据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和表“九九消寒歌”,完成下列问题。
12月22日前后冬至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人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 ,地球公转到乙位置的日期在 前后。
(2)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序号表示的 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 ,此时北极圈有 现象。
(3)“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 时间段,此时我们杭州市的白昼时间将逐渐变 ,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变 。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2,该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 (填序号)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 ,图中A地将迎来 (填“黎明”或“黄昏”)。
(2)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科学兴趣小组观测发现,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 (填“北”或“南”)。
(3)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厦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且比 A点的白昼时间 (填“长”或“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北回归线;最大;赤道;南回归线;最小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解答】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的直射点是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回归线,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大;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小。
2.【答案】(1)夏至日;冬至日;等长
(2)长于;极昼;极夜;短于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是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解答】(1)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是冬至日,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等长的。
(2)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短于黑夜。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解答】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此时杭州所处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也就是夏至日前后。
【解答】杭州位于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夏季,此时我们北半球昼长夜短,草木繁盛。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答】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在①是春分日②是夏至日③是秋分日④冬至日。
【解答】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正确。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错误。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③→④之间,错误。
D:地球处于①③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可得到此时为冬至日,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据此可对表述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由此判断此时为冬至日,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的特点可判断浙江的白昼长短:①昼长于夜,应该是昼短夜长,错误;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应该是最短的,错误;
③昼短于夜,正确;
④昼夜平分,昼短夜长,错误;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冬至日昼最短,正确。
所以③⑤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
【解答】四个地点中,极圈上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赤道--北回归线--赤道一一南回归线。
故选:A
10.【答案】长;地球公转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由于地球公转,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6月12日这一天,太阳光线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因此浙江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要长。
故答案为:长 地球公转
11.【答案】(1)春分日;3月21日
(2)北回归线;短;长
(3)③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图中①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③ 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12月22日前 ;据此解答。
【解答】(1)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 春分日 ,此时的日期是 3月21日 前后。
(2)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
④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3)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有:
一、四季交替;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这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A错误;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冬季和夏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季长、冬季短,与地球的公转有关,B错误;
C.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这一现象表明地球某处是深夜时另一端是白天,这是由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引起的,与地球公转无关,C正确;
D.杭州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的交替与地球的公转有关,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当杆子被太阳照射,当杆影朝着正北方向时,是当地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所以是杆影最短的时候。
【解答】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故选B。
14.【答案】(1)66.5°
(2)由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2;24
(4)昼长夜短,昼长会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解答】(1)根据图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点位于赤道,故此时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由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此时A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为12小时,B点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
(4)此时为6月22日左右,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为7月22左右,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会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15.【答案】(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的A地为冬季,昼短夜长。
2.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其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解答】(1)从图中看出,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的A地为冬季,昼短夜长。
故选A。
(2)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其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故选D。
(3)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以内都处于极夜,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赤道。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昏线。
16.【答案】(1)丁地
(2)甲、乙、丁、丙
(3)A;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综合分析。掌握太阳直射点位于对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的影响,并掌握纬度高低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即可判断。
【解答】(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故结合表格中四地的昼长判断,只有丁地出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
(2)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越大,故根据表格中各城市的昼长计算其夜长,再计算昼长与夜长的差即可排序四城市的纬度位置。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甲、乙、丁、丙。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故选AC。
17.【答案】(1)一年;6月22日
(2)③;冬至日;极夜
(3)c;长;多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解答】(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2)当地球公转到左图丁处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是位于右图中的③,这一天北极圈会有极夜现象。
(3)“九九”期间大约从12月30日至3月10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③与④之间,字母表示的c时间段;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逐渐往北移动,故位于北半球的杭州市昼短夜长,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变多。
18.【答案】(1)④;南回归线;黎明
(2)北
(3)昼最短夜最长;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1)读图2可知,该日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可判断,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④位置;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可知,图中A点位于晨线上,将迎来黎明。
(2)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北。
(3)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厦门昼最短夜最长,A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比A点的白昼时间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