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水调歌头课件制作:
江西省宜春八中 李韶蓉苏 轼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水调歌头苏 轼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当时41岁,在密州任太守。除政治上失意外,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辙已有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写作背景初读感知:读准字音宫阙( )转朱阁( )低绮户( )琼楼( )婵娟( )quèzhuǎnqǐqióng chán初读感知:读准节奏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诵读质疑请用一个字来描绘作者当时形态醉—— 醉于月色品读感悟:赏月下之景找出月夜景物,想象这幅月夜图景,
然后概括景物特点。明月 青天 风
宫阙 琼楼玉宇
清影 朱阁 绮户—— 清冷 皎洁品读感悟:品月下之情找出词中带有人物感彩的字欲 恐 恨 愿—— 矛盾复杂品读感悟:悟月下之理作者是一个有着怎样的胸怀的人?悟乐观
豁达恨愿赏读感悟:音乐作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归纳总结水调歌头 苏轼
?
意境:月色明丽
月色凄清
情景交融
主旨:思念亲人
豁达乐观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拓展阅读阅读思考1、此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欲诉无人的孤独苦闷的?
3、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独” 无人诉说,只好邀月共饮,可月又无法理解自己,只能对影举杯,且歌且舞,以排解心中抑郁。 在现实中遭受挫折,理想难以实现,渴望知己又形只影单,内心孤独苦闷,现实与理想相互矛盾的诗人形象。名句积累说出描写月色或借月抒怀的古诗名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 拓展延伸:试试身手 示例:夜色中,江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渐渐的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中。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 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这月,这花 ,这水,构成了这春夜。 月,是美好的,她皎洁曼妙,让人驻足,引人遐思,令人回味,请你用一段美丽的文字描述美丽的月色。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