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1)
一、聚焦教材
1.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在不断地绕着 运行,这种运动称为公转运动。
(2)特点: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公转时地轴的方向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呈 的夹角。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 天,即通常所说的 。
(3)产生的现象: 、 、 等。
【答案】(1)太阳
(2)自西向东;北极星;66.5°;365. 2422;一年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根据太阳公转相关的知识点分析解答。
【解答】(1)定义: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这种运动称为公转运动。
(2)特点: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方向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呈66.5°的夹角。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 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3)产生的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季更替 、 昼夜长短的变化 等。
2.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叫做 。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 方向,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
。在同一天里, 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相同。
【答案】太阳高度角;正南或正北;最短;纬度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解答】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最短。在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相同。
二、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
A.顺时针方向 B.自西向东 C.逆时针方向 D.自东向西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故选B。
4.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有:一、四季交替;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三、昼夜长短的变化。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B选项正确。
故选B
5.地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角度是66.5° B.B是地球公转轨道面
C.C是赤道面 D.D是北极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是23度26分(即黄赤交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度34分。
【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故A选项正确;
B:B应是地球赤道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C应是地球公转轨道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D应是南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故选C。
7.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属于热带,一年有两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其它地区没有直射现象。
【解答】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
故选A。
8.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日期为 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答案】(1)6月22日;夏至日
(2)A>B>C> 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每年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 昼夜等长
每年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 昼长夜短(北半球)
每年9月23日前后 秋分日 昼夜等长
每年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昼短夜长(北半球)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日。
【解答】(1)图示日期为 6月22日 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夏至日 。
(2)图中A点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5 ° 、B点位于北极圈,北纬66.5° 、C点位于北极点北纬90°、D位于南极圈,南纬66.5° 。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A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最大,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越往南或越往北越小。D点到A点距离最远,D太阳高度最小。
故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 D。
三、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9.(2021·余杭模拟)下列有关地球运动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
B.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与地球公转有关
C.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导致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A、地轴的倾斜和指向是固定不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发生改变,产生了四季交替;故B正确;
C、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C错误;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导致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冬至日,太阳的直射点是南回归线,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是赤道,地球公转由冬至日向春分日过渡时,太阳的直射点就由南回归线向赤道上移动。
【解答】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这种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选B。
11.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A: 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B: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因此可知,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
故选C。
12.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A是 ,平面B是 。
(2)角C的度数是 。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 附近。
(4)如果角C为90°,那么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 ;有无昼夜更替? 。
【答案】(1)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
(2)66.5°
(3)北极星
(4)没有;有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根据图中地轴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可确定是公转轨道面还是赤道平面;
(2)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是23.5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5 ;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的。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因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使辐射热量在地球处于不同位置处时热量不同,出现了四季更替。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从季节和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可以得出如果角C为90 将出现的情况。
【解答】(1)因为地球公转时始终倾斜着身子,所以A为公转轨道面,B与地轴垂直所以平面B为赤道面;
(2)角C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 ;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4)季节是由地球公转时倾斜着身子引起的,所以当角C为90 时,将没有季节变化。昼夜更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与角C无关,所以仍有昼夜更替。
故答案为:(1)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2)66.5 ;(3)北极星;(4)没有、有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相应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太阳光直射在 (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为 (季节)。
(3)图中下列直线表示赤道的是 。
A.AB线 B.CD线 C.EF线 D.NS线
(4)一年中,杭州市正午太阳夏至日升的高度最高,地面物体的影长最短;冬至日升的高度最低,地面物体的影长最长。如图为杭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绘制的“教学楼正午影长示意图”。①、②、③、④四图中,可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的是 。
【答案】(1)
(2)北回归线;冬季
(3)B
(4)②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四季和五带的产生。
(3)地球在自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约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至图示乙处;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夏至日约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约为3月21日前后;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前后。
(4)物体的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成反相关,一般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长越短,
【解答】(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图中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南半球为冬季。
(3)图中直线表示赤道的是CD线。
故选B。
(4)对于杭州市来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据 ①、②、③、④四图可以看出②的影子最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④的影子最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示冬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
故可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的是②。
14.读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BF线为 (填“晨”或“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4)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晨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B、C;A;B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由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太阳光照射的方向:
(2)图中EBF线为晨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日,其判断依据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所谓太阳高度角即太阳最强的一束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而晨线上都是日出的时间,根据生活实际,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同样,在地球另一边看不见的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角也为0。
此时太阳直射A点,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点出现极昼现象,白昼最长。
故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B、C。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白昼最长的是B。
15.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
(2)B点表示该日正午太阳的位置,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1)太阳高度
(2)正南;正北
(3)西南;东北
(4)先变大后变小
(5)先变短后变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一天中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人的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2)由图中方位,可确定正午时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朝向;
(3)太阳东升西落,日落时太阳在西面,影子朝向与太阳方向有关;
(4)太阳高度日变化:日晨日出时太阳高度较小,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傍晚日落时太阳高度又变小;(5)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关,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据此可得出变化规律。
【解答】(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
(2)B点反映的是该日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方向
(3)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大后变小;
(5)根据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6.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1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
观测结果如下。
(1)上图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下图)。
请你分析: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填“冬”或“夏”)季的光照情况。
②北京和杭州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北京应 (填“大于”或“小于”)杭州。
【答案】(1)冬
(2)由于地球公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
(3)B
(4)冬;大于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1)A图太阳高度小,是冬季测绘的,B图太阳高度大,是夏季测绘的。
(2)一年之中木杆影子的长短是由于地球公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
(3)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小,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B。
(4)①楼间距的设计应当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该季节太阳高度最小。
②北京的太阳高度小于广州的太阳高度,所以北京的楼间距大于广州的楼间距。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1)
一、聚焦教材
1.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在不断地绕着 运行,这种运动称为公转运动。
(2)特点: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公转时地轴的方向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呈 的夹角。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 天,即通常所说的 。
(3)产生的现象: 、 、 等。
2.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叫做 。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 方向,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
。在同一天里, 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相同。
二、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
A.顺时针方向 B.自西向东 C.逆时针方向 D.自东向西
4.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5.地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角度是66.5° B.B是地球公转轨道面
C.C是赤道面 D.D是北极
6.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8.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日期为 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
(2)图中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三、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9.(2021·余杭模拟)下列有关地球运动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不变
B.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与地球公转有关
C.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导致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有关
10.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12.如图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A是 ,平面B是 。
(2)角C的度数是 。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 附近。
(4)如果角C为90°,那么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季节变化? ;有无昼夜更替? 。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相应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太阳光直射在 (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为 (季节)。
(3)图中下列直线表示赤道的是 。
A.AB线 B.CD线 C.EF线 D.NS线
(4)一年中,杭州市正午太阳夏至日升的高度最高,地面物体的影长最短;冬至日升的高度最低,地面物体的影长最长。如图为杭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绘制的“教学楼正午影长示意图”。①、②、③、④四图中,可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的是 。
14.读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BF线为 (填“晨”或“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4)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
15.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
(2)B点表示该日正午太阳的位置,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6.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1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
观测结果如下。
(1)上图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下图)。
请你分析: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填“冬”或“夏”)季的光照情况。
②北京和杭州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北京应 (填“大于”或“小于”)杭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太阳
(2)自西向东;北极星;66.5°;365. 2422;一年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根据太阳公转相关的知识点分析解答。
【解答】(1)定义: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这种运动称为公转运动。
(2)特点: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方向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呈66.5°的夹角。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 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3)产生的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季更替 、 昼夜长短的变化 等。
2.【答案】太阳高度角;正南或正北;最短;纬度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解答】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最短。在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相同。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因为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出现的现象有:一、四季交替;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三、昼夜长短的变化。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B选项正确。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是23度26分(即黄赤交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度34分。
【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故A选项正确;
B:B应是地球赤道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C应是地球公转轨道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D应是南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①当杭州为白昼时,美国纽约为黑夜,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②杭州一年内出现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③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属于热带,一年有两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其它地区没有直射现象。
【解答】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
故选A。
8.【答案】(1)6月22日;夏至日
(2)A>B>C> 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每年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 昼夜等长
每年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 昼长夜短(北半球)
每年9月23日前后 秋分日 昼夜等长
每年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昼短夜长(北半球)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日。
【解答】(1)图示日期为 6月22日 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夏至日 。
(2)图中A点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5 ° 、B点位于北极圈,北纬66.5° 、C点位于北极点北纬90°、D位于南极圈,南纬66.5° 。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A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最大,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太阳高度越往南或越往北越小。D点到A点距离最远,D太阳高度最小。
故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B>C> D。
9.【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A、地轴的倾斜和指向是固定不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发生改变,产生了四季交替;故B正确;
C、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C错误;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导致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冬至日,太阳的直射点是南回归线,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是赤道,地球公转由冬至日向春分日过渡时,太阳的直射点就由南回归线向赤道上移动。
【解答】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这种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A: 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B: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因此可知,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
故选C。
12.【答案】(1)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
(2)66.5°
(3)北极星
(4)没有;有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根据图中地轴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可确定是公转轨道面还是赤道平面;
(2)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是23.5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5 ;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的。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因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使辐射热量在地球处于不同位置处时热量不同,出现了四季更替。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从季节和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可以得出如果角C为90 将出现的情况。
【解答】(1)因为地球公转时始终倾斜着身子,所以A为公转轨道面,B与地轴垂直所以平面B为赤道面;
(2)角C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 ;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4)季节是由地球公转时倾斜着身子引起的,所以当角C为90 时,将没有季节变化。昼夜更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与角C无关,所以仍有昼夜更替。
故答案为:(1)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2)66.5 ;(3)北极星;(4)没有、有
13.【答案】(1)
(2)北回归线;冬季
(3)B
(4)②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四季和五带的产生。
(3)地球在自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约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至图示乙处;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夏至日约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约为3月21日前后;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前后。
(4)物体的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成反相关,一般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长越短,
【解答】(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图中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南半球为冬季。
(3)图中直线表示赤道的是CD线。
故选B。
(4)对于杭州市来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据 ①、②、③、④四图可以看出②的影子最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④的影子最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示冬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
故可表示夏至日该教学楼正午影长的是②。
14.【答案】(1)解:如图所示:
(2)晨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B、C;A;B
【知识点】地球自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由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晨昏线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太阳光照射的方向:
(2)图中EBF线为晨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日,其判断依据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所谓太阳高度角即太阳最强的一束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而晨线上都是日出的时间,根据生活实际,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同样,在地球另一边看不见的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角也为0。
此时太阳直射A点,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点出现极昼现象,白昼最长。
故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B、C。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白昼最长的是B。
15.【答案】(1)太阳高度
(2)正南;正北
(3)西南;东北
(4)先变大后变小
(5)先变短后变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一天中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人的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2)由图中方位,可确定正午时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朝向;
(3)太阳东升西落,日落时太阳在西面,影子朝向与太阳方向有关;
(4)太阳高度日变化:日晨日出时太阳高度较小,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傍晚日落时太阳高度又变小;(5)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关,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据此可得出变化规律。
【解答】(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
(2)B点反映的是该日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方向
(3)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方向;
(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大后变小;
(5)根据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
16.【答案】(1)冬
(2)由于地球公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
(3)B
(4)冬;大于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1)A图太阳高度小,是冬季测绘的,B图太阳高度大,是夏季测绘的。
(2)一年之中木杆影子的长短是由于地球公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
(3)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小,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B。
(4)①楼间距的设计应当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该季节太阳高度最小。
②北京的太阳高度小于广州的太阳高度,所以北京的楼间距大于广州的楼间距。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